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學者、詩詞作家

叶嘉莹(英语:Florence Yeh Chia-ying,1924年7月2日—2024年11月24日),迦陵,旗人(满洲正黄旗[1]),中华民国和加拿大双国籍,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学者、作家。[2]

叶嘉莹
摄于1948年
罗马拼音Yeh Chia-ying
迦陵
性别
出生(1924-07-02)1924年7月2日
 中华民国京兆地方
逝世2024年11月24日(2024岁—11—24)(100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
国籍 中华民国
 加拿大
民族蒙古族旗人
母校北京辅仁大学
职业大学教授
活跃时期1945年至2024年
研究领域中国古典文学,尤精中国诗学中国词学
奖项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1999)
天主教辅仁大学杰出校友 (2005)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2020)

1970年,叶嘉莹在哈佛大学讲课时写成的《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是中西比较文学理论的经典。另一名作《汪精卫诗词中的精卫情结》是汪精卫诗词少有的学界研究,从诗词解读汪精卫国民政府[3][4][5] 她在大学以讲演魅力著称,[6]其中出版为录像的有《叶嘉莹古典诗词讲座》台大公开课[4]和《唐宋词十七讲》。

生平

家族

1924年7月2日,叶嘉莹生于中华民国北平市察院胡同,出身蒙古族旗人叶赫那拉氏辛亥革命后改姓叶。[7]祖父中兴为光绪十八年壬辰科翻译进士正黄旗人,清末民初农工商部工务司备补主事[8][9]。父亲叶廷元为北京大学毕业生,是中国航空公司最早的员工。母亲李玉洁婚前是女校教师。叶嘉莹为长女,下有两个弟弟:叶嘉谋、叶嘉炽。[10] [11] [12]

文革前

 
大学毕业照

1934年入北平笃志小学五年级。[13]1935年入北平市立女二中(当时校址为教育街1号)。[13]1941年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诗词名家顾随。1945年,叶嘉莹从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毕业,即在北京数所女中任教。

叶嘉莹的中学老师赵某相中了叶嘉莹为弟弟的对象,1948年3月她与中华民国海军任文职公务员的赵东荪(?-2008)结婚,婚后在南京教书,11月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居于海军左营基地[14][7]

1950年丈夫被卷入匪谍案下狱,隔年自己亦被迫去职入狱,后转到南部一所私立女中教书。[14]1953年,[15]因为国立台湾大学大一国文系缺少能讲纯正中华民国国语的老师,而叶嘉莹是北京人,北京话/国语(普通话)纯正,所以被选中。[16]之后兼授大二的历代文选。因为大一国文得批改作文,课业太忙为她不喜。之后在淡江大学辅仁大学教诗选、词选、杜甫诗、曲选。[16]

文革后

 
叶嘉莹诗句“池水一泓碧,天光万古涵”,摄于温哥华中山公园

1966年中共发动文化大革命,与西方学术交流中断,西方学术界遂邀请台湾学者。[7]1966年,叶嘉莹至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哈佛大学任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与海陶玮教授合作研译中国诗词。[6][16]由于访问学者签证无法带父亲去美国,故1969年举家移民加拿大温哥华[16]很快获得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职位。1970年哈佛大学讲课时写成《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1978年出版。[17]

1974年回北京探亲。1977年第二次回北京探亲时,遇上文革尾声,那时年青人十年来被压抑对图书的渴求到处释放,[18]叶嘉莹在火车上目睹年青人读《唐诗三百首》,觉得可以在加拿大每年休假时去中华人民共和国短期教书。[6]于是1979年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执教三个月,当时大部分大学教师仍囿于文革式的讲课格,叶嘉莹的魅力令课室挤满,学生纷纷伪造“听课证”去听课。[6]

1979年起,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学校假期都会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学兼课,期间也有去新加坡、英属香港、台湾兼课。

1990年被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是该会有史以来第一个专攻中国古典文学的院士。

1991年应南开大学之邀,成立“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任所长。后来任南开大学终身校董。

2015年,叶嘉莹定居南开大学在校内为其修建的迦陵学舍[19]

2020年自传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获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

