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景安(?—?),又称高景安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五世孙,北魏宗室,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官员。

生平

元景安沉着机敏有才干,少年时善于骑马射箭,善于侍奉人。元景安以尔朱荣大将军府长流参军起家官,加宁远将军,又转任尔朱荣大丞相府长流参军。高欢平定洛阳后,领军娄昭推荐元景安补任京畿都督,元景安的父亲元永启奏把代郡公的爵位授予元景安,元景安又加前将军太中大夫。元景安后随魏孝武帝元修西入关中。天平末年,东魏进攻西魏,元景安在战场上归附东魏。高欢称赞元景安,当即以元景安补任都督。兴和年间,元景安转兼领亲信都督。邙山之战时,元景安奋力作战有功,获赐爵西华都乡男,代郡公如故。高澄入朝时,元景安随从前往邺城。当时东魏和南梁交好,互相派遣使者,元景安马术娴熟神妙,性格宽容又有原则,每次南梁使者前来,元景安经常与斛律光皮景和等人接待客人并骑马射箭,见到的人都称赞他。高澄继承霸府后,元景安上奏削减自己的封国分赐给将士,因此改封石保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加安西将军。元景安又出任通州刺史,加镇西将军,爵位晋升为伯爵,增加食邑总计六百户,其余官职如故。天保初年,元景安加征西将军,另外加封兴势县开国伯,兼任定襄县县令,获赐姓高氏。天保三年(552年),元景安跟随齐文宣帝高洋在代川击败库莫奚,转兼领左右大都督,其余官职如故。天保四年(553年),元景安跟随齐文宣帝在黄龙讨伐契丹,兼领北平郡太守。之后元景安屡次跟随齐文宣帝击败柔然,升任武卫大将军,又转兼领左右大将军,兼任七兵尚书[1][2]

当时北齐开始修筑长城,边镇戍所没有建立,突厥强大,朝廷忧虑边境可能会被侵犯,诏令元景安与各路军队沿着边塞进行防守。北齐的督帅将领很多,而且他们率领的士兵财产富裕,于是公开进行贿赂。齐文宣帝听说后,派遣使者追究核查,与元景安同行的将领贪赃纳贿,只有元景安秋毫不犯。齐文宣帝非常赞叹,于是诏令有关部门把收缴赃物中的五百匹绢赐给元景安,以表彰他的清白廉洁[3][4]

之后元景安转任都官尚书,加仪同三司食干高平郡乾明元年(560年),元景安转任七兵尚书,加车骑大将军皇建元年,元景安又兼任侍中,乘坐驿站马匹拜谒邺城,慰劳各个官府,巡行视察风俗[5]

齐孝昭帝高演曾经和群臣在西园聚饮射箭,文武官员参与的有二百多人。设置的箭靶离大堂有一四十多步,射中靶心的赐给良马和金玉锦段等。有一人射中兽头,离开鼻子一寸多。只有元景安排在最后,还有一箭没发,齐孝昭帝命令元景安射箭,元景安缓缓的整理易容,拿起弓箭拉满,正中兽鼻。齐孝昭帝赞叹叫好,特赐给马两匹,玉帛杂物又加常等[6][4]

大宁元年(561年),元景安加开府。大宁二年(562年),元景安转任右卫将军,很快转任右卫大将军天统初年,元景安署理并州尚书右仆射,很快出任徐州刺史。天统四年(568年),元景安出任豫州道行台仆射豫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武平三年(572年),元景安升任行台尚书令,豫州刺史如故,封历阳郡王。武平四年(573年)五月,南陈进攻北齐,都督吴明彻进军秦郡,以黄法抃进军历阳,元景安率领步兵和骑兵五万人来支援,齐军在小岘修筑城池,南陈左卫将军樊毅和庐陵内史任忠大岘防御,大败齐军,北齐的人马和兵器全部被陈军缴获[7][8][9]。当年十二月,南陈定州刺史田龙升献出长江以北的六州和七个军镇,向北齐投降,北齐派遣元景安率领军队接应。南陈派遣周炅出任江北道大都督,统帅各路军队讨伐田龙升。田龙升派弋阳太守田龙琰率领两万军队在亭川防御,高景安在水陵、阴山为田龙琰的后援。周炅分派军队进攻,自己身先士卒率领精兵进攻田龙升,田龙升大败,高景安逃走,江北之地全部被南陈收复[10][11][12]。元景安在边境州,邻接他国边境,安定边境,不互相侵略,居民感到安宁。元景安的辖区内蛮族多汉族少,元景安对他们恩威并重,所有人都得到安宁和睦,等到武平末年,元景安招揽抚慰的新来蛮族缴纳租税的有数万户。武平六年(575年),元景安被征召入朝出任领军大将军。北齐灭亡后元景安在北周为官,以大将军、大义郡开国公的身份率领部众讨伐稽胡,在战斗中阵亡[13][14]

