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中美关系

名字长的让人受不了在话题“关于条目的文化章节内容”中的最新留言:1个月前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乙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国际关系专题 (获评乙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国际关系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国际关系(含外交)相关主题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中国专题 (获评乙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美国专题 (获评乙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属于美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美国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untitled

“美国贸易与发展居”是“美国贸易与发展法”吗?--Samuel 08:46 2003年11月21日 (UTC)

这篇文章翻译得太好了。--Samuel 18:16 2003年11月21日 (UTC)
是美国贸易与发展局。这个部门停止了对华的贸易交流。--Formulax 02:29 2003年11月22日 (UTC)

“由于美国对进口产品只计算总价格”这句是什么意思?

进出口额本来就是按总价格计算的么。是不是翻译错误?--zhouxiao 22:15 2005年1月22日 (UTC)

把整个段落看了又看,终于读出点眉目。整个段落说:“低端组装工业从亚洲新兴工业国家转移到中国大陆,中国大陆已经逐渐成为加工产品链条中的最后一环。由于美国对进口产品只计算总价格,很多日本、韩国的产品在中国进行加工最后一道工序后才出口到美国,其在中国大陆增值的部分被高估。”。我认为作者的意思是,若一件产品是要首先在日本、韩国等地方制作成半制成品,然后再运到中国加工,再卖到美国,则美国在计算从中国来的进口额时,应该只计算该产品在中国由半制成品加工成为制成品时所增加的价值,其余的价值应该算进原产地如日本、韩国。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1月7日 (三) 16:21 (UTC)回复

请问:这个条目与“台美关系”、“港美关系”是并列关系还是包含关系?清廷与美利坚合众国的关系由哪个条目负责?1979年之前的中(华民国)美关系是由哪个条目负责?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Jshdcn对话贡献)于2009年3月11日 (三) 16:55 (UTC)加入。回复

引言与内文不符

引言开门见山写中美关系或美中关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之间的国家关系。但是内文却有"清廷与美国的关系"与"中华民国与美国的关系"两段。其中"中华民国与美国的关系"太离谱,都已经叫人另见中华民国-美国关系了(其实可以用{{main}}吧!),还写得落落长,该段与中华民国-美国关系条目几乎完全重复。克劳棣留言2012年11月14日 (三) 14:23 (UTC)回复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双边关系条目名称统一问题

在互助客栈的条目探讨中,该讨论目前正举行投票。统一名称案:将现行中X关系中国-XX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与XX关系(非建交),更名为中国-XX关系中国与XX关系(非建交)。敬邀用户前往发表意见,讨论至12月25日(一)23:59 (UTC+8)。--Tp0910留言2017年12月22日 (五) 16:24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中美关系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6月30日 (六) 06:47 (UTC)回复

关于条目的编排体系

此条目是中文维基百科的条目,名称为“中美关系”,却以美国的总统任期为准来划分每节,是否有所不妥?可能英文维基百科对应页面是这么做的,但在中文维基百科,大多数阅读此条目的读者是中国人,可能更希望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待中美关系。

“中美冷战”是否有足够条件建立条目?

维基社群一致认为没有建立条目的必要。提交更多资料后,社群亦没有其他补充。我在此宣布暂缓建立“中美冷战”条目。——愚蠢的人类 2019年10月10日 (四) 16:18 (UTC)回复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随着越来越多媒体提及“中美冷战”这一词语,似乎该概念已有足够关注度,可以建立条目?(第三次世界大战科技奇点世界和平等条目也是仍未发生/不知道会否发生)

媒体报导:

