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传奇
《我是传奇》(英语:I Am Legend)是一部2007年美国末日题材惊悚片,由弗朗西斯·劳伦斯执导,马克·普鲁托塞维奇与阿奇瓦·高斯曼编剧,威尔·史密斯领衔主演。本片是改编自李察·麦森小说《我是传奇》的第三部电影[4],不过剧情也取材自第二部改编电影《最后一个人》[5]。本片设定在2012年的美国,三年前席卷全球的“柯式病毒”杀死绝大多数人类,剩余的感染者则成了具攻击性的怪物。军方病毒学家罗伯·奈佛(史密斯饰演)是曼哈顿最后未被感染的人类,他生存下去的目标便是用自己的免疫血液研发出病毒解药。
我是传奇 I Am Legend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弗朗西斯·劳伦斯 |
监制 | |
编剧 |
|
原著 |
|
主演 | |
配乐 | 詹姆斯·纽顿·霍华德 |
摄影 | 安德鲁·莱斯尼 |
剪辑 | 韦恩·瓦曼 |
制片商 | |
片长 | 100分钟[1] 104分钟(未公开剪辑版) |
产地 | 美国[2] |
语言 | 英语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
发行商 | 华纳兄弟影业 |
预算 | 1.5亿美元[3] |
票房 | 5.853亿美元[3] |
各地片名 | |
中国大陆 | 我是传奇 |
香港 | 魔间传奇 |
台湾 | 我是传奇 |
华纳兄弟自1994年起开始筹画本片,早期是以普鲁托塞维奇的剧本为基础,并找来雷利·史考特执导、阿诺·舒华辛力加主演[4]。然而因为预算过高,华纳兄弟在1998年将本片束之高阁[6]。2005年高斯曼当上新的制片人后,本片的发展开始步上轨道[4]。本片的主体拍摄于2006年9月至隔年4月之间进行,剧组向当局取得拍摄许可,得以将曼哈顿的诸多区域封闭并进行拍摄,如此影响巨大的取景工程在纽约并不常见[7]。实地拍摄赋予本片画面上的真实感,无法实拍的部分则在后期制作中借助电脑生成图像(CGI)加以呈现,例如感染者和野生动物。本片一共耗资1.5亿美元制作,为了打造荒烟漫草的曼哈顿就花了4000万美元[8]。
本片于2007年12月14日在美国上映[3]。本片获得好评为主的口碑,并在美国取得2.56亿美元的票房,排行年度第六,全球票房则超过5.85亿美元,排行年度第七。史密斯荣获土星奖最佳电影男主角以及MTV影视大奖最佳电影男主角,视觉效果团队也获得卫星奖与视觉效果工会奖等提名肯定。华纳兄弟在2008年开始筹备本片的衍生作品,但一直到2022年才有进展。目前续集《我是传奇2》已进入编剧阶段,将由史密斯和麦可·B·乔丹领衔主演。
剧情
2009年[9],“柯式病毒”(Krippin virus,简称KV)原本是研发出来用以治疗癌症的基因改良病毒,在进行人体临床试验一段时间之后,开始产生类似狂犬病的意外副作用,并失控造成大规模传染。柯式病毒除了造成世界上90%人口的死亡外,也使得约9%的人口变成变种夜行怪物“黑暗猎人”(Darkseekers),凶猛嗜血且体能惊人,仅有1%的幸存者因为体内产生自然抗体而不发病。军方病毒学家罗伯·奈佛因为体内有自然抗体而未受到感染,而成为纽约市曼哈顿唯一的幸存者。
2012年[9],奈佛独自一人据守在格林尼治村的住宅,陪伴他的只有德国牧羊犬小珊[注 1]。奈佛白天时可以外出活动,随身总是带着一把M4卡宾枪自卫,晚上则待在住宅躲避黑暗猎人。他在地下实验室努力研发柯式病毒的解药,并每天中午定时在南街海港发出调幅广播寻找其他幸存者。
因为一次偶然的遭遇,奈佛发现了黑暗猎人在日间的藏匿据点。他为了获得人体实验素材,设下陷阱捕捉到一名女性黑暗猎人,却也因此注意到黑暗猎人似乎也有意识与思考能力,并非只依照生物本能行动。之后奈佛不慎中了黑暗猎人如法炮制的陷阱,无法在日落之前回到住处。在与黑暗猎人和受感染的恶犬正面冲突的过程中,小珊因为舍身救主而被感染了柯式病毒,奈佛在回到住处后,忍痛在它完全丧失心智之前亲手杀了爱犬。
在闪回片段中,柯式病毒刚在纽约爆发时,当局尽速实施封城措施。奈佛奉命与军方一同留下对抗疫情,打算先将妻子柔依和女儿玛莉送出城外。在军方的护送下,奈佛的妻女搭上了直升机,玛莉将小珊托付给奈佛。然而直升机起飞不久后,便在混乱中撞毁。
失去小珊后,奈佛再无心灵依靠而陷入绝望,不顾危险在夜间与黑暗猎人激烈冲突,就在即将命丧黑暗猎人首领手中时,被闻讯赶来的幸存者安娜所拯救。安娜带着男孩伊森同行,因为收到奈佛平日发出的广播,而特地自马里兰州北上纽约寻找奈佛。三人回到奈佛的藏身处,安娜希望继续北上前往佛蒙特州,寻找由幸存的人类所建立的难民营,但奈佛不愿相信她。黑暗猎人在安娜救人时跟踪在后,导致藏身处曝光,大批黑暗猎人在入夜之后展开袭击。奈佛预先埋放了包括汽车炸弹在内的各项防御措施,但仍然无法抵挡黑暗猎人的袭击,奈佛等人被逼退到地下实验室内。
就在绝望之际,奈佛发现先前施打在女性黑暗猎人身上的疫苗似乎在低温下发挥了治疗的作用,于是他将实验对象的血液样本托付给安娜,将安娜与伊森藏匿在安全之处,并引爆手榴弹与突破最后防线的黑暗猎人首领同归于尽。事后,生还下来的安娜与伊森离开纽约,成功地找到了幸存者的营地。他们保全了奈佛的研究成果,也将奈佛的故事流传了下来,而使他成为日后人类所传颂的传奇。
另一个结局
本片的家用媒体收录了未公开剪辑版[注 2],当中存在与院线版不同的另一个结局。该版本强调黑暗猎人也有人性,奈佛猎杀他们并加以研究,是他们眼中的怪物[10][11][12],身上有蝴蝶纹身的角色也从安娜改成女性黑暗猎人[12]。奈佛在结尾与黑暗猎人首领对峙时意识到这点并感到愧疚与后悔,将女性黑暗猎人交还。黑暗猎人离开后,奈佛、安娜与伊森一同往佛蒙特州前进。[12][13][14][15]导演弗朗西斯·劳伦斯在日后访谈中表示,这个版本才是原版结局,因为在试映环节遭到观众反对而被弃用[11],剧组在上映前一个月补拍了院线版结局[16]。
角色
- 威尔·史密斯饰演罗伯·奈佛(Dr. Robert Neville):美国陆军化学兵部队所属的科学家,阶级上校,是美国纽约最后一个没有发病的人类。
- 艾莉丝·布拉加饰演安娜·蒙德斯(Anna Montez):来自马里兰州的幸存者,在疫情爆发时搭乘红十字会的船逃离故乡巴西圣保罗,最终来到美国。
- 查理·特翰饰演伊森(Ethan):与安娜同行的男孩。
- 达什·米霍克饰演男性黑暗猎人首领(Alpha Male)
- 莎莉·理查德森饰演柔伊·奈佛(Zoe Neville):罗伯的妻子。
- 威洛·史密斯饰演玛莉·奈佛(Marley Neville):罗伯的女儿,其名取自鲍勃·马利(Bob Marley)。
- 桥安娜·努玛塔(Joanna Numata)饰演女性黑暗猎人(Alpha Female):黑暗猎人首领的伴侣,被罗伯捕获。
- 派特·法利饰演美国总统(仅声音)
- 麦克·派顿饰演黑暗猎人(仅声音)
制作
发展
1994年-1998年
美国作家李察·麦森于1954年发表了恐怖小说《我是传奇》,内容讲述一场瘟疫使大半人类变成吸血鬼,主角奈佛是最后一个未被感染的人类[4]。该小说于1964年首度改编成电影《地球上最后一人》[4],华纳兄弟随后在1970年取得该小说的电影改编权,并于隔年推出新的改编电影《最后一个人》[4]。二十几年后的1990年代,科幻和惊悚类型的电影东山再起[17],促使华纳兄弟于1994年开始筹画新版的《我是传奇》改编电影[4],华纳兄弟的制片部门主管洛伦佐·迪·波纳文图拉对该企画也充满热情[18]。华纳兄弟制片人大卫·海曼与尼尔·H·莫瑞兹负责监制,并聘请意大利导演卡罗·卡雷来推展这项企划[19]。1996年,华纳兄弟的一名制片人看过《入侵脑细胞》的剧本后,给予马克·普鲁托塞维奇为《我是传奇》编剧的机会[17]。普鲁托塞维奇当时一共有三个华纳兄弟的企划可以选,他对于将《我是传奇》改编成电影最为向往[20]。
华纳兄弟非常看好普鲁托塞维奇写的剧本,将之列为高优先度的企画[21]。对于男主角的演员,汤·告鲁斯[22][21]、麦可·道格拉斯[22][21]和米路·吉逊[21]都曾是考虑人选,阿诺·舒华辛力加也在1997年1月对本片加以关注[23],与本片有联系的导演则有占士·金马伦和乔勒蒙·戴托路[24]。1997年7月,根据《综艺杂志》报道,雷利·史考特已签约担任导演,舒华辛力加则即将登板饰演男主角[25],电影预计于同年9月[22]至10月开拍[26]。史考特进行了一些班底调整,先让制片人博·马克思(Beau Marks)取代摩里兹,接着开除普鲁托塞维奇,改由约翰·罗根执笔新剧本[27]。罗根编写剧本的同时,史考特安排一支美术团队来进行视觉设计[28][注 3]。片中的主要城市洛杉矶将于休斯敦拍摄[28][31],史考特也考虑在华纳兄弟制片厂打造荒芜的洛杉矶布景[28]。
然而,剧本重写迟迟未完成,已超过原定的开拍时程[26],华纳兄弟也对史考特的构想抱持疑虑[32]。最终华纳兄弟开除了罗根,将普鲁托塞维奇找回来[32]。普鲁托塞维奇将剧本重写一遍,华纳兄弟较能接受这版剧本,几乎要为该片亮起绿灯[33],但在1997年12月,华纳兄弟高层对高预算企划进行评估,《我是传奇》被认为太过花钱(预算约1.08亿美元)而卡关[34]。普鲁托塞维奇再度被开除,他把预算过度膨胀归咎于史考特加入后所作的改动,称史考特的野心导致该片的规模由小变大[35],而华纳兄弟本身起初也对史考特过于放任[36]。《综艺杂志》指出,该片若无法把预算降到9000万美元以下,可能就无望制作[34]。最终华纳兄弟在1998年3月中止了本片的制作计划[6][37][38]。作家大卫·休斯(David Hughes)指出,华纳兄弟的决定与当时数部大片票房失利有关,包含《蝙蝠侠与罗宾》、《2013终极神差》和《迷离怪球》[33]。
1998年-2006年
企划中止后,史考特转而制作《帝国骄雄》[39],而舒华辛力加虽然投身主演《魔鬼末日》[40],但报道称他仍与《我是传奇》保持联系[41]。华纳兄弟也没有完全死心,于1998年7月延揽新导演罗伯·鲍曼[41][42],并与制片人史蒂文·鲁瑟的公司Bel Air Entertainment合作[41],计划以较低预算制作《我是传奇》[43]。鲁瑟读了每一个版本的草稿,决定再找回普鲁托塞维奇担任编剧[43]。普鲁托塞维奇在1998年12月30日写出了规模较小的新剧本[36],但是华纳兄弟当时新上任的首席运营官艾伦·F·霍恩不喜欢《我是传奇》(原因据称是他反对暴力电影),致使本片的发展难有起色[44]。库尔特·拉塞尔当时一度是舒华辛力加的替代人选,但他主演的票房炸弹《兵人》成为否决因素[45]。
2001年11月,据《综艺杂志》报道,威尔·史密斯与麦可·贝有望继《绝地战警》后再合作一部电影,选项包含《绝地战警2》和《我是传奇》[46]。不过也有消息指出,如果《我是传奇》能继续制作的话,舒华辛力加可能不会把主演位子让给史密斯[47][48]。2002年3月,舒华辛力加同意改担任制片人,《我是传奇》重新回到华纳兄弟的制作行列中,贝与史密斯已经在与片商谈合约[18]。他们的计划仍是以普鲁托塞维奇的剧本为蓝图,拍一部R级的黑暗电影[7]。在霍恩持反对意见的情况下,该片在当时仍然未能拍成[49],也有部分原因是《毁灭倒数》已抢占先机[24][7]。
2005年左右,阿奇瓦·高斯曼接受华纳兄弟制片部门总裁杰夫·罗宾诺夫(Jeff Robinov)的邀请,出任本片的制片人[7]。高斯曼邀请在《魔间救星》有过合作经验的导演弗朗西斯·劳伦斯[影 1],后者在2005年9月签约执导本片,拍片作业预计于2006年开始[50]。在与罗伦斯合作之下,高斯曼重写了新的剧本[50][51],于2005年圣诞节之前完成,并寄给在《机械共敌》合作过的史密斯[52]。2006年4月,史密斯签约饰演男主角罗伯·奈佛[53]。在史密斯的提议下,他们将高斯曼的新剧本与普鲁托塞维奇的旧剧本结合在一起,并成功说服霍恩亮起绿灯[7]。史密斯原本会先在2006年夏天至秋天开拍《全民英雄》,本片的拍摄则等到2007年,但《全民英雄》无法如期开拍,两部片的拍摄时间于是对调[7][54],不过这让《我是传奇》剧组当时只剩16周的准备时间[7]。2006年8月,本片定于2007年11月21日在美国上映[55],拍摄时程则定于2006年9月23日至2007年3月31日,预计为期七个月[56]。2006年12月,本片改于2007年12月14日在美国上映[57]。