其他

北齐天保十年(559年),太史上奏说:“今年应当除旧布新。”齐文宣帝元韶说:“汉光武帝刘秀什么原因可以中兴汉朝?”元韶说:“是因为诛杀刘氏宗族没有杀尽。”齐文宣帝于是诛杀元氏宗族来做厌胜之术,在五月诛杀了元世道元景式等二十五家血缘较近的北魏宗室,其余十九家也都被囚禁限制行动。七月,大肆诛杀元氏,自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以下的后裔全被杀光。元景安血缘关系较远,请求改姓高。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说:“怎么可以抛弃自己的宗族,追随其他的姓。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元景安向齐文宣帝报告了这些话,还牵扯到元景皓的另一堂弟元豫,说元豫也附和元景皓。元豫供称:“那时我用衣袖掩住元景皓的嘴巴,说:‘哥哥不要乱说话。’”再问元景皓当时的情形,与元豫所说相同,元豫被免罪,元景皓被收捕后诛杀,他的家属被迁徙到彭城。于是只赐给元景安一人姓高,元家其他人都任凭本姓[15][16][17][18][19][20]

家庭

高祖

父亲

  • 元永,北齐大司农卿、金紫光禄大夫、乾乡男

儿子

  • 元仁,隋朝丹阳郡太守

延伸阅读

[]

