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干
生平
陈干16岁时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赴中国东北谋生。1901年5月,他到北京参军。其间,他被《京话日报》主笔彭翼仲推荐到锦州任演说员。1904年,在东三省随赵尔巽学习军务。1905年,陈干结识了辽阳城守尉德仲克,经德仲克帮助,陈干成立了讲报社、八旗学堂,陈干任八旗学堂校长,请商震、蒋卫平等来校任教,宣传革命思想。[1]
1906年正月,陈干赴日本观看兵操,同时参加中国同盟会。东三省中国同盟会在高丽门外郭家店准备起义,但事泄,赵尔巽派一个营围捕,陈干、商震等逃往辽阳。[1]
1907年,陈干自中国东北返回山东,秘密宣传革命,并发展了吕子人、李长庚、陈希孟、萧香坡等人参加中国同盟会。 1908年,陈干、刘冠三等人在青岛创办震旦公学,该校成为山东革命党人的机关。1909年秋,清政府勾通德国,查封了震旦公学,陈干回长春。十月,陈干在长春成立山东同乡会,该会内附设山东路矿研究所。[1]
1910年春,熊成基奉孙中山、黄兴之命,联络陈干、蒋卫平、商震等,密谋举行反清起义,但因被出卖,熊成基等人在哈尔滨被捕。辛亥革命爆发后,陈干奉命赴浦口联络柏烈武,淮军同山东民军联合成立淮泗讨虏军,陈干被陆军总长黄兴任命为山东民军统领。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陈干获授少将。光复徐州后,陈干所部改编为第三十九混成旅,陈干任少将旅长。袁世凯接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陈干于1913年上书袁世凯,辞去旅长职务,将第三十九混成旅解散。 [1]
1914年,陈干回到家乡后著《陈氏家乘》、《倥偬集》、《诗选》等。彭翼仲、杭辛离、刘冠三、于恩波等为《陈氏家乘》作序、跋。吴敬恒为《倥偬集》作序。陈干还修建家祠,廖仲恺、宋教仁、章太炎为该家祠碑题词。[1]
1917年,陈干任山东政务厅厅长,1918年辞职,寓居青岛。 1922年9月5日,黎元洪任命陈干为鲁案中日联合委员会第一部委员,交涉日本归还山东问题。陈干、王正廷等四人为中方正式谈判代表。1922年12月1日,日本将青岛交还中国。康有为为陈干题词“鲁案砥柱。”[1]
1923年4月,陈干开始调查威案,但后来威案成为悬案,威海直到1933年才交还中国。1925年,陈干辞职回家乡。1926年11月至12月间,陈干离开家乡,赴南昌拜见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获任命为军部参议。1927年,时任第二支队司令的陈干率部攻克韩庄、枣庄,进入山东。但后来南京国民政府命令正在不断取胜的陈干撤军返回南京。回到南京后,陈干随即被逮捕关押在南京模范监狱。[1]
1937年七七事变前,商震为陈干立墓碑,墓碑正面书“故陆军中将陈公明侯纪念碑”,侧面分别书“浩气长存”、“英风宛在”,背面为商震所写碑文。[1]
著作
- 《欧战拾遗》
- 《旅大问题汇纂》
- 《鲁案》
- 《威案》
- 《青岛案》
- 《庭语》
- 《家庭琐言》
- 《倥偬集》
- 《陈氏家乘》
- 《经国文钞》
- 《诗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