编剧
本片的编剧名分由马克·普鲁托塞维奇与阿奇瓦·高斯曼持有,并标明除了原著小说外,约翰·威廉·克林顿与乔伊斯·霍珀·克林顿为《最后一个人》所写的剧本也是本片蓝本之一[5]。受到华纳兄弟的赏识,普鲁托塞维奇自1996年起担任《我是传奇》的编剧[20],在一波三折的筹备阶段中,普鲁托塞维奇三度加入并三度离开,最终不再与该企划有牵连[49],高斯曼于2005年成为制片人并投入编剧[7]。其他还有至少两位编剧曾参与本片,分别是1997年时导演雷利·史考特所选的约翰·罗根[27],以及在预算问题浮现时被找来重写剧本的尼尔·希门尼斯[6][35]。
普鲁托塞维奇非常喜欢原著小说和《最后一个人》[58],他在初稿中将本片设定在2002年的旧金山(原著小说则是康普顿[4]),其笔下的感染者称作“血细胞”(Hemocyte)[注 4],浑身苍白且无毛发、有着吸血鬼的习性[58]。血细胞有着一定程度的社会阶级[59],并且会活捉幸存者当成吸血的血液供应源。安娜当时的角色设定是吗啡成瘾者,为了救被血细胞抓走的弟弟而出卖奈佛。初稿的结局是奈佛尽可能从血细胞手中救出幸存者,并往海的方向前进。[60]根据高斯曼的看法,普鲁托塞维奇的剧本就已同时参考了原著小说和《最后一个人》[61]。华纳兄弟反对将舞台设定在旧金山,因为旧金山景观独特,难以用移花接木的方式拍摄[28],后来罗根便以2005年的洛杉矶取而代之[62]。虽然当时找来动作巨星阿诺·舒华辛力加饰演主角,普鲁托塞维奇在编剧时心中所想的是丹尼尔·戴-路易斯[21]。
罗根与史考特接手后,在5个月的期间持续改写剧本,先后产出六代剧本[63]。罗根认为该片的主轴是奈佛依附着过去的回忆来活下去[28],整部电影非常讲究氛围,是一则关于记忆和往事、略带忧郁的情感故事[32]。两人摒弃一般电影的公式,透过人类学、社会学和神学等实际面向思考“要是全人类仅存一人”会发生什么事[64]。罗根与史考特希望让观众强烈地感受到奈佛的孤独[65],初稿的头一个小时完全没有台词,但这种作法风险太大,两人后来决定播放奈佛妻子死前录给他的录音带当作画外音,罗根觉得该作法可以营造令人惊艳的效果[28]。在某一版的草稿中,史考特提出新的故事方向,即奈佛将一只血细胞抓来做实验,发现它是女性并成功使它部分恢复成正常人,奈佛与它发展出类似爱情的关系[63]。奈佛直到全片结束仍未找到任何其他的幸存者[32]。
1997年底,华纳兄弟认为罗根的剧本与直截了当的动作钜片有落差[32],便让普鲁托塞维奇第二次执笔剧本[33]。普鲁托塞维奇采纳罗根写的第三幕(奈佛与女性变种人)[33],新的剧本中血细胞变得更像禽兽,全片结局是奈佛逃过血细胞的攻击并躲到废弃机场,与一名幸存者男孩碰个正著[33]。奈佛的狗当时叫做斯托克,向《德拉库拉》作者布莱姆·斯托克致敬[33]。该版本的剧本令华纳兄弟较为满意[33],但整个企划当时陷入预算过高的困境[6],希门尼斯受聘重写剧本但未能挽救局面[35]。1998年7月,华纳兄弟打算将该片解冻,普鲁托塞维奇第三度被找回来编剧,于1998年12月30日写出新剧本。普鲁托塞维奇在剧本中增加了室内场景的占比,取景地点也限缩在一定数量,目的是缩减预算[36]。这份剧本更加着重于动作场面,不过由于舒华辛力加已逐渐淡出,电影的核心角色从奈佛改成了安娜与男孩伊森(设定从弟弟改成外甥)[66]。该剧本仍未拍成,普鲁托塞维奇最后不再参与其中[49]。
2005年之后,高斯曼与新导演弗朗西斯·劳伦斯接手了企划。罗伦斯对于“独自一人在都市生存”的故事充满兴趣,看过的作品包含原著小说和《地球永存》[影 1],高斯曼则在小时候深受《最后一个人》所震撼[影 1]。两人让焦点回到原著小说的“谁才是真正的怪物”之议题[4],在保留原著精神的前提下大幅修改剧情[影 2]。高斯曼也将片中的主要城市从洛杉矶改成纽约,后者无时无刻不热闹拥挤,一旦失去人迹就更能表现出空虚的感觉[4][67]。新主演威尔·史密斯希望将普鲁托塞维奇与高斯曼的构想结合在一起,于是史密斯、罗伦斯、高斯曼,以及史密斯的合伙人占士·拉斯特四人开始集思广益[7],至2006年5月时完成全片大纲[7]。在电影已经开拍后,四人仍持续讨论,从各自的角度调整剧本[7]。
选角
威尔·史密斯于2006年4月签约饰演男主角罗伯·奈佛[53]。史密斯表示,他觉得这部片充满潜力而接演,并称饰演奈佛是继在《拳王阿里》(2001年)中饰演穆罕默德·阿里以来最艰难的演出经验,因为他在《我是传奇》几乎是只身一人,演戏时没有互动对象[67]。为了打造引人入胜的独角戏,史密斯尝试一些即兴演出,并参考主角孤立无援并挣扎求生的电影,一大参考对象即是汤·汉斯演的《浩劫重生》[52]。史密斯也向传染病和单独监禁的专家请教[52],并访问前战俘和被单独监禁过的人,其中包含黑豹党成员杰若尼莫·普瑞特[68]。尽管奈佛渴望有人陪伴,他在遇到安娜与伊森时却出现抗拒与内心挣扎,这点便是取自对前战俘的研究[影 3]。对于奈佛这个角色,史密斯将奈佛比做圣经故事里几乎失去一切的约伯[69],认为本片“探讨了希望的必要性”[7],罗伦斯则指出奈佛借由在生活中维持纪律让自己免于发疯[影 4]。史密斯与长年的健身教练戴洛·佛斯特(Darrell Foster)再度合作,佛斯特安排史密斯在高强度的训练后拍戏,如此一来便可演出角色在绝境之下求生的憔悴样貌[影 5]。
2006年7月时一度有消息称尊尼·特普将与史密斯共演本片[70],但两个月后即遭否定[71]。2006年9月,据报道,演员莎莉·里查森将在片中饰演奈佛的妻子,而艾莉丝·布拉加则将饰演幸存者安娜(Anna)[72]。布拉加认为安娜非常努力地鼓励奈佛重拾希望[影 6],她的角色特质在于愿意相信未知的事物[影 7]。2006年10月,宣布史密斯的6岁女儿威洛·史密斯将在本片献出她的大银幕首秀,饰演奈佛的女儿玛莉(Marley)[73]。2007年2月,达什·米霍克加入演员阵容,饰演男性变种人首领[74]。爱玛·汤逊也进行了未挂名演出,饰演艾莉丝·柯普恩博士,在电视上解说她发明的癌症疫苗(后来变异成僵尸病毒)[75]。派特·法利帮片中没有露脸的总统配音[76]。歌手麦克·派顿受邀为片中的变种人配上奇怪的声音,他花了4个小时完成录音[77][78]。
片中奈佛的狗小珊[注 1]一共由三只狗演员饰演[影 8],不过大部分戏份都由三岁的德国牧羊犬艾比(Abbey)演出[79]。艾比的训练师是史蒂夫·贝伦斯(Steve Berens)[影 9],牠在开始与史密斯共戏前接受了三周的训练[79]。罗伦斯称艾比演出时很少出状况[影 8],少数例子是在拍你丢我捡的桥段时,艾比不愿意配合,剧组不得不出动备用的狗演员[79]。史密斯对艾比的表现赞誉有加,一度希望能领养牠,但艾比得留在工作岗位[68][80]。
拍摄
本片的主体拍摄于2006年秋天开始[52],预算为1.5亿美元[81][82][83]。最初的拍摄行程先由第二摄影组(导演为维克·阿姆斯壮)负责,主要拍摄室外场景[影 10]。2006年9月25日,本片正式开拍[84]。本片的摄影指导由安德鲁·莱斯尼担任[85],他主要采用变形镜头进行摄制,而闪回片段则以超35胶片摄影机拍摄[86],画面长宽比为2.40:1[87]。本片主要使用的摄影机是全景电影的Panaflex Platinum和Millennium XL[87],罗伦斯也经常选用手持摄影机(例如PanArri系列)进行跟拍,呈现充满动作感的画面[88]。
片中的主要城市设定在纽约曼哈顿,导演罗伦斯为求真实自然的感觉,坚持在现场拍摄而不是在摄影棚进行[89][影 11]。但由于纽约非常繁忙、不易拍片,华纳兄弟出于预算和后勤考量不打算同意,所幸在《虎胆三显龙威》就有经验的执行制片人麦可·塔德罗斯成功申请到拍摄许可,让罗伦斯如愿以偿[7]。纽约当局同意封闭部分地区以利剧组拍摄,封闭措施仅在夜里或周末执行,这类的拍摄从2006年9月持续到2007年4月[7],影史上很少有电影在纽约取景如此之久[90]。剧组用上的区域包含公园大道高架桥、第五大道和华盛顿广场公园等繁忙地点[7],以及先驱广场[91][92]、大中央总站[93]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93]。时报广场是例外之一,剧组是以搭景拍摄[91]搭配电脑特效[8]。剧组放置废弃车辆[影 12],并从佛罗里达州运来大量植物当作杂草[7],将城市布置成荒废三年、已经部分回归自然的样子[影 13]。整体来说,封街拍摄造成纽约市民生活上的不便[94][69][95],剧组拍片时的爆破声和强光也影响到周遭的居民[94][95]。实行管制也需要相当多的人力,剧组某次封闭第五大道的十个街区进行拍摄时,动用了200名制片助理来管理现场[96]。
奈佛的住处取景于格林尼治村[69]面向华盛顿广场公园的一间红砖屋[4],内景则是在威廉斯堡的马尔西大街兵工厂(Marcy Avenue Armory)拍摄[4][67]。剧组在兵工厂内的演习场[影 14]搭建了完整的四层楼装潢,并包含地下室和实验室[影 15]。奈佛经常光顾的录影带店实际上是格林尼治村的一间淘儿唱片门市,店主同意闭店几天让剧组使用[影 16]。其他拍摄地点包含华盛顿高地[92]、翠贝卡街区[4]以及圣派崔克大教堂(St. Patrick's Cathedral)[4][影 17]。剧组也实际登上已退役的无畏号航空母舰[4](可眺望整个曼哈顿[影 18]),拍摄奈佛站在黑鸟式侦察机的尾翼上打高尔夫球的桥段[影 19][97],但规定禁止史密斯真的把球打出去[97]。本片的拍摄于2007年4月结束[98][99],补拍于2007年11月左右进行,主要着重于结局的部分[16]。剧组于11月8日当天在新泽西州的芒特艾里取景,将当地当作安娜抵达的幸存者营地[100][101]。
撤离桥段
在本片的闪回片段中,奈佛试图将妻女送出城外避难,一路往布鲁克林大桥前进,最终抵达聚集著一大群市民及军人的突堤码头。该桥段的拍摄工程非常浩大,取景经理保罗·克莱默(Paul Kramer)从2006年7月就开始准备[81]。为了这个桥段,克莱默必须向多达14个政府单位征求许可,根据纽约电影、戏剧与广播市长办公室(MOFTB)人员的说法,九一一袭击事件过后公众安全更受重视,使得申请程序变多也变严格[81]。东河原本没有码头,剧组与当局合作搭建了一个临时码头,先将一艘290英尺(88米)×40英尺(12米)的驳船固定在河床上,再用65英尺(20米)长的步道将之与河岸连接[影 20]。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夏末,罗伦斯特意等到圣诞时节才拍闪回片段,让两者产生对比[影 21]。剧组于2007年1月21日早上开始净空现场并进行布置[95],并于1月23日起[95]连拍六个晚上[81],当时的天气非常寒冷严苛[81]。拍摄期间动员了250名剧组人员,以及1000名临时人员(包含160名纽约陆军国民兵的士兵)[81]。士兵们在拍摄期间担任引导的角色,就如同执行真正的疏散行动一般[影 22]。剧组也向军方调用军事设备并支付运输费用[影 23],包含UH-60黑鹰直升机[影 24]、几台悍马[82]和三台史崔克装甲车[82](首次于电影中出现[影 25])。美国海岸防卫队提供了直升机和船只[影 24][82],现场也有剧组调来的计程车、警车、消防车和救护车[82]。奈佛抵达大桥之前的部分由第二摄影组沿着茂比利街一路拍摄,第二摄影组导演维克·阿姆斯壮沿用了2005年电影《世界大战》中类似场景的拍摄方法,并将摄影机数量从8台增加至13台[影 26]。总结来说,剧组为了拍摄该桥段至少花费了500万美元,可能是纽约当时耗资最钜的电影拍摄工程[81]。
特效与后制
本片的视觉效果主要在洛杉矶的索尼特效工房制作[52],视觉总监以简尼克·赛尔斯为首,其他成员包含吉姆·伯尼、大卫·绍布与大卫·A·史密斯(David A. Smith)[104]。本片包含超过800个视觉效果镜头[105],主要用在两个方面:逐渐荒废的曼哈顿市景以及黑暗猎人[104]。
