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运输
GO运输公司(英语:GO Transit)是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家区域性公共交通机构,主要服务南安省的大多伦多暨哈密尔顿地区[2],部分业务亦伸延至大金马蹄地区的其它城镇。“GO”即为“Government of Ontario”(安大略省政府)之缩写。GO为南安省的居民提供通勤铁路和巴士服务,2012年的年度载客量达6500万人次[1],并与多伦多公车局(TTC)和其他市立公共交通机构于多处衔接。
GO运输 | |||
---|---|---|---|
概览 | |||
运营范围 | 加拿大安大略省金马蹄地区 | ||
服务类型 | 通勤铁路、巴士 | ||
主要车站 | 联合车站 | ||
技术数据 | |||
路线长度 | 铁路:450公里 巴士:2,760公里[1] | ||
正线数目 | 7条铁路线 | ||
轨距 | 1,435毫米(标准轨) | ||
运营信息 | |||
开通运营 | 1967年5月23日 | ||
日乘客量 | 6500万人次(2012年全年)[1] | ||
总部 | 多伦多 | ||
网站 | www.gotransit.com | ||
|
GO运输于1967年5月23日投入服务,是全加拿大首个同类型公共交通机构,当时直属安大略省运输厅。现时GO则是安大略省公营机构都市连通旗下的营运部门[3]。
服务范围
GO运输公司的主要服务范围包括多伦多市、哈密尔顿市、以及邻近的荷顿区、皮尔区、约克区和杜林区;以上各市和自治区均于GO的行政架构内驻有代表。GO的部分服务亦伸延至尼亚加拉区、滑铁卢区、彼得堡县、锡姆科县、德芙灵县和威灵顿县。
此服务范围遍及多伦多市中心方圆100公里的地区,西起哈密尔顿和滑铁卢,北至奥兰治维尔、巴里和比佛顿,东至纽卡素和彼得堡,南至尼亚加拉瀑布城,覆盖的面积达8000平方公里,区内人口达七百万。
通勤铁路
GO一共营运共有七条线路得通勤铁路网络GO Train,当地华人俗称GO Train小火车,连接多伦多市中心联合车站以及市郊地区。各条路线主要以市郊终点站命名,而各线亦被编了固有的路线图颜色以玆识别,却鲜有被普罗大众应用。各线过去亦曾编有固定拉丁字母,但于2011年取消。
路线 | 市郊终点 | 附注 | 旧有对应 拉丁字母 |
---|---|---|---|
湖岸西线 | 哈密尔顿 | 有接驳巴士和季节性列车前往尼亚加拉瀑布城 | A |
湖岸东线 | 奥沙华 | 有接驳巴士前往纽卡素和彼得堡 | B |
苗顿线 | 苗顿 | C | |
基秦拿线 | 伦敦 (加拿大) | 可乘坐ION轻铁前往滑铁卢 | D |
巴里线 | 阿伦代尔湖滨 | E | |
列治文山线 | 列治文山 | F | |
史托夫维尔线 | 林肯维尔 | 有接驳巴士前往额士桥 | G |
当中,湖滨西线和湖滨东线常以连线方式营运:湖滨西线大部分非繁忙时段及部分繁忙时段的东行列车抵达联合车站后,会继续向东前往奥沙华,反之亦然。而七条通勤铁路线当中亦只有湖滨西线全线、湖滨东线全线、巴里线全线及基秦拿线部分路段于非繁忙时段提供服务;其余线路只于早上繁忙时段前往多伦多市中心,以及于晚上繁忙时段前往市郊。
GO通勤列车外部的主色是绿色和白色,而呈拉长八角形状的双层客车箱则是由庞巴迪公司于1970年代为GO特别设计。时至今日,这些庞巴迪双层客车箱已广受北美其他地区的通勤铁路营运商所使用。列车主要采推拉方式运作。
GO通勤铁路投入服务初期的全部路段皆是从加拿大国家铁路(CNR)或加拿大太平洋铁路(CPR)所租用。GO于1988年首次设置其专有轨道,并将湖滨东线的部分路段调往该轨道运行。GO从2000年起亦陆续从上述两家铁路公司购入轨道,当中包括联合车站铁路走廊、巴里线全线、乔治镇线(即现基秦拿线)和史托夫维尔线的大部分路段、以及湖滨西线和苗顿线的小部分路段。
此外,GO的列车司机和查票员等职位过往也是外判予该两家铁路公司。因此,每当该两家公司遇上工潮时,GO的列车服务也会受影响。然而,GO却于2007年与庞巴迪签下五年合约,由该公司提供160名列车司机、查票员和顾客服务大使在除了苗顿线以外的六条铁路线执勤,并取代了过往由CNR提供的员工。[4]苗顿线的运作则继续外判予CPR。
通勤巴士
GO的巴士车队主要由MCI制造的D4500单层57座位巴士组成。从2008年4月起,GO亦开始派遣22辆亚历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双层巴士来行驶旗下的407公路和403公路巴士线[5][6]。当GO添置更多部双层巴士后,当中部分亦将被派遣来行驶约克区路线[6],目前大部分GO运输的巴士线路均有双层巴士走行。
每条GO通勤铁路线有一条相应的巴士线;每当铁路线休车时,其相应巴士线便会行驶相若的路线。举例说,苗顿线西行往苗顿的列车只于下午繁忙时间行驶,而其他时段西行往苗顿的客运服务则由巴士代替。其他巴士线则可视作铁路线的延伸,而铁路线休车时则直接来往多伦多市中心;如西行往贵湖的巴士线在下午繁忙时间从乔治镇火车站起行,而其他时段则直接从多市中心出发。GO的多伦多市中心巴士总站设于联合车站旁边。
