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第95师

国民革命军第95师,号称对解放军作战“在华北没有丢过一挺机枪”的“赵子龙师”,是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中特别著名的一支中央军部队,在撤退至台湾后,遭到裁并。

历史

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五原誓师,绥西经宁夏陕西,解围西安后东出潼关。马鸿逵归顺冯玉祥,任第4路军总司令兼第4军军长率部出潼关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守泰安,后又移防徐州。1929年马鸿逵叛冯投蒋,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五路军总指挥兼第11军军长[1]中原大战后,马鸿逵部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5师,辖三旅九团,驻信阳。马鸿逵率5个团就任宁夏省主席,驻信阳的4个团由河南省主席兼驻豫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改编为河南追剿军第一纵队,纵队司令唐俊德(保定二期、湖南石门人),在河南的部队从此脱离马鸿逵指挥,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武力之一。1934年秋,在河南省开封与新编第40旅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95师,辖2旅(283旅、284旅)4团(280、283、284、289),师长唐俊德

1937年抗战爆发后,95师调郑州守备黄河南岸,但在前任师长李铁军的要求下,95师师长罗奇拨出3个营支援松沪会战,这批部队后来全数损失。1938年初调往河南省北进支援徐州会战。在徐州会战撤退后进入田家镇,后调往江西省北部,转隶属于李仙洲第九十二军。1938年秋改隶陈沛第三十七军,在瑞昌作战。随第三十七军在第九战区参加了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和长衡会战。在经过多场战争的耗损后,原先的宁夏与河南部队基本上已经被湖南、湖北的壮丁替换,指挥军官也由黄埔军校毕业生担任,从地方改编部队转换为中央军系部队。

1944年夏由军长罗奇率军部和第95师赴广西改隶第四战区,未及参加桂柳会战,退到那坡县驻防。1945年春第三十七军被撤销,第95师改隶黄涛第六十二军,该军隶属于张发奎第二方面军[2]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随第六十二军开赴越南河内受降。1945年9月随第六十二军海防乘船赴台湾驻防。1946年95师撤裁一个团,缩为整编第95旅,隶属林伟俦整编第62师。1947年随整62师海运华北,整编第95旅改称第95师,下辖第283团、284团、285团。在徐水县固城镇胜芳镇以及保定以南的芳庄多次作战,号称未尝一败。1948年夏,脱离第六十二军序列,直属于华北剿总,改称独立第95师,辖283团(团长席宸炫)、284团(团长周绍福)、285团(团长詹仰强)。

1948年9月辽沈战役爆发后,编入东进兵团从锦西进攻塔山。总统华北战地视察官罗奇中将督战指导。1948年10月13日,独立第95师全体官兵战前动员高呼“没有九十五师攻不下的阵地”,发动了全师密集队形的集团冲锋。东野第四纵队炮兵摧毁其冲锋攻势。独立第95师在攻坚战中整师伤亡三分之二,缩编成3个营撤驻塘沽平津战役中残部随塘沽侯镜如第十七兵团海运上海,该师编入第七十五军[3],守备上海机场。上海解放时海运撤入舟山群岛,在舟山撤退时转移至台湾岛

在台湾整军时,95师先是吸收了解编的国民革命军第6师的人员补充缺损,更名为中华民国陆军第16师。后因战力评比依据,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五军在改编为中华民国陆军第九军时,其所属部队均遭到裁并。16师最后被整并进中华民国陆军第41师之122团。

主官人事异动与部队调动

参考文献

  1. ^ 刘凤瀚著,《国民革命军的发展及指挥系统之建立》——民国十四年七月至十七年七月,载《先总统蒋公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台北,“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编印,1986年10月,第745-752,801-809页
  2. ^ 刘凤瀚著,《国民党军事制度史》,2008年9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211页
  3. ^ 张明金、刘立勤主编,《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2007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第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