片中的城市毫无人烟且荒凉,路上长满杂草,废弃的汽车到处可见[106]。后制团队借助电脑生成图像(CGI)技术来处理在曼哈顿拍好的画面,首先消除不相关人员的身影,例如开车路过的民众以及摩天大楼里的人们[52],再加入额外细节[105]以及用电脑动画呈现的野生动物(例如鹿)[9][52]。未能实地拍摄的桥段的做法则不太一样,例如布鲁克林大桥被炸断便是完全以CGI打造[105],而对于奈佛在时报广场猎鹿的桥段,剧组先在国王桥兵工厂[4][92]搭建了130英尺(40米)×400英尺(120米)的地面布景[107],再借由蓝幕技术将背景替换成数码制作的广场景象[8]。整体来说,为了将市景改造成荒废三年的模样,特效团队会将画面中实际存在的物体(如建筑物)扫描成三维模型,并以Photoshop与Cinema 4D制作所需的材质,最后在Maya与RenderMan上进行材质贴图[105]。在设计空无一人的城市样貌时,劳伦斯选择的视觉风格受到约翰·福特的西部片所影响,他表示:“很多(末日)电影都发生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不黑暗也不恐怖的空旷城市本身就有魔力。”[注 6][52]有报道称,剧组花费4000万美元才打造出观众所见的曼哈顿[8]。
在原著小说中,感染者们成了吸血鬼[24],但片中的黑暗猎人并不是传统认知中的吸血鬼,在设定上他们的变异在于肾上腺不停作用[67],有明显的过度换气[7]。剧组借助CGI技术呈现片中的黑暗猎人[108]和被感染的犬只[影 27],罗伦斯起初打算让真人演员扮演黑暗猎人,这些演员包含舞者和跑酷者,他们在拍摄时会进行假肢化妆[7]、剃光头,浑身涂上白垩粉[108]。但进入拍摄一周后,罗伦斯认为效果不佳[7]、演员们看起来像一帮默剧演员[108],因而决定用CGI取而代之[7],原本的演员们则改穿动作捕捉服进行演出[108]。派翠克·塔特普洛斯工作室负责为黑暗猎人建模,一共有男女各三种基础模型,借由修改高矮胖瘦等数值,特效团队打造出了43个截然不同的模型[105]。黑暗猎人的模型主要分为三层:骨骼、肌肉和半透明皮肤[105]。据报道,CGI的作法额外耗资数百万美元,后制也被迫延长数周[7]。罗伦斯在2011年承认,当时的后制时间严重不足,导致黑暗猎人的CGI变成片中的主要败笔[108]。
配乐
我是传奇:电影原声带 | ||||
---|---|---|---|---|
詹姆斯·纽顿·霍华德的电影配乐 | ||||
发行日期 | 2008年1月15日 | |||
时长 | 44:27 | |||
唱片公司 | 瓦雷泽·萨拉班德唱片 | |||
制作人 | 詹姆斯·纽顿·霍华德 | |||
詹姆斯·纽顿·霍华德专辑年表 | ||||
|
本片的配乐由詹姆斯·纽顿·霍华德谱写[109],好莱坞交响乐团与好莱坞电影合唱团演出[110]。配乐主要由钢琴乐组成,霍华也以合唱音乐来点缀,部分曲目使用了小号[109]。Soundtrack.Net评论家汤玛斯·辛普森(Thomas Simpson)称赞霍华的配乐低调地融入了电影[109]。除了霍华的曲目之外,本片也出现了鲍勃·马利的歌曲《Three Little Birds》、《I Shot the Sheriff》和《Stir It Up》[5]。马利是主角奈佛最爱的歌手,奈佛的女儿玛莉(英文同名)即是以他命名[111][112]。
电影原声带于2008年1月15日由瓦雷泽·萨拉班德唱片发行[109]。
原声带曲目列表[110][109] | ||
---|---|---|
曲序 | 曲目 | 时长 |
1. | My Name is Robert Neville(我是罗伯·奈佛) | 2:51 |
2. | Deer Hunting(猎鹿) | 1:17 |
3. | Evacuation(撤离) | 4:27 |
4. | Scan Her Again(再验一次) | 1:42 |
5. | Darkseeker Dogs(被感染的狗) | 2:17 |
6. | Sam's Gone(小珊死了) | 1:48 |
7. | Talk to Me(和我说话啊) | 0:56 |
8. | The Pier(码头) | 5:17 |
9. | Can They Do That?(他们会吗?) | 2:09 |
10. | I'm Listening(我在听) | 2:10 |
11. | The Jagged Edge(锯齿边缘) | 5:16 |
12. | Reunited(重逢) | 7:50 |
13. | I'm Sorry(我很抱歉) | 2:22 |
14. | Epilogue(尾声) | 4:13 |
总时长: | 44:27 |
上映
本片于2007年12月11日在麦迪逊广场花园的华盛顿音乐剧场(WAMU Theater)举办首映礼[113],随后于12月14日在美国院线上映(含IMAX版本)[3]。在上映之前,本片的前导预告片于2007年6月发布[114],同年10月释出国际版预告[115]。美国电影协会将本片分为PG-13级,13岁以下儿童需要有父母陪同观看[116],原因是本片包含激烈的暴力和科幻动作场面[117]。
票房
截至下画日,《我是传奇》在美国及加拿大地区共累积了2.563亿美元的票房,加上来自其他地区的3.29亿美元,全球票房共计5.85亿美元,而其制片预算则是1.5亿美元[3]。在所有2007年电影中,本片的全美票房排行第六[118],全球票房排行第七[119]。
美国票房
在美国,本片与《花鼠俱乐部》和《我的圣诞老公》同周上映,首周末在全美3606家电影院上映[120]。《综艺杂志》映前预测本片的头三天票房有望超过4000万美元[121]。本片在上映当天(星期五)收获3005万美元[注 7][123],创下华纳兄弟12月上映电影的首日纪录[注 8],以及威尔·史密斯生涯作品的首日纪录[注 9][122]。最终,本片于首周末三天收获超乎预期[120][126]的7721万美元[127],排名票房冠军[127],其中有340万来自IMAX场次[120][126]。该表现打破12月上映电影的周末票房纪录[注 10][120][126],直到2012年才再被《哈比人:意外之旅》(8460万美元)超越[129]。次周末,本片的票房为3350万美元,仅有前周末的44%,次于新片《惊天夺宝:世纪密册》(4478万美元)排名第二[127]。至圣诞节为止,本片的全美票房已突破1.5亿美元[130]。第三个周末适逢新年假期周,本片在这五天收获3905万美元,排名当周第三[127],并在12月31日达成总票房2亿美元的成就[131]。截止至下画日,本片的全美票房总计为2.563亿美元[3]。
周次(日期) | 上映院数[127] | 周末票房[127] | 周末名次 | 累积票房 | 备注 |
---|---|---|---|---|---|
第1周(2007年12月14日-12月16日) | 3606 | 7721万 | 第1名 | 7721万 | |
第2周(2007年12月21日-12月25日) | 3620 | 4768万 | 第2名 | 1.5亿 | 圣诞节周末 |
第3周(2007年12月28日-2008年1月1日) | 3636 | 3905万 | 第3名 | 2.06亿 | 新年周末 |
第4周(2008年1月4日-1月6日) | 3648 | 1571万 | 第3名 | 2.28亿 | |
第5周(2008年1月11日-1月13日) | 3353 | 817万 | 第6名 | 2.4亿 | |
第6周(2008年1月18日-1月21日) | 2525 | 590万 | 第9名 | 2.47亿 | 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周末 |
第7周(2008年1月25日-1月27日) | 1405 | 221万 | 第17名 | 2.48亿 | |
截止至下画 | 2.563亿 | [3] |
海外票房
在海外,本片首先于八个亚洲地区上映(与美国同步)[139][140][141],首周收获1980万美元,仅次于《黄金罗盘》和《蜂电影》[141]。次周末已有15个地区上映,本片斩获2620万美元成为该周榜首,并在英国[142]、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和荷兰夺得票房冠军[143]。第三周结束时,本片的海外票房总计已突破1亿美元,同时以4610万美元成为该周末的海外冠军[144][145],并在以下地区成为周榜第一:丹麦、以色列、挪威、葡萄牙和南非[144]。本片在欧洲持续表现出色[146],海外票房在第五周跨过2亿美元大关[147]。本片在第二周至第六周蝉联海外票房冠军,前一部同样达成五连霸的电影是去年的《料理鼠王》[148]。第八周,本片成为影史上第51部在美国以外斩获3亿美元票房的电影[149]。第九周,本片在最后一个海外重点市场俄罗斯上映[150]。截止至下画日,本片的海外票房总计为3.29亿美元[3]。
周次(日期) | 上映地区数 | 上映银幕数 | 周末票房 | 周末名次 | 累积票房 | 备注 |
---|---|---|---|---|---|---|
第1周(2007年12月14日-12月16日) | 8 | 1300 | 1980万[141]-2000万[139] | 第3名 | 1980万[141]-2000万[139] | [139][141] |
第2周(2007年12月21日-12月23日) | 15 | 不适用 | 2620万 | 第1名 | 7640万 | [143][142] |
第3周(2007年12月28日-12月30日) | 25 | 不适用 | 4610万 | 第1名 | 1.17亿 | [144][151] |
第4周(2008年1月4日-1月6日) | 36 | 3900 | 3300万[152]-3400万[153] | 第1名 | 1.693亿[152]-1.702亿[153] | [153][152] |
第5周(2008年1月11日-1月13日) | 47 | 5000 | 3620万 | 第1名 | 2.18亿 | [147] |
第6周(2008年1月18日-1月20日) | 54 | 6200 | 2870万[148]-2900万[154] | 第1名 | 2.624亿[148]-2.625亿[154] | [148][154] |
第7周(2008年1月25日-1月27日) | 57 | 5400 | 1580万 | 第3名 | 2.9亿 | [155][156] |
第8周(2008年2月1日-2月3日) | 55 | 4100 | 780万 | 第5名 | 3.036亿 | [149] |
第9周(2008年2月8日-2月10日) | 不适用 | 2657[157]-3400[158] | 900万 | 第4名 | 3.174亿 | [158][157] |
截止至下画 | 3.29亿美元 | [3] |
回响
影评
综合得分 | |
---|---|
来源 | 评分 |
Metacritic | 65/100[159] |
烂番茄 | 68/100[116] |
评论得分 | |
来源 | 评分 |
芝加哥太阳报 | [160] |
芝加哥论坛报 | [161] |
帝国杂志 | [162] |
娱乐周刊 | B[163] |
首映杂志 | [164] |
费城询问报 | [165] |
今日美国 | [166] |
根据评论聚合网站烂番茄汇总的216篇评论文章,68%的评论家给予该作正面评价,平均分数为6.30分(满分10分)。该网站总结的评论家共识是“《我是传奇》没有毁在品质堪虑的特效,这部片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威尔·史密斯的迷人演出。”[注 12][116]在Metacritic网站上,本片得到“正面评论为主”的综合评分,获得了65/100分(37位影评人)[159]。据美国CinemaScore所进行的调查,观众的平均评价于A+至F间落于“B”[167]。
史密斯独挑大梁的表现获得多数影评人赞赏[注 13],部分评论将之与《浩劫重生》的汤·汉斯做比较[106][174][170]。《首映杂志》的影评人艾瑞克·欧特(Eric Alt)称赞史密斯的开场表现,认为他成功借由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让观众同情角色的痛苦与孤独[164]。《华尔街日报》的影评人乔·摩根斯坦称赞史密斯在角色濒临疯狂时的表现[172]。《纽约时报》的影评人A·O·史考特则指出:“正是史密斯人格特质的魅力,让他的角色彻底孤立的处境显得可怕且令人惊艳,同时也有着奇怪的吸引力。”[注 14][106]
