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之门 (雕塑)
《地狱之门》(法语:La Porte de l'Enfer)是由法国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创作的雕塑[1][2]。该雕塑高6米,宽4米,深1米。其作品中包含180个人物,生动地描绘了中世纪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吉耶里所著长诗《神曲》中《地狱篇》的景象。[3][4]
地狱之门 | |
---|---|
法语:La Porte de l'Enfer | |
艺术家 | 奥古斯特·罗丹 |
年份 | 1880至1917年(石膏原件) |
媒介 | 石膏、青铜雕塑 |
收藏地 | 石膏原件: 奥赛博物馆 青铜作品: 罗丹博物馆 罗丹美术馆 国立西洋美术馆 苏黎世美术馆 康托艺术中心 湖岩美术馆 静冈县立美术馆 索马亚博物馆 |
在罗丹逝世后,后人使用了原本的石膏模型制作了八件青铜作品,这些版本现陈列在法国、美国、瑞士、日本、韩国和墨西哥的博物馆中。
历史
背景
1871年,在普法战争结束后,罗丹流亡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他与雕塑家阿尔贝-欧内斯特·卡里耶-贝洛斯合作,创作了一些装饰风格甚至学院艺术的作品。[5]
1875年,罗丹前往意大利旅行,并访问了佛罗伦萨以实现他研究古典雕塑家,特别是米开朗基罗的愿望。在这次旅行中,罗丹欣赏了一些作品,包括奥尔维耶托主教座堂和佛罗伦萨圣若翰洗者洗礼堂,该次访查对于罗丹提供深远性的影响,更为日后构思《地狱之门》提供著灵感,罗丹观察的作品包括如下:
- 佛罗伦萨圣若翰洗者洗礼堂:该教堂三扇铜门而闻名,这些铜门是由洛伦佐·吉贝尔蒂(北门和东门)和安德烈亚·皮萨诺制作的。其中该教堂的东门被称为《天堂之门》,描绘了《旧约》中的十个场景。
1877年,由于罗丹的父亲和未被承认的儿子奥古斯特-欧仁·别雷特健康出了问题,因此罗丹带着他的伴侣萝丝·贝雷回到了巴黎。同年,他创作了雕塑作品《青铜时代》参与了巴黎沙龙。[6]
制作
1880年8月16日,法国教育和美术部长茹费理通过一封信委托罗丹创作《地狱之门》,并通过美术次官埃德蒙·图奎的一封信与艺术家联系。根据委托的条款,罗丹将获得8000法郎的报酬,以创作一扇“丰富的装饰,代表但丁·阿利吉耶里《神曲》浮雕的门”。这扇门将作为未来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的入口,该博物馆将效仿伦敦的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博物馆展示工艺美术及应用艺术。原本将建在1871年被毁的旧审计院遗址,然而该博物馆最后并未正式成立。浮雕的具体主题则是交由罗丹自由发挥。[7]
因此自1880年开始,罗丹开始不懈的寻找灵感,他最终透过过去对于但丁《地狱篇》的钦佩为发想。[8][9]几个月后,他向茹费理宣布:“我已经制作了许多素描和泥巴模型,我认为可以呈现给您欣赏。”《地狱之门》在此时的制作阶段对应了几个草图,现在保留在巴黎罗丹博物馆中,这些草图记录了罗丹的最初研究和灵感。根据这些准备工作的草案中,两个“巨大的人物”将会站在门户两侧:即亚当和夏娃。
在创作的第一阶段,可以清楚地罗丹对于吉贝尔蒂的《天堂之门》的参考;两者都分为几个场景,其中包括创世记和地狱的圆形。尽管无法确切地确定罗丹在创作《地狱之门》雕刻或绘画的确切日期,但可以认为《地狱之门》的制作1883年左右已经有所进展。
罗丹共制作三个《地狱之门》的作品模型:
- 第一个模型于1880年用蜡制成,它展现了罗丹受到吉贝尔蒂作品的灵感,该模型展示了一个装饰性的框架,每个门扇分为五个面板,不过此时但尚未区分出角色,仅呈现出《地狱之门》的整体结构。
- 第二个模型则集中于楣板和门扇的上半部分,罗丹在此阶段已经将几个人物分成一组,尽管细节很少,但可以将其与其他艺术家的绘画相关联。
- 第三个模型则是在1881年创建的,更清晰地展示了罗丹在《地狱之门》青铜版本中将要做出的构图与分布位置。于第一个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面板元素被舍弃,并展示了更多装饰柱和楣板。此外,后世流传的罗丹名作中许多都源自于《地狱之门》,包括《沉思者》、《吻》和《乌戈利诺和他的儿子们》。
1881年12月11日,罗丹宣布他计划将了《地狱之门》分为五个部分铸造:包括两个壁柱、一个柱顶或鼓室,1884年,罗丹完成了《地狱之门》的第一次总装,并向官方提供了石膏模型。不幸的是,罗丹无法在1880年世界博览会上按时完成了《地狱之门》,因此他在1890年代停止进行了《地狱之门》的制作工作。
灵感
透过我,通往痛苦之城的道路,
透过我,通往永恒之苦的道路,
透过我,通往失落之人之间的道路。
正义激励我的高超艺匠;
我的造物主是神圣的权威,
是最高的智慧和原初的爱。
在我之前,只有永恒的事物被创造,
而我将永远存在。
放弃一切希望,凡进入此处者。