叶嘉莹于2024年11月24日15时23分在天津因病逝世,灵堂设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逸夫图书馆,告别式定于同年11月30日上午十时在天津第一殡仪馆滨河厅举行。[20]

文学研究

叶嘉莹是少有涉足汪精卫诗词的学者。[5]由于汪精卫早年以刺杀大清摄政王载沣闻名,汪的幕僚认为汪的名诗“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孤飞终不倦,羞逐海鸥浮。...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有荆轲的烈士意识。[21]叶嘉莹(2009)剖析汪精卫国民政府既然不求身后名,应介定为精卫填海的情结。[4] 2013年叶嘉莹审订汪精卫诗词集《双照楼诗词藳》并作序时,评价汪用其一生来实践他诗作的精神。[22]

由于王国维的作品涉及中西的比较文学理论,叶嘉莹对王国维作品的研究也是她涉及最多西方文学理论的作品,也是她用了最多精力研究的[3][23][7]

作品

叶嘉莹几十册的作品集出版过几次。其中文学批评结集为《迦陵论诗丛稿》、《迦陵论词丛稿》等。[24]

讲演

她以演讲魅力著称,大学演讲整理成《叶嘉莹古典诗词讲座》台大公开课(2014),其中就包括了名作《汪精卫诗词中的精卫情结》。[4]北京大学出版社《迦陵讲演集》七册丛书(2015)结集了:

  • 1987年在北京、沈阳及大连三地讲演稿整理为《唐宋词十七讲》,2017年出版同名录像DVD。
  • 1989年台湾大安出版社出版四册《唐宋名家词赏析》,后来又分拆为《唐五代名家词选讲》、《北宋名家词选讲》出版。
  • 1994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讲演整理为《清代名家词选讲》。
  • 2002年在南开大学讲演稿整理为《南宋名家词选讲》。
  • 2005年1月天津电视台《名师名课》节目讲演稿整理为《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
  • 其他零散演讲稿整理为《迦陵说词讲稿》。

逸事

 
叶嘉莹在南开大学的居所——迦陵学舍

1969年定居加拿大温哥华,2014年搬出,居住在天津南开大学为其修建的迦陵学舍。[25]她在温哥华居住约45年之久。

叶嘉莹每次往返加拿大与中国,她都自费坐经济舱,讲课也分文不取。

1997年起,叶嘉莹以恩师顾随的名号—驼庵设立“叶氏驼庵奖学金”,专门激励学生研习古典诗[26]

2013年11月28日至12月29日台北国家图书馆展出“叶嘉莹手稿著作暨影像展”。[15][27][28]同期在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展出“叶嘉莹教授手稿资料展”。[13]

