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 是一个由Icek Ajzen所提出的行为决策模型,主要用以预测和了解人类的行为[1]。计划行为理论的模型中主要由行为信念、行为态度、规范信念、主观规范、控制信念、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与行为等构面组成[2]。目前计划行为理论已被应用在如广告、行销、公共关系、医疗保健、体育管理、永续性与环境保护等与行为有关的研究领域中。
历史
计划行为理论是基于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演变、改良而来,理性行为理论是马丁·费希贝(Martin Fishbein)和Ajzen于1980年一起提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人做出特定行为是受到其行为意图 (Behavioral intention)之影响,而行为意图则取决于行为者对此行为的态度 (Attitude) 与主观规范 (Subjective norm)[3]。
由于理性行为理论假定个体的行为产生是出自于完全的自愿控制,其忽略了个体内心的个人的决定(可能是道德、伦理、控制观等因素)。于是Ajzen在1988年增添了第三个元素:知觉行为控制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PBC),并提出了计划行为理论[1]。1991年Ajzen又在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前方分别加入了行为信念(Behavioral beliefs)、规范信念(Normative beliefs)、控制信念(Control beliefs)形成了目前的计划行为理论模型[2]。
理论原理
计划行为理论主要以三个阶段来分析行为模式的形成过程:
- 行为决定于个人的行为意图;
- 行为意图决定于对行为的态度、行为主观规范与认知行为控制等三者或其中部分的影响;
- 对行为的态度、行为主观规范及认知行为控制受外生变数的影响。
参看
参考文献
- ^ 1.0 1.1 Ajzen, Icek. 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ction Control.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1985: 11–39 [2018-10-16]. ISBN 9783642697487. doi:10.1007/978-3-642-69746-3_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8) (英语).
- ^ 2.0 2.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1-12-01, 50 (2): 179–211 [2018-10-16]. ISSN 0749-5978. doi:10.1016/0749-5978(91)90020-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3) (英语).
- ^ Fishbein, Martin; Ajzen, Icek.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1980 [2018-10-16]. ISBN 02010208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6)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