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玛兰语

中華民國原住民噶瑪蘭族所使用的語言

噶玛兰语(噶玛兰语:KbaranKbalanKebalanKavalan),亦称加礼宛语(kabalaen),为台湾东部台湾北部原住民族噶玛兰族所用的语言,亦为台湾南岛语言之一种,属于原始南岛语系的次语群。亦归类为东台湾南岛语族,为与西拉雅语同群,和阿美语Amis)同列、与布农语Bunun)并列。达悟语Tao)亦与之同归为第6群。[9][10]早期部分学者认为与阿美语相近,不过1990年代之后李壬癸院士的研究提出该语与巴赛语(Basay)似乎更为雷同,包括有词汇音韵、构词、句法等各方面。[11]

噶玛兰语
kbaran [kɨβaˈɾan]
母语国家和地区台湾北部宜兰县、及东部花莲县等地区。
区域聚居于花莲县新城乡(嘉里村)、丰滨乡(矶崎村、新社村、丰滨村)、台东县长滨乡(樟原村、长滨村)、及宜兰县壮围乡等地.[1][2]
母语使用人数
1,295人 (2012年6月)[3]
语系
文字噶玛兰语罗马字拉丁字母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台湾原住民族地区[4]
管理机构台湾原住民族委员会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新社噶玛兰族发展协会
语言代码
ISO 639-3ckv
Glottologkava1241[5]
ELPKavalan
濒危程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濒危语言[6]
极度危险UNESCO
汉人迁台之前的台湾南岛语言分布图(按 Blust, 1999)[7][8].东台湾"兰屿岛(深红色)表示为使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巴丹语群达悟语的区域.

噶玛兰语、邵语等五种原住民语言于201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台湾语言学者列为濒危语言中的“极度危险”及正在消失中的语言。[12]而据原民会2012年12月18日调查结果,仅占噶玛兰族总人口的47%(609人)会在平日使用噶玛兰语。而在20岁以下之噶玛兰族使用噶玛兰语的习惯及能力占族群总人口的24.1%(313人),不过21岁至40岁之间却占17.8%(231人)。至于听、说、读、写能力的调查结果,噶玛兰族61岁以上人口在听力部分勉强达到“中等”能力而已。[13][14]

语言社区

目前的噶玛兰语主要包括下列由北到南的语言社区(Li 2006:1)。[15]

这些东台湾噶玛兰语社区的名称还是传承自迁移前之原宜兰县噶玛兰各社的名称,Kaliawan(加礼宛)、Sahut(扫笏),以及 Tamayan(打马烟)等。目前花莲县及台东县之噶玛兰语社区处于阿美语社区的范围内。许多噶玛兰族人能够讲阿美语闽南语中文,以及日语(Li 2006:1)。

传统语音分区

传统的噶玛兰语语音分为13个地区[11]

  1. 宜兰打马烟:位于台湾宜兰县头城镇。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为三抱竹村打马烟地区。
  2. 宜兰汤围:位于台湾宜兰县礁溪乡东北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为德阳村西北部。
  3. 宜兰武暖:位于台湾宜兰县礁溪乡南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为光武村不含西北部。
  4. 宜兰美福:位于台湾宜兰县壮围乡西南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美福村北半部、新南村西北部。
  5. 宜兰流流:位于台湾宜兰县五结乡。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为季新村冬山河的出海口地区。
  6. 宜兰扫笏:位于台湾宜兰县五结乡。旧名顶五结下的扫笏社地区。
  7. 宜兰武渊:位于台湾宜兰县冬山乡北部偏东。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为武渊村中北部。
  8. 宜兰珍珠里简:位于台湾宜兰县冬山乡中部偏东。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与珍珠村相近。
  9. 宜兰里脑:里脑社(linaw)位于今之宜兰县冬山乡补城村三奇村之间。[16]
  10. 宜兰奇武荖:位于台湾宜兰县冬山乡东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与三奇村相近。
  11. 宜兰阿里史:位于宜兰县罗东镇西南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成功里西安里维扬里汉民里中山里西半部、贤文里南部东段。另苏澳山边一部亦属之。较晚三星乡阿里史亦为相同地名。
  12. 宜兰南方澳:位于苏澳以南之南方澳地区。
  13. 花莲新社:位于现今花莲县海岸线新社村地区。

旧噶玛兰社三十六社中,使用噶玛兰语的大约有抵美社打马烟社等十数社。原宜兰县“社头”(trubiawan,哆啰美远)族群归属为巴赛语群[2]