——愚蠢的人类 2019年9月20日 (五) 02:20 (UTC)回复

我感觉没有,若建立有原创研究之嫌。“冷战”是一个用滥了的词,凭几条报导很难说中美已经处于冷战中。今后也不太可能,因为全球化已不可逆转,不可能再有第二个铁幕。--Cswquz讨论2019年9月20日 (五) 02:37 (UTC)回复
建议拼入第二次冷战-某人 2019年9月20日 (五) 02:42 (UTC)回复
同某人,(+)支持并入。--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19年9月20日 (五) 07:04 (UTC)回复
挺好。不过该英文条目讨论页上也交代,该主题存在争议,且曾被提删(未通过,保留)。--Cswquz留言2019年9月20日 (五) 03:00 (UTC)回复
我也认为还不够条件建立。相比第三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冷战概念范围广阔且有衍生虚构作品,中美冷战这一概念更为狭隘(至少限定了冷战双方),目前独立成条目的可行性似乎不大。Itcfangye留言2019年9月20日 (五) 03:09 (UTC)回复
不要急着去搞大题目。先把具体具备充分关注度的事件条目写好。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19年9月20日 (五) 03:17 (UTC)回复
挺好again,不过,内容also是一些观点,而且also被提删过。--Cswquz留言2019年9月20日 (五) 14:25 (UTC)回复
嗯,我也意见所有人去看看楼上贝塔洛曼提到的那个,如果你懂日语的话。我已经看过了,不想说啥。对应中国人,不知您是港澳台哪里的?或者是海外华裔?--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19年9月21日 (六) 06:57 (UTC)回复
@Red16用户页已经提到,贝塔洛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至于楼上我说的那句,主要是由于政府宣传的影响,90%的中国人一概认为中美之间不存在冷战。--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本月惊悚热映 2019年9月21日 (六) 08:49 (UTC)回复
(&)建议这么的吧,或者扩充“第二次冷战”条目,或者以“中美冷战”为名建立条目。--Cswquz留言2019年9月20日 (五) 14:30 (UTC)回复
(+)支持的上限就是去扩充第二次冷战(因为实在看不出另立的必要),说完了。--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19年9月21日 (六) 06:57 (UTC)回复
(~)补充: “第二次冷战”有二十多种语言的版本,而“ja:米中冷戦”貌似只有日语版,恶意推断一下,484只有霓虹国特别冀望米中陷入冷战?毕竟该国的战后复苏得益于韩战颇多。--Cswquz留言2019年9月21日 (六) 07:17 (UTC)回复
(~)补充:回应一下楼上,如果中国再过分一些,不给美国贸易上的好处,不好好执行条约的义务。那不要说什么和好如初,两国肯定走向冷战。不过由于中文媒体大部分是中宣部的舆论操作,CCTV等等几乎在粉饰太平,使得国内人民看不到真相。所以条目在中文维基百科还没建立。日本人可是看得很清楚。--贝塔洛曼外交公务箱本月惊悚热映 2019年9月21日 (六) 09:01 (UTC)回复
之前失礼了,某真理部的操作不用再说,毕竟大家都生活在这个国家。我还是认为这和另立条目沾不上边,很简单,二者实力完全不对等。(提一点微博上的(至少现在还存在吧),20日南早一篇报道,说最近这轮副部级预备性谈判,(正式的大家都知道是国庆后的第13轮)天朝提出关税全免除+解禁菊花厂,然后可以签临时协议,下面一堆人评论“醒醒,该吃药了”)我提醒你们一点,至少在当时,CCCP狂堆国防相关的重工业,一段时间内,军事力是高于米国的,这才称得上是冷战(就差民兵3和白杨系列没摁下去了)。--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19年9月22日 (日) 06:25 (UTC)回复
你写留言总喜欢“后来居上”,会令围观者迷惑。我说中美不可能冷战倒不是说实力相差多远,而是说冷战的前提是世界分裂成两半,双方老死不相往来。在全球化大趋势下,这当然不可能再现。--Cswquz讨论2019年9月22日 (日) 13:09 (UTC)回复
我是要回复你吗?我跟在你后面干嘛?你自己本来之前那次留言就不该缩进的。--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2019年9月23日 (一) 08:42 (UTC)回复
麻烦那位自称因为注册了好几年所以不是新人的朋友使用正确的缩进。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19年9月24日 (二) 02:21 (UTC)回复
“冷战”这个词门槛太高了。床铺整一整中国便称作冷战的话,以后484还要建一个“米印冷战”,再来是“中印冷战”?算起来,如果世界上有 个大boss,那么便需要建 个“冷战”条目,可以攒一个模板了,好不热闹。--Cswquz留言2019年9月21日 (六) 09:47 (UTC)回复

作出概念上的澄清: 当我打算建立条目时,并不是主张它是“已存在的事件”,而是“受社会关注的概念”。我并没有主张它即将发生,或者认为它必然会发生。我提问这条问题时,确实只看到上面那几个报导,我以为外国的媒体会比较有说服力,所以找到那些来源就没有再继续找下去。知道各位认为单靠那些报导不足够,最近再寻找了一些资料,希望大家的看法能改变?

中国智库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邓聿文评论称,中美贸易战复战以来中国向外释放的信号重新变得强硬,中美之间的对决已进入“冷战模式”,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可调和性,逆转这种态势几乎不可能,即使两国达成贸易协议。[1]人民网的言论:2019年6月6日提及:‘美国…不择手段地发动“科技冷战”、竖起“数字铁幕”’[2]。6月27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呼吁中欧禁用华为后,环球网称他“背离国际外交的许多基本原则、突破底线…很想把中美关系搞成新冷战”。[3]在对华鹰派人士发表联署后,7月23日称他们为“冷战活化石”,认为他们“使用与当今世界格格不入的僵化、刻板的陈词滥调,从冷战时期的美国意识形态出发”[4]。8月26日访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时引述他的观点“目前美国政府中一些人故意设计政策分裂世界,试图挑起另一场冷战,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5]中国官员提及“冷战”:9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称 “美国内一些人顽固抱持冷战零和思维”[6]。9月26日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称‘中美双方必须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坚决摒弃“新冷战”’[7]美国官员:中央情报局官员声称中国“对我们发动的战争本质上是一场冷战-这场冷战并不像我们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之间)所看到的那样,而是从定义上来说是一场冷战”[8]。前美国国防部部长Joseph Bosco在《国会山报》撰文“Time running out to stop China’s new cold-war aggressions”,称“尽管政府和人民更愿意否认这一事实,但现实是我们进入了一场新的冷战,而且它有可能比上一次更加激烈地结束”[9]。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会长理查德·哈斯在《华尔街日报》撰文称“很多人相信那是一场新冷战的象征”[10]中国学术期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新冷战"趋势下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策论》[11]英国学术期刊:Is a New Cold War Inevitable? Chinese Perspectives on US–China Strategic Competition[12]。 综合上面的来源看,我认为可以合理理解为中国官方相信国际局势存在迈向冷战的趋势,美国有官员认为冷战正在发展中,而且“中美冷战”不单在媒体上有报导,在学术界也得到关注。也请注意媒体内容不是社评,是报导。——愚蠢的人类 2019年9月30日 (一) 16:42 (UTC)回复

