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陈育贤

最新留言:Jasonzhuocn在8年前发布在话题违反生者传记方针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违反生者传记方针

大量使用一次文献,未使用可靠的二次文献。--Jasonzhuocn留言2016年5月1日 (日) 09:18 (UTC)回复

请具体指名哪些来源违背生者传记或为第一手来源。--louarcan留言2016年5月3日 (二) 05:10 (UTC)回复

@louarcan大部分新闻报导皆为一次文献,参考价值逊于期刊或专书。写生者传记必须要采用品质较好的二次文献。--Jasonzhuocn留言2016年5月3日 (二) 14:24 (UTC)回复

本条目大量使用一次文献罗列如下:

--Jasonzhuocn留言2016年5月3日 (二) 14:38 (UTC)回复

如果这些新闻来源都不能用,那几乎所有的近代人物传记条目(像蔡英文或马英九之条目)都会被认为违法生者传记之原则 也没有证据显示一次文献的品质就比较差 编辑者如果基于这个原因加上模板,我没意见,但请标准一致,也去其他人物条目加上此模板,否则会被认为只是以此为借口来进行针对性之编辑。--louarcan留言)2016年5月4日 (周三) 14:06 (UTC)

@louarcan
  1. 我没有拨时间参与篇幅宏大的马蔡两人的传记,只分些心力关照新条目。看到有不可靠的一次文献以佐证争议性内容,我必须给条目挂上模板,加强标示生者传记方针的写作要求。我的标准一致,就是在我能力所及的地方做些调整,尤其是篇幅尚小的新条目。
  2. 倘若你修习过“科技文献”且具备“知识演进”的概念,应该能认同一次文献就是留待后人进一步修正和讨论的初级材料而已。在知识发展的顺序中,一次文献往往是仍须琢磨的材料,需要后人进一步的实验或验证真确性。
  3. 一次文献当中,用户生成内容、新闻报导的品质是较不稳的;学位论文是比较好的。如果有品质比较可靠的一次文献还是能选用的。
  4. 不是不能用一次文献。在生者传记条目中必须谨慎而有限度的选用。
  5. 维基百科针对生者传记作比较严格的要求,倘若一个人物没有第三方且可靠的二次文献记载,那么这个人物可能还没有足够的关注度立传。如果预期将有二次文献,先用一些一次文献来写也是可以的,但是不代表全面运用不可靠的一次文献拼凑三次文献具有十足的正当性。
  6. 等到有品质更好的文献出现,也需要将先前的内容修改为更好的版本。所有的生者传记都应当如此做。--Jasonzhuocn留言2016年5月5日 (四) 01:44 (UTC)回复
@Jasonzhuocn
我的编辑原则是尽可能多方引用各种来源,所以基本上应该被认为已经是谨慎而且有限度之适用,尤其是近代人物类的传记,如果不依赖阁下认为品质有问题的一次文献,那根本没有任何近代人物能加以编辑,再说蔡英文也并没有第三方且可靠的二次文献记载存在,难道她也能被认为不具有足够的关注度?所以所谓没时间只是拿来进行针对性之编辑之借口,之前也有编辑者利用生者传记当借口阻止其他编辑者针对陈为廷加入对其不利之负面新闻,这样反而让维基无法完整呈献一个人物传记应有之面貌,任何编辑方针都应该是同一个标准,而非以自己的立场去解释是否适用该编辑方针,这个条目存在与否并不重要,但这样的事实不应该因为所谓的编辑方针被掩盖,所以如果阁下认为违反生者传记或不具备关注度,可以将此一事实经过添加至蔡英文之条目,绝非因为此事实不利蔡英文而以所谓编辑方针为借口进行针对性之编辑。--louarcan留言)2016年5月8日 (周日) 05:18 (UTC)
@louarcan
蔡是有的,蔡已经有公开出版的传记,是二次文献。绝大部分的当代人物都没有关注度,只有当中的极少数经过专题报导、专书记述才发展出完整的关注度。其余事宜不再一一回复。--Jasonzhuocn留言2016年5月21日 (六) 14:11 (UTC)回复
@Jasonzhuocn
马英九也有公开出版的传记,可是部分编辑者只有照其传记来进行编辑吗?相信根本没有,任何编辑方针都应该是同一个标准,而非以自己的立场去解释是否适用该编辑方针,维基不应该沦为政治斗争的场所,所以任何编辑应该将各种立场并陈,并多方引用各种来源。--louarcan留言)2016年5月22日 (周日) 13:38 (UTC)
返回到“陳育賢”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