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研究 (王更生)
《文心雕龙研究》是王更生对于《文心雕龙》研究的书籍,被视为是他的成名作,是台湾首部全面研究《文心雕龙》的著作。1976年由文史哲出版社出版。作者在之后进行了修订,名为《重修增订文心雕龙研究》,1979年由文史哲出版社出版。[1]:308
成书
1968年,王更生在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1971年,他的导师李曰刚因为住院手术,因此将他在大学部讲授的《文心雕龙》转由他代课,之后再聘他为兼任讲师,以教授《文心雕龙》课程。
作者由1969年春开始创作,至1975年完稿,次年出版。在过程中,作者将稿件出版成为论文,而此书正是由当中的论文结集而成。[2]:344-350
内容
首版分为十四章,八十二节。首章简介了海内外六十年的“龙学”研究,第二章至四章分别是年谱、《文心雕龙》史志著录、版本考略。第五至十三章包括美学、经学、史学、子学、文体论、风格论、风骨论、声律论和批评论的研究。最后是《〈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史上之地位》。
评价
牟世金认为,此书之前虽然台湾已经出版了十五、六种有关的论著,但只是局部的研究,是台湾首部全面而系统的《文心雕龙》论著。此书对于《文心雕龙》美学、经学、史学、子学的研究花了较大的篇幅以探讨,“这就不仅独步于当时,至今仍无出其右者”。但是,王更生虽然自己说过“创作论是《文心雕龙》中价值最高的一部分”,此书中只针对于“风骨”、“风格”、“声律”三个议题进行探讨,而有损他的“系统性”。他认为,这是作者不承认《文心雕龙》是一部文学评论的著作,而认为这是一部“‘子书中的文评,文评中的子书’,非“文学评论”或“文学批评”可能范围”,这使作者不能对于刘勰的文学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造成互相矛盾之论。[3]:77-83
李平指出,王更生以“宗经”的思想以观察《文心雕龙》,不只是在《文心》全书以阐释“宗经”的价值,而是将之放在中国文化传统下的大背景之中,说明了他对于当今文化病态的深虑。在风骨方面,虽然作者另外主张“风”和“骨”是文章感染力的两个层次,但是作者只是从文本角度以探究“风骨”,而没有探究风骨的主体根源。[2]:344-350
张少康指,作者研究较为全面,在第二章的版本介绍补充了台湾独有版本,补足了大陆学者描述的不足。[4]:268-272张文勋指,作者论“文术、文体、文评诸部分,俱评妥实在,不乏创见,而无哗众之语,确是龙学中的重要著作”。[5]:249-250周振甫指,此书虽然是台湾第一部成系统的著作,但是当中对于创作论的研究却有所不足,如“神思”、“通变”都略而不谈。[6]:462-463贾锦福指作者只是单纯从历史学的角度以观察《文心雕龙》,而没有对于创作论进行研究,有很大的缺陷。[1]:308
参考
- ^ 1.0 1.1 贾锦福. 文心雕龍辭典(增訂本). 济南: 济南出版社. 2008.
- ^ 2.0 2.1 李平. 《文心雕龍》研究史論. 合肥: 黄山书社. 2009. ISBN 978-7-5461-0840-7. OCLC 640028826.
- ^ 牟世金. 台灣文心雕龍研究鳥瞰.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85.
- ^ 张少康; 汪春泓; 陈允锋; 陶礼天. 文心雕龍研究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022-05-10]. ISBN 7-301-04982-X. OCLC 489292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 ^ 张文勋. 《文心雕龍》研究史.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 ISBN 7810682083.
- ^ 周振甫. 文心雕龙辞典. 北京: 中华书局.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