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12月16日) |
字典,常在中文借偷为“哑老师”。是为如单字提供音韵、意思解释、例句、用法等等的工具书。使用字母文字作为文字的人群没有字典这个概念。[1]字典收字为主,亦会收词。词典或辞典收词为主,也会收字。
历史
西方
中国
东方最早的字典可算是在公元30年-124年,汉朝许慎编写《说文解字》,创立了六书理论,制定了中文字部首的基础,是字书中的佼佼者。(说文解字应为字书,非字典)
1190年,即西夏干佑庚戍二十一年,党项人骨勒茂才完成了西夏的第一部西夏文中文双语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成为考古学家翻译西夏文的依据。
在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第一部正名为字典的《康熙字典》正式面世。当中除了列举字的出处外,还罗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等等的反切,并对同音切语加以归并。
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为了翻译工作,编写了中国第一部英语学习字典《华英字典》。马礼逊在伦敦时候,曾经得到一名中国人的教导下学习一年汉语,抵达广东后,曾翻译《三字经》及《大学》,并且编写过汉语语法书籍,所以对中国文化及语言有一定了解。因此在《华英字典》可以找到很多出自《红楼梦》和《论语》的例句。《华英字典》是世界上第一本英汉-汉英对照的字典,篇幅大内容丰,有丰富的例句及解释,并收录大量成语、俗语。1844年卫三畏的《英华韵府历阶》及1847年麦都思的《英汉字典》都把它当作参照基础。
1866年,德国传教士罗存德在香港出版一部两卷本的《英华字典》,可算是香港最早的双语字典。罗存德在1848年到香港传福音,于1853年成为香港的中国福音传道会的主要负责人。他曾编写过《英话文法小引》及《英华行箧便览》。
1953年,《新华字典》出版。
越南
1624年左右,法国的传教士Loutek(Alexandre de Rhodes)来到越南。开始使用罗马字母来拼写越南语,在1651年出版第一本《越南-葡萄牙-拉丁语字典》(Dictionarium Annamaticum, Lusitanum et Latinum)。罗马字自从17世纪传入越南了,一直长期为少数的天主教徒所使用。这套罗马字系统后来经过多番修改,直到1986年胡大纬宣布了越南.独立的成为唯一的国定书写系统。
编纂理念
中国正式使用“字典”一词始于《康熙字典》。根据《说文解字》,典是五帝的书本,神圣尊贵的大册。
在香港,汉字的粤语读音应该从反切还是从俗的争议即是一例。⽀持“以古代辞书切音为准”的,一般称为“从切”派;⽀持“以现代通行读音为准”的,一般称为“从众”派。相关争议引发了粤语正音运动,并导致市场上大量字词典改从何文汇等人提倡的“正音”,不过也有不少专家不承认其“正音”,并批评所谓“正音运动”其实是“灭音运动”。[2]
字的排序
当字典所用的是拼音文字,字词多数以拼音字母来排序。规律是以最常用音读为首、训读为次。
中文字是表意文字,传统上字书排列方式是根据部首(如《康熙字典》),韵书则以韵部分类(如《广韵》)。部首在许慎创立时,共有540个,后来不断归纳淘汰,《辞源》中的部首只剩下240余个,到了《汉语大辞典》只有200余个。在1925年之后,部分中文字典开始使用由王云五发明的四角号码检字法。
标音系统
各地民族都为自己的语言发展一套音标系统。中文受梵文启发,创造出的最早的音标系统是反切,即第一个字的声加上第二个字的韵,再转调而成,如“龙,卢容切”。也有标注直音字的,如“龙,并音笼”。
类别
双语字典
双语字典有单向及双向之分。主要是把外语字词用母语来解释,或者把母语的字词用外语来解释。双向双语字典基本上是两本单向双语字典合并在一起,更同时使用外语及母语作解释。
