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张禧嫔

最新留言:松照庵在3年前发布在话题以下这段话的来源为何 找不到史料出处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初级低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张禧嫔有无被废位

张禧嫔纯粹是被肃宗赐死还是也有废位 因为有听说另一版本是她被废位不知到了哪任国王才得以复位重得禧的封号108.54.253.85留言2013年7月30日 (二) 02:44 (UTC)回复

(:)回应张氏于肃宗廿七年十月十日(1701)因为诅咒仁显王后而被肃宗赐死废为庶人,其子登基后,是为景宗,追崇生母为大嫔,原来的封号“禧”字,若在沿用,恐怕与先朝(即肃宗)的处份抵触,所以,不用她原来的封号“禧”字。只是后人还是习惯称她为禧嫔张氏。--首医女张德留言 2013年7月30日 (二) 06:12 (UTC)回复
(:)回应:谢谢您的回复 另外我看到张禧嫔生平的简介中有一个地方需要来源请求 我找到来源但无法自行更改 因此需要管理m员的协助 <<承政院日记>>肃宗27年9月23日 o备忘记, 大行王妃遘疾二载, 而嬉嫔张氏[禧嫔张氏], 非但一不起居, 不曰中宫殿, 而必称闵氏, 又曰闵氏, 实妖人, 不特此也, 潜设神堂于就善之西, 每与二三婢仆, 屏人祈祷, 极其绸缪, 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也? 济州栫棘罪人张希载, 为先克正邦刑。 此段话说出张禧嫔在就善堂西方的宫殿内诅咒仁显王后108.54.253.85留言2013年7月30日 (二) 23:32 (UTC)回复

张玉贞?

一直很好奇,张玉贞这个名字从何而来?--Milugu (留言) 2010年10月13日 (三) 12:57 (UTC)回复

品阶无须再加“嫔”字

  1. 品阶只须注明为正一品即可,后面无须再加“嫔”字,因为,“嫔”已为正一品,况且,个人简介上也写明了她的封爵为“禧嫔”,倘若再写“嫔”显得多余。
  2. 封爵部分,张氏曾经为王妃,无须改为“继妃”,因为,她们在位时,人家只会说她们是某人之妻,而不会特地加上继妻,况且,王妃是正式的封爵,中国下赐诰命时,诰命上不会特地注明某氏为继妃,所以,请勿再改为继妃,谢谢合作。--首医女张德奏本 2014年8月30日 (六) 15:27 (UTC)回复

是谁修改说张氏曾为淑仪?

李朝实录的张淑仪指的是仁祖时期的后宫. 张禧嫔只有显示从淑媛升为昭仪再为禧嫔. 没有迹象证明曾为淑仪. 若有也可能是史官误载.Bonchichi留言2017年2月22日 (三) 02:40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张禧嫔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8月9日 (四) 10:14 (UTC)回复

以下这段话的来源为何 找不到史料出处

"但张氏终究坚持不肯赴死,于是肃宗亲自前来,在所有的尚宫、内官随行下,强行逼张氏喝下死药。禧嫔张氏享年42岁," 如果没有来源是否需要移除 Bonchichi留言2021年3月18日 (四) 03:13 (UTC)回复

查查实录就知道了,没有还是删了吧。--𢿃𠫱留言2021年3月18日 (四) 03:15 (UTC)回复
他下面不是引用了承政院日记吗,而且年月日都标出了,核对一下就行。--𢿃𠫱留言2021年3月18日 (四) 03:18 (UTC)回复
我看了一下,康熙四十年(肃宗27年)10月8日条有:禧嫔张氏, 嫉怨内殿, 潜图谋害, 设神堂于内外, 日夜祈祝, 埋凶秽于二阙, 不啻狼藉, 情节尽露, 神人共愤。此而置之, 得志他日, 则国家之忧, 实难形谕, 观于前史, 可不畏欤? 今予为宗社为世子, 为此不得已之举, 岂乐为哉? 张氏依前备忘, 使之自尽。
到了10月10日有一条: 传曰, 张氏自尽之后, 由丹凤门出送为定矣, 更思之, 经过建阳岘, 事涉未安, 以何门出送当否, 令兵曹禀定事, 分付。
因此以上说法的确没有根据,可删。--𢿃𠫱留言2021年3月18日 (四) 03:27 (UTC)回复
返回到“張禧嬪”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