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教导师

装甲教导师(德语:Panzer Lehr Divis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隶属于纳粹德国陆军的一支精锐装甲部队,最初于1943年为反制可能的盟军登陆行动而由驻扎于德国境内的训练与示范部队共同整并编成[6]。该师是德国国防军中唯一一支百分之百机械化的装甲师。该师在数次作战中几近全灭,尤其是在眼镜蛇行动期间[7];也因此至欧洲战事结束时,该师已与1943年时创立的原始部队大不相同。

装甲教导师
Panzer-Lehr-Division
隶属于装甲教导师的四号坦克,摄于维莱博卡日
存在时期1943年12月30日至1945年4月15日
国家或地区 德意志国
部门 纳粹德国陆军
种类装甲部队
功能装甲战斗
规模
14,699人(1944年6月1日)[1]
11,018人(1944年8月1日)[2]
14,892人(1944年12月16日)[3]
别称Parade Division(行军师)[4]
装备四号自行反坦克炮
四号坦克
猎豹式自行反坦克炮
豹式坦克
SdKfz 251半履带车
SdKfz 234装甲车
三号突击炮
虎式坦克
虎王坦克[5]
参与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
指挥官
著名指挥官弗里茨·拜尔莱因
标识
师徽章

历史

编成

装甲教导师的组建始于1943年12月30日[8],随后于1944年1月间移往法国南锡凡尔登一带完成余下的编成作业[9]。该师由数个精锐训练与示范单位共同整编而成[10],而其创立初期的原始干部多系抽调自第一英语Panzertruppenschule I第二装甲部队学校英语Panzertruppenschule II[9]。组成装甲教导师的训练与示范单位是全德国境内作战经验最为丰富且训练最为扎实的装甲部队,且几乎每一个单位都曾参与过东线战场北非战场、西西里岛与意大利前线的战事,其中因战斗表现而受勋者更是不在少数[6]。正因如此,装甲教导师自草创时期便一直被视为国防军中的精锐单位[11]

1944年上半年,装甲教导师奉命移往匈牙利接受进一步训练,同时参与旨在占领该国全境的玛格莉特作战[9][12];第901装甲掷弹兵教导团亦于此时期并入该师。该师随后奉命以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后备装甲部队的身份移防法国以反制盟军可能的登陆行动,共同待命的单位还有党卫队第1装甲兵团党卫队第17装甲掷弹兵师[13]。这些部队拥有最高级别的授权层级,意即仅有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本人的命令始可调动[14]

除了优秀的战斗表现外,装甲教导师也是国防军装甲指挥部旗下装备最为精良的师级部队之一[15]。教导师所属的装甲团下各编有一个营的豹式坦克四号坦克[9]。除此之外,两个装甲掷弹兵团的步兵皆系以SdKfz 251半履带车等类型的装甲车辆运载[16][1];这与普通的国防军装甲师形成强烈对比。在国防军中,仅有第一个装甲掷弹兵团的第一营配有半履带车,其余部队则仅配有普通卡车。教导师内的工兵与侦察部队也同样配备装甲车[16],其中装甲侦察营更配有一个连的新式SdKfz 234美洲豹装甲车[17]。在诺曼底时,该师的装甲团同时还配属一个316遥控坦克连(316. Funklenk-Panzerkompanie),该连得到了第一批5辆虎2式坦克,但因为途中故障未参加诺曼底的战斗。[18]1944年6月1日时,装甲教导师共计有SPW658辆,所属的坦克与突击炮及四号自行反坦克炮共计237辆(10辆三号突击炮、99辆四号坦克、89辆豹式坦克、8辆虎式坦克、31辆四号自行反坦克炮)。 值得注意的是,教导师旗下的装甲掷弹兵所著的制服为灰色短版且车有双排扣的丘尼卡,近似于突击炮单位的制服,而非标准的国防军M1942型制服英语Uniforms of the Heer (1935–45)[19]