2020年10月21日,在《中国青年报》刊登《把不懂诗的人接到诗里来》。

荣誉

2019年1月4日 2018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叶嘉莹

相关

学生

参考文献

  1. ^ 1.0 1.1 叶嘉莹先生生平. 2024-11-29 [2024-11-30]. 
  2. ^ 叶嘉莹先生逝世,享年100岁. 澎湃新闻. 2024-11-24 [2024-11-30]. 
  3. ^ 3.0 3.1 朱巧云. 心仪冥契王国维——叶嘉莹的王国维情结. 宁夏社会科学. 2007: 126-127. 
  4. ^ 4.0 4.1 4.2 4.3 公开课影片:單元3精衛情節(下). 《新百家学堂》叶嘉莹古典诗词讲座. 台大开放式课程. 2014年2月 [2023-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4).  讲稿刊印于:叶嘉莹主讲; 汪梦川整理. 汪精衛詩詞中的「精衛情結」. 印刻文学生活. 2009, 5 (7): 104-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3).  讲座DVD:汪精衛詩詞之中的「精衛情結」(2DVD).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09年11月 [2023-11-14]. 政府出版品统一编号GPN: 45098029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3).  最初讲座日程:叶嘉莹. 汪精衛詩詞中的精衛情結 (演讲). 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简静惠人文讲座. 台北市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会敏隆讲堂. 2007-10-04 [2023-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5). 
  5. ^ 5.0 5.1 林礼勤. 汪精衛廬山詩研究. 岭南大学中文系 (编). 考功集2018-2019 : 畢業論文選粹. 2019: 2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1). 
  6. ^ 6.0 6.1 6.2 6.3 王京雪; 刘梦妮; 雷琨; 王嘉琪; 臧泽萱. 回乡:叶嘉莹的世纪求索. 新华每日电讯. 2023-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6). 
  7. ^ 7.0 7.1 7.2 7.3 彭苏. 叶嘉莹:我的遗憾都已过去了. 南方人物周刊. 2009, (27) [2023-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4). 
  8. ^ 《宣统四年春职官录》112
  9. ^ 叶嘉莹主讲、苏立文记录,〈感发生命 进入诗歌世界之门钥〉,2003-07-14《联合报》E7版。
  10. ^ 叶嘉莹,〈什刹海的怀思〉,1992-07-31《联合报》39版。
  11. ^ 我的父亲——《叶廷元先生译著集》代序(五) https://mp.weixin.qq.com/s/1gZ816AxPEJ21_0KEGEvuw
  12. ^ 叶嘉莹小弟叶嘉炽是一名小学老师,于1997年去世。在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UMBC)有一名同名同姓的历史教授,与叶嘉莹的小弟不是一个人。
  13. ^ 13.0 13.1 13.2 葉嘉瑩教授手稿資料展.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2013-11-27 [2024-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7). 
  14. ^ 14.0 14.1 叶嘉莹:回忆台湾白色恐怖时代. 凤凰网. 2007年11月29日 [2013-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7).  凤凰卫视中文台《名人面对面》节目誊稿.
  15. ^ 15.0 15.1 展出緣起. 叶嘉莹教授手稿资料展. 为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2023-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4). 
  16. ^ 16.0 16.1 16.2 16.3 顧隨弟子葉嘉瑩:用生命去愛中國古典文學. 南方都市报. 2007-12-05 [2023-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3). 
  17. ^ 叶嘉莹. 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 台北: 明伦出版社. 1978.  其后引入中国多次出版,较早有1982年广东人民出版社。
  18. ^ 王府井书店:一段历史的见证. 中国新闻周刊. 2006-11-17 [2023-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4). 
  19. ^ 叶嘉莹先生逝世,享年100岁. 澎湃新闻. 2024-11-24 [2024-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1-25) (中文(中国大陆)). 
  20. ^ 讣告. 南开大学. 2024-11-24 [2024-11-24]. 
  21. ^ 刘威志. 使秦、挾秦與刺秦──從1942年易水送別圖題詠論汪精衛晚年的烈士情結 (PDF). 汉学研究. 2014, 32 (3): 194, 208, 216–2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3-11-13). 
  22. ^ 序二,叶嘉莹,页32. 汪精卫著,汪梦川注释,叶嘉莹审订作序,余英时序,《双照楼诗词藳》,香港:天地图书,2013.
  23. ^ 徐志啸. 王国维与西方文论——叶嘉莹中西诗学研究之阐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24. ^ 叶嘉莹,〈我的追求〉,《天津文史资料选辑》,总第91辑(育才英杰), 2001.3 。
  25. ^ 叶嘉莹回国定居 九十岁后再出发. 中国青年报. 2014-11-23 [2015-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 
  26. ^ 郝静秋,张奕涵. 叶嘉莹:“心头一焰"——我对后学者的期望. 南开大学文学院. 2017-12-25 [2017-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6). 
  27. ^ 2013向大師致敬- 葉嘉瑩教授演講與專題座談. 国家图书馆 (台北). 2013-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7). 
  28. ^ 圖輯:葉嘉瑩手稿著作暨影像展開幕. 中国时报. 2013-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8). 
  29. ^ 邓琼. 叶嘉莹:如果有来生我还做教师 仍教古典诗词. 羊城晚报. 2014-05-18 [2020-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 –通过人民网文化频道. 
  30. ^ 叶嘉莹 - 杰出校友 - 辅仁大学公共事务室
  31. ^ 温家宝致信祝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叶嘉莹90华诞. 中国新闻网. 2014年5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