族语与族群发展

目前花莲县及台东县之噶玛兰语社区均处于阿美语社区或于撒奇莱雅语社区的范围内,因而许多花莲及台东地区噶玛兰族人能够讲阿美语、闽南语、中文,以及日语(Li 2006:1)。[17]原宜兰地区噶玛兰族人亦如巴赛族人一样,已大部分被台湾闽南人所同化。故宜兰地区噶玛兰族人几已全部混入汉族圈里,均使用闽南语(漳州腔)为主要交谈媒介。[18]

族语发展

台湾日治时期1898年(明治31年)伊能嘉矩进行“平埔族调查旅行”进入噶玛兰地区奇武荖社、并记述有噶玛兰“恋妻歌”。[19][20]之后日人安倍明义调查台东县长滨乡樟原村(姑仔律)“加礼宛平埔族”语言。并于1930年(昭和5年)将加礼宛单语、语法及会话与其它的南岛语系语言以日语片假名记音编入“蕃语研究”一书,由台北市桦山町蕃语研究会”出版。[21][22]在1972年间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士安德烈·裴德(Andre Bareigts/1930-2005)神父奉派到天主教花莲县丰滨堂区驻堂。其间裴德学习阿美语及噶玛兰语。之后除完成七册以法语阿美语撰写的阿美族神话故事研究著作外,另完成一部以噶玛兰语撰写之“弥撒记事”书籍、内容主要为宗教仪程记述并编入噶玛兰话生活用语、及一本以英文撰写附有噶玛兰语语法的词典。[23][24][25][26]继而这些年来经花东地区噶玛兰族长老及族人全力投入噶玛兰语复苏运动并推广噶玛兰语学习课程,噶玛兰语渐渐为人所重视。2004年噶玛兰族偕万来、李文盛,及Baqah Siqeyu(潘金荣)等长老亦参予编纂教育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语文学习领域 原住民语》编著计划、其中偕万来长老主编《噶玛兰语学习手册第(1-9)阶》。[27]于2006年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李壬癸院士、及日籍学者土田滋编纂成《噶玛兰语词典》。[15]于2006年Buya Batu(谢宗修)[28]及Imuy(潘金妹)参与由台大宋丽梅[29]教授所主持的“台大台湾南岛语多媒体语料库”噶玛兰语“青蛙的故事(Kongko na Biat)”、“芭乐的故事(Kongko na Byabas)”,以及“海的故事(Kongko na Lazing)”等之语音录音项目。[30]噶玛兰语族语新闻(Sinbun na Kbalan)原住民族电视台原Pipis(潘秀兰)主播已换为Ruyu labi(周幸仪),于每周六18:00-19:00播出。[31]在台湾原住民族语能力认证考试之分类为“噶玛兰语”,只有一类且无方言分类。[32]

族群认定

在2002年12月25日行政院原民会正式认定噶玛兰族脱离阿美族而获得正名,为台湾原住民第11族。[17][33]族群人口于2012年6月统计约1,295人。[34]

语音系统

噶玛兰语的音系之音位大都使用适当的Unicode符号来标示。在台湾南岛语书写系统的订定上,元辅音之音系表原则上都是先“发音部位”(横列)、后“发音方法”(纵列)、再考量“清浊音”,来订定其音系之音位架构。[35]

语法架构

在语法的分类上台湾南岛语并不同于一般的分析语或其它综合语里的动词、名词、形容词、介词和副词等之基本词类分类。比如台湾南岛语里普遍没有副词,而副词的概念一般以动词方式呈现、可称之为“副动词”,类之于俄语里的副动词。[36]噶玛兰语语法分类是将基础的语法之词类、词缀、字词结构及分类法,对比分析语等之词类分类法加以条析判别。

例文

奇武荖社恋妻歌

1898年11月28日(明治31年)伊能嘉矩在“平埔族调查旅行”一书的“第26回台湾通信”,其中载有一首噶玛兰奇武荖社(ki bulaw)“奇武荖社恋妻歌”(Sa-tzay-an tu Sissim-an-na ya Nappawan ki bulaw-an)。[19][20][37]

Sa-tzay-an tu Sissim-an-na ya Nappawan ki bulaw-an (恋妻歌)
注:ma-patay-ti-isu 可同音简缩为 ma-patay-tisu

使徒信经

使徒信经(Sazmaken na ta-likuz),是基督宗教三大传统《信经》之一。使徒信经被视为早期基督教会信仰的叙述,主要目的是要澄清信仰内容。[38]《信经》共有12句,分成3部分写作。[39][40][41]内文第1人称代词复数之译写主要采用包含式

Sazmaken na ta-likuz (使徒信经)

