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松

臺灣藝術家

黄永松(1943年10月17日—2024年3月4日),台湾杂志发行人和出版家,与吴美云等合作创办汉声杂志社,并担任该社董事长。

黄永松
性别
出生(1943-10-17)1943年10月17日
日治台湾新竹州新竹郡关西街(今新竹县关西镇
逝世2024年3月4日(2024岁—03—04)(80岁)
台湾台北市内湖区三军总医院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43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2024年)
教育程度台北市立成功高级中学
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美术科
职业发行人、出版家
组织汉声杂志社
配偶李南华[1]

生平

1943年黄永松于新竹关西出生,自幼随家族于桃园龙潭生活,为祖籍河南黄氏江夏堂第八代的客家人,时逢日治末期太平洋战争期间,黄于母亲呵护下在躲避空袭的险境中渡过,2岁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台湾步入战后萧条与复苏阶段。幼年曾因体弱被送进庙里成为和尚的养子,法名“文松”。[2]1955年就读于建国中学初中部,1958年赴成功中学就读,与同学张照堂成为至交好友、彼此鼓励追求艺术[3]台北市立成功高级中学毕业后,主修雕塑,自修现代艺术,1967年完成学历于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在学期间曾与友人张照堂共同参与1966年的“现代诗展”、1967年并与艺专同学姚孟嘉、梁正居、奚淞等人组织“UP画会”、举行三次以前卫艺术为主旨的“UP”联展。由黄华成统筹、在台北文星艺廊举行的“不定型展”里,参与者包括秦松、张照堂等人,黄永松在展内发表了数件实验装置作品,为台湾观念艺术创作的早期实践。

艺专毕业后,透过引荐进入中影担任美术指导和剧照师。[4]其热爱摄影与电影艺术,于1970年获吴美云邀请加入筹办汉声杂志社的编辑行列,从此负责杂志期刊的美术编辑与“民间文化”总策划迄今,在台湾国内民艺出版界有着全方位的经历。1973年加入“V-10视觉艺术群”,以相机关照生活。[5]其励行田野调查[6],走访全台各地乡镇。开放两岸探亲后,踏上中国大陆采集民间艺术,致力于完善“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库”。[7]其奉献《汉声》杂志50余年,出版了上百本杂志、专书,记录中华文化[8][9]

1981年,出版《中国结》丛书,透过田调发掘出11种中国结的基本打法,引发风行。而“中国结”这个名称也是由黄所命名。[10]

黄永松致力于传承和守护民间工艺表演艺术民俗文化、保存庙宇古迹建筑和历史真相,于1995年发起“抢救龙潭圣迹亭”古迹运动,成功维护该案古迹建物。[11]

2006年11月汉声杂志社接受台北市政府誉扬,于社址设置雕刻家朱铭作品“一柱铜笔”,并将社址一楼开辟为人文空间,做为推广传统文化的据点。

2010年,黄获英国广播公司评选为“传承的英雄”。2017年,获颁总统文化奖

荣誉

  • 1967年:艺术作品《当》代表台湾被选入“1950—1980年代全球观念艺术起源大展”
  • 1979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 1980年:获中国时报选为“风云十年.文化十事”
  • 1982年:“优良图书金鼎奖
  • 1983年:新加坡“最佳图书金牌奖”、“最佳图书美术设计首奖”
  • 1997年:获选亚洲十四位设计家之一
  • 2006年:“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
  • 2013年:获颁“中华文化人物”
  • 2017年:总统文化奖【文化耕耘奖】

逝世

2024年3月4日凌晨4时30分,黄永松于台北三军总医院辞世,享寿81岁。[12]告别式于3月27日举行,文化部政务次长李静慧出席告别式,并代表颁赠总统褒扬令,由黄永松妻李南华女士代表受赠。[13]褒扬令全文如下:

  汉声杂志发行人黄永松,孤介奔逸,玮器恢奇。少岁目擩父辈殊技,钟爱树艺工巧,爰卒业现国立台湾艺术大学,淬砥砻砺,触类而长。历任剧照摄影、影片美术指导及广告导演,勤慎矜业,秀出班行。平居躬身查调踏勘,晓悟众艺研习奥义;嗣受邀共同创办《ECHO》暨《汉声》杂志,汇编《中国童话》、《汉声小百科》等丛书,搜采地方固有风尚,广博国际见闻视野;探索自然人文科学,丰厚儿童教育内涵;援据体、用、造、化法则,践履粗、野、俗、简宏旨,怀铅提椠,万象包罗;深入显出,沾溉启迪。复凝聚社会公民意识,献力古迹保存运动;透析寻根纪实轨迹,开拓本土史料范畴,明效大验,蓬岛扬芬。曾获第十七届十大杰出青年、中国文艺协会第二十三届民俗文艺奖章、第八届台北文化奖、第九届总统文化奖文化耕耘奖等殊荣。综其生平,尽瘁传统文化采集志业,闿阐以人为本核心价值,遗绪芳烈,奕世流咏。遽闻溘然殂殒,轸悼良殷,应予明令褒扬,用示政府崇礼贤彦之至意。

总   统 蔡英文    
行政院院长 陈建仁    

参考文献

  1. ^ 陆容容. 台灣“漢聲”將在南京老門東開辦書店. 金陵晚报. 2014-07-24 (中文). 
  2. ^ 陈亭均. 黃永松的《漢聲》人生用一根線拉動一整片天空. 今周刊. 2017-11-29 [2023-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1). 
  3. ^ 张世伦. 紀念友情:黃永松追憶與張照堂共度的青春(1980). 摄影之声. 2024-06-14 [2024-06-16]. 
  4. ^ 鄉土、母土、本土──漢聲與七○年代的文化翻土. [2023-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8). 
  5. ^ 王宝儿. 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辭世 享壽80歲. 中央社. 2024-03-04 (中文(台湾)). 
  6. ^ 人物專訪》天工「傳」物半世紀—黃永松「窪則盈」的生活智慧. [2023-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1). 
  7. ^ 黃永松「漢聲巷」守護民間傳統文化. [2023-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1). 
  8. ^ 生活美学馆,《黄永松与汉声杂志》(时广企业有限公司出版)
  9. ^ 陈亭聿. 黃永松:漢聲四君子,只剩他一人守著. FOUNTAIN 新活水杂志. 2017-11-09 (中文(台湾)). 
  10. ^ 黃永松創辦漢聲雜誌 傳承文化. [2023-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1). 
  11. ^ 李台源. 《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辭世 作家楊渡哀悼:願神仙伴他遠行. 客新闻. 2024-03-04 (中文(台湾)). 
  12. ^ 陈宛茜. 漢聲雜誌創辦人黃永松81歲辭世 中國結因他得名. 联合新闻网. 2024-03-04 (中文(台湾)). 
  13. ^ 邱祖胤. 漢聲發行人黃永松辭世 文化部代表頒贈總統褒揚令. 中央社. 2024-03-27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