ク词法(日语:ク語法)是日语中、用言词尾加上“く”以生成表示“~(する)こと/ところ/もの”(~这件事、~这样的状态、~这样一回事)等含义的名词的词法(活用形的一种)。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ク词法相当于用言后接形式名词“コト”、但记纪歌谣等之中,也有应为表示“モノ”的含义的例子。

来源

ク词法被认为本来是用言的连体形后接名词“あく”而成、这个“あく”只在“あくがる”(心从本来的处所(あく)离开(かる)的意思、即现代日语的的“あこがれる(憧憬)”)中被发现、但被推定为表示“こと”“ところ”的形式名词。奈良时代以前的日语中、作为特色的是,不支持母音连続的发音习惯、如果用言后接名词“あく”、连続的母音将会变成融合后的样子。于是,若是将融合了的状态视作活用词尾,将会产生相当的不一致性、但如果以名词“あく”考虑的话、除了一个例外,可以全部统一说明。

  • 四段活用动词“いふ”、并非未然形+“く”、而是连体形“いふ”+“あく”而成“いはく”
    ipu + aku → ipuaku → ipaku
  • サ変活用动词“する”、并非终止形+“らく”、连体形“する”+“あく”而成“すらく”
    suru + aku → suruaku → suraku
  • 形容词“安し”、连体形“安き”+“あく”而成“安けく”
    yasuki + aku → yasukiaku → yasukeku
  • 否定的助动词“ず”、连体形“ぬ”+“あく”而成“なく”
    nu + aku → nuaku → na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