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女同性恋主义

政治女同性恋主义(英语:Political lesbianism),是女性主义内部的现象,主要是第二波女性主义基进女性主义;包括但不限女同性恋分离主义。政治女同性恋主义,主张性取向是一种政治和女性主义选择,提倡女同性恋作为异性恋女性积极选项[1],以对抗性别歧视[2]

历史

1960年代末的第二波女性主义的基进女性主义者中,政治女同志主义发展成对抗性别歧视和“强制异性恋”的一种方式。1981年,希拉·杰弗里斯在与利兹革命女权主义团体英语Leeds Revolutionary Feminist Group合著的《爱上你的敌人?异性恋女性主义和政治女同志主义之间的辩论》(Love Your Enemy? The Debate Between Heterosexual Feminism and Political Lesbianism)一书中帮助发展此观点[3]。她们主张女人应该放弃支持异性恋,停止与男人发生关系,鼓励女人将男人“赶出你的床和脑中”[4]。尽管政治女同志主义的核心主张是与男人分离,但不一定意味着政治女同志主义者必须与女人发生性关系;有些人选择禁欲或自认为无性恋者。利兹革命女性主义团体对政治女同志主义的定义是“自认为女人的女人,不与男人发生性关系”。他们宣称男性是敌人,与男人保持关系的女人是同谋,投入了对自身的压迫。异性恋行为被视为父权政治结构的基本单位,因此拒绝异性恋行为的女同志打破了既定的政治体系[5]

基阿特金森英语Ti-Grace Atkinson,参与创立女性主义者组织的基进女性主义者,提出了概括该运动的标语:“女性主义是理论,女同志是实践。”[6][7]

共同利益

女性主义为一些女人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她们能够摆脱异性恋规范、传统性别观念、婚姻和家庭生活所带来的压迫,这些生活方式被一些女性主义者视为使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系统。透过摆脱霸权的异性恋关系,女人有机会宣告自己是拥有共同利益的女同志。因此,女性主义能够提供一个环境,在这里女同志不再是聚焦于个人痛苦或烦恼,而是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议题来构框。[8]

从广义上说,政治女同志指的是女人与其他女人之间的政治认同,她超越了性别角色,并支持避免与男人建立关系。这部分基于一个观点,即女人之间的共同利益和支持能够创造出一种积极且必需的能量,这对于提升和强化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至关重要,而如果女人选择传统规范,这种发展将会被异性恋和性别歧视的制度所抑制。[9][10]

尽管在女性主义运动中曾有过歧视女同志的历史,最终仍然为她们提供了所需的政治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扩展并引入了多样的性别观点。[11]

女同志分离主义

分离女性主义是一种基进女性主义形式,主张反对父权的最佳方式是专注于女人和女孩。分离女性主义者普遍认为男人无法对女性主义运动作出积极贡献,即使是出于好意的男人也会复制父权的动态。[12]女同志分离主义,作为该思想的分支,主张女同志应该从她们所认为的异性恋主义、性别歧视社会分离出来。[13][14]

Charlotte Bunch,早期的《The Furies Collective》成员之一,将女同志分离主义视为一种策略,一个“初步阶段”,或是从主流活动中暂时撤退,以达成特定目标或促进个人成长。《The Furies Collective》的成员建议,女同志分离主义者应该只与那些断绝与男性特权关联的女性交往,并认为只要女性仍然从异性恋中获益,享有其特权和安全感,她们最终会背叛那些没有这些好处的女同性恋姐妹。

批判

一些女性主义理论关于性别的观点回避了生物固定性,并以社会建构论作为性别和性意识的基础。然而,此观点对于性意识和女同志议题引发了更多的思考,尤其是关于一个纯粹由女同性恋者组成、没有男人或孩子的社会的存续问题。如果性意识可以是人性的一种建构,那就几乎没有空间去理解人性形成的历史性,尤其是男人或女人的历史性助长了异性恋时。[11]

当性意识被视为不只是选择时,关于女同志和性意识也变得欠缺理论上的清晰性。[15][16] 同时,如果女同志成为一种社会制度,那么在这类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角色也可能对政治女同志主义的初衷产生挑战。

根据《性别研究词典》,一些认为自己是“天生如此”的女同志认为,政治女同志或将女同性恋身份认同和关系视为制度化异性恋下的政治选择的女人,正在挪用“女同志”这个词,并且没有经历过或发声反对女同志所遭受的压迫。[17]此外,也有一些女性主义者认为,“政治女同志主义”将女同志身份认同化约为一种拒绝男人和阴茎的政治选择,忽视了女同志作为表达女人之间吸引力的深刻个人性,并抹消了跨性别女性及其女同志伴侣的经验。[18]

参考

注脚

  1. ^ Bindel, Julie. Location, location, orientation. The Guardian. 27 March 2004. 
  2. ^ Krebs, Paula. Lesbianism as a Political Strategy. Off Our Backs 17.6. ProQuest 197156630. 
  3. ^ Jeffreys, Sheila. Love Your Enemy? The Debate Between Heterosexual Feminism and Political Lesbianism. [2023-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2). 
  4. ^ Bindel, Julie. My sexual revolution. The Guardian. 30 January 2009 [3 Octo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7). 
  5. ^ Bunch, Charlotte. Lesbians in Revolt. The Furies: Lesbian/Feminist Monthly. [12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9). 
  6. ^ Koedt, Anne. Lesbianism and Feminism.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9). 
  7. ^ "Feminism is the theory, lesbianism is the practice." (Chicago Women's Liberation Union pamphlet, Lesbianism and Feminism, 1971; Stevi Jackson, Sue Scott, Feminism and Sexuality: A Reader,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6, p. 282)
  8. ^ Krebs, Paula M. Lesbianism as a Political Strategy. Off Our Backs. 1987, 17 (6). ProQuest 197156630 –通过ProQuest (英语). 
  9.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1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0.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0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1. ^ 11.0 11.1 Ramazanoglu; Routledge, Feminism and the Contradictions of Oppression, Routledge, 1989. pp 84–86
  12. ^ Sarah Hoagland, Lesbian Ethics: toward new value, p. 60, 154, 294.
  13. ^ Lesbian Feminism, 1960s and 1970s · Lesbian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1900-1999, by Esther Newton and Her Students · OutHistory. outhistory.org. [2024-02-29]. 
  14. ^ Sandilands, Catriona. Lesbian Separatist Communities and the Experience of Nature: Toward a Queer Ecology. Organization & Environment. 2002, 15 (2): 131–163. ISSN 1086-0266. doi:10.1177/10826602015002002 (英语). 
  15. ^ Answers to Your Questions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exual orientation & Homosexuality.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3 May 2014]. 
  16. ^ Psychiatry and LGB People. Improving the lives of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 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2014-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1). 
  17. ^ Griffin, Gabriele. A Dictionary of Gender Stud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ISBN 9780191834837. 
  18. ^ Stephanie Farnsworth. Being a lesbian is not a political choice. The Queerness. 2016-01-30 [2024-10-12]. 

延伸阅读

参见

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