诺曼底

卡昂战役

当盟军于1944年6月6日在法国诺曼底发动大规模两栖登陆攻势时,作为战略装甲后备武力“西部装甲集群”一部分的装甲教导师在关键的登陆初期并未参与战斗[20]。攻击命令于不久后下达,教导师亦迅速开赴前线,并于6月8日与英军与加拿大军队爆发遭遇战[21]。教导师受命固守毗邻党卫队第12希特勒青年团师一段的战线,负责守卫卡昂。该师成功击退了数波英军攻势,战事陷入胶着[22]

 
1944年6月间,在法国维莱博卡日遭击毁的四号坦克

1944年6月13日,英国陆军第7装甲师第22装甲英语22nd Armoured Brigade (United Kingdom)旅群英语Brigade group发动了一波攻势,绕过装甲教导师的防御正面,成功于瑟勒河畔蒂伊附近攻破了德军防线,并占领了维莱博卡日;教导师的后翼因此受到严重威胁。教导师的部分部队、第2装甲师党卫队第101重型坦克营奉命驱离渗入的英军部队[23][24]。随之爆发的波卡基村战役以英军一路撤回攻势起始点告终[25]。6月17日,装甲教导师被迫撤退[26]

与所有参与诺曼底战事的德军装甲部队一样,装甲教导师也在盟军密集的空中攻击下遭受严重的损失[27]。至六月结束时,该师的装甲武力已遭大幅削弱。尽管如此,该师仍在瑟勒河畔蒂伊的激烈战斗中成功抵挡了英军与国协部队的攻势[28]

至6月结束时,装甲教导师已折损了2,972名人员、51辆坦克与突击炮、82辆半履带车与294辆其他车辆[2]

圣洛战役

7月1日时,装甲教导师仅剩36辆可用的四号坦克(另有29辆处于短期维修、10辆处于长期维修中)、32辆可用的豹式坦克(26辆处于短期维修、8辆处于长期维修中)与28辆可用的自行反坦克炮及突击炮(9辆处于短期维修、1辆处于长期维修中)[2][29]。7月7日装甲教导师受命撤出瑟勒河畔蒂伊,转往西部支援于圣洛附近抵御美军攻势的友军[30][31]。圣洛周遭的地形布满了小型田野与高大的灌木树篱,道路则隐没于田地之间[32];这种地形对机械化部队的行进造成很大的阻碍,但对步兵而言却是绝佳的防御阵地[33]

7月10日,装甲教导师在勒代泽尔附近对美军第9与第30步兵师发动反攻[30][34][2]。美军的M10自行反坦克炮击毁了30辆教导师坦克,余下部队因此被迫撤退[35]

在接下来的两周内,教导师以防御性的消耗战术试图拖延拥有兵力优势的盟军部队。7月19日,美军占领圣洛[36];六天后,美军发动眼镜蛇行动[37]。此时的教导师仅剩下2,200名兵力[30][38]、12辆可用的四号坦克与16辆豹式坦克;另有30辆坦克在战线后方接受不同程度的维修[30]。行动伊始,盟军派遣了1,500架轰炸机大规模轰炸德军阵地[39],而装甲教导师恰巧位于盟军的轰炸路径上[38],并因此承受了逾1,000人的伤亡[40],另有14辆突击炮与10辆坦克毁损[41]。尽管德军初期的抵抗十分顽强[42],但至7月27日时德军防线已遭突破[43]。同日,师长弗里茨·拜尔莱因回报装甲教导师“终于遭到歼灭。”[7]

8月1日,装甲教导师共有33辆坦克与突击炮处于行动状态,另外尚有44辆则仍在维修中[2]。该师的战斗力如今严重萎缩,已无力阻截140,000盟军部队的推进[44][2]。因是之故,在竭力突围撤出后,该师于8月17日奉命撤往阿朗松进行休整[45][46]。仍有战斗能力的人员与坦克则被抽调出来,整并为“豪泽战斗群”与“里特根战斗群”[47];这些部队则持续与空降猎兵部队一同作战[47]。豪泽战斗群于不久后脱离战斗,撤往枫丹白露进行休整[48];教导师师长拜尔莱因则命其余部队跟进[49]。该师随后又进一步撤回德国本土[50]。装甲教导师在整个八月间承受了1,468名人员伤亡[51]