本片的视觉呈现获得两极的评价,《芝加哥太阳报》的罗杰·埃伯特称赞导演弗朗西斯·劳伦斯有效地运用怪物让观众坐立不安[160],但欧特批评导演用来吓人的手法重复性过高[164]。许多影评人对片中荒废的曼哈顿市景感到惊奇[注 15],《时代杂志》的理查·科利斯欣赏从中流露的阴森感[177]。对于黑暗猎人的呈现则以负面评价居多,主要批评电脑生成图像(CGI)成果粗糙[注 16]以及外观了无新意[170][179]。《好莱坞报道》的寇克·哈尼科特(Kirk Honeycutt)称黑暗猎人是又烦人又假的生物,反而有着滑稽的感觉[178]。黑暗猎人的强大体能[170]和大同小异的长相[160]也被批评不具说服力。
对于本片的整体格调,史考特认为本片的恐惧和悬疑感混合了沉思一般的牧歌氛围,并且也引人思考有关人类浩劫和存续的问题[106]。《娱乐周刊》的欧文·格莱伯曼觉得病毒威胁之话题堪称过时[163]。影评人在剧本方面也有褒贬不一的现象。《村声》的史考特·方达斯(Scott Foundas)认为剧本转移了原著小说的重心却仍同样强而有力,且闪回片段的安排相当精妙[168]。摩根斯坦批评全片的剧本着重于小插曲和大场面,反而在戏剧性发展(dramatic development)上有所欠缺[172]。影评人也抱怨了剧情漏洞[160][165][176],例如安娜的出现不具说服力[176]。一些影评人认为本片在后半表现不甚理想[注 17],包含结局在内[180][175]。《Slate》的黛娜·史蒂文斯指出,本片的前半段步调从容不迫,但随着夜幕降临,电影步上了好莱坞动作片的标准节奏[179]。与其他同类型的电影相比,《芝加哥论坛报》的麦可·菲利普斯欣赏本片较为不做作且比较令人毛骨悚然[161],《费城询问报》的史蒂文·雷等影评人则称《毁灭倒数》是比本片更出色的同类作品[165][164]。
原著小说作者李察·麦森认为本片并没有遵照他的作品,不过给予好评[181]。
奖项
奖名/影展名 | 颁奖日期 | 奖项 | 入围者 | 结果 | 来源 |
---|---|---|---|---|---|
卫星奖 | 2007年12月16日[182] | 最佳音效 | 托德·梅特兰、斯基普·列夫赛、里克·克莱恩、杰里米·皮尔森(Jeremy Peirson) | 提名 | [183][182][184][185] |
圣路易斯影评人协会奖 | 2007年12月21日[186] | 最佳视觉效果/特效 | 《我是传奇》 | 提名 | [186][187][188] |
美国演员工会奖 | 2008年1月27日[189] | 最佳特技整体演出 | 《我是传奇》 | 提名 | [190][191][192][193] |
视觉效果工会奖 | 2008年2月10日[194][195] | 最佳视觉效果(视觉效果主打电影类) | 简尼克·赛尔斯、麦克·钱伯斯(Mike Chambers)、吉姆·伯尼、克莱斯·佛赛斯-史密斯(Crys Forsyth-Smith) | 提名 | [196][197][194] |
最佳动画呈现角色(真人电影类) | “感染者首领”(The Infected Leader)——大卫·绍布、马可·马伦吉、乔许·贝佛里奇(Josh Beveridge) | 提名 | |||
最佳环境呈现(真人电影类) | “时报广场狩猎”(Times Square hunt)——丹尼尔·伊顿(Daniel Eaton)、布莱恩·肯尼森(Blaine Kennison)、罗恩·葛瑞丝(Ron Gress)、戴维德·施瓦茨(Daveed Shwartz) | 提名 | |||
最佳特效合成(电影类) | “港口大撤离”(Seaport Evacuation)——达伦·卢里(Darren Lurie)、约翰·佐佐木(John Sasaki)、丽塔·孔兹勒(Rita Kunzler)、菲什·艾森菲尔德(Fish Essenfeld) | 提名 | |||
有色人种进步协会形象奖 | 2008年2月14日[198][199] | 最佳影片 | 《我是传奇》 | 提名 | [200][201][202][198] |
最佳男主角 | 威尔·史密斯 | 提名 | |||
金胶卷奖 | 2008年2月23日[203] | 最佳长片音效与拟声音效 | 《我是传奇》 | 提名 | [204] |
朗多·哈顿经典恐怖电影奖 | 2008年3月12日[205] | 最佳影片 | 《我是传奇》 | 提名 | [206] |
青年艺术家奖 | 2008年3月30日[207] | 最佳电影年轻女演员(10岁或以下) | 威洛·史密斯 | 提名 | [208] |
金预告奖 | 2008年5月8日[209] | 最佳恐怖电影 | 《我是传奇》——华纳兄弟、Skip Film | 获奖 | [210] |
最佳音效剪辑 | 《我是传奇》——华纳兄弟、Trailer Park | 获奖 | |||
最佳惊悚片电视广告 | 《我是传奇》“One”——华纳兄弟、Skip Film | 提名 | |||
最原创电视广告 | 《我是传奇》“Quarentine”——华纳兄弟、Skip Film | 提名 | |||
最佳大面积海报 | 《我是传奇》“Outdoor Series”——华纳兄弟、Crew Creative | 提名 | |||
MTV影视大奖 | 2008年6月1日[211] | 最佳电影 | 《我是传奇》 | 提名 | [212][211][213][214] |
最佳电影男主角 | 威尔·史密斯 | 获奖 | |||
土星奖 | 2008年6月24日[215] | 最佳科幻电影 | 《我是传奇》 | 提名 | [216][215] |
最佳电影男主角 | 威尔·史密斯 | 获奖 | |||
青少年票选奖 | 2008年8月4日[217] | 电影票选奖:恐怖片/惊悚片 | 《我是传奇》 | 获奖 | [218][217] |
电影票选奖:恐怖片/惊悚片男主角 | 威尔·史密斯 | 获奖 | |||
英国国家电影奖 | 2008年9月8日[219] | 最佳动作片/冒险片 | 《我是传奇》 | 提名 | [219][220] |
最佳男演员 | 威尔·史密斯 | 提名 | |||
尖叫奖 | 2008年10月18日[221] | 最佳科幻电影 | 《我是传奇》 | 提名 | [222][223] |
最佳科幻片男主角 | 威尔·史密斯 | 提名 | |||
最深刻的受伤戏 | 感染者的攻击 | 提名 | |||
世界电影原声学会奖 | 2008年10月18日[224] | 年度配乐家 | 詹姆斯·纽顿·霍华德[注 18] | 获奖 | [225][226][224] |
此外,本片在2007年12月入围第8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的初选名单[227],2008年1月再挺进一轮下一轮名单[228],但未能进入决选名单。
家用媒体
本片的DVD[229]与蓝光光碟[230]于2008年3月18日在美国发行,DVD分为单碟版(全屏[231]或宽屏[232])和双碟版两种版本。特别收录方面,DVD单碟版收录了四段剧情动画,蓝光光碟与DVD双碟版则额外包含未公开剪辑版[注 2]以及幕后制作花絮。未公开剪辑版比院线版多出4分钟,有约7分钟的不同之处[233],涵盖两个新场景、一个修改过的场景以及截然不同的结局[229]。在美国,本片的DVD是2008年第一季的销量榜冠军,以及租片榜的第19名[234],不过实际的销量表现并未满足华纳兄弟的高期望[235]。2008年12月9日,华纳兄弟发行了三碟装终极收藏版(Ultimate Collector's Edition),有DVD版和蓝光光碟版两种版本[236][237],附有许多实体收藏品,如一本44页的设定集[236][238]。超高清蓝光光碟于2016年12月6日发行[239]。
续集
尽管对华纳兄弟来说,制作本片的续集非常有利可图,但因为史密斯饰演的主角已在结局身亡,让情况变得棘手[240]。2008年9月,据《综艺杂志》报道,华纳兄弟正在筹备本片的前传,史密斯回归饰演罗伯·奈佛,导演也再度由罗伦斯担任。史密斯、罗伦斯、高斯曼,以及史密斯的合伙人占士·拉斯特已在数个月中构思出详细的大钢,华纳兄弟聘请编剧D·B·魏斯将之写成剧本。前传将讲述纽约沦陷且奈佛彻底成为孤身一人之前的最后一段时日。[241]2011年5月,罗伦斯在受访时自称已退出,并不看好续作计划能够实现[242][243]。2012年2月,报道称华纳兄弟将投入制作《我是传奇》的续集,高斯曼和Overbrook Entertainment(史密斯成立的制片公司)都已签约,并计划找史密斯回归演出,剧本由艾瑞许·阿梅尔执笔[244][245]。2014年10月,据报道,华纳兄弟已在该年4月买下盖瑞·葛拉汉(Gary Graham)的待售剧本《末日花园》(A Garden At The End Of The World),并打算让葛拉汉将之改写成《我是传奇》重启作的剧本。史密斯将不会参演。[246]
2022年3月,据报道,《我是传奇》的续集已进入筹备,由高斯曼执笔剧本,史密斯和麦可·B·乔丹领衔主演[247]。2023年2月,高斯曼告诉Deadline Hollywood,续集的故事将设定在第一集的多年后[注 19]。高斯曼回头参照了麦森的原著小说以及第一集的“另一个结局”,并受到《最后生还者》的影响。[248]外界认为这表示续集将从“另一个结局”出发,奈佛在该结局里并未死去,解释了史密斯的回归[249]。艾莉丝·布拉加在2023年5月表示她很乐意演出续集[250]。2023年12月,史密斯在红海国际影展期间证实他们将采用“另一个结局”[251]。2024年6月,乔丹表示续集仍在编剧阶段[252]。2024年7月,高斯曼已完成剧本的第二稿[253],且华纳兄弟有意邀请小史蒂芬·卡普尔担任导演[254]。
备注
- ^ 1.0 1.1 小珊(Sam)是昵称,全名是萨曼莎(Samantha)。
- ^ 2.0 2.1 原文:Alternate Theatrical Version
- ^ 部分特效化妆的设计可在网络上浏览[29][30]。
- ^ 该名称在本片的发展过程中长期使用,不过最终成片改以“黑暗猎人”(Darkseekers)称呼感染者。
- ^ 因相关桥段被删减而未出现在正片中。
- ^ 原文:We didn't want to make an apocalyptic movie where the landscape felt apocalyptic, a lot of the movie takes place on a beautiful day. There's something magical about the empty city as opposed to dark and scary.
- ^ 《综艺杂志》的数据为2970万,但不影响纪录刷新[122]。
- ^ 超越《瞒天过海2》[122]的1473万美元[122][124]。
- ^ 超越《星际战警2》[122]的1859万美元[122][125]。
- ^ 超越《魔戒三部曲:王者再临》[120]的7262万美元[128]。
- ^ 各周的相关报道汇整:第1周([120][126])、第2周([132][133])、第3周([134][131])、第4周([135][136])、第5周([137])、第6周([138])
- ^ 原文:I Am Legend overcomes questionable special effects and succeeds largely on the strength of Will Smith's mesmerizing performance.
- ^ 见以下文献:[106][168][169][164][163][170][165][171][172][173][174]
- ^ 原文:But it is the charismatic force of his personality that makes his character’s radical solitude scary and fascinating, as well as strangely appealing.
- ^ 见以下文献:[106][172][175][176]