1.Sazmaken-iku tu satuxin-ay qsex-ay ya bxux ya metedded,
smangi-ay tu banang zau manay aizipna.
(I believe in God the Father almighty, creator of heaven and earth.)
2.Sazmaken aiku tu bexux ti Yis Kristu-an.
Wan-ma suni na mtedded aizipna.
(I believe in Jesus Christ, his only Son, our Lord.)
3.Zau qsex-na nngi-ay tazusa ya saqa-sabdes na lubas-an a Maliya
tam-aizip-an, tu sa-sunis tam-aizip-an.
(He was conceived by the power of the Holy Spirit and born of the Virgin Mary.)
4.unnay yau-ti Puntiw, qmu-wannay nani, ma-p-nanaz ma-pittix
ta-ziwzik-an, m-patay, m-tanem,
(Under Pontius Pilate, He was crucified, died, and was buried.)
5.S-um-niz ta tdem-an aizipna. Saqa-tulu ddan nani ma-suat binnus
ni-zi ta-patay-an.
(He descended to the dead. On the third day he rose again.)
6.Tu ma-pa-tuqaz aizipna matiw ta-ddan-an. Ma-dded ta ka-wanan
na sa-tuxin-ay qsex-ay bexux ya mtedded.
(He ascended into heaven and is seated at the right hand of the Father.)
7.Niztaziyan kawtu taziyan aizipna pasim tu binnus-ay zau
m-patay-ay ya lazat.
(He will come again to judge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8.Sazmaken aiku tu nngi-ay tazusa.
(I believe in the Holy Spirit,)
9.Sazmaken aiku tu yau na ma-zmun-ay ya mli-simpu na kemulikuzaytu
kalusik na nipaka nngi-ay na mtedded ya lazalazat.
(the holy catholic Church, the communion of saints,)
10.Sazmaken aiku tu ma-sulul na lisaw
(the forgiveness of sins,)
11.tu ma-suat binnus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body,)
12.ni-zi ta-patay-an tu mai tu tuzus binnus.
(and the life everlasting.)

  • Amén. 阿门. (Amen.)