在成立仅仅七个月内,仅存20辆可用坦克的装甲教导师便已从国防军的精锐单位沦为无战力部队[10][52]。在九月间的一次清点中,师内仅存一个剩下级兵力的装甲掷弹兵营、一个工兵营、6门105毫米榴弹炮、5辆坦克、一个侦察排与一个兵力200人的警戒营[53]。在萨尔接受整整一个月的整编后,该师移往帕德博恩,并获得了72辆坦克、21辆突击炮与兵员补充[10]

阿登

守望莱茵

11月上旬,装甲教导师被改编入由哈索·冯·曼陀菲尔上将指挥的第5装甲集团军旗下。该军隶属于瓦尔特·莫德尔元帅所指挥的B集团军群,而此时的德军正准备发动新一轮代号为“守望莱茵河作战”的冬季攻势。11月21日,略经整编的装甲教导师奉命前往阻击向萨韦尔讷一带挺进的美军部队[54][55]。此时的教导师共拥有34辆四号坦克与38辆豹式坦克[50][56]。教导师的反攻行动受阻[57],随后便在承受不小损失[58]的情况下奉命撤离战线[59]

装甲教导师与其他单位重新接受整备意味著作战行动将势必被迫延期[60]。作战发动前数日,装甲教导师与元首护卫旅一同被编入预备队[61]。12月15日,即作战发动前一日的装甲教导师仍旧面临战力严重不足的窘境,所属的两个坦克营中仅有一个有能力参与战斗,另一营则奉命归建,转由原始母单位第3装甲师指挥[62];两个装甲掷弹兵团则均仅有编制员额80%的兵力[63]。此外,攻势发起时师内亦仅有57辆坦克(30辆豹式坦克与27辆四号坦克)与20辆四号自行反坦克炮处于行动状态[63][64]。为了补足战力,教导师获得了两个自行反坦克炮营与一个突击炮旅的增援[65]。装甲侦察营是所有教导师的下级单位中唯一拥有满编战力的部队[65]

守望莱茵河作战于1944年12月16日正式启动。第26国民掷弹兵师奉命为装甲教导师开道,但却于不久后即遭压制,教导师的移动速度也因此显著减缓[63][66]。这种情况在接下来的两日内更加恶化:第901装甲掷弹兵团遭美军阻截于通往维尔茨的公路上,第902团则在霍辛根英语Hosingen遭遇顽强抵抗[67]

巴斯托涅

12月18日,德军恢复了攻势的步调。第26国民掷弹兵师占领了克莱沃河上的一座桥梁,从而打通了通往铁路节点巴斯托涅的通道[68]。教导师的装甲侦察营在部队前方活动,一路往威尔次方向挺进,随后才在往巴斯托涅的路上与师部会合[69]。另一方面,仰赖马匹作为运输工具的第26国民掷弹兵师则在行进过程中混入了装甲教导师的队伍中,造成后者的推进速度大幅下降[70]

19日,装甲教导师在内夫附近遭美军第10装甲师英语10th Armored Division (United States)设下的路障所阻拦[71]。双方短暂交火后,美军撤出,德军再度向巴斯托涅挺进[72]。然而此时装甲教导师的主力装甲部队却已被派往北部支援在马日雷的第26国民掷弹兵师[73]。在夺取马日雷后,师长拜尔莱因自当地居民口中得知一支拥有约50辆坦克与若干步兵的美军部队正朝隆维利前进[74]。拜尔莱因随后命部队就地停歇,设下路障,以便重整部队[74]。当装甲教导师再次前进并终于抵达巴斯托涅时,城镇却早已为美军第101空降师所占领[75]。教导师接着兵分两路,一部分部队留驻原地协助第26国民掷弹兵师夺取巴斯托涅,主力装甲部队则继续往默兹河方向挺进[76]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受命协助第26国民掷弹兵师攻取巴斯托涅的装甲教导师部队(主要为第901装甲掷弹兵团)与敌军陷入了连续且激烈的战斗,并承受了严重的伤亡。向东推进的主力部队则获取了一些的战果,其中包括俘获一支规模庞大的美军车队[77],但其攻势却在圣于贝尔附近遭遇美军顽强抵抗,被迫停止,随后更遭卷入巴斯托涅南方的激烈战斗中[78]。21日,第5军军长曼陀菲尔上将命装甲教导师脱离巴斯托涅地区的战斗,并令其与第2装甲师第116装甲师会师重整,准备对迪南与默兹河发动突袭[79]

