剧场艺术

現場表演藝術形式

剧场艺术(英语:theater),又称舞台剧,主要指戏剧。传统的戏剧,主要指在剧场中演出的戏剧。但随着科技进步,广播、电影、电视的发明与普及,戏剧已经不只是在表演场所中发生的演出活动,戏剧形式的广播、电视节目及电影充斥在一般大众的生活之中;戏剧一词因为在用字上无法轻易将透过媒体转介的节目排除在外;为求语句通顺以及避免误解,有时会以舞台剧、剧场、剧场艺术表示剧场形式的戏剧,以代替戏剧一词。

剧场,剧场艺术演出的场地

此外,自从现代舞发明之后,舞蹈演出脱离了舞剧的范畴,展开了一个新纪元,开始有戏剧形式以外的舞蹈在剧场出现;加上现代剧场设计与现代舞的发展期相当接近,因此在表演艺术中,两者之间密切的程度往往超越戏剧或其他舞蹈。剧场设计师对戏剧或舞蹈的设计工作虽常有各自的喜好或专长,但并非明确的分野;对于剧场技师而言,两者之间更是几无差别。因为种种因素,在讨论剧场艺术时,舞蹈表演无法被排除在外;而在学术分科中,舞蹈与戏剧之间的密切关系,更是同为表演艺术的音乐所无法相比。

剧团与艺术流派

剧团以剧场为名,推测最初来自于剧院所属的剧团,例如宫廷剧院所附设的表演学校;后来才产生了与剧院无从属关联的剧团以剧场为名称。另外,由于一些剧团对於戏剧表演有其特殊见解,因此剧团的名称被视为一种特殊的流派,如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但钦科英语Vladimir Nemirovich-Danchenko所建立的莫斯科艺术剧场英语Moscow Art Theater。后来,有一些艺术家,直接以剧场为名提出的理论或理念,如葛罗托夫斯基英语Jerzy Grotowski的贫穷剧场,或是由外在力量将某种特定风格的艺术家或作品与以归类,如荒谬剧场。时至今日,剧场一词已经与剧院或剧团没有绝对必然的关连。

西方现代剧场运动

东亚的现代剧场运动与剧场现代化

东亚在文化传统中有其固有的戏剧活动及形式。自从近代西方国家航海技术的拓展,东西交流频繁化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所挟带入境的西方文化,使“西化”成为许多国家现代化的一部分。东方国家的戏剧现代化,大体上围绕着横向移植与直向传承的文化撞击发展,借着截然不同的养分供给,形成了现今多采多姿的剧场风貌。

 
大型舞台剧

中国大陆的话剧运动(中国话剧运动),春柳社在1907年在日本《黑奴吁天录》的演出是早期发展的重要时点[7]。而1901年南洋公学也有学生剧的演出[8]。1910年任天知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团体进化团,当时推出的新戏,也称为“文明戏”或“白话戏”。在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有许多以对日抗战为主题的抗日戏剧,从一开始的上海、南京,以及后来的重庆和延安,都有类似主题的戏剧。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有许多探索和实验性质的话剧,称为先锋话剧

台湾在日治时期时,在二十世纪初曾一度出现台湾新剧运动。日本新剧社团川上音二郎剧团在1911年5月4日于在台北市朝日座演出,是台湾首场新剧演出,之后也有上海民兴社以及台湾本地的剧团演出,其中也有台湾文化协会推广的文化剧,后来因为新剧中的政治诉求,遭到日本当局打压,在1929年到1936年之间,逐渐衰落。1930年代一度出现以学习日语为目的青年剧运动[9],后来其中也带有日本政治宣传或政令宣导的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华民国接收台湾,在一九四九年中华民国政府撤退台湾,之后台湾出现许多的国语话剧(台湾话剧运动[10]李曼瑰在1960年在1963年有发展“小剧场运动”,1980年代开始,也有另一波的实验剧场以及小剧场兴起(台湾小剧场运动[11]

日本早期的演剧,在明治时代末期受到西方影响,形成新剧。而1960年代在日本也有小剧场日语小劇場的运动,以寺山修司唐十郎蜷川幸雄为“小剧场第一世代”[12][13]