《地狱之门》的灵感来源包括两个文学作品:但丁·阿利吉耶里的《神曲》和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罗丹在雕塑中重塑了地狱,并将自己对于地狱概念呈现拟人化。部分原在《地狱之门》分描绘诗歌的雕塑在日后被罗丹放大,成为独立的雕塑创作,包括下列如下:[8]
- 《沉思者》:又称诗人,该雕像位于龛楣上方,一种解释表明,它可能代表但丁俯视《地狱篇》中的人物。另一种解释是,思想者是罗丹本人在思考他的作品。其他人则认为这个人物可能是亚当,他正在思考由于他的罪而给人类所带来的毁灭。
- 《吻(雕塑)》:原本与其他描绘《保罗和弗朗西斯卡》的雕像一同放在《地狱之门》上。罗丹最初想要表现他们最初的喜悦以及最终的诅咒。由于似乎与其他受苦的人物相冲突,因此《吻》雕像在最后被删除了。
- 《乌戈利诺和他的孩子们》:该雕像描绘了传说中的乌戈利诺伯爵,他因饥饿而食用自己孩子的尸体。后于1882年作为单独的青铜铸造。
- 《飞逝的爱》:代表保罗和弗朗西斯卡的雕塑之一。
- 《保罗和弗朗西丝卡》:描绘了试图接近弗朗西丝卡的保罗。
- 《老妓女》:1910年制作的青铜铸像,描绘一个裸体的老年女性。[11]
- 《被石头压倒的凯瑞亚人》:基于左立柱顶部的形象,罗丹在1881年将其放大,并给予她一块石头。
- 《我很美丽》:是第二批形象中最右侧的一个,后于1882年铸造制作成独立雕像。
- 《永恒的春天》:于1884年铸造,该雕塑存在多个独立版本,包括大理石和青铜。
- 《绝望(雕塑)》:在左右门板上以不同版本出现
- 《跪着的女牧神》:于1887年首次铸造,位于浮雕前方。
至于《亚当和夏娃》的作品,罗丹原本在《地狱之门》外另外制作亚当和夏娃的独立雕塑,但由于夏娃的形象难以把握,因此制作了多个夏娃的形象,但最终都未使用,并被出售。
波德莱尔的影响则出现在人物姿势的蜿蜒曲折中。部分雕像主要由女性组成,她们的绝望以诱人的方式表达出来。值得一提的是,在1887年至1888年间,罗丹曾为《恶之花》的第一版绘制了插图,该书当时属于藏书家伽利玛。这本书于1931年被罗丹博物馆收藏。此外,罗丹的灵感还来自米开朗基罗的壁画《最后的审判》、欧仁·德拉克罗瓦的画作《但丁的帆船》和欧诺黑·德·巴尔札克的诗集《人间喜剧》。[12][13]
此外,透过《地狱之门》上众多对于“保罗和弗朗西丝卡”的体现,也可知罗丹试图想在《地狱之门》做出一个关于爱与谴责的伟大寓言。鉴《地狱之门》能够透过雕塑展现著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与当时盛行的印象派的相距甚远,然而,由于《地狱之门》对于使用光影浮现立体的影响,以及艺术本身的价值性和罗丹个人亲和力的关注,《地狱之门》在当时也受到印象派代表的兴趣。
评价
《地狱之门》的第一个文学描述可以追溯到1885年,当时作家奥克塔夫·米尔博在法国报纸上用令人难忘的文字来描述它。第一份视觉文件可追溯到1887年,是威廉·埃尔伯恩所绘制。从这些开始,各种对于《地狱之门》的评论接踵而至。
罗丹唯一一次向公众展示《地狱之门》是在1900年世界博览会期间。他在展览的“魂阁厅”保留了一个特定的空间进行展示。然而展出的《地狱之门》的主要雕塑则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仅在基座上标注雕塑角色的原位置,以供作为参考。在该博览会期间,有许多不同的解读试图为罗丹的决定辩解。有人认为罗丹的美学发展成更为抽象的形式;其他解释则将这种选择视为因制作时间不足而仓促展示。罗丹在此事并未清楚地解释他将《地狱之门》雕塑撤除的用意为何。
罗丹在1916年将《地狱之门》未完成的石膏原作捐赠给法国政府,法国政府随后成立的罗丹美术馆,馆长莱昂斯·班内蒂特的安排将《地狱之门》安置于博物馆,在班内蒂特的指导下,博物馆与罗丹达成协议,根据1900年的石膏模型中以及1889年模型的模具完成了《地狱之门》的最终石膏版本。根据馆长的说法:“这是罗丹的第一个伟大的纪念性作品,他后来可以公正地否定其造形构思;但他在这个作品中大量地表现了他的才华,甚至到了重新重视它,作为他之后创作灵感主要来源的地步。”
石膏的最终版本保存在巴黎的奥赛博物馆[14],第一个青铜版本是在1920年代中期由罗丹博物馆制作,随后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展示七个版本。
青铜版本
当前世界共有八个《地狱之门》青铜版本,前四个铸件由莱鲁迪尔铸造厂使用砂型铸造法制成:
随后,罗丹博物馆制作了其他青铜版本。由顾拜旦铸造厂采用失蜡法制成:
-
费城
-
巴黎
-
东京
-
苏黎世
-
斯坦福大学
-
墨西哥城
参考文献
外部视频链接 | |
---|---|
Rodin's The Gates of Hell, Smarthistory[14] | |
The Gates of Hell, The story of a damned artwork , Canal Educatif[16] |
- ^ Accueil | Musée Rodin. www.musee-rodin.fr.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2).
