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缪勒

弗里德里希·马克斯·缪勒(德语:Friedrich Max Müller,1823年12月6日—1900年10月28日),生于德意志邦联德绍,是一位德国文字学家和东方学家,专长于印度学,是西方学术领域中印度研究与宗教比较等学科的奠基者之一。缪勒对印度的兴趣除了以学术著作展现之外,也以小说的形式来呈现,使得英国的广大读者能够接触并认识印度学。而他所领导翻译多达50册的《东方圣典》(Sacred Books of the East)更是维多利亚时代学术的永久性纪念碑。

马克斯·缪勒
青年时的马克斯·缪勒
出生Friedrich Max Müller
(1823-12-06)1823年12月6日
德意志邦联安哈尔特公国德绍
逝世1900年10月28日(1900岁—10—28)(76岁)
Oxford, Oxfordshire, England
职业Writer, scholar
国籍英国
民族德意志人
教育程度莱比锡大学
代表作The Sacred Books of the East, Chips from a German Workshop
配偶Georgina Adelaide Grenfell
子女Wilhelm Max Müller

签名
马克斯·缪勒

缪勒认为,吠陀时期的文化代表着自然崇拜的一种形式。他视《梨俱吠陀》中的神明为各种自然的力量,被想像为超自然的人格性存在,但只具部分的人格性。基于此想法,缪勒演绎出他视神话为“语言之疾”的理论。意思是,神话将观念转型成各种存在物和故事。依缪勒之见,神明起源于用来表达抽象概念的文字,但后来转变成各种想像出来的人格性存在。由此,印欧语中的父性神明就以几种不同的名字出现:宙斯朱庇特、和特尤斯等。对缪勒而言,这些名字都可以追溯到同一个字“Dyaus”;这字的意思依他的了解是“发光”或“光辉”,由这个字而引出了deva、deus、theos等神的统称,以及宙斯、朱比特(引自deus-pater父神)等名字。这样,一个隐喻就人格化和固定化了。缪勒这方面的思想与后来尼采的想法很相似。

梁启超亦曾在1905年发表的文章《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引用缪勒名言“血浓于水,语浓于血”。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