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
羊脂球(法语:Boule de Suif、英语:Butterball),是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福楼拜称之为“可以流传于世的杰作”。
Boule de Suif 羊脂球 | |
---|---|
原名 | Boule de Suif |
作者 | 居伊·德·莫泊桑 |
类型 | 短篇小说 |
语言 | 法文 |
发行信息 | |
首次刊载处 | 梅塘夜谭 |
出版时间 | 1880年 |
出版地点 | 法国 |
规范控制 | |
ISBN | NA |
简介
这篇小说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描写被普鲁士军队占领下的卢昂的十名法国人,雇马车在大雪弥漫的途中逃往法国第二大港口勒阿弗尔港的故事。
马车上的十名乘客分别是:红酒奸商鸟先生和他太太,布雷维尔伯爵夫妇二人,拉玛东伯爵夫妇二人,两位一心念经的修女,以及极具爱国主义的民主党人高尼岱(也翻译成 科尔纽岱),和年纪轻轻从事妓女行业的伊丽莎白·卢塞(因身材丰满圆润所以绰号叫羊脂球)。
互相并不怎么认识的他们来自不同阶层,出逃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时刻不忘将“爱国”挂在嘴上。通过途中种种经历,他们对羊脂球的态度几次因为私欲而发生180度的变化,深深讽刺了这些所谓的“爱国”人士——上层人士一边豪言:大爱法兰西,痛恨普鲁士,一边却积极策划把比他们更爱国的底层同胞羊脂球献给普鲁士军官取乐。“爱国”一词在书中出现多次,强烈点明了主题。
故事一开始,上层的有钱人一如既往的看不起底层人民,马车刚刚启程时,他们对羊脂球不屑搭理,贵妇们甚至当面聊天时提高音量骂她“婊子”“社会耻辱”。但因为大雪导致路程超时,大家饥肠辘辘时,唯一带了食物的羊脂球不计前嫌,慷慨地把她的美食无偿分享给了所有人,她带的一瓶波尔多葡萄酒还救下了因为缺食而失去知觉的拉玛东伯爵夫人。他们把羊脂球食物全部吃光后,又开始高谈阔论表达自己爱国心情,还讲述了许多法国人的英雄事迹。作者在此用了一句话描述:“别看这些人自己正忙于逃命,他们对别人的勇敢却都极表敬佩。”作为底层人民的羊脂球,此时也表达出比上层人士更加激烈的爱国之心。
过了快14小时后,马车终于抵达了中途休息的城市——托特。在进入旅店时,一位负责通行管理的普鲁士军官要求羊脂球陪他睡一觉,否则全车人第二天都不准离开。在普鲁士敌人面前,车上每一个人其实都代表着法国。不畏强权非常爱国的羊脂球立刻拒绝了军官(日后还多次拒绝),并骂他无耻之徒。接下的几天全车人暂时先住进了旅店。那些上层人为了早日上路,一直尝试用花言巧语半逼半劝示意羊脂球献身。最后几天,甚至连不太说话只顾念经的老修女也开始帮腔,引用圣人就算犯罪只要动机是好的也能被教会宽恕为由,用歪理劝羊脂球服侍军官一夜;无知而爱国的羊脂球最终被众人洗脑成功,去了军官那。在众人开香槟庆祝时,只有高尼岱一人反对,并骂他们“卑鄙透顶!”
这一夜过后,军官终于给马车放行了,车上的上层人立刻恢复了当初的嘴脸,对郁郁寡欢的羊脂球不理不睬,甚至也不分享食物给没有带饭的她。小说结尾处,略有所思的高尼岱一直用口哨吹着《马赛曲》,伴着羊脂球后悔的哭泣声,马车颠簸的上路了。口哨吹到激动时,对“爱国”有了进一步领悟的高尼岱甚至唱了几句马赛曲来讽刺车上的爱国人士:“对祖国的神圣的爱,快来指挥、支持我们复仇的手,自由,亲爱的自由,快来跟包围你的人民一起战斗!”
评价
生命面前人人平等,不应以人的身份作为评判一个生命贵贱与否的标志。一个社会对待弱者又或者对待妓女的态度,其实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度量尺之一。在生命面前,一位妓女与一位修女享有同等的地位。
这个故事肯定了羊脂球的爱国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并讽刺了上流社会人物看似高贵端庄的显赫外表下其实内心品质非常自私厚颜,道德水准其实远不如底层贫民。
电影改编
- 1934年由苏联人拍成电影。[1]
- 1937年中国电影《孤城烈女》,由朱石麟导演,陈燕燕主演。[1]
- 1945年法国电影《羊脂球》。[1]
- 1951年已移居香港的朱石麟再成电影《花姑娘》,由李丽华主演。[1]
羊脂球本人
羊脂球本人确实存在,真实名称为Adrienne Jegay,是一名高级妓女,许多人生经历皆与文中的羊脂球相符,传闻跟莫泊桑与她有过一段感情。在1892年因毒瘾身亡,但她直到死前都否认自己就是羊脂球本人。[2]
参考
- ^ 1.0 1.1 1.2 1.3 岳清. 光影尋源:解構一九四八 - 一九六九 香港電影的繆斯. 香港: 乐清传播. 2009: 14–15. ISBN 978-988-17785-2-9.
- ^ 莫泊桑 (编). 莫泊桑短篇故事集. ISBN 978986178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