GO的其他巴士线则完全独立运作,而不与铁路服务衔接或重叠。这些路线的长度和性质各有不同,长则依靠高速公路连接主要城市(如连接多伦多和哈密尔顿的巴士线便途经伊利沙伯皇后道),短则依靠地区干道连接相邻的市镇。GO亦营运两条来往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的巴士线:一条是途经机场来往宾顿和TTC的约克戴尔和约妙斯地铁站,另一条则来往机场和列治文山。
车站及接驳服务
GO的巴士服务停靠17个巴士总站[7]。部分总站的业权属GO,由GO巴士专用或与其他市立公共交通机构共用。其他总站则属市立公共交通机构,但允许GO巴士停靠;另外亦有市际巴士总站供GO和其他长途巴士公司(如灰狗巴士)停靠。
GO铁路于多处与多伦多公车局(TTC)旗下的巴士、电车和地铁服务接驳。GO铁路于联合车站的大堂与TTC的联合车站地铁站相连,方便乘客换乘央街-大学-士巴丹拿线。GO铁路亦于另外四个车站与布鲁亚-丹佛线接驳,而GO巴士的其中一个总站亦与士嘉堡轻铁接驳。多伦多市以内的所有GO铁路车站皆与TTC的巴士线和电车线接驳。GO亦于多伦多市以外与另外14间市立公共交通机构的巴士服务接驳。
历史
随着人口上升和工业发展,大多伦多与哈密尔顿地区各城镇于1950年代急速增长,对通勤铁路服务的需求亦有增无减。然而,当时区内的通勤铁路营运商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CN)却缺乏扩充服务所需的资源。到了1962年,新成立的“大多伦多市及周边地区运输研究组”开始就通勤铁路服务扩充计划进行实质研究。首份报告于1963年10月完成,探讨了在多伦多市中心联外铁路线上增设通勤铁路服务的可行性。第二份报告于1965年1月完成,界定CN湖滨铁路线的客运通勤服务。安大略省政府和CN再于1965年2月宣布落实在湖滨线上试行通勤铁路服务[8]。
湖滨线通勤铁路于1967年5月23日启用,并名为“安大略省运输公司”(Government of Ontario Transit,后来缩短成GO Transit),实验期为三年,利用单层柴油动车组以推拉方式运作[9][10],连接皮克灵和奥克维尔,并设繁忙时段列车西行至哈密尔顿。乘客总数于四个月内已突破100万人次,此后平均每天乘客数目也达1万5千人次。此线后来分为湖滨西线和湖滨东线,但仍是GO的首要客运走廊[9]。
GO后于1970和80年代陆续扩展通勤铁路服务:乔治镇线于1974年启用[11],之后还有列治文山线(1978年)[12]、苗顿线(1981年)、布拉德福线和史托夫维尔线,遂形成现时七线营运的局面[12]。GO于1979年引入双层客车以提升载客量,而现有的联合车站GO大堂亦于同年落成。GO亦于1970年开办从湖滨线终点站对外伸延的巴士线;其巴士网络于往后年间逐渐成形。
安省政府于1982年末宣布斥资26亿加元兴建名为“GO ALRT”的区域性轻铁系统[13];计划最终没有实现,但当中部分建议仍透过其他方式进行,包括增建车站和伸延湖滨线至韦比和宝灵顿[13]。此外,GO亦于1990年扩充布拉德福线、乔治镇线和湖滨东线的繁忙时段服务,以及苗顿线的离峰服务。
然而,随着安大略省的经济于1990年代初陷入衰退,时任省长李博宣布一系列削支行动,令早前获扩充的各项GO服务大致打回原型[14],待2000年代才逐步恢复削支前的服务水平。布拉德福线于2007年伸延至巴里南站并改称“巴里线”,史托夫维尔线于2008年伸延至林肯维尔,而乔治镇线则于2011年伸延至贵湖和基秦拿并改称“基秦拿线”。
使用状况
GO在每个工作日营运246班铁路服务和2452班巴士服务,两者合计的平均工作日乘客数目于2013年4月达25万1千人次,当中18万7千人次来自铁路服务,6万4千人次则来自巴士服务,而2012年度全年乘客数目则达6500万人次[1]。GO历来服务过的乘客总数于2006年10月11日突破10亿人次[15][16]。
GO铁路的乘客中有96%是往返多伦多市中心的联合车站,而巴士乘客中则有70%是来回多伦多市[1]。80%铁路乘客和60%巴士乘客可使用私家车通勤,但仍选择使用GO的服务[17]。
2010年乘客旅程总数[18] | ||
---|---|---|
铁路系统 | ||
铁路线 | 乘客 | % |
湖滨西线 | 14,849,600 | 26.01% |
湖滨东线 | 11,818,800 | 20.70% |
苗顿线 | 7,348,200 | 12.87% |
乔治镇线† | 4,634,200 | 8.12% |
巴里线 | 3,462,500 | 6.06% |
列治文山线 | 2,330,700 | 4.08% |
史托夫维尔线 | 3,597,900 | 6.30% |
小计 | 48,041,900 | 84.14% |
巴士服务 | ||
所有路线 | 9,056,100 | 15.86% |
总计 | 57,098,000 | |
