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地理
蒙古国是东亚北部的一个内陆国,面积156.4116万平方公里,为世界上第二大内陆国。除北面与俄罗斯为邻,其余东、南、西三面与中国相邻。地处蒙古高原,西部有阿尔泰山,北部有萨彦岭、肯特山,中部有杭爱山,东部为丘陵平原,南部是戈壁沙漠。蒙古国地形山脉、高原绵延,地势起伏大,地形整体上从西北的阿尔泰山脉向东南的平原和洼地倾斜。中蒙边界的友谊峰是蒙古国的最西端,也是蒙古国海拔最高的地方(4,374米(14,350英尺))。呼赫湖是海拔最低的地方560米(1,840英尺)。蒙古国平均海拔1,580米(5,180英尺)。[2]
蒙古国地理 | |
---|---|
洲 | 亚洲 |
地区 | 东亚 |
坐标 | 46°0′N 105°0′E / 46.000°N 105.000°E |
面积 | 第世界排名第18名 |
• 总计 | 1,564,116[1]平方千米(603,909平方英里) |
• 陆地 | 99.3% |
• 水域 | 0.7% |
毗邻 | 俄罗斯:3,485千米(2,165英里) 中国:4,676千米(2,906英里) |
最高点 | 友谊峰 4,374米(14,350英尺) |
最低点 | 呼赫湖 560米(1,840英尺) |
最长河流 | 鄂尔浑河 1,124千米(698英里) |
最大湖泊 | 按面积:乌布苏湖3,350 km2(1,290 sq mi) ;按水量:库苏古尔湖480.7 km3(115.3 cu mi) |
气候 | 沙漠、大陆 |
地形 | 包括广阔的半沙漠、沙漠平原,草原,西部和西南部是山脉。 |
自然资源 | 石油、煤炭、铜、钼、钨、磷酸盐、锡、镍、锌、萤石、金、银、铁 |
自然灾害 | 沙尘暴;草原和森林火灾;干旱 |
环境问题 | 缺乏淡水;燃烧烟煤作为能源;环境法律执行不严格;乌兰巴托严峻的空气污染;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土壤侵蚀;沙漠化和不良的采矿习惯 |
自然景观包括亚洲最大的淡水湖之一库苏古尔湖,许多咸水湖,沼泽,隔壁,绵延的草原,高山森林,和永久性山岳冰川。蒙古西部和北部是地震活跃带,地震常发,有众多温泉和死火山。[2]蒙古距离海最近的地方,是与中国接壤的最东端,那里到辽宁锦州市的渤海海岸,大概645千米(401英里)。
森林覆盖率为10%,主要分布在西部、中部和北部的山区。
山脉
蒙古国主要有四条山脉。最高的阿尔泰山脉为西北东南走向,坐落在该国的西部和西南部。最高峰4,374米(14,350英尺)高的友谊峰就属于这座山脉。[2]
杭爱山也是西北东南走向,占据了蒙古的中部、中北部大部分。这些山更古老,更矮,受到了更多侵蚀,拥有许多森林和高山草甸。[2]
肯特山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千米(250英里),占据了蒙古中部的东北部。北方针叶林覆盖北部,干草原覆盖南部。肯特山形成了北冰洋水系(经贝加尔湖)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岭。发源自这座山脉的河流包括鄂嫩河、克鲁伦河、缅扎河和土拉河。[3]首都乌兰巴托即位于这些山中。
河流和湖泊
蒙古的河流多为内流河,注入沙漠、洼地等内亚内流盆地,少部分入海形成外流河。该国北部水系发达,当中便有蒙古最主要的河流体系——色楞格河,经由贝加尔湖流入北冰洋。西伯利亚叶尼塞河的部分支流发源自蒙古西北部的山脉,也流入北冰洋。在蒙古东北部,鄂嫩河经由俄罗斯的石勒喀河和黑龙江流入太平洋,构成了世界第十长的河流。[2]
蒙古西部的河流大多汇入中亚内流盆地,尤其是大湖盆地,或者是呼伦湖,乌兰湖或者乌伦古湖。[4]蒙古南部也有一些内流河。[2]
位于西北部大湖盆地的咸水湖乌布苏湖面积3,350 km²,为蒙古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位于北部的淡水湖库苏古尔湖湖水储量为3,800亿立方米,为蒙古国水量最大的湖泊,经色楞格河流入北冰洋。蒙古最东端的湖泊之一呼赫湖,海拔557米,是全国最低点。[5]蒙古湖泊和河流水域面积覆盖大约10560平方公里,占国家的0.67%。[1]湖泊水资源量达1800亿立方米。
境内河流总长6.7万公里,平均年径流量为390亿立方米,其中88%为内流河。主要河流为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尔浑河。蒙古国的河流按流域面积排名,为:
- Yenisei,叶尼塞河,流域面积为31.8万平方公里。占蒙古国面积的20.3%(叶尼塞河流域在该国分为两大水系,色楞格河水系和小叶尼塞河水系。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色楞格河水系。)
- Hyargas-Dzavhan,吉尔吉斯湖-扎布汗河(内流河),流域面积为17.93万平方公里。
- Amur,阿穆尔河,流域面积为14.13万平方公里(包括呼伦湖-克鲁伦河水系)。
- Uvs-Tesiyn,乌布苏湖-特斯河(内流河),流域面积为4.76万平方公里。
气候
概览