韩国在二十世纪受到西方思潮以及日本的影响,也有因此产生的新剧朝鲜语신극。在1919年追求韩国独立的三一运动之后,新剧大量出现[14]。后来陆续成立了松京学友会、同友会、土月会朝鲜语토월회剧艺术研究会朝鲜语극예술연구회等团体,后来受到日本的镇压而结束。

技术层面

 
维也纳国立歌剧院的后台

剧场本身预设了合作的生产型式以及集体的接收型式。戏剧结构英语Dramatic structure不同于其他的文学形式,戏剧会直接的受到合作生产以及集体接收的影响[15]。要完成一出戏,需要许多人的合作,例如剧作家导演演员,另外还需要技术制作群英语production team,其中包括了布景设计英语set designer灯光设计英语lighting designer剧装设计声音设计英语sound design舞台监督英语Stage management制作经理英语Production manager (theatre)和技术经理。有些戏剧也需要作曲家剧场构作英语Dramaturge武打导演。

舞台技术(Stagecraft)泛指有关剧场、电影以及电视技术层面的事务。其中包括搭建布景、装设以及调整灯光、服装的设计以及采购、化妆、道具管理、舞台管理、混音以及录音等。舞台技术和舞台美学(scenograph)不同,舞台技术是技术的领域,主要是要在具体呈现设计者的美学愿景。

最简单的舞台技术可以由一个人负责(多半是舞台经理),负责所有的布景、化妆、灯光和声音,并且组织演员。若更专业的剧团(例如百老汇),舞台技术团队可能有上百人,其中包括木工、画家、电工、舞台工人、缝纫工、假发师等。现代的舞台技术是高度分工和专业的,其中有许多的子工作,也有许多的历史和传统。大部分的舞台技术是界于这两种极端之间。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1. ^ 通往小劇場的不同道路——漫談“小劇場發展史”. 广艺基金会. [2013-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9). 
  2. ^ 史詩劇場 — 由 Erwin Piscator 發起, Bertolt Brecht 發揚光大. 人文艺术学习网. [2013-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9). 
  3. ^ 3.0 3.1 3.2 锺明德. 從寫實主義到後現代主義: 你也可以打通任督二脈!. 台北: 书林出版有限公司. 1995 [2013-07-09]. ISBN 957586516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1). 
  4. ^ 何謂『殘酷劇場』?. 网络剧院. 公共网络文教基金会. [2013-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9). 
  5. ^ 鸿鸿. 環境劇場系列/鴻鴻「環境劇場,比專業劇院更讚的劇場」. 环境剧场系列 (联合新闻网). 2010-09-01 [2013-07-09]. 
  6. ^ 談荒謬劇場解析-品特的劇本和詩作. 云门舞集2. 财团法人云门舞集文教基金会. [2013-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10). 
  7. ^ 中国话剧:市民与主义的起点_新闻中心_新浪网. news.sina.com.cn. [2021-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1). 
  8. ^ 子虚乌有的早期话剧开山之作:《官场丑史》. www.1xuezhe.exuezhe.com. [2021-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3). 
  9. ^ 青年劇活動. 台湾大百科. 中华民国文化部. 2000-01-18 [2021-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2). 
  10. ^ 徐亚湘. 臺灣一九五〇年代國語話劇 的過渡與重整 (PDF). 戏剧研究. 2018, (22): 83-106 [2021-09-09]. doi:10.6257/JOTS.201807_(22).08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4-07). 
  11. ^ 小劇場. 台湾大百科. 中华民国文化部. 1999-09-19 [2021-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4). 
  12. ^ 风间研‘小剧场、みんながヒーローの世界’青弓社、1993年、10页
  13. ^ "小剧场演剧の流れと最新动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坪池栄子, 国际交流基金Performing Arts Network Japan. 2018年2月4日阅覧。
  14. ^ [韩] 李杜铉. 《韩国演剧史》.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4年11月: 223. ISBN 9787104020080. 
  15. ^ Pfister, Manfred. The Theory and Analysis of Drama. European 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 series. 由John Halliday翻译. Cambridi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11 [1977]. ISBN 978-0-521-42383-0.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