- ^ 见以下文献:[106][168][178][166][164][175][176][162]
- ^ 见以下文献:[176][165][166][180][175]
- ^ 凭借《我是传奇》、《盖世奇才》、《全面反击》入围。
- ^ 原文是“a few decades”。
脚注
- ^ I Am Legend.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2024-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9) (英语).
- ^ 美国电影学会目录上的《我是传奇》(英文)
-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Box Office Mojo上《我是传奇》的资料(英文)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Beale, Lewis. A variation on vampire lore that won't die. The New York Times. 2007-01-14 [2007-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6) (英语).
- ^ 5.0 5.1 5.2 《我是传奇》片尾名单
- ^ 6.0 6.1 6.2 6.3 Galloway, Stephen. Warners puts costly 'Legend' out to pasture. The Hollywood Reporter. 1998-03-13 (美国英语).Nexis Uni 3S71-2X00-006P-R4SV-00000-00
-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Halbfinger, David M. The City That Never Sleeps, Comatose. The New York Times. 2007-11-04 [2007-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8) (美国英语).
- ^ 8.0 8.1 8.2 8.3 Hill, Logan. Building the Urban Jungle of 'I Am Legend'. New York Magazine. 2007-11-30 [2024-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7) (英语).
- ^ 9.0 9.1 9.2 Brownfield, Paul. Finding hope in dystopia. Los Angeles Times. 2007-12-13 [2024-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30) (美国英语).
- ^ Holtreman, Vic. Alternate 'I Am Legend' Ending Is Far Superior. Screen Rant. 2008-03-06 [2024-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7) (英语).
- ^ 11.0 11.1 Cotter, Padraig. I Am Legend Director Reveals The Movie He Wishes He'd Made. Screen Rant. 2018-01-22 [2024-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3) (英语).
- ^ 12.0 12.1 12.2 Reyes, Mike. I Am Legend's Alternate Ending Wrapped Things Up Way Better Than What We Got. Cinema Blend. 2020-04-02 [2020-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3) (英语).
- ^ Derisz, Ricky. I Am Legend Ending Explained. Looper. [2020-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4) (英语).
- ^ Kennedy, Michael. I Am Legend's Alternate Ending Explained: What Happens & Why It Was Cut. Screen Rant. [2020-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9) (英语).
- ^ Wurm, Gerald. I am Legend (Comparison: Theatrical Cut - Alternative Theatrical Cut) - Movie-Censorship.com. www.movie-censorship.com. [2020-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06) (英语).
- ^ 16.0 16.1 Francis Lawrence on I Am Legend Re-shoots. ShockTillYouDrop.com. 2007-12-03 [2007-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06) (英语).
- ^ 17.0 17.1 Hughes 2002,第126页.
- ^ 18.0 18.1 Fleming, Michael. 'Legend' rekindled by Arnold. Variety. 2002-03-17 [2007-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美国英语).
- ^ Parker, Donna. Carlei nails 'Pincushion,' Moore vehicle. The Hollywood Reporter. 1995-05-09 (美国英语).Nexis Uni 3SJF-BXC0-006P-R22G-00000-00
- ^ 20.0 20.1 Hughes 2002,第126-127页.
- ^ 21.0 21.1 21.2 21.3 21.4 Hughes 2002,第128页.
- ^ 22.0 22.1 22.2 Busch, Anita M. Scott, Arnold: 'Legend'-ary duo?. Variety. 1997-06-05 [2007-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5) (美国英语).
- ^ Busch, Anita M.; Johnson, Ted. Robinov exits ICM for WB. Variety. 1997-01-14 [2024-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美国英语).
- ^ 24.0 24.1 24.2 Jensen, Jeff. Will Smith: Making a 'Legend'.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7-08-16: 1 [2007-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25) (美国英语).
- ^ Busch, Anita M. Scott is stuff of 'Legend'. Variety. 1997-07-02 [2007-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美国英语).
- ^ 26.0 26.1 Hughes 2002,第135页.
- ^ 27.0 27.1 Hughes 2002,第129页.
- ^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Hughes 2002,第131页.
- ^ Ridley Scott's I AM LEGEND Vampire Makeup tests by Amalgamated Dynamics. Stan Winston School. 2012-06-03 [2024-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7) (英语).
- ^ Stanley, Anya. What The I Am Legend Monsters Originally Looked Like. /Film. 2022-03-09 [2024-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7) (美国英语).
- ^ Parks, Louis B. Arnold's 'Legend' coming here. Houston Chronicle. 1997-08-22 (英语).
- ^ 32.0 32.1 32.2 32.3 32.4 Hughes 2002,第137页.
- ^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Hughes 2002,第138页.
- ^ 34.0 34.1 Fleming, Michael. 'Legend' may not live on; Leighton lightens up. Variety. 1997-12-04 [2007-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美国英语).
- ^ 35.0 35.1 35.2 Hughes 2002,第139页.
- ^ 36.0 36.1 36.2 Hughes 2002,第141页.
- ^ Tribune News Services. Schwarzenegger's 'Legend' is in peril. Chicago Tribune. 1998-03-16 [2020-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英语).
- ^ Petrikin, Chris. Fox reins in 'Riders'. Variety. 1998-04-13 [2007-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美国英语).
- ^ Hughes 2002,第139-140页.
- ^ Harris, Dana. Schwarzenegger leaves 'Legend' to fight Satan. The Hollywood Reporter. 1998-03-19 (美国英语).Nexis Uni 3S88-YV40-006P-R529-00000-00
- ^ 41.0 41.1 41.2 Chetwynd, Josh. Bowman eyes 'Legend' statu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1998-07-01 (美国英语).Nexis Uni 3T2F-D0T0-006P-R13X-00000-00
- ^ Carver, Benedict. Col taps duo for 'Space'. Variety. 1998-08-18 [2007-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7) (美国英语).
- ^ 43.0 43.1 Hughes 2002,第140页.