蒙古海拔高,气候干冷。属典型的大陆型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很短,降水集中在夏季。均一年257天晴朗无云,常位于高气压的中心。北部降水量最大,平均每年200至350毫米(7.9至13.8英寸),南部最少,平均100至200毫米(3.9至7.9英寸)。>最南部是戈壁,一些地区甚至常年全年无雨。“戈壁”是一个蒙古词汇,意为沙漠、洼地、盐沼泽或者草原,但主要是指那种植被不足供给土拨鼠但是可以供给骆驼的干旱牧场。蒙古区分戈壁和沙漠,但对于不熟悉蒙古的人来说这种区别并不明显。戈壁牧场十分脆弱,容易受到过度放牧而破坏,导致真正的沙漠的扩张,成为甚至连双峰骆驼也无法生存的石头荒漠。[2]
全国的平均气温在11月到次年3月低于零度,在冬季夜间常年最低气温可至−40 °C(−40.0 °F)。[6] 夏季最高温在南部戈壁地区可达38 °C(100.4 °F),在乌兰巴托可达33 °C(91.4 °F)。蒙古大部分被不连续的永久冻土覆盖(随着海拔升高变为连续),使得基建、铺路、挖矿都十分困难。所有的河流和淡水湖都在冬天结冰,小的溪流通常结冰到河床。乌兰巴托海拔1,351米(4,432英尺),位于土拉河河谷。在相对多水的北方,年降水量平均310毫米(12.2英寸),几乎全部集中在七、八月。乌兰巴托年平均气温−2.9 °C(26.8 °F),无霜期从五月中旬到八月底。[2]
蒙古天气的特点有:夏季极端变幻莫测,降水、霜期、暴风雪和春季沙尘暴,每年的差异都很大。这样的天气给人类和家畜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官方统计资料将全国少于1%的土地列为适于耕种的,8-10%为林地,其余均为牧地或沙漠。粮食(主要是小麦)主要生长在北方的色楞格河河谷,但是受到降雨总量时间和霜冻日期的影响,产量十分不稳定。[2]
严冬
虽然冬天大多数时候都是寒冷、晴朗的,牲畜可以生存;但是有时候,牲畜都因无法放牧而大量死亡。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蒙古语里称之为зуд(本意为“灾害”),有暴风雪、干旱、极端寒冷和冻雨等灾害。在经历了干燥的夏天之后,草原上草料不足,再加上气温低至零下四十度的极度严寒,动物无法拨开坚硬的雪地寻找本来就残存无几的草根,于是导致了大量死亡。这样的牲畜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气候的正常结果,但会使牲畜数量很难增长到预期数量。以前每十年才会出现一次严冬,但现在严冬两三年就会经历一次。[2][7]
季节性暴雪
蒙古会发生严重的暴雪,称为“白灾”(蒙古语:цагаан зуд)。1970-1971年,2000-2001年,2008-2009年和2009-2010年的冬季尤为严重,经历了严酷的严冬。[8]
2011年12月的暴雪导致许多道路封锁,16,000头牲畜和10人死亡。[9][10]蒙古国家紧急情况委员会称这是蒙古30年来最冷的冬天,就像之前夏天严重的干旱,[9][10]都可能是全球变暖的结果。由于灾害严重,联合国提供了大量帮助。[11]
2008年5月8日至28日发生暴雪,蒙古东部7个省中,有21人丧生,另有100人失踪。[12][13][14]到6月底,死亡人数最终至少达到52人,有20万头牲畜死亡。[15]大多数受灾者都是牧民,与牲畜一起被冻死。[12]这是1922年蒙古独立以来经历的最严峻的寒潮。
2009年12月至次年2月的暴雪还导致800万头牲畜和60人死亡。[16]
生态区
- Altai montane forest and forest steppe
- Khangai Mountains conifer forests
- Selenge-Orkhon forest steppe
- Sayan montane conifer forests
- Trans-Baikal conifer forests
- Daurian forest steppe
- 蒙古-满洲草原
- Altai alpine meadow and tundra
- Khangai Mountains alpine meadow
- Sayan alpine meadows and tundra
- Alashan Plateau semi-desert
- 东戈壁沙漠草原
- Gobi desert
- Gobi Lakes Valley desert steppe
- Great Lakes Basin desert steppe
- 准格尔盆地半沙漠
资源和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
适宜农耕的:
9.10%
永久作物:
0%
其他:
99.61% (2011)
灌溉土地: 843 km² (2011)
可再生水资源总量: 34.8 km 3 (2011)
另见
参考文献
