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鸦片

精神鸦片(德语:Opium des Volkes),或称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出自马克思于1843年创作(1844年发表在《德法年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导言一文,他认为宗教是人民“精神上的鸦片”,这跟共产主义无神论有关。但马克思本人并没有详细解释“鸦片”一词的意涵,大部分学者皆把这解读成“人类对宗教信仰的依附”。

出处

这句话的完整段落是:

马克思的这句话在被引用时,经常只有最后一部分“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出现,因此很多人认为这句话对宗教的态度是完全负面的。这并不完全准确。

由于经常被截取引用,这整段具有比喻色彩的诠释并未受到广泛关注。马克思相信宗教对于社会具有一定的实际作用,如同鸦片用于病人或伤者所产生的作用:它可以减轻人们当前所承受的痛苦,并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幻景,但是鸦片同时也削弱了人们的能量和意志,他们需要这些能量和意志来对抗资本主义强加给他们的残酷、无人性、空洞的现实生活。

鸦片”一词

注意“鸦片”一词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有一些解读可能跟我们现在常识所理解的有所不同[1]。在马克思撰写该文的时代,鸦片在世界上某些地区合法的,虽然它可能因为会令人上瘾而为个人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而可能被管制规范化和限制用途。在十九世纪中叶,鸦片一词用作隐喻有以下四种方式:

  1. 鸦片是一种重要的药物,被用作麻醉药、镇静剂,以及其他多种不适,包括抵抗霍乱
  2. 鸦片是广泛社会衡突关键词,尤其是鸦片战争
  3. 鸦片是社会问题的一个主要来源,也是其中一个公众健康首先关注的方面,即“麻醉婴儿”(baby-doping,给小孩喂鸦片令他们安静)。
  4. 最后,鸦片是“食鸦片者”(opium eaters)的幻像的源头(De Quincey、the Romantic Poets)

鸦片在十九世纪中期的含义和马克思文章的连系是由McKinnon在2005年所提出的。

但是,马克思分别在前面和后面写到:

从这两段话可以得知,马克思想表达的意思是宗教是麻痹人民斗争的一种东西。

现代引用

法国作家雷蒙·阿隆曾在其作品中《知识分子的鸦片》中将马克思主义比作知识分子的鸦片。

现代社会部分人过于沉迷于部分人过于沉迷于网络上的FacebookInstagram社群网络从而导致网络成瘾,这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现象,部分教师家长对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不满,称其为“精神鸦片”。同时有些人也认为自拍的色情片、暴力的影片、恶俗的电视节目、选秀活动等影响了青少年正常身心发展,所以都属于“精神鸦片”的范畴。也有人认为这只是社会对于网络的偏见,电视报纸也可以传递不良的讯息。

2021年8月3日,新华社发表文章,批评网络游戏是精神鸦片、电子毒品。[2]

参考文献

  1. ^ KARL MARX. www.ucalgary.ca.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09). 
  2. ^ 李志 (编). 新华社:“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 第一财经. 2021-08-03 [2021-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