- ^ Hughes 2002,第142-143页.
- ^ Hughes 2002,第142页.
- ^ Fleming, Michael. ‘Samurai Jack’ on New Line track. Variety. 2001-11-20 [2024-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8) (美国英语).
- ^ Fleming, Michael. Decision on ‘Levity’ easy for Solomon. Variety. 2001-12-11 [2024-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美国英语).
- ^ Fleming, Michael. Mostow to hit the ‘Street’ after ‘T3’ wraps. Variety. 2002-02-07 [2024-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美国英语).
- ^ 49.0 49.1 49.2 Juarez, Vanessa. I Am Legend will finally be made.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6-05-19 [2007-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美国英语).
- ^ 50.0 50.1 Michael Fleming. Helmer takes on 'Legend' for WB. Variety. 2005-09-13 [2007-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0) (美国英语).
- ^ Fleming, Michael. ‘Legend’ reborn again at Warners. Variety. 2006-04-26 [2024-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2) (美国英语).
- ^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Jensen, Jeff. Will Smith: Making a 'Legend'.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7-08-16: 2 [200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5) (美国英语).
- ^ 53.0 53.1 Fleming, Michael. 'Legend' reborn again at Warners. Variety. 2006-04-25 [2006-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2) (美国英语).
- ^ Fleming, Michael. Inside Move: ‘Legend’ of Smith an early tale for WB. Variety. 2006-05-04 [2024-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8) (美国英语).
- ^ Fritz, Ben. Warner plays a dating game. Variety. 2006-08-04 [2024-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8) (美国英语).
- ^ Franklin, Garth. "I Am Legend" Taking Time To Film. Dark Horizons. 2006-08-16 [2006-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2) (英语).
- ^ New Movie US Release Dates - December 17, 2006. The Numbers. 2006-12-17 [202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英语).
- ^ 58.0 58.1 Hughes 2002,第127页.
- ^ Hughes 2002,第133页.
- ^ Hughes 2002,第127-128页.
- ^ Exclusive Interview: I Am Legend Screenwriter Akiva Goldsman. FirstShowing.net. 2007-12-10 [2024-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7) (美国英语).
- ^ Hughes 2002,第132页.
- ^ 63.0 63.1 Hughes 2002,第136页.
- ^ Hughes 2002,第129-130页.
- ^ Hughes 2002,第130页.
- ^ Hughes 2002,第141-142页.
- ^ 67.0 67.1 67.2 67.3 Nathan, Ian. I Am Legend. Empire. October 2007: 78–81 (英语).
- ^ 68.0 68.1 Weintraub, Steven. Will Smith Interview – I AM LEGEND. Collider. 2007-12-10 [2024-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7) (英语).
- ^ 69.0 69.1 69.2 Lee, Chris. Will Smith: a one-man show. Los Angeles Times. 2007-11-04 [2007-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5) (美国英语).
- ^ Davidson, Paul. Depp Joining Legend?. IGN. 2006-07-05 [2024-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7) (英语).
- ^ Davidson, Paul. Depp Not in Legend?. IGN. 2006-09-19 [2024-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5) (英语).
- ^ Morales, Wilson. I AM LEGEND casting news. Blackfilm.com. 2006-09-19 [200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26) (英语).
- ^ Davidson, Paul. Another Smith Joins Legend. IGN. 2006-10-04 [2006-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02) (英语).
- ^ Kit, Borys. Casting Call. The Hollywood Reporter. Vol. 398. 2007-02-23: 28 [2024-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2) (美国英语).ProQuest 235355696
- ^ Stevens, Dana. I Am Legend, reviewed. Slate. 2007-12-14 [2012-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英语).
- ^ Heyes, Michael E. Fixing Ground Zero: Race and Religion in Francis Lawrence’s I Am Legend. Journal of Religion and Film. October 2017, 21 (2) [2020-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6) (英语).
- ^ Perez, Rodrigo. Mike Patton Lends Cookie Monster Growling To 'I Am Legend'; More Film Projects On The Way. The Playlist. 2007-12-05 [2020-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6) (英语).
- ^ Mike Patton Hits The Big Screen, Voicing 'I Am Legend' Baddies And Scoring 'Perfect' Indie Flick. MTV News. 2007-12-12 [2020-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6) (英语).
- ^ 79.0 79.1 79.2 Markowitz, Adam. The Dog.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7-11-02 [2007-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2) (美国英语).
- ^ Will Smith Praises Working with His Canine Costar in 'I Am Legend': 'Like Working with a Brilliant Actress'. People. 2024-06-06 [2024-08-14] (英语).
- ^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Steuer, Joseph. A 'Legend' in the making.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7-04-24 [2007-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28) (美国英语).ProQuest 235378559
- ^ 82.0 82.1 82.2 82.3 82.4 Steuer, Joseph. Government agencies cover filmmakers in red tape. Reuters. 2007-04-24 [2007-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16) (英语).
- ^ Addiego, Walter. Review: I, human – Will Smith plays last man standing in 'I Am Legend'.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2007-12-14 [2007-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6) (美国英语).
- ^ Cisneros, Sandy. Week 13: production chart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Vol. 398. 2007-03-27: 29-30,32-34,36-40 (美国英语).ProQuest 235371438
- ^ Gray 2008,第26页.
- ^ Gray 2008,第32页.
- ^ 87.0 87.1 Gray 2008,第37页.
- ^ Gray 2008,第34, 36页.
- ^ Nathan, Ian. Last Man Standing. Empire. January 2008: 109–114 (英语).
- ^ Smith, Liz. What is happening in Connecticut?. Variety. 2007-05-03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9) (美国英语).
- ^ 91.0 91.1 Morfoot, Addie. Big Apple, wide range. Variety. 2008-01-05 [2024-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7) (美国英语).
- ^ 92.0 92.1 92.2 Variety Staff. New York area film shoots on tap. Variety. 2007-04-24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9) (美国英语).
- ^ 93.0 93.1 Gray 2008,第27页.
- ^ 94.0 94.1 Hafetz, David. New York is ready for its close-up. Variety. 2007-04-24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9) (美国英语).
- ^ 95.0 95.1 95.2 95.3 amNY. Residents: Filming the apocalypse creates pandemonium. amNewYork. 2007-02-01 [2024-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7) (美国英语).
- ^ Gray 2008,第28页.
- ^ 97.0 97.1 Parker, Eloise. 50 facts about the Intrepid: The floating museum is back after big renovation. New York Daily News. 2008-11-04 [2023-09-11]. ISSN 2692-125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14) (美国英语).
- ^ Cisneros, Sandy. Week 15 production chart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Vol. 399. 2007-04-10: 25-26,28,30,60-62,64,66-67 (美国英语).ProQuest 235393669
- ^ Cisneros, Sandy. Week 16 production chart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Vol. 399. 2007-04-17: 25-26,28-30,69-70,72-74,76,78,80 (美国英语).ProQuest 235409253
- ^ Will Smith and 'Legend' crew shoot scenes in Mt. Airy - Central Jersey Archives. archive.centraljersey.com. 2007-11-14 [2024-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8) (美国英语).
- ^ Olivier, Bobby. 41 blockbuster movies you didn't know filmed in New Jersey. NJ.com. 2019-02-22 [2020-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3) (英语).
- ^ Gray 2008,第28-29页.
- ^ Scott, A. O. Man About Town, and Very Alone. The New York Times. 2007-12-14 [2024-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2) (美国英语).
- ^ 104.0 104.1 Effects films compete in crowded field. Variety. 2007-11-16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9) (美国英语).
- ^ 105.0 105.1 105.2 105.3 105.4 105.5 Bielik, Alain. 'I Am Legend': Apocalypse Now in Manhattan. Animation World Network. 2007-12-14 [2024-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8) (英语).
- ^ 106.0 106.1 106.2 106.3 106.4 106.5 106.6 Scott, A. O. Man About Town, and Very Alone. The New York Times. 2007-12-14 [2024-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2) (美国英语).
- ^ Gray 2008,第30, 36-37页.
- ^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Lambie, Ryan. Francis Lawrence interview: Water For Elephants, pachyderms and I Am Legend. Den of Geek. 2011-05-05 [2024-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7) (美国英语).
- ^ 109.0 109.1 109.2 109.3 109.4 I Am Legend. Soundtrack.Net.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9) (英语).
- ^ 110.0 110.1 I Am Legend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booklet). Varèse Sarabande (302 066 878 2). 2007 (英语).
- ^ Ransom 2018,第166页.
- ^ Shary 2012,第260页.
- ^ Thielman, Sam. An urbane ‘Legend’. Variety. 2007-12-16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9) (美国英语).
- ^ Teaser Trailer for Will Smith's I Am Legend!. FirstShowing.net. 2007-06-08 [2024-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7) (美国英语).
- ^ International Trailer for Will Smith's I Am Legend. FirstShowing.net. 2007-10-23 [2024-08-15] (美国英语).
- ^ 116.0 116.1 116.2 烂番茄上《我是传奇》的资料(英文)
- ^ 需在“MOVIE RATING SEARCH”下面的搜索框输入电影原名“I Am Legend”,便可查看搜寻结果:FilmRatings.com. www.filmratings.com. [2024-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02) (英语).
- ^ Domestic Box Office For 2007. Box Office Mojo. [2024-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6) (英语).
- ^ 2007 WORLDWIDE GROSSES. Box Office Mojo. [2013-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7) (英语).
-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Gray, Brandon. 'Legend,' 'Chipmunks' Enliven Box Office. Box Office Mojo. 2007-12-17 [2012-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5) (英语).
- ^ McClintock, Pamela. ‘Legend,’ ‘Chipmunks’ opening. Variety. 2007-12-14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美国英语).
- ^ 122.0 122.1 122.2 122.3 122.4 122.5 D'Alessandro, Anthony. Smith has new box office ‘Legend’. Variety. 2007-12-15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美国英语).
- ^ I Am Legend - Domestic Daily. Box Office Mojo.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7) (英语).
- ^ Ocean's Twelve - Domestic Daily. Box Office Mojo.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英语).
- ^ Men in Black II - Domestic Daily. Box Office Mojo.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英语).
- ^ 126.0 126.1 126.2 126.3 McClintock, Pamela. ‘Legend’ lands legendary opening. Variety. 2007-12-16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9) (美国英语).
- ^ 127.0 127.1 127.2 127.3 127.4 127.5 I Am Legend - Domestic Weekend. Box Office Mojo. [2024-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6) (英语).
- ^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 Domestic Weekend. Box Office Mojo.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5) (英语).
- ^ Subers, Ray. Weekend Report: 'Hobbit' Takes December Record, Misses $100 Million. Box Office Mojo. 2012-12-16 [2012-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18) (英语).
- ^ McClintock, Pamela. ‘Treasure’ finds box office gold. Variety. 2007-12-26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9) (美国英语).
- ^ 131.0 131.1 McClintock, Pamela. New Year’s box office hits the bubbly. Variety. 2008-01-01 [2024-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0) (美国英语).
- ^ Gray, Brandon. 'National Treasure' Leads Christmas Rush. Box Office Mojo. 2007-12-24 [2013-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3) (英语).
- ^ McClintock, Pamela. ‘Treasure’ tops at box office. Variety. 2007-12-23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9) (美国英语).
- ^ McClintock, Pamela. ‘Treasure’ keeps box office crown. Variety. 2007-12-30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9) (美国英语).