- ^ La Porte de l'Enfer | Musée Rodin. www.musee-rodin.fr.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1).
- ^ Internet Archive. Rodin's art. Elsen, Albert Edward; Jamison, Rosalyn Frankel (2002-2003). Bernard Barryte,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978-0-19-513380-6.
- ^ The Gates of Hell | PLATEAU. www.plateau.or.kr.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2).
- ^ Elsen, Albert Edward. The Gates of Hell by Auguste Rodi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ISBN 978-0-8047-1273-6 (英语).
- ^ Tehan, Arline Boucher. The Gates of Hell: Rodin’s Passion in Stone. Xlibris Corporation. 2010-10-13. ISBN 978-1-4535-4829-5 (英语).
- ^ saravaltorta. Hell’s never been so cool – Focus on Rodin’s “The Gates of Hell”. Your Tour In Paris. 2020-12-11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4) (英语).
- ^ 8.0 8.1 Fisher, Paul Zelanski, Mary Pat. The Art of Seeing 8th.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2011: 73–4. ISBN 978-0-205-74834-1.
- ^ Elsen, Albert E. Rodin . New York: Museum of Modern Art. 1963: 35.
- ^ Le Normand-Romain, Antoinette. Rodin:The Gates of Hell. Paris: Musée Rodin. 1999. ISBN 2-901428-69-X.
- ^ Fallen Caryatid Carrying Her Stone at the Met.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1).
- ^ Musée Rodin, La Porte de l'Enf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ench)
- ^ Charles Baudelaire | Musée Rodin. www.musee-rodin.fr.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4).
- ^ 14.0 14.1 Rodin's The Gates of Hell. Smarthistory at Khan Academy. [March 13,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9).
- ^ The Gates of Hell.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rt.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4) (美国英语).
- ^ 16.0 16.1 The Gates of Hell, The story of a damned artwork. Canal Educatif. [March 13,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4).
- ^ The Gates of Hell. Musée Rodin. [January 27,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 ^ The Gates of Hell. The National Museum of Western Art. [January 27,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5).
- ^ 地獄の門|国立西洋美術館. www.nmwa.go.jp.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4).
- ^ Gates of Hell in Zurich, Switzerland. GPSmyCity.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4) (英语).
- ^ Gallery Talk: Rodin: Shock of the Modern Body | Cantor Arts Center Events. museum.stanford.edu.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4).
- ^ 권혜진. 폐관 플라토미술관 로댕 작품, 호암미술관 수장고로. 연합뉴스. 2016-07-21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4) (韩语).
- ^ [ID:1765] 地獄の門 : 資料情報 | 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 | 静岡県立美術館. 静冈県立美术馆 - 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4) (日语).
- ^ VR地獄の門 オーギュスト・ロダン. spmoa.shizuoka.shizuoka.jp. [2023-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14) (日语).
- 书目
- Chevillot, Catherine; Marraud, Hélène; Pinet, Hélène; Adamson, John (transl.). Rodin: The Laboratory of Creation. Dijon: Éditions Faton. November 2014. ISBN 9782878442007.
- Elsen, Albert. Rodin's Gates of Hell.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1955.
- Le Normand-Romain, Antoinette. Rodin. New York: Abbeville. September 2014. ISBN 9780789212078.
外部链接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The Gates of Hell
- La Porte de l'Enf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 tool for exploring The Gates of Hell by the Musée Rodin
- Rodin: The B. Gerald Cantor Collec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 full text exhibition catalog from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which contains material on The Gates of Hell
- Octave Mirbeau, « Auguste Rodin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Gates of Hell, 康托艺术中心、斯坦福大学, Object Number 1985.86, bronze cast No.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