- ^ 1.0 1.1 Mongolia. The World Factbook. CIA. [2020-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9). 本文含有此来源中属于公有领域的内容。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DeGlopper, Donald R. The Society and Its Enviornment. Worden, Robert L.; Savada, Andrea Matles (编). Mongolia: a country study. Washington, D.C.: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Library of Congress. 1991 [2020-12-05]. OCLC 6229106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9) (英语). 本文含有此来源中属于公有领域的内容。
- ^ 3.0 3.1 E, Batchuluun; G, Ymchaa; Ts, Ser-Od; Ts, Tsendsuren; L, Odmandah. Газарзүй VIII 2. Ulaanbaatar, Mongolia. 2019: 34 [2020-12-05]. ISBN 978-99978-61-0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 ^ Rivers and Water. Mongolia Travel Guide. [2016-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7).
- ^ Central Asian Review, Volume 15. Central Asian Research Centre. 1967 [2016-11-26].
- ^ Climate of the World: Mongolia | weatheronline.co.uk. www.weatheronline.co.uk. [2020-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3).
- ^ 陈姗姗. 年轻的古国|老牧区,新移民. 澎湃新闻. 2018-06-22 [2020-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1).
- ^ 記者來鴻:蒙古草原無情肆虐的無聲殺手. BBC 英伦网. 2016-05-18 [2020-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8).
- ^ 9.0 9.1 Breaking News, Latest News and Videos. CNN. 2014-02-19 [2020-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4).
- ^ 10.0 10.1 Asian Disaster Reduction Center(ADRC). www.adrc.asia. [2020-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4).
- ^ 存档副本 (PDF). [2020-12-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4-26).
- ^ 12.0 12.1 存档副本. [2020-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3).
- ^ Heavy snowstorm kills 21 in Mongolia - People's Daily Online. en.people.cn. [2020-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1).
- ^ 存档副本. [2020-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 存档副本. [2020-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2).
- ^ Archived copy. [2010-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8).
外部链接
- Administration of Land Affairs, Geodesy and Cartography
- Official government site –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and Hydrology
- Official government site – Mineral Resources Authority
- Official government site – Water Agency of Mongol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Limnological Catalogue of Mongolian Lakes
- GEOLOGY OF THE KHARKHIRAA UUL, MONGOLIAN ALT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