学生字典
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字典收词方面、意思解释及例句选材方面尽量以容易明白为原则,并且加入插图帮助解释。
其他
对于拼音文字,句子结构很重要,文法字典更是不可少。为了不同需要,更有谚语字典、分类词词典、同义词词典、反义词词典、同韵尾词典等等。对于中文,更有成语字典。
百科全书式学者钱锺书爱读字典,在旅途中“怡然自得,手不释卷”,轮船上惟以《约翰生字典》自随[3];又例如《韦氏大词典》,他竟能读三遍。他有一部40年代末流行的《简明牛津字典》,在每一页的空白处都密麻写满批注。[4]
常见内容
为了提供更多功能,辞典会加入其他内容。例如:地方名称、常见人名列表、度量衡、其他语言的字母表等等。
形式
字典常常以不同的型态出现。袖珍版本为了方便携带。袋装版本容易放在口袋里。精简版本只收录非常常用的字词。软皮版本价钱便宜一点。硬皮版本耐用一点。电子字典方便查询。网上字典方便连接其他系统。更有发声字典让学生容易掌握发音。
主要汉语字典列表
- 《声类》
- 《切韵》
- 《韵英》,唐代元庭坚
- 《广韵》,宋朝陈彭年等著
- 《唐韵》
- 《古文四声韵》,宋朝夏竦等著
- 《集韵》,宋朝丁度等撰、方成珪考正
- 《韵会》
- 《正韵》
- 《汉隶字源》
- 《金石文字辨异》
- 《韵镜》
- 《七音略》
- 《礼部韵略》
- 《切韵指掌图》
- 《五音集韵》
- 《古今韵会举要》
- 《中原音韵》
- 《蒙古字韵》
- 《五方元音》
- 《音学五书》
- 《六书音均表》
- 《诗声类》
- 《说文声类》
- 《切韵考》
- 《成均图》
- 《十韵汇编》
- 《五音集韵》,金朝韩道昭著
- 《古今韵会举要》,元朝黄公绍编辑、熊忠举要
- 《洪武正韵》,明朝乐韶凤等撰
- 《俗书刊误》,明朝焦竑著
- 《集韵考正》,清朝方成珪
- 《干禄字书》,唐朝颜元孙著
- 《五经文字》,唐朝张参著
- 《九经字样》,唐朝唐玄度著
- 《汉隶字源》,宋朝娄机著
- 《字鉴》,元朝李文仲著
- 《六书正讹》,元朝周伯琦著
- 《正字通》,明朝康熙戊午17年,张自烈著
- 《隶辨》,清朝顾蔼吉著
- 《经典文字辨证书》,清朝毕沅著
- 《增广字学举隅》,清朝同治甲戌13年铁珊著
- 《宋元以来俗字谱》,民国刘复、李家瑞著
- 字典
- 《尔雅》
- 《说文解字》,汉朝许慎编著
- 《训纂篇》
- 《字林》,晋朝吕忱
- 《字统》,后魏杨承庆
- 《玉篇》,梁顾野王
- 《一切经音义》,唐朝释玄应
- 《开元文字音义》,唐朝唐玄宗
- 《字汇》,明朝万历年间梅膺祚
- 《字汇补》,清朝康熙5年,吴任臣著
- 《方言笺疏》,清朝钱绎撰
- 《康熙字典》,清朝康熙年间,张玉书及陈廷敬等编
- 《中华大字典》,陆费逵等编
- 《新华字典》
- 《汉语大字典》
- 《新部首大字典》
- 《大字源》
- 《中华字海》,中华书局
- 《国音字典》,中国大辞典编纂处
- 《同源字典》,王力编
- 《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编
- 《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
- 《李氏中文大字典》
- 线上字典
主要出版商
著名字典编纂人物
参见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 Henning Bergenholtz/Sven Tarp (eds.): Manual of Specialised Lexicography. Benjamins 1995.
- Sandro Nielsen: The Bilingual LSP Dictionary. Gunter Narr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