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礼辅

德国汉学家、多语人士、外交官

夏礼辅(德语:Emil Krebs,1867年11月15日—1930年3月31日),德国外交官汉学家通晓68门语言,并学习了 100 门以上的语言[1]。他是活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德国外交翻译家,在中国生活长达24年[2]

夏礼辅
Emil Krebs
1900年担任驻华公使时期的夏礼辅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867-11-15)1867年11月15日
普鲁士王国 普鲁士王国西里西亚省弗罗茨瓦夫行政区德语Regierungsbezirk Breslau西维德尼察县德语Landkreis Schweidnitz西里西亚的弗赖堡
逝世1930年3月31日(1930岁—03—31)(62岁)
 德意志国柏林
配偶Mande Heyne Krebs(婚前姓Glasewald)1913年结婚)
父母Gottlob Krebs
Pauline Krebs(婚前姓Scholz)
母校布雷斯劳大学柏林大学
职业外交官汉学家多语者
宗教信仰基督新教

生平

少年

1867年11月15日,夏礼辅出生在德国西里西亚的弗赖堡(现波兰希维博济采[1]。后来在学校学习了多种语言。

1887年,他在布雷斯劳大学学习新教神学。1891年,他又在柏林大学大学学习了法学。后来致力于学习东方语言文化,特别是中文。

他学习了汉语英语法语拉丁语希伯来语古希腊语现代希腊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俄语波兰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等。

在华

他成为德国外交部翻译官,并前往北京。曾任德意志帝国皇家北京公使馆参赞[2]。他来中国以后,还学习了蒙古语满语藏语亚美尼亚语缅甸语格鲁吉亚语日语朝鲜语波斯语芬兰语等等[3]

回德

 
夏礼辅晚年肖像

他于1917年5月23日返回德国并在柏林生活。

离世

 
夏礼辅之墓

1930年3月,他在柏林自宅去世。

由于生前语言方面的天赋,他死后大脑保存在杜塞尔多夫大学卡特琳·阿蒙茨德语Katrin Amunts等研究团队认为夏礼辅的特殊语言能力可能与他的大脑细胞结构特征有关。 [4]

语言

在德国外交部,他被认可翻译四十多种语言。他离世以前,通晓至少68门语言,并研究了超过100门语言。他的个人藏书留下了120门语言的5700多份材料。[1]

1923年从他自笔的个人档案中,他列出了他可以正确翻译为其母语——德语的语言如下:

他还提到他省略了拉丁语古希腊语古希伯来语等等不足以考虑的语言,以及一些他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用练习过的其他语言,并且他写到如果他有词典他能够翻译阿尔巴尼亚语格鲁吉亚语[5]

他还研究过阿拉瓦克语布里亚特语古吉拉特语吐火罗语吠陀梵语[1]

著作

他业余时间,将记载了第一部中国影戏剧本的《燕影剧》(德语:Chinesische Schattenspiele)翻译成德文,推动了德国对中国影戏的研究[2]

评价

  • 恽毓鼎在其《澄斋日记》中提到称“偕诣德使馆拜辛公使,汉文参赞夏礼辅为译人,足知其慎密矣。夏礼辅君在中国二十五年,操华语极熟。”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1.3 Emil Krebs - Ein Leben für die Sprachen. 德国外交部(Auswärtiges Amt)网站. 德国外交部. 2020-03-03 [2022-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7). 
  2. ^ 2.0 2.1 2.2 闫佳男. 夏礼辅及其《燕影剧》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6. 
  3. ^ 语言奇才Emil Krebs. deutschland.de. 2017-03-27 [2022-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1). 
  4. ^ Amunts, Katrin; Schleicher, Axel; Zilles, Karl. Outstanding language competence and cytoarchitecture in Broca’s speech region. Brain and Language (Elsevier BV). 2004, 89 (2): 346–353. ISSN 0093-934X. doi:10.1016/s0093-934x(03)00360-2. 
  5. ^ Emil Krebs (Ausstellung im Auswärtigen Amt). [2022-06-27].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