注释

  1. ^ 林修澈,"原住民的民族认定-噶玛兰族的民族认定与身份认定"[1][永久失效链接],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2001,pp.122-123.
  2. ^ 2.0 2.1 陈志荣 著,"噶玛兰人的宗教变迁"存档副本. [2010-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2). ,平埔文化资讯网,2009-11-18.
  3. ^ {{"噶玛兰族"[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2012年/8月29日查阅.}}
  4. ^ 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 [2017-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4). 
  5.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Kavalan.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6. ^ UNESCO Atla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danger, UNESCO
  7. ^ Blust, R. (1999). "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in E. Zeitoun & P.J.K Li (Ed.)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pp. 31-94). Taipei: Academia Sinica.
  8. ^ Paul Jen-kuei Li," Some Remarks on the DNA Study on Austronesian Origins"[3][永久失效链接],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2.1:237-239,2001.(英文)
  9. ^ 张永利,"噶玛兰语参考语法(Kavalan Grammar)",台北,远流出版公司,台北,2000年。 ISBN 957-32-3898-5
  10. ^ 林妈利/马偕纪念医院,"从DNA 的研究看台湾原住民的来源"[4][永久失效链接],Academia Sinica,LANGUAGE AND LINGUISTICS/2.1:241-246,2001.
  11. ^ 11.0 11.1 李壬癸,"宜兰县南岛民族与语言",宜兰县政府,1996年10月.ISBN 957-00-8252-6 (噶玛兰文)
  12. ^ 朱芳瑶/台北─花莲报导,"抢救濒危母语 原民从头学起"[5][永久失效链接],中国时报,2012-07-30.
  13. ^ 记者刘盈慧/台北报导,"沙阿鲁阿邹语 全台只剩50人会说"[6]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3-01-05,联合报,2012.12.19 02:37 am.
  14. ^ 谢文华/台北报导,"原民会公布五个族别族语调查报告"存档副本. [2012-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8). ,自由时报,2012/12/18.
  15. ^ 15.0 15.1 Paul Jen-kuei Li(李壬癸)/Shigeru Tsuchida(土田滋),"Kavalan Dictionary"(噶玛兰语词典)存档副本. [2013-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7).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Monograph Series A-19,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December 25, 2006.ISBN 978-986-00-6993-8
  16. ^ 李壬癸,"宜兰县南岛民族与语言",宜兰县政府,1996年10月. ISBN 957-00-8252-6
  17. ^ 17.0 17.1 林修澈,"原住民的民族认定"[7]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12-12-22,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2001.
  18. ^ David Crystal, "Language Deat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pril 29, 2002). ISBN 978-0521012713
  19. ^ 19.0 19.1 伊能嘉矩原著,杨南郡译注,"平埔族调查旅行",远流出版事业,2012年2月1日,pp.43-44/p.243. ISBN 978-957-32-6893-2 (噶玛兰文)
  20. ^ 20.0 20.1 谢宗修(Buya Batu)著,"噶玛兰语言的巧与妙",师大书苑,2010-10,p.50. ISBN 978-957-496-685-1
  21. ^ 安倍明义编,"蕃语研究(Study of the Languages of Native Tribes)"存档副本. [2012-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7). ,台北市桦山町55ノ6/蕃语研究会(Bango Kenkyukai),昭和5年[1930]12月28日,pp.127-149/pp.242-253/PP.255-413/pp.430-435.
  22. ^ 安倍明义,"加礼宛语"存档副本. [2017-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中研院民族所数位典藏,2012/11/25查阅.
  23. ^ {{王蜀桂,"让我们说母语/裴德神父-隐居丰滨乡的人类学者",晨星出版社,1995/10/30,pp.95-106.ISBN 957-583-497-6}}
  24. ^ 孙大川 ,"裴德(Rev. Bareigts Andre MEP)"[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原住民历史语言文化大辞典,2012/11/25查阅.
  25. ^ 记者邱显明╱丰滨报导,"法籍神父 用噶玛兰话写书"存档副本. [2012-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6). ,自由时报,中华民国94年8月20日星期六.
  26. ^ 林丽云,"法籍神父裴德(Andre Bareigts)与丰滨阿美族调查研究计划"[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2004/09/01-2007/09/30.
  27. ^ 政治大学原住民族语言教育文化研究中心主编,〈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语文学习领域 原住民语〉,台北,教育部/原住民族委员会发行,2012/11/24查阅.
  28. ^ [1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9. ^ [1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0. ^ 谢宗修/潘金妹录音,"噶玛兰语2001故事"[1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大台湾南岛语多媒体语料库,2001.1.1~2003.12.31.(噶玛兰文)
  31. ^ 台湾公广集团,"原住民族电视台"[1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原住民族电视台,2012年查阅.
  32. ^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进修推广学院,"98年度原住民族语言能力认证考试"存档副本. [2017-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17). ,台北市,2009.
  33. ^ m.y.,"噶玛兰正名 宜兰族人仍无身份"[1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祖灵之邦,2010.05.27/15:56.
  34. ^ "噶玛兰族"[1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2012年/8月29日查阅.
  35. ^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原住民族语言书写系统"[1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语字第0940163297号,原民教字第09400355912号公告,中华民国94年12月15日.
  36. ^ 张永利,"台湾南岛语言语法:语言类型与理论的启示(Kavalan)"[1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语言学门热门前瞻研究,2010年12月/12卷1期,pp.112-127.
  37. ^ 陈淑华,"噶玛兰族",秋雨文化事业公司,2006年10月. ISBN 978-986-00-6775-0
  38. ^ 黄孕祺,《教会史话》(香港:香港教会书室有限公司,1985),110-9。
  39. ^ 黄孕祺,《教会史话》,119-20。
  40. ^ Kacaw Paic(任家宏)/Ipay,Hana,Mi'ad,"噶玛兰诗歌集(Sazai no Kebalan)",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台湾族群母语推行委员会,2011年2月.ISBN 978-986-82986-8-2
  41. ^ Ipay(偕玉兰)/Kacaw(任家宏),"Sinanaman tu Sudad na Kebalan atu Sanu(噶玛兰语读本与词汇)",台湾基督教长老会,2012年8月.ISBN 978-986-8693647

参考文献

  • Fuhui Hsieh(谢富惠) and Shuanfan Huang(黄宣范), "Documenting Kavalan: A report on our field experience"[18][永久失效链接],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Endangered Language Documentation, June 5-7, 2007
  • 谢富惠,"噶玛兰语及赛夏语情绪及思想语言之研究(Language of Emotion and Thinking in Kavalan and Saisiyat)"[1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大学:语言学研究所,2006.
  • Hsieh, Fuhui(谢富惠), and Michael Tanangkingsing, "The Empty Root in Cebuano and Kavalan: A Cognitive Perspective"[2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10-ICAL),Jan.2006.
  • 叶俞廷,"噶玛兰语否定词之句法研究(Negation in Kavalan: A Syntactic Study)"[21],台湾大学:语言学研究所(093NTU05462001),2004.
  • Henry Yung-li Chang(张永利),Amy Pei-jung Lee(李佩容),"Nominalization in Kavalan(噶玛兰语的名物化现象)"[2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3.2:349-368,2002.

参见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