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德模型
电传导的德鲁德模型在1900年[1] [2] 由保罗·德鲁德提出,以解释电子在物质(特别是金属)中的输运性质。这个模型是分子运动论的一个应用,假设了电子在固体中的微观表现可以用经典的方法处理,很像一个弹珠台,其中电子不断在较重的、相对固定的正离子之间来回反弹。
德鲁德模型的两个最重要的结果是电子的运动方程:
在这里,代表时间,、、、和分别代表电子的动量、电荷、数密度、质量、以及与离子碰撞之间的平均自由时间。后一个表达式尤其重要,因为它用半定量的术语解释了为什么欧姆定律(电磁学中最普遍存在的一个关系)应该是正确的。[3] [4] [5]
解释
直流电场
德鲁德模型最简单的分析,假设了电场 既是均匀的又是恒定的,且电子的热速度足够大,使得它们在碰撞之间仅仅积累了无穷小的动量 ,这平均每隔 秒发生一次。[3]
于是,在时间 分离的电子自从它上一次碰撞将平均运动了 秒,因此将积累了动量:
在它上一次碰撞期间,这个电子向前面反弹的机会将刚刚与向后面反弹的机会相等,因此所有对电子动量的之前的贡献都可以忽略,便得到表达式:
代入以下关系:
便得出上面提到的欧姆定律的表述:
时变分析
电子的运动也可以通过引入一个有效的阻力来描述。在时间 ,电子的平均动量将为:
由于平均来说, 个电子将不经历另外一次碰撞,而那些经历另外一次碰撞的电子将对总的动量仅有可忽略的贡献。[6]
经过一番计算,便得出以下的微分方程:
其中 表示平均动量,m表示有效质量,q表示电子的电荷。这是一个非齐次微分方程,它的通解为:
于是,稳态解( )为:
像上面一样,平均动量可以与平均速度有关,而这又可以与电流密度有关:
德鲁德模型还可以预言在角频率为 的时变电场的响应下的电流,在这种情况下:
这里假设了
还存在另一种惯例,所有方程中的 都用 来代替。虚数部分表示电流落后于电场,这是由于电子大约需要时间 来对电场的变化作出响应。这里德鲁德模型是应用于电子的;它既可以应用于电子,又可以应用于空穴,也就是说,半导体中的正电荷载流子。
模型的准确性
这个简单、经典的德鲁德模型提供了金属中的直流电和交流电传导、霍尔效应,以及热传导的非常好的解释。这个模型也解释了1853年发现的魏德曼-弗朗茨定律。然而,它大大高估了金属的电子热容。实际上,金属和绝缘体在常温下的热容大致上相等。虽然模型可以应用于正电荷(空穴)载流子,像霍尔效应所验证的那样,它并不预言它们的存在。
德鲁德在最初的论文中犯了一个概念性的错误,他估计电导率仅有实际值的一半。[7]
参见
参考文献
- ^ Drude, Paul. Zur Elektronentheorie der metalle. Annalen der Physik. 1900, 306 (3): 566.[永久失效链接]
- ^ Drude, Paul. Zur Elektronentheorie der Metalle; II. Teil. Galvanomagnetische und thermomagnetische Effecte. Annalen der Physik. 1900, 308 (11): 369.[永久失效链接]
- ^ 3.0 3.1 Neil W. Ashcroft; N. David Mermin. Solid State Physics. Saunders College. 1976: 6–7. ISBN 0-03-083993-9.
- ^ Edward M. Purcell.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 McGraw-Hill. 1965: 117–122. ISBN 978-0070049086.
- ^ David J. Griffiths. 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cs. Prentice-Hall. 1999: 289. ISBN 978-81-203-161-0 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 ^ Neil W. Ashcroft; N. David Mermin. Solid State Physics. Saunders College. 1976: 11. ISBN 0-03-083993-9.
- ^ Neil W. Ashcroft; N. David Mermin. Solid State Physics. Saunders College. 1976: 23. ISBN 0-03-0839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