- ^ McClintock, Pamela. ‘National Treasure’ remains on top. Variety. 2008-01-06 [2024-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美国英语).
- ^ McClintock, Pamela. ‘Juno’ jumps to 2nd spot at box office. Variety. 2008-01-08 [2024-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0) (美国英语).
- ^ Hayes, Dade. ‘Bucket List’ tops box office. Variety. 2008-01-13 [2024-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0) (美国英语).
- ^ McClintock, Pamela. ‘Cloverfield’ devours box office. Variety. 2008-01-20 [2024-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7) (美国英语).
- ^ 139.0 139.1 139.2 139.3 McNary, Dave. ‘Compass’ leads the way overseas. Variety. 2007-12-16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9) (美国英语).
- ^ McClintock, Pamela; McNary, Dave. ‘Compass’ still points way overseas. Variety. 2007-12-21 [2024-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美国英语).
- ^ 141.0 141.1 141.2 141.3 141.4 Bresnan, Conor. Around the World Roundup: 'Compass' Leads Despite Drop. Box Office Mojo. 2007-12-20 [2012-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5) (英语).
- ^ 142.0 142.1 McClintock, Pamela; McNary, Dave. Family-friendly films boost box office. Variety. 2007-12-27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美国英语).
- ^ 143.0 143.1 McNary, Dave. Foreign box office up 9% in ’07. Variety. 2007-12-26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9) (美国英语).
- ^ 144.0 144.1 144.2 McNary, Dave. ‘Legend’ finishes strong overseas. Variety. 2007-12-30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9) (美国英语).
- ^ McNary, Dave. Foreign box office hits record levels. Variety. 2008-01-01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9) (美国英语).
- ^ Variety Staff. ‘Legend’ continues to rule in Europe. Variety. 2008-01-18 [2024-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0) (美国英语).
- ^ 147.0 147.1 McNary, Dave. ‘Legend’ still stellar overseas. Variety. 2008-01-13 [2024-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0) (美国英语).
- ^ 148.0 148.1 148.2 148.3 McNary, Dave. ‘I Am Legend’ leads at o’seas B.O.. Variety. 2008-01-21 [2024-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0) (美国英语).
- ^ 149.0 149.1 McNary, Dave. ‘Cloverfield’ does well overseas. Variety. 2008-02-03 [202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1) (美国英语).
- ^ McClintock, Pamela; McNary, Dave. ‘Gold,’ ‘Roscoe’ take on ‘Hannah’. Variety. 2008-02-07 [202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美国英语).
- ^ McNary, Dave. Foreign box office hits record levels. Variety. 2008-01-01 [2024-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9) (美国英语).
- ^ 152.0 152.1 152.2 McClintock, Pamela; McNary, Dave. Overseas auds turn out for ‘Legend’. Variety. 2008-01-11 [2024-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0) (美国英语).
- ^ 153.0 153.1 153.2 McNary, Dave. ‘Compass’ stays golden overseas. Variety. 2008-01-06 [2024-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0) (美国英语).
- ^ 154.0 154.1 154.2 McClintock, Pamela; McNary, Dave. Awards buzz lifts niche fare abroad. Variety. 2008-01-25 [202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1) (美国英语).
- ^ McNary, Dave. ‘Sweeney’ in tune overseas. Variety. 2008-01-27 [202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1) (美国英语).
- ^ McClintock, Pamela; McNary, Dave. ‘Sweeney’ makes a killing overseas. Variety. 2008-02-01 [202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1) (美国英语).
- ^ 157.0 157.1 McClintock, Pamela; McNary, Dave. ‘Olympics’ keeps box office gold. Variety. 2008-02-15 [202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1) (美国英语).
- ^ 158.0 158.1 McNary, Dave. ‘Games’ plays well again overseas. Variety. 2008-02-12 [202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美国英语).
- ^ 159.0 159.1 Metacritic上《我是传奇》的资料(英文)
- ^ 160.0 160.1 160.2 160.3 Ebert, Roger. When you’re alone and life is making you lonely, you can go downtown. www.rogerebert.com. 2007-12-13 [2024-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1) (美国英语).
- ^ 161.0 161.1 Phillips, Michael. Movie review: 'I Am Legend'. Chicago Tribune. 2007-12-11 [2007-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7) (英语).
- ^ 162.0 162.1 Jolin, Dan. I Am Legend Review. Empire. 2007-12-19 [2016-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5) (英国英语).
- ^ 163.0 163.1 163.2 Gleiberman, Owen. I Am Legend (2007). Entertainment Weekly. 2007-12-12 [2007-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9) (英语).
- ^ 164.0 164.1 164.2 164.3 164.4 164.5 Alt, Eric. I Am Legend. Premiere. 2007-12-13 [2007-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6) (英语).
- ^ 165.0 165.1 165.2 165.3 165.4 Rea, Steven. Can Will Smith save us?. 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2007-12-14 [2008-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6) (英语).
- ^ 166.0 166.1 166.2 Puig, Claudia. Will Smith is powerful as an urban 'Legend'. USA Today. 2007-12-13 [2008-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16) (英语).
- ^ 需在“FIND CINEMASCORE”下面的搜索框输入电影原名“I AM LEGEND”,页面会自动显示评分:CinemaScore. CinemaScore. [2024-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2) (英语).
- ^ 168.0 168.1 168.2 Foundas, Scott. Legend Has It. Village Voice. 2007-12-11 [2007-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3) (英语).
- ^ Mathews, Jack. Will Smith is singular in 'I Am Legend'. New York Daily News. 2007-12-14 [2007-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5) (英语).
- ^ 170.0 170.1 170.2 170.3 McCarthy, Todd. I Am Legend. Variety. 2007-12-07 [2024-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29) (美国英语).
- ^ Ansen, David. The “Legend” of Will Smith. Newsweek. 2007-12-13 [2008-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09) (英语).
- ^ 172.0 172.1 172.2 172.3 Morgenstern, Joe. Smith Shines, But Script Falters In 'I Am Legend'.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07-12-14 [2008-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16) (英语).
- ^ Travers, Peter. I Am Legend. Rolling Stone. 2007-12-13 [2007-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6) (英语).
- ^ 174.0 174.1 Russell, Jamie. I Am Legend (2007). BBC. 2007-12-28 [2024-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29) (英国英语).
- ^ 175.0 175.1 175.2 175.3 Addiego, Walter. Review: I, human - Will Smith plays last man standing in 'I Am Legend'.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2007-12-14 [2007-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9) (英语).
- ^ 176.0 176.1 176.2 176.3 176.4 Rosenblatt, Josh. Movie Review: I Am Legend. The Austin Chronicle. 2007-12-14 [2024-08-29] (美国英语).
- ^ Corliss, Richard. Will Smith Gets Lost in His Legend. Time. 2007-12-14 [2008-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02) (英语).
- ^ 178.0 178.1 Honeycutt, Kirk. ‘I Am Legend’: Film Review.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7-12-09 [2024-08-29] (美国英语).
- ^ 179.0 179.1 Stevens, Dana. I Am Legend. Slate. 2007-12-13 [2024-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8) (美国英语).
- ^ 180.0 180.1 Edelstein, David. And Opening This Week.... New York Magazine. 2007-12-10 [2007-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12) (英语).
- ^ Vejvoda, Jim. Exclusive Interview: Richard Matheson. IGN. 2011-10-06 [2024-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7) (英语).
- ^ 182.0 182.1 Kilday, Gregg. Satellites put their spin on 'No Country,' 'Juno'.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7-12-17 [2024-08-05] (美国英语).
- ^ McCarthy, Libby. Satellite nominations announced. Variety. 2007-11-30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0) (美国英语).
- ^ Maxwell, Erin. Satellite Award winners announced. Variety. 2007-12-17 [202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6) (美国英语).
- ^ 2007 12th Annual SATELLITE™ Awards. International Press Academy. [2008-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01) (英语).
- ^ 186.0 186.1 Variety Staff. St. Louis critics rally behind ‘Country’. Variety. 2007-12-23 [202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6) (美国英语).
- ^ Soares, Andre. 2007 St. Louis Gateway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Alt Film Guide. 2007-12-21 [2011-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8).
- ^ Here are the award winners for each year:. St. Louis Gateway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2009-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02) (英语).
- ^ Andreeva, Nellie; Kilday, Gregg. Crime spree at the SAG Award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8-01-27 [202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美国英语).
- ^ McNary, Dave. ‘Into the Wild’ tops SAG nominations. Variety. 2007-12-20 [2024-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9) (美国英语).
- ^ Kilday, Gregg. 'Wild' leads pack among SAG Award nom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7-12-21 [2024-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7) (美国英语).
- ^ McClintock, Pamela. ‘Country’ takes top SAG film award. Variety. 2008-01-27 [202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4) (美国英语).
- ^ Final 14th Annual SAG Awards Recipient Press Release. 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s. [2008-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09) (英语).
- ^ 194.0 194.1 VISUAL EFFECTS SOCIETY ANNOUNCES 6th ANNUAL VES AWARDS WINNERS (PDF). Visual Effects Society. [2008-11-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11-19) (英语).
- ^ Giardina, Carolyn. 'Transformers' tops VES nod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8-02-11 [2024-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7) (美国英语).
- ^ VES sailing with ‘Pirates’. Variety. 2008-01-07 [2024-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6) (美国英语).
- ^ Giardina, Carolyn. 'Pirates' sails to 7 VES nom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8-01-07 [2024-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7) (美国英语).Nexis Uni 4RK1-YM50-TX2Y-F0B7-00000-00
- ^ 198.0 198.1 THE 39th NAACP IMAGE AWARDS (PDF). NAACP Image Awards. [2009-02-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2-12) (英语).
- ^ Mayberry, Carly; The Associated Press. ‘Debaters’ scores four NAACP nod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8-02-15 [202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1) (美国英语).
- ^ Peters, Derek. NAACP honors best of year. Variety. 2008-01-08 [2024-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美国英语).
- ^ Mayberry, Carly. Right rhetoric: ‘Debaters’ tops Image Awards nom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8-01-09 [2024-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8) (美国英语).
- ^ NOMINEES FOR 39TH NAACP IMAGE AWARDS ANNOUNCED (PDF). NAACP Image Awards. [2008-08-0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08-07) (英语).
- ^ 2008 Golden Reel Awards. Motion Picture Sound Editors. [2008-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9) (英语).
- ^ 2008 Golden Reel Award Nominees: Feature Films. Motion Picture Sound Editors. [2008-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29) (英语).
- ^ NOSFERATU, BAVA AND HALLOWEEN TAKE TOP HONORS IN SIXTH RONDO AWARDS. The Classic Horror Film Board. 2008-03-12 [2008-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7) (英语).
- ^ The 6th Annual RONDO HATTON CLASSIC HORROR AWARDS!. The Classic Horror Film Board. [2008-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7) (英语).
- ^ Just Announced! 29th Annual Young Artist Awards Results. Young Artist Awards. [2008-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8) (英语).
- ^ 29th Annual Young Artist Awards Results. Young Artist Awards. [2008-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09) (英语).
- ^ The 9th Annual Golden Trailer Awards will take place May 8th, 2008. goldentrailer.com. [200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7) (英语).
- ^ 9th Annual Golden Trailer Award Nominees. goldentrailer.com. [2008-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9) (英语).