 北齐书·卷41》,出自李百药北齐书
 北史·卷053》,出自李延寿北史

参考资料

  1. ^ 《北齐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三》:景安沉敏有干局,少工骑射,善于事人。释褐尔朱荣大将军府长流参军,加宁远将军,又转荣大丞相府长流参军。高祖平洛阳,领军娄昭荐补京畿都督,父永启回代郡公授之,加前将军、太中大夫。随武帝西入。天平末,大军西讨,景安临阵自归,高祖嘉之,即补都督。兴和中,转领亲信都督。邙山之役,力战有功,赐爵西华县都乡男,代郡公如故。世宗入朝,景安随从在邺。于时江南款附,朝贡相寻,景安妙闲驰骋,雅有容则,每梁使至,恒令与斛律光、皮景和等对客骑射,见者称善。世宗嗣事,启减国封分锡将士,封石保县开国子,邑三百户,加安西将军。又授通州刺史,加镇西将军,转子为伯,增邑通前六百户,余如故。天保初,加征西将军,别封兴势县开国伯,带定襄县令,赐姓高氏。三年,从破库莫奚于代川,转领左右大都督,余官并如故。四年,从讨契丹于黄龙,领北平太守。后频从驾再破茹茹,迁武卫大将军,又转领左右大将军,兼七兵尚书。
  2. ^ 《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元景安,河南洛阳人,魏昭成皇帝之五世孙也。高祖虔,陈留王。景安沈敏有干局,少工骑射,善于事人。父永启回代郡公授之。随魏孝武帝西入关。天平末,周、齐交战,景安临阵东归。芒山之战,以功赐爵西华县男,代郡公如故。景安妙闲驰骋,有容则,每梁使至,恒与斛律光、皮景和等对客骑射,见者称善。天保初,别封兴势伯,带定襄县令,赐姓高氏,累迁兼七兵尚书。
  3. ^ 《北齐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三》:时初筑长城,镇戍未立,突厥强盛,虑或侵边,仍诏景安与诸军缘塞以备守。督领既多,且所部军人富于财物,遂贿货公行。显祖闻之,遣使推检,同行诸人赃污狼藉,唯景安纤毫无犯。帝深嘉叹,乃诏有司以所聚敛赃绢五百匹赐之,以彰清节。
  4. ^ 4.0 4.1 《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时初筑长城,镇戍未立,诏景安与诸将缘塞以备守。督领既多,且所部军人富于财物,遂贿货公行。文宣闻之,遣使推检,唯景安纤毫无犯。帝深嘉叹,乃以所敛赃绢五百匹赐,以彰清节。孝昭尝与功臣西园宴射,侯去堂一百三十步,中的者赐以良马及金玉锦彩。有一人射中兽头,去鼻寸余。唯景安最后,有矢未发。帝令景安解之。景安引满,正中兽鼻。帝嗟异称善,特赏马二匹,玉帛杂物,又加常等。
  5. ^ 《北齐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三》:又转都官尚书,加仪同三司,食高平郡干,又拜仪同三司。乾明元年,转七兵尚书,加车骑大将军。皇建元年,又兼侍中,驰驿诣邺,慰劳百司,巡省风俗。
  6. ^ 《北齐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三》:肃宗曾与群臣于西园宴射,文武预者二百余人。设侯去堂百四十余步,中的者赐与良马及金玉锦彩等。有一人射中兽头,去鼻寸余。唯景安最后有一矢未发,帝令景安解之,景安徐整容仪,操弓引满,正中兽鼻。帝嗟赏称善,特赉马两匹,玉帛杂物又加常等。
  7. ^ 《陈书·卷十一·列传第五》:五年,大举北伐,都督吴明彻出秦郡,以法抃为都督,出历阳。齐遣其历阳王步骑五万来援,于小岘筑城。法抃遣左卫将军樊毅分兵于大岘御之,大破齐军,尽获人马器械。
  8. ^ 《陈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五》:五年,众军北伐,忠将兵出西道,击走齐历阳王高景安于大岘,逐北至东关,仍克其东西二城。
  9. ^ 《南史·卷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七》:五年,众军北伐。忠将出西道,击走齐历阳王高景安于大岘,逐北至东关,仍克其东西二城。
  10. ^ 《陈书 ·卷十三·列传第七》:及炅入朝,龙升以江北六州七镇叛入于齐,齐遣历阳王高景安帅师应之。于是令炅为江北道大都督,总统众军,以讨龙升。龙升使弋阳太守田龙琰率众二万阵于亭川,高景安于水陵、阴山为其声援,龙升引军别营山谷。炅乃分兵各当其军,身率骁勇先击龙升,龙升大败,龙琰望尘而奔,并追斩之,高景安遁走,尽复江北之地。
  11. ^ 《南史·卷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七》:及炅入朝,龙升以江北六州七镇叛入于齐,齐遣历阳王高景安应之。于是令炅为江北道大都督,总统众军以讨龙升,斩之,尽复江北之地。
  12. ^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一》:及炅入朝,龙升以江北六州、七镇叛入于齐,齐遣历阳王景安将兵应之。诏以炅为江北道大都督,总众军以讨龙升,斩之。景安退走,尽复江北之地。
  13. ^ 《北齐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三》:大宁元年,加开府。二年,转右卫将军,寻转右卫大将军。天统初,判并省尚书右仆射,寻出为徐州刺史。四年,除豫州道行台仆射、豫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武平三年,进授行台尚书令,刺史如故,封历阳郡王。景安之在边州,邻接他境,绥和边鄙,不相侵暴,人物安之。又管内蛮多华少,景安被以威恩,咸得宁辑,比至武平末,招慰生蛮输租赋者数万户。六年,征拜领军大将军。入周,以大将军、大义郡开国公率众讨稽胡,战没。
  14. ^ 《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天统四年,除豫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武平三年,授行台尚书令,刺史如故。封历阳郡王。景安久在边州,人物安之。又管内蛮多华少,景安被以恩威,咸得宁辑。武平末,征拜领军大将军。入周,以大将军、义宁郡公讨稽胡,战没。
  15. ^ 《北齐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三》:初永兄祚袭爵陈留王,祚卒,子景皓嗣。天保时,诸元帝室亲近者多被诛戮。疏宗如景安之徒议欲请姓高氏,景皓云:“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景安遂以此言白显祖,乃收景皓诛之,家属徒彭城。由是景安独赐姓高氏,自外听从本姓。
  16. ^ 《北齐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三十三》:及景安告景皓慢言,引豫言相应和。豫占云:“尔时以衣袖掩景皓口,云‘兄莫妄言’”。及问景皓,与豫所列符同,获免。
  17. ^ 《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初,永兄祚袭爵陈留王,祚卒,子景皓嗣。天保时诛诸元亲近者,如景安之徒疏宗,议请姓高氏。景皓云:“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景安以白文宣,乃收景皓诛之,家属徒彭城。由是景安独赐姓高氏,自外听从本姓。
  18. ^ 《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景安告景皓慢言,引豫,云相应和。豫占云:“尔时以衣袖掩景皓口,云:莫妄言。”问景皓,与豫同,获免。
  19.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七·陈纪一》:齐显祖将如晋阳,乃尽诛诸元,或祖父为王,或身尝贵显,皆斩于东市,其婴儿投于空中,承之以槊。前后死者凡七百二十一人,悉弃尸漳水,剖鱼者往往得人爪甲,邺下为之久不食鱼。使元黄头与诸囚自金凤台各乘纸鸱以飞,黄头独能至紫陌乃堕,仍付御史中丞毕义云饿杀之。唯开府仪同三司元蛮、祠部郎中元文遥等数家获免。蛮,继之子,常山王演之妃父;文遥,遵之五世孙也。定襄令元景安,虔之玄孙也,欲请改姓高氏,其从兄景皓曰:“安有弃其本宗而从人之姓者乎!丈夫宁可玉碎,何能瓦全!”景安以其言白帝,帝收景皓,诛之,赐景安姓高氏。
  20. ^ 《太平广记·卷二六七·酷暴一》:北齐高洋以光武中兴为诛刘氏不尽,于是大诛诸元,死者千馀,弃之漳水。有捕鱼者得爪甲,为之元郎鱼,人不忍食之。唯元峦、元长春、元景安三家免诛,峦以其女为常山王妃,春、安等以其多力善射故也。景安兄景皓曰:“宁为玉碎,不作瓦全。”景安奏其言,帝复杀之。自是元氏子孙,老幼贵贱无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