突袭迪南

在花费一日为进攻做准备后,装甲教导师发动了攻势,先攻下了圣于贝尔,随后又打通了通往迪南的公路;默兹河防线再度门户大开[80]。尽管如此,作为突袭前导单位的第902装甲掷弹兵团却于不久后遭遇强大的敌火压制;随着进攻矛头越加深入敌境,装甲教导师的推进也越显吃力。12月23日,教导师在经历一整日的激烈战斗后终于以高昂的代价占领了罗什福尔。战线彼端的美军最终虽然被迫撤离,但其在抵挡德军精锐装甲部队一整日的攻势后却仅受到相当轻微的损失,仅有25人阵亡与15人负伤[81]

装甲教导师曾两度试图拯救受困的第2装甲师[82],稍后亦成功夺取于曼,但却已无力再向前推进[83]。在第9装甲师尝试拯救第2装甲师未果后,装甲教导师受命撤离战场[84]。在第2装甲师的战斗集群中,仅有约600人成功以徒步的方式逃脱,但却被迫抛弃几乎所有的重型装备[85]。另一方面,装甲教导师终究未能抵达默兹河沿线,守望莱茵河作战以失败告终[86]

巴斯托涅解危

曼陀菲尔上将的残余部队经后撤重整后,最后一次尝试夺取巴斯托涅[84]。与此同时,乔治·巴顿将军所指挥的美军第三集团军抵达;担任进攻矛头的第4装甲师对包围巴斯托涅的德军部队展开攻击[87],并于不久后打通了一条可进出巴斯托涅的通道[88]。装甲教导师在经历激烈战斗后撤回德国本土。

荷兰至鲁尔口袋

阿登攻势失败后,装甲教导师再次接受整编,但其人员素质与装备却早已大不如前。许多有经验的部队成员已经阵亡,1945年上半年的装甲教导师也早已与1944年6月首次参战时的装甲教导师有着相当显著的不同[89]

该师随后受命北上,进入莱茵兰,并在该地与英军指挥官伯纳德·蒙哥马利元帅所领导的第21集团军群爆发战斗[90]。装甲教导师负隅顽抗,并承受了惨重的伤亡[91]。至3月15日时,装甲教导师仅剩6辆四号坦克、29辆豹式坦克与14辆四号自行反坦克炮可用[92]。美军第9装甲师英语U.S. 9th Armored Division夺取了位于雷马根鲁登道夫大桥,而装甲教导师则受命前往摧毁美军桥头堡[93],不过行动以失败告终[94]。盟军如今在空中与地面都挟有优势,装甲教导师也因此蒙受了严重的损失。至此,全师仅剩下300人与15辆坦克[95][96]。在横越德国西北部的撤退战斗中,该师遭围困于鲁尔口袋中,教导师残部最终于4月15日向美军第99步兵师英语99th Infantry Division (United States)投降[97]

战斗序列

装甲教导师1944年6月编制[98]

上级单位
下级单位
  • 第130装甲教导团Panzer-Lehr-Regiment 130
    • 第6装甲团第1营I. Abteilung, Pz.Rgt. 6
    • 第130装甲教导团第2营 II. Abteilung, Pz.-Lehr-Rgt. 130
    • 第316无线电控制装甲连316. Funklenk-Panzerkompanie
  • 第901装甲掷弹兵教导团Panzergrenadier-Lehr-Regiment 901
    • 第901装甲掷弹兵教导团第1营I. Battalion, PzGr-Lehr-Rgt. 901
    • 第901装甲掷弹兵教导团第2营II. Battalion, PzGr-Lehr-Rgt. 901
  • 第902装甲掷弹兵教导团Panzergrenadier-Lehr-Regiment 902
    • 第902装甲掷弹兵教导团第1营I. Battalion, PzGr-Lehr-Rgt. 902
    • 第902装甲掷弹兵教导团第2营II. Battalion, PzGr-Lehr-Rgt. 902
  • 第130装甲炮兵教导团Panzer-Artillerie-Lehr-Regiment 130
  • 第130装甲侦察教导营Panzeraufklärungs-Lehr-Abteilung 130
  • 第130装甲工兵教导营Panzer-Lehr-Pionier-Bataillon 130
  • 第130装甲猎兵营Panzerjäger-Abteilung 130
  • 第311装甲防空炮兵营Panzer-Flak-Artillerie-Abteilung 311

