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夫斯塔菲号战列舰
“叶夫斯塔菲”号战列舰(俄语:Евстафий,罗马化:Evstafi)[b]是俄罗斯帝国海军黑海舰队叶夫斯塔菲级前无畏舰的首舰。该舰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由于为了反映1905年日俄战争的教训而进行的修改,它的完工被大幅推迟。
1910年代,“叶夫斯塔菲”号战列舰停泊在塞瓦斯托波尔港
| |
历史 | |
---|---|
俄罗斯帝国 | |
船名 | Евстафий |
舰名出处 | 圣·尤斯塔斯 |
建造方 | 尼古拉耶夫造船厂 |
铺设龙骨 | 1904年11月13日[a] |
下水日期 | 1906年11月3日 |
启用 | 1911年5月28日 |
停用 | 1918年3月 |
更名 | 1921年7月6日“革命”号(Революцию) |
除籍日 | 1925年11月21日 |
结局 | 1922年拆解 |
技术数据 | |
船级 | 叶夫斯塔菲级前无畏舰 |
排水量 | 12,738长吨(12,942公吨) |
船长 | 385呎9吋(117.6米) |
型宽 | 74呎(22.6米) |
吃水 | 28呎(8.5米) |
动力输出 | |
动力来源 | 2轴,2台三胀往复蒸汽机 |
船速 | 16节(30千米每小时;18哩每小时) |
续航力 | 10节(19千米每小时;12哩每小时)航速下续航2,100海里(3,900千米;2,400哩) |
乘员 | 928名军官和水手 |
武器装备 |
|
装甲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该舰及其姊妹舰“金口约翰”号是黑海舰队中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舰只。在战争开始的第一年,无畏舰入役之前,这两艘舰组成了黑海舰队的核心。在1914年末俄罗斯对奥斯曼帝国宣战后不久的萨雷奇角海战中,两舰迫使德国战列巡洋舰“戈本”号撤退。1915年初,该舰参与了数次对博斯普鲁斯海峡要塞的炮击行动,其中一次遭到“戈本”号的袭击,但是“叶夫斯塔菲”号与其他俄国前无畏舰共同成功驱逐了敌舰。在1915年末俄国第一艘无畏舰投入使用后,“叶夫斯塔菲”号被降级为次要角色,并于1918年在塞瓦斯托波尔被编入预备役。
“叶夫斯塔菲”号在1918年5月德军占领塞瓦斯托波尔时被俘,并在1918年11月停战后被移交给协约国军。该舰的动力系统在1919年英军撤退时,为避免落入布尔什维克之手来对付俄国白军而摧毁。1920年白军撤离克里米亚时该舰被遗弃,在1922到1923年被苏联方面接收并解体。
设计与性能
“叶夫斯塔菲”号水线长379呎(115.5米),总长385呎9吋(117.6米),舷宽74呎(22.6米),最大吃水深28呎(8.5米),设计排水量为12,738长吨(12,942公吨)。[2]
该舰搭载两台3缸直立三胀式蒸汽机,驱动两具螺旋桨。22台贝尔维尔水管锅炉为蒸汽机提供蒸汽。引擎的总设计输出功率为10,600匹指示马力(7,904千瓦特),最高航速为16节(30千米每小时;18哩每小时)。满载时该舰可装载1,100长吨(1,118公吨)煤,可在10节(19千米每小时;12哩每小时)航速下行驶2,100海里(3,900千米;2,400哩)。[3]
“叶夫斯塔菲”号的奥布霍夫斯基12吋1895年型40倍径炮安装在两座双联装炮塔中,一座位于舰艏,一座位于舰艉。每座炮塔的射击弧为260°。4门50倍径1905年型炮安装在上层建筑装甲炮廓的四角。这几门炮的可以向舰体前后两个方向射击,其射击角度达到120°。12门6吋(152毫米)卡内特1892年式45倍径炮安装在下层炮廓中。舰上的反鱼雷艇武装由14门安装在上层甲板的凸角炮座上,以炮盾保护的75毫米(3.0吋)卡内特1892式50倍径炮组成。舰艇后方的两舷侧各配备两具17.7吋(450毫米)鱼雷发射管。[4]
战时改装
1915年,“叶夫斯塔菲”号的烟囱顶部加装了防护格栅以防止被轻型轰炸损坏,此外还在每座炮塔的顶部另外加装了防空炮。最初所用的防空炮是3门75毫米炮,但后来这些炮被改为两门63.5毫米(2.5吋)炮和两门40毫米(1.6吋)炮。[5]
服役
