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鼐 (清朝进士)

清朝進士

陈鼐(?—1872年),字作梅,号竹湄,江苏溧阳人。[1]晚清官员,进士出身。是曾国藩的重要幕僚之一。官至直隶清河道。

生平

陈鼐为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科举人。[2]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二甲进士,选庶吉士[3]曾国藩认为陈鼐及同榜的李鸿章郭嵩焘帅远燡“皆伟器”,私下将四人称为“丁未四君子”。[4]咸丰九年(1859年),在湖南、湖北办理团练的曾国藩,延请陈鼐入其幕府,谋划军事。期间,陈鼐亦曾得到胡林翼赏识。

同治七年(1868年)曾国藩担任直隶总督,次年即将陈鼐奏调至直隶,缉拿盗匪。后又保奏其担任直隶清河道。大清河水流甚细,从保定天津,容易断流。前人曾设立水闸八重,蓄水以便利商运。但延时日久,积弊丛生。上游百姓筑坝灌溉,导致淤塞严重,而下游河闸工人勒索过往商民,贪得无厌。陈鼐疏浚清河上游,禁止筑坝,并从南方引进灌溉设施,亲自教授百姓使用。又订立八闸章程,立石严禁闸夫勒索。

同治十一年(1872年),陈鼐卒于任内。朝廷令其附祀保定曾国藩专祠。光绪《溧阳县续志》有传。[5]

著作

著有《槎溪学易》、《求志集》等。

参考资料

  1. ^ 《词林辑略》卷六
  2. ^ 《溧阳县续志·卷八·选举志·举人》页四:“陈鼐,同己亥,见进士。”
  3. ^ 《溧阳县续志·卷八·选举志·进士》页二:“陈鼐,丁未张之万榜,庶吉士,官直隶清河道,见宦绩。”
  4. ^ 《曾文正公书札·卷三》页三九:咸丰三年曾国藩致李瀚章信:“令弟少荃,自乙丙之际,仆即知其才可大用。丁未馆选后,仆以少荃及筠仙、帅逸齐、陈作梅四人皆伟器,私目为丁未四君子。”
  5. ^ 《溧阳县续志·卷九·人物志·宦绩》页二十:“陈鼐,字作梅,道光丁未庶吉士。历保道员,加二品衔,赏戴花翎。任直隶清河道,署按察使。卒于官。附祀保定曾文正国藩专祠。
    鼐沈酣载籍,具经世大略,文正治兵湘鄂,延鼐入幕。鄂抚胡文忠林翼求贤,自辅因以鼐荐,文忠一见如故,谓左文襄宗棠曰:‘作梅平实明白,吾见亦罕。’遂引与计事。时酌制水师船式,鼐谓:‘造船宜在武汉,料聚值廉,江苏河窄桥多,安桅须用活法。’均从之。船成,费省而用利。嗣江苏绅士钱鼎铭等闲道至曾营,乞师援上海,今傅相李鸿章拟由陆路进镇江,规苏、常,欲却鼎铭请。鼐独建议谓:‘上海为筹饷要地,战守均便,请以一军驻上海,与金陵、镇江军夹攻,可出万全。’乃改由水路驻上海,遂次第克苏、常,随请设难民局以抚里,胁劝农局以辟芜莱。常镇被兵尤甚,请缓征垦田,以苏民困。由是民皆归里复业。
    曾公任直隶总督,奏调访弭盗之法,鼐请练马队数营,随地驻扎,随时缉捕,与地方协同办理,盗为敛迹。定兴有积盗,为马队侦擒伏法,民大快,颂声洋溢。
    其观察清河也,河源泉由地出,流甚细,自保定达天津,水易涸。旧章设闸八重,蓄水济商,日久弊生。上流民筑坝漑田,而淤塞日甚;下流闸夫需索商民无厌。鼐濬其上流,禁止筑坝,购南省戽水具,亲教之,民踊跃遵行,农田大利。定八闸章程,辰启酉闭,立石严禁闸夫需索,其工食概归民捐民办。以是无书役侵蠹。
    先是,胡文忠议于楚皖豫章设亩捐以充饷,鼐谓:‘圣祖谕旨永不加赋,为本朝第一善政。旧制未可违也。’议遂寝。江苏肃清,鼐以苏松常镇太赋较他处为重,浮收亦多,乞奏明减赋,得旨允行。此尤经国大猷百姓利赖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