装甲教导师1944年12月15日编制[99]

上级单位
下级单位
  • 第130装甲教导团Panzer-Lehr-Regiment 130
    • 第130装甲教导团第2营 II. Abteilung, Pz.-Lehr-Rgt. 130
  • 第901装甲掷弹兵教导团Panzergrenadier-Lehr-Regiment 901
    • 第901装甲掷弹兵教导团第1营I. Battalion, PzGr-Lehr-Rgt. 901
    • 第901装甲掷弹兵教导团第2营II. Battalion, PzGr-Lehr-Rgt. 901
  • 第902装甲掷弹兵教导团Panzergrenadier-Lehr-Regiment 902
    • 第902装甲掷弹兵教导团第1营I. Battalion, PzGr-Lehr-Rgt. 902
    • 第902装甲掷弹兵教导团第2营II. Battalion, PzGr-Lehr-Rgt. 902
  • 第130装甲炮兵教导团Panzer-Artillerie-Lehr-Regiment 130
  • 第130装甲侦察教导营Panzeraufklärungs-Lehr-Abteilung 130
  • 第130装甲工兵教导营Panzer-Lehr-Pionier-Bataillon 130
  • 第130装甲猎兵营Panzerjäger-Abteilung 130
  • 第311装甲防空炮兵营Panzer-Flak-Artillerie-Abteilung 311
  • 第559重装甲猎兵营Schwere Panzerjäger-Abteilung 559
  • 第243突击炮旅Sturmgeschütz-Brigade 243

历任指挥官

姓名 阶级 就任日期 离任日期
弗里茨·拜尔莱因 中将 1944年1月10日 1944年8月24日
鲁道夫·格哈特英语Rudolf Gerhardt[100] 上校 1944年8月24日 1944年9月
保罗·冯·豪塞英语Paul Freiherr von Hauser男爵 上校 1944年9月 1944年9月
弗里茨·拜尔莱因 中将 1944年9月 1945年1月1日
霍斯特·尼马克英语Horst Niemack 少将 1945年1月2日 1945年4月3日
保罗·冯·豪塞男爵 上校 1945年4月4日 1945年4月15日