早在1904年11月23日正式的龙骨奠基仪式之前,“叶夫斯塔菲”号就已经在同年7月13日提前开始建造工程。尽管受到了来自1905年俄国革命造的干扰,但建造进展相对较快,本舰于1906年11月3日下水。然而,由于海军在消化和吸收日俄战争带来的教训时做出了多项变更,本舰的舾装工作遭到了相当大的延误,直到1911年5月28日才完工。完工后不久,该舰于1911年10月在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港搁浅,但只是轻微受损。[6]
第一次世界大战
作为黑海舰队最新锐舰只,“叶夫斯塔菲”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年作为舰队司令安德烈·坎贝哈特的旗舰。1914年11月2日俄国对奥斯曼帝国宣战两周后,由前无畏舰“叶夫斯塔菲”号、“金口约翰”号、“潘捷莱蒙”号、“罗斯季斯拉夫”号、“三圣徒”号以及3艘巡洋舰,由3艘驱逐舰和11艘鱼雷艇护航,组成黑海舰队于11月15日出发炮击特拉布宗。这支舰队于11月17日早晨成功完成任务,然后转向西部沿安纳托利亚海岸搜寻土耳其船只,下午晚些时候前往塞瓦斯托波尔。第二天,这支舰队遭到奥斯曼土耳其海军旗下战列巡洋舰“严君塞利姆苏丹”号(原德国海军战列巡洋舰“戈本”号)和轻巡洋舰“米迪利”号(原德国海军轻巡洋舰“布雷斯劳”号)拦截,这场战斗后来被称为萨雷奇角海战。
尽管是中午时分,但雾蒙蒙的天气使得双方主力舰队最初并未看到彼此。黑海舰队在战前就试验过由一艘位于三艘战列舰中间的“主舰”输出设计参数来控制位于前后的“从舰”集中火力进行攻击的所谓“三位一体”射击法。而在这次作战中,作为“从舰”的“叶夫斯塔菲”号在“主舰”“金口约翰”号能看到敌方之前一直没有开火。当炮击指令终于传达下来时,其射击参数中的炮击距离比“叶夫斯塔菲”号自己估计的7,700码(7,000米)还多了4,000码(3,700米)。为此先头的“叶夫斯塔菲”号在“严君塞利姆苏丹”号转向以便进行舷侧齐射之前就参照自己测算的数据对其开火了。在第一轮炮火射击中,“叶夫斯塔菲”号发射的一枚12吋炮弹部分穿透了“严君塞利姆苏丹”号一门15吋(5.9吋)副炮的装甲炮廓。但引爆了其中的一些待发弹药并引发了火灾。火灾烧毁了炮廓并烧死了其中的舰员。[7]
“严君塞利姆苏丹”号随后不久发起还击,其中一发炮击击中了“叶夫斯塔菲”号的中部烟囱。炮弹穿过烟囱后引爆,摧毁了火控无线电的天线,这意味着“叶夫斯塔菲”号再也无法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校正“主舰”“金口约翰”号的错误射击数据。“严君塞利姆苏丹”号还击中了“叶夫斯塔菲”号四次,其中有一发炮弹击中后未爆炸。经过14分钟的战斗后,海军少将威廉·苏雄决定转向并脱离战线。“叶夫斯塔菲”号在这次战斗中发射了12至16枚12吋炮弹,以及14枚8吋和19枚6吋炮弹,有34人阵亡,24人受伤。[8]
战斗结束后,“叶夫斯塔菲”号上的几块装甲板需要更换。为了在11月29日之前完成修复工作,这些装甲板拆自老旧的前无畏舰“十二使徒”号[9]。1915年1月9日,奥斯曼土耳其的“米迪利”号与“哈米迪耶”号在从黑海东部执行任务后的返回途中遭遇俄罗斯舰队。“米迪利”号的一枚10.5厘米(4.1吋)炮弹击中了“叶夫斯塔菲”号的前炮塔,使其暂时失去作战能力。之后,两艘奥斯曼土耳其巡洋舰凭借自己的速度优势成功逃脱。[10]
在1915年3月18日至5月9日期间,“叶夫斯塔菲”号与“金口约翰”号曾多次担任炮击博斯普鲁斯海峡任务的掩护舰只。之前的两次袭击都平淡无奇,但是5月9日的袭击却引起了反响。奥斯曼土耳其海军“爱国之楷”号[c]最先发现了俄罗斯战列舰队。此后,双方舰队转向平行航线并在17,400码(15,900米)距离上开火。虽然“严君塞利姆苏丹”号曾有数发炮弹落在“叶夫斯塔菲”号附近,但是双方都未有命中。为了顾及老旧的“罗斯季斯拉夫”号,海军上将坎贝哈特命令俄军舰只只能以5节(9.3千米每小时;5.8哩每小时)的速度航行,而对手“严君塞利姆苏丹”号却能以25节(46千米每小时;29哩每小时)的高速航行。由于俄军舰只一直在不断转向,尽管“严君塞利姆苏丹”号航速更快,但还是无法对俄军跨越T字[d]。俄军舰只这一战术机动为“三圣徒”号和“潘捷莱蒙”号加入战局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交火22分钟后,“潘捷莱蒙”号击中了“严君塞利姆苏丹”号两次,之后土耳其军舰脱离战线。[13][14]