†乔治镇线于2011年12月19日改称基秦拿线 |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1.3 1.4 Info to GO (PDF). GO Transit. 2014-01 [2014-05-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7-14).
- ^ Metrolinx About Us. [2010-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05).
- ^ Metrolinx Overview. Metrolinx. [1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4).
- ^ GO deal swaps CN crews with Bombardier personnel, Toronto Star Nov 09, 2007. [2010-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4).
- ^ Quick Facts: GO Buses (PDF). GO Transit. [24 May 20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年1月3日).
- ^ 6.0 6.1 Pearce, Sean. Stacking the deck for transit service. Markham Economist and Sun. 9 April 2008 [2008-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6).
- ^ GO Transit 2008-09 Annual Report 请检查
|url=
值 (帮助) (PDF). GO Transit. [31 May 2011].[永久失效链接] - ^ Sergeant, Ch.3: MTARTS, the commuter study.
- ^ 9.0 9.1 Garcia et al.: Lakeshore corridor
- ^ Sergeant, Ch.4: Buying the trains.
- ^ Garcia et al.: Georgetown corridor
- ^ 12.0 12.1 Garcia et al.: Regional Transit Routes
- ^ 13.0 13.1 Garcia et al.: GO ALRT
- ^ Garcia et al.: Bradford corridor
- ^ GO Transit: Toronto in Transit. Progressive Railroading. May 2011 [1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3月12日).
- ^ GO Transit reaches one-billion passenger mark. Progressive Railroading. 18 October 2006 [1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2).
- ^ GO Transit. GO 2020 (PDF). [7 June 20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年1月3日).
- ^ 2009 and 2010 GO Ridership Figures. [2011-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6).
引用文献
- Garcia, Daniel; Bow, James; Marshall, Sean; and Drost, Peter. Regional Transit Routes - Transit Toronto. 10 November 2006 [15 June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8).
- Part of collection: Lakeshore, Georgetown, Richmond Hill, Milton, Bradford, Stouffville corridors, and GO ALRT
- Sergeant, Wilfred. Building GO-Transit: The Rail Commuter Initiative of The Government of Ontario & Canadian National Railways, People in the project 1965-1969. Starkville, MS: HTA PRESS. 2004 [2006-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5-13).
外部链接
- GO Transi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