一些补充及回应:

  • 中美冷战不是为了吸引人注意而出现在新闻的标题里,新闻内容有相关的背景、发展、影响等报导。同时,在坊间也有的不同讨论。
  • 我会采用来源对中美冷战的理解、学者及官员的观点来编写条目,不是自行创作理论,所以不是原创研究。
  • 条目尽量集中选用的今年5月后的参考资料(即美国限制华为开始),原因为在这段时期后,新的“中美冷战”概念才变得巩固(早在2012年,中国官媒亦有零碎提到“新冷战”,但主题是意识形态上冲突),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和广泛概念上的“第二次冷战”有所区别。
  • “中美冷战”自5月起很多次获媒体提及,但只有极少数同时提及“第二次冷战”。
  • 我认为“第二次冷战”比起“中美冷战”事件性质更不确实,内容更缺乏焦点及不着边际。既然“第二次冷战”没有删除,则可认为“中美冷战”作为条目是合理的,因为他们同样是“有人论述,可能发生但不知道是否会发生的事情”。
  • 对冷战定义的质疑:“不会出现铁幕”“实力完全不对等”“世界分裂成两半”等质疑,是对于“是否应该定名为冷战”的一个争议。关于这个问题,引用人民网一篇“冷战:起源和性质”的文章,其中提到‘外交上的平衡很难维系,因为一个超级大国会视另一个超级大国的任何行动为可能的侵略和挑衅……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敌对。这种不断扩大的外交、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利益冲突最终被冠以“冷战”之名’[13]。有些观点认为中美之间的冲突只需要符合这一类背景上的条件,就能称为“定义上的冷战”(有如上面中央情报局官员所说)。我能理解铁幕、实力对等、二分天下这些是上一次的美苏冷战的明显特征,可能因为太“显眼”,以致于成为“冷战”的刻板印象,或者也可以理解这些为一场冷战可能包含的背景,而不是冷战的本质?我同意这一个“不是冷战”的争议是客观地存在(有来源支持),上面的论述只是提供另一个观点以作参考。
  • 另一方面,即使批评者认为目前发展中的中美冲突不符合“冷战”定性,也不是意味‘“中美冷战”是个受关注的概念’是无效的。
  • 我能理解在维基百科有类似“名称难以接受则容易被全盘推翻”的倾向,但也请对‘这是目前的一个社会现象,有着很多人确实以“冷战”作为他们的理解而就事件进行讨论’多加考虑,感谢——愚蠢的人类 2019年9月30日 (一) 16:42 (UTC)回复

本讨论已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untitled

最近更新的关于拜登政府期间中美关系的内容有大量错别字,请相关编辑者及时修改。还有“年政治”是怎么回事?--Esnlbsf留言2023年9月25日 (一) 12:21 (UTC)回复

关于条目的文化章节内容

我是维基新手,近日我刚看到外国歌手在中国参加过活动,包括美国的Chanté MooreAdam Lambert参加中国的歌手2024节目,以及美国歌手Kanye West来中国开演唱会,还有Alejandro Saab、Zeno Robinson和Suzie Yeung等人给中国动漫《时光代理人》以及中国游戏《原神》、《崩坏:星穹铁道》、《绝区零》担任英配。请问是否要将我提到的这些内容添加到文化章节?--Piggy Studio留言2024年11月2日 (六) 09:27 (UTC)回复

非官方非重大影响的文化交流,听起来不适合。外国人担任配音、开演唱会,可能还不如引进海外动画片、剧集的影响大吧?--YFdyh000留言2024年11月2日 (六) 10:46 (UTC)回复
  • 赞同YFdyh000观点,非官方非重大影响的文化交流活动不宜列入,否则或有广告嫌疑(参见WP:SOAP)。
--名字长的让人受不了留言2024年11月2日 (六) 11:21 (UTC)回复
返回到“中美关系”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