1915年8月1日,随着无畏舰“玛丽娅皇后”号入役,包括“叶夫斯塔菲”号在内的所有其他非无畏舰都被调入第二战列旅。在10月1日,几艘新式无畏舰为“金口约翰”号和“潘捷莱蒙”号提供掩护对宗古尔达克进行炮击,而“叶夫斯塔菲”号则炮击附近的科兹卢[15]。1916年5月,两艘叶夫斯塔菲级战列舰参与了对瓦尔纳的第二次炮击行动[16]。
1918年3月,“叶夫斯塔菲”号和“金口约翰”号被调至塞瓦斯托波尔作为后备舰艇。由于丧失动力,两舰在1918年5月被德军俘虏。之后“叶夫斯塔菲”号被用作德军的住宿船。第二年12月,两舰都被移交给了协约国军。1919年4月22日至24日,英军在撤离克里米亚时破坏了两舰的引擎,以防止布尔什维克将其用于对抗俄国白军[10]。两舰在俄国内战期间被双方先后俘获,但在俄国白军于1920年11月撤离克里米亚时被弃置。“叶夫斯塔菲”号于1921年7月6日改名为“革命”号(Революцию)。1922年该舰被报废拆解,但直到1925年11月21日才从海军名单上除名。[10]
脚注
注释
引文
- ^ 章骞 (2013),第381页.
- ^ McLaughlin (2003),第147页.
- ^ McLaughlin (2003),第148, 151–152页.
- ^ McLaughlin (2003),第151页.
- ^ McLaughlin (2003),第310页.
- ^ McLaughlin (2003),第147, 152页.
- ^ McLaughlin (2003),第302–303页.
- ^ McLaughlin (2001),第131–133页.
- ^ McLaughlin (2001),第132页.
- ^ 10.0 10.1 10.2 McLaughlin (2003),第152页.
- ^ 章骞 (2013),第396页.
- ^ 诺埃尔 & 比奇 (1996),第76页.
- ^ Nekrasov (1992),第55–57页.
- ^ 章骞 (2013),第395-398页.
- ^ McLaughlin (2003),第304页.
- ^ Nekrasov (1992),第90–92页.
参考书目
- Campbell, N. J. M. Chesneau, Roger & Kolesnik, Eugene M. , 编. Russia . New York: Mayflower Books. 1979: 170–217. ISBN 0-8317-0302-4.
- McLaughlin, Stephen. Preston, Antony , 编. Predreadnoughts vs a Dreadnought: The Action off Cape Sarych, 18 November 1914.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2001: 117–140. ISBN 0-85177-901-8 (英语).
- McLaughlin, Stephen. Russian & Soviet Battleships.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3. ISBN 1-55750-481-4 (英语).
- Nekrasov, George. North of Gallipoli: The Black Sea Fleet at War 1914–1917. East European Monographs. CCCXLIII. Boulder, Colorado: East European Monographs. 1992. ISBN 0-88033-240-9 (英语).
- 章骞. 無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戰海戰全史.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474-0541-3 (中文).
- J.V.诺埃尔; E.L.比奇. 海军术语词典. 第一版. 海洋出版社. 1996-01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