- ^ 211.0 211.1 Kaufman, Gil. MTV Movie Awards: Johnny Depp, Ellen Page, 'Transformers' -- And Hilarious Displays Of Ego -- Win Big. MTV. 2008-06-01 [2023-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25) (英语).
- ^ Nordyke, Kimberly; The Associated Press. ‘Superbad’ grabs 5 MTV Movie nom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8-05-06 [202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1) (美国英语).
- ^ 2008 MTV Movie Awards Winners. MTV. [2008-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7) (英语).
- ^ Associated Press. MTV honors ‘Transformers’. Variety. 2008-06-02 [202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1) (美国英语).
- ^ 215.0 215.1 Saturn Awards are ‘Enchanted’. Variety. 2008-06-25 [202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0) (美国英语).
- ^ WB, Paramount dominate Saturns. Variety. 2008-02-20 [202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7) (美国英语).
- ^ 217.0 217.1 Lang, Derrik. 2008 Teen Choice Awards. The Daily Telegraph. 2008-08-04 [202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5) (英语).
- ^ 2008 Teen Choice Awards winners and nominees. Los Angeles Times. [2013-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2) (美国英语).
- ^ 219.0 219.1 Mamma Mia! wins best musical at National Movie Awards. The Daily Telegraph. 2008-09-09 [2019-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9) (英国英语).
- ^ The Second NMAs. National Movie Awards. [2012-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0) (英语).
- ^ George Lucas, Spike TV's 2008 Scream Awards - Show. Forbes. 2011-09-12 [2023-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4) (美国英语).
- ^ Seijas, Casey. Comics Take Over '2008 Scream Awards' As Nominees Announced. MTV News. 2008-09-15 [2022-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4) (英语).
- ^ Sciretta, Peter. 2008 Scream Award Winners. /Film. 2008-10-20 [2023-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5) (英语).
- ^ 224.0 224.1 Bennett, Ray. Howard takes top honor at Soundtrack nod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8-10-19 [2024-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7) (美国英语).
- ^ Winners & Nominees. World Soundtrack Awards. [2024-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09) (英语).
- ^ Donahue, Ann. World Soundtrack Award nominees unveiled.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8-08-20 [2024-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7) (美国英语).
- ^ Giardina, Carolyn. 'Ratatouille,' 'Beowulf' in AMPAS grace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7-12-17 [2024-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7) (美国英语).
- ^ Oscar’s visual effects list set. Variety. 2008-01-04 [2024-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5) (美国英语).
- ^ 229.0 229.1 Walker, David. I Am Legend. DVD Talk. 2008-03-17 [202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英语).
- ^ I Am Legend. High-Def Digest. 2008-03-18 [202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7) (英语).
- ^ I Am Legend - Full-Screen Edition (DVD). Warner Bros. (英语).
- ^ I Am Legend - Widescreen Single-Disc Edition (DVD). Warner Bros. (英语).
- ^ Gilchrist, Todd; Monfette, Christopher. I Am Legend (Two-Disc Special Edition) DVD Review. IGN. 2008-03-11 [202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2) (英语).
- ^ Ault, Susanne. 2008 Q1 about even with last year. Variety. 2008-04-18 [202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1) (美国英语).
- ^ Garrett, Diane. Is turnaround coming for DVD sales?. Variety. 2008-04-26 [202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美国英语).
- ^ 236.0 236.1 I Am Legend Ultimate Collector's Edition. WBShop.com. [2009-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31) (英语).
- ^ Walker, David. I Am Legend Ultimate Collector's Edition. DVD Talk. 2008-12-08 [202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英语).
- ^ I Am Legend (Ultimate Collector's Edition). High-Def Digest. 2008-12-09 [202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7) (英语).
- ^ I Am Legend - Ultra HD Blu-ray. High-Def Digest. 2016-12-06 [202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7) (英语).
- ^ Garrett, Diane. New ‘300’ rallies troops. Variety. 2008-06-30 [202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美国英语).
- ^ Fleming, Michael. WB plans ‘I Am Legend’ prequel. Variety. 2008-09-25 [202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美国英语).
- ^ EXCLUSIVE: 'I Am Legend Prequel' Is Dead, Says Francis Lawrence. MoviesBlog.MTV.com. 2011-05-03 [2011-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8) (英语).
- ^ Harley, David. ‘I Am Legend’ Prequel Officially Dead. Bloody Disgusting!. 2011-05-04 [202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2) (美国英语).
- ^ Jr, Mike Fleming. Warner Bros Plans More 'I Am Legend' With Will Smith. Deadline. 2012-02-17 [202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6) (美国英语).
- ^ Fernandez, Jay A. ‘I Am Legend 2’ Proceeding With Will Smith and Akiva Goldsman Producing, Arash Amel Writing.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2-02-17 [202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美国英语).
- ^ Jr, Mike Fleming. Warner Bros Connects With iPhone Salesman/Scribe’s Pitch For ‘I Am Legend’ Reboot. Deadline. 2014-10-02 [202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3) (美国英语).
- ^ D'Alessandro, Anthony. ‘I Am Legend’ Next Chapter: Will Smith & Michael B. Jordan To Star & Produce Together For First Time; Akiva Goldsman Back To Write. Deadline. 2022-03-04 [202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9) (美国英语).
- ^ Jr, Mike Fleming. Akiva Goldsman’s Weed Road In First-Look Warner Bros Deal; Focus Is Sequels Of ‘Constantine’ With Keanu Reeves, ‘I Am Legend’ With Will Smith, Michael B. Jordan. Deadline. 2023-02-15 [202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美国英语).
- ^ Franklin, McKinley. Everything We Know About ‘I Am Legend 2,’ Starring Will Smith and Michael B. Jordan. Variety. 2023-09-04 [202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美国英语).
- ^ O'Rourke, Ryan. Alice Braga Would Eagerly Reunite With Akiva Goldsman for an 'I Am Legend' Sequel. Collider. 2023-05-12 [202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1) (英语).
- ^ Szalai, Georg. Will Smith Talks “Mistakes,” Saudi Arabia and ‘I Am Legend 2’ With Michael B. Jordan.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23-12-02 [202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07) (美国英语).
- ^ Thomas, Carly. Michael B. Jordan Is “Excited” to Start Filming ‘I Am Legend 2’ With Will Smith.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24-06-06 [2024-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美国英语).
- ^ D'Alessandro, Anthony; Grobar, Matt. ‘I Am Legend 2’: Akiva Goldsman Teases “Good News” For Pic; Says Sequel Takes Place In World Where Will Smith Character Lives – Comic-Con. Deadline. 2024-07-25 [2024-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26) (美国英语).
- ^ D'Alessandro, Anthony; Jr, Mike Fleming. Warner Bros Circling Steven Caple Jr. To Direct ‘I Am Legend 2’ – The Dish. Deadline. 2024-07-27 [2024-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05) (美国英语).
- 影音
- ^ 1.0 1.1 1.2 The Story 2007,第0分钟处
- ^ The Story 2007,第1分钟处
- ^ The Conflicts of Isolation 2007,第0分钟、第1分钟处
- ^ Robert Neville's Psychology 2007,第0分钟处
- ^ Will's Physical Training 2007,第0分钟、第1分钟处
- ^ The Creatures Break In 2007,第3分钟、第4分钟处
- ^ Trusting The Unknown 2007,第0分钟处
- ^ 8.0 8.1 Canine Co-star 2007,第0分钟、第1分钟处
- ^ Canine Co-star 2007,第0分钟处
- ^ The Joy Ride Jump 2007,第0分钟处
- ^ NYC Gone Back To Nature 2007,第0分钟处
- ^ NYC Gone Back To Nature 2007,第1分钟处
- ^ NYC Gone Back To Nature 2007,第0分钟、第1分钟处
- ^ The Creatures Break In 2007,第1分钟处
- ^ The Creatures Break In 2007,第0分钟处
- ^ That Scary Place Inside All of Us 2007,第0分钟处
- ^ Closing Down Fifth Avenue 2007,第2分钟、第3分钟处
- ^ Shooting The Intrepid 2007,第1分钟处
- ^ Shooting The Intrepid 2007,第0分钟、第1分钟处
- ^ Building The Pier 2007,第0分钟处
- ^ Building The Pier 2007,第1分钟处
- ^ Evacuation, Part 1: Family Convoy 2007,第0分钟、第1分钟处
- ^ Evacuation, Part 2: Military Cooperation 2007,第1分钟处
- ^ 24.0 24.1 Evacuation, Part 3: Choppers 2007,第0分钟处
- ^ Evacuation, Part 2: Military Cooperation 2007,第1分钟处
- ^ Evacuation, Part 1: Family Convoy 2007,第0分钟处
- ^ Canine Co-star 2007,第2分钟处
引用作品
- 书籍
- Hughes, David. The Greatest Sci-Fi Movies Never Made . Chicago Review Press. 2002-04-22. ISBN 1-55652-449-8 –通过Internet Archive (英语).
- 章节:Chapter 10: Legend of the Fall: Will Ridley Scott's I Am Legend Rise From The Dead?. : 124–143.
- Ransom, Amy J. I Am Legend as American Myth: Race and Masculinity in the Novel and Its Film Adaptations. McFarland. 2018-06-21 [2024-08-15]. ISBN 978-1-4766-6833-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通过Google Books (英语).
- Shary, Timothy. Millennial Masculinity: Men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Cinema.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12-12-17 [2024-08-15]. ISBN 978-0-8143-384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4) –通过Google Books (英语).
- 期刊
- Interview: Ridley Scott. SFX Magazine. Christmas 2000, (72): 62-67 (英语).
- Gray, Simon. Island of Lost Souls. American Cinematographer. February 2008, 82 (7): 26-34, 36-37 [2024-08-06]. ISSN 0002-7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7) (英语). ProQuest 2587892411EBSCOhost 505283053
- 影音(特别收录)
说明:“第X分钟处”指的是相关内容出现在X分钟0秒至X分钟59秒之间
- Crew. Cautionary Tale: The Science of I Am Legend [警世预言:《我是传奇》的科学背景] (I Am Legend DVD). Warner Bros. 2007 (英语).
- Crew. Creating I Am Legend [打造《我是传奇》:记载本片的诞生] (I Am Legend DVD). Warner Bros. 2007 (英语).(备注:含21个章节,总时长51:14)
排序 | 章节名称 | 时长 |
---|---|---|
1 | Closing Down Fifth Avenue. | 05:46 |
2 | The Creatures Break In. | 04:54 |
3 | The Story. | 02:58 |
4 | The Joy Ride Jump. | 02:21 |
5 | Will In The Driver's Seat. | 01:45 |
6 | Canine Co-star. | 03:25 |
7 | NYC Gone Back To Nature. | 01:48 |
8 | Robert Neville's Psychology. | 02:02 |
9 | Quiet Imagination. | 02:14 |
10 | Evacuation, Part 1: Family Convoy. | 01:04 |
11 | Neville's Weapon. | 02:18 |
12 | That Scary Place Inside All of Us. | 01:52 |
13 | Shooting The Intrepid. | 01:34 |
14 | Building The Pier. | 02:29 |
15 | Evacuation, Part 2: Military Cooperation. | 02:00 |
16 | Will's Physical Training. | 02:15 |
17 | Creating The Dark Seekers. | 02:41 |
18 | Evacuation, Part 3: Choppers. | 01:39 |
19 | The Conflicts of Isolation. | 02:04 |
20 | Trusting The Unknown. | 02:16 |
21 | Will Smith In Action. | 0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