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空佛教概念,为悟解世间诸法的空相。

佛教在论述各法时,主张诸法为空。其事物体性为“自性空”,相状则称“相空”。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合,因无常故所以说空[1]

释迦佛十大弟子之一、称为“解空第一”的人是须菩提[2]。在《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记载,须菩提就空相事询问释迦佛陀,佛陀说:“舍利弗,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3]

龙树菩萨为令众生了解“般若空性”之真实意,以空性“离有无两边”,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等等的中道体性来阐述空性,以期学人能证入空性。

僧肇作《肇论》思想很挨近龙树学的正义。鸠摩罗什称僧肇是秦人解空第一。[4]

印顺导师被称为“大小共贯的性空论者”、全面而有条理地对“阿含”、“般若”、“中观”的空义加以综贯阐扬的第一人[5]

注释

  1. ^ 智度论》(卷六):“因缘生法,是名空相,亦名假名,亦说中道。”
  2. ^ 增一阿含经》(卷3):“复有声闻常行布施而能不灭,解空第一,须菩提苾刍是。”
  3. ^ 姚秦·鸠摩罗什《摩诃般若波罗密大明咒经》:“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舍利弗,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
  4. ^ 《高僧传》说,罗什大师称:“秦人解空第一者,僧肇其人也”。
  5. ^ 游祥洲〈从印顺导师对空义阐扬谈起〉,载蓝吉富编《印顺导师的思想与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