引用

  1. ^ 1.0 1.1 Zetterling 2000,第384页.
  2. ^ 2.0 2.1 2.2 2.3 2.4 2.5 Zetterling, N. German Military Organization, Combat Power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2018-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16). 
  3. ^ Bergstrom 2014,第70页.
  4. ^ Cole 1997,第466页.
  5. ^ Battistelli 2009,第54页.
  6. ^ 6.0 6.1 Ritgen 1995,第20-21页.
  7. ^ 7.0 7.1 Blumenson 1961,第273页.
  8. ^ Jentz 1996,第152页.
  9. ^ 9.0 9.1 9.2 9.3 Zaloga 2015,第34页.
  10. ^ 10.0 10.1 10.2 Mitcham 2006,第203页.
  11. ^ Caddick-Adams 2015,第226页.
  12. ^ Harrison 2002,第234页.
  13. ^ Harrison 2002,第248页.
  14. ^ Badsey 1990,第40页.
  15. ^ Ritgen 1995,第20页.
  16. ^ 16.0 16.1 Zaloga 2015,第35页.
  17. ^ Edwards 2014,第102页.
  18. ^ Zetteling 2000,第386页.
  19. ^ Thomas 2000,第43页.
  20. ^ Harrison 2002,第333页.
  21. ^ Harrison 2002,第334页.
  22. ^ Harrison 2002,第372-375页.
  23. ^ Harrison 2002,第373页.
  24. ^ Forty 2004,第57页.
  25. ^ Forty 2004,第160页.
  26. ^ Forty 2004,第97页.
  27. ^ Wilmot 1984,第89页.
  28. ^ Ford 2004,第29页.
  29. ^ Batistelli 2013,第54页.
  30. ^ 30.0 30.1 30.2 30.3 Zaloga 2015,第36页.
  31. ^ Blumenson 1961,第133页.
  32. ^ Blumenson 1961,第151页.
  33. ^ Blumenson 1961,第12页.
  34. ^ Blumenson 1961,第137-138页.
  35. ^ Blumenson 1961,第138-139页.
  36. ^ Blumenson 1961,第173页.
  37. ^ Blumenson 1961,第233页.
  38. ^ 38.0 38.1 Blumenson 1961,第228页.
  39. ^ Blumenson 1961,第234页.
  40. ^ Blumenson 1961,第240页.
  41. ^ Blumenson 1961,第248页.
  42. ^ Blumenson 1961,第241-246页.
  43. ^ Blumenson 1961,第282页.
  44. ^ Ritgen 2001,第163页.
  45. ^ Blumenson 1961,第577页.
  46. ^ Ritgen 2001,第175, 183, 184-186页.
  47. ^ 47.0 47.1 Ritgen 2001,第175页.
  48. ^ Ritgen 2001,第183页.
  49. ^ Ritgen 2001,第184-186页.
  50. ^ 50.0 50.1 Cole 1997,第465页.
  51. ^ Ritgen 2001,第318页.
  52. ^ Ritgen 2001,第187页.
  53. ^ MacDonald 1963,第42页.
  54. ^ Clarke 1993,第378页.
  55. ^ Cole 1997,第464页.
  56. ^ Jentz 1996,第195页.
  57. ^ Cole 1997,第466-469页.
  58. ^ Cole 1965,第37页.
  59. ^ Cole 1997,第469页.
  60. ^ Cole 1965,第38页.
  61. ^ Cole 1965,第174页.
  62. ^ Battistelli 2013,第86-87页.
  63. ^ 63.0 63.1 63.2 Quarrie 2000,第21页.
  64. ^ Jentz 1996,第199页.
  65. ^ 65.0 65.1 Cole 1965,第178页.
  66. ^ Cole 1965,第186页.
  67. ^ Cole 1965,第206-207页.
  68. ^ Cole 1965,第191页.
  69. ^ Cole 1965,第207页.
  70. ^ Cole 1965,第299页.
  71. ^ Cole 1965,第448-449页.
  72. ^ Cole 1965,第303页.
  73. ^ Cole 1965,第304页.
  74. ^ 74.0 74.1 Cole 1965,第299-300页.
  75. ^ Cole 1965,第309页.
  76. ^ Cole 1965,第323页.
  77. ^ Cole 1965,第325页.
  78. ^ Cole 1965,第324-326页.
  79. ^ Cole 1965,第435页.
  80. ^ Cole 1965,第324-325页.
  81. ^ Cole 1965,第439-440页.
  82. ^ Cole 1965,第569页.
  83. ^ Cole 1965,第570-571页.
  84. ^ 84.0 84.1 Cole 1965,第574页.
  85. ^ Cole 1965,第570页.
  86. ^ Cole 1965,第672页.
  87. ^ Cole 1965,第512页.
  88. ^ Cole 1965,第480页.
  89. ^ Copp & Vogel 1988,第46页.
  90. ^ MacDonald 1973,第140页.
  91. ^ MacDonald 1973,第171页.
  92. ^ Jentz 1996,第247页.
  93. ^ MacDonald 1973,第221-222页.
  94. ^ MacDonald 1973,第226页.
  95. ^ MacDonald 1973,第221页.
  96. ^ Quarrie 2000,第23页.
  97. ^ MacDonald 1973,第370页.
  98. ^ Nafziger, George. Organizational History of the German Armored Formations 1939-1945 (PDF). Combined Arms Research Library Digital Library. [28 June 20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年12月8日). 
  99. ^ Nafziger, George. German Army, Battle of the Bulge, 15 December 1944 (PDF). Combined Arms Research Library Digital Library. [28 June 20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7-01). 
  100. ^ Mitcham 2006,第204页.

参考资料

图书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