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百万户送出计划
二十年百万户送出计划(日语:二十カ年百万戸送出計画)是日本政府于1936年8月11日制定的向满洲国大规模迁移农业人口的殖民计划。该计划由拓务省制定,由广田弘毅内阁确立为国策。该计划以关东军在同年5月制定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为基础。该计划自1937年起实施,在1945年因为日本战败、满洲国灭亡而中止。
背景
武装试验移民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关东军占领了满洲地区。关东军自此开始制定从日本大量迁移农业人口到满洲的殖民计划,并提交给日本政府,但由于大藏省的明确反对,仅仅能够以“移民试验”的名目进行小规模操作,共进行了5次,其中前3次为在乡军人组成的武装移民团。最早的是1933年前往佳木斯的武装开拓团(弥荣村开拓团)。该开拓团的成员是日本东北、北关东地区十一个县的在乡军人会招募在乡军人组成的,每人都装备有手枪和手榴弹,全团拥有数挺机枪。他们入殖的地方并非荒地,而是佳木斯以南60公里左右的桦川县永丰镇。当地原有的居民每人领取了5日元的补偿费,迁居他处。5日元相当于当时日本政府给武装移民每人每月的食粮补助费,不足以购买一人一月的口粮。[1]:154,155[2]:82[3]
1934年,由于当地民众不满关东军的移民政策,在依兰县爆发了土龙山事件,日本武装移民和关东军都有伤亡。此后关东军对移民政策进行了调整。[4]:16
关东军的大规模移民计划
1936年,二·二六事件之后,日本军部在政府的发言权大大增强,而之前反对军部大规模移民计划的高桥是清大藏大臣也已经被暗杀,故而关东军重新制定了大规模殖民计划,即《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送交内阁。[2]:82
依照陆军的计划,在1937年到1956年的20年中会从日本向满洲国殖民20万户、100万人。其中每5年分为1期,各期的移民计划人数分别以10万、20万、30万、40万的数字递增。当时日本有农民560万户,其中“小作贫农”(拥有土地不足5反,约5,000平方米的贫困农户)有约200万户,而陆军的计划就是将小作贫农中的半数移民到满洲。这些移民也具有提高日本人在满洲国比例的作用:当时估算1956年时满洲国人口约为5,000万人,则这些农业移民就可以使日本人占比超过1成,确保大和民族在满洲国占据主导地位。[2]:83
至于向移民所分配的土地,陆军计划为每户分配10町步(约10万平方米)的土地,则需要总计约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陆军基于经济、治安和战备上的考虑,将这些土地主要规划于未开垦地较多、抗日游击队较活跃、更接近苏联边境的满洲北部。该计划所需的1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已超过今日日本国土的四分之一,尽管满洲国是日本的傀儡国,满洲国政府应对此计划也相当吃力,如按计划执行,则政府无力对被迁移民众进行充分赔偿。[2]:84[1]:156,157
计划内容
1936年8月11日,广田弘毅内阁发布基于军方计划而制定的《二十年百万户送出计划》,并将其定为七大国策之一。管理海外殖民事务的拓务省在1937年5月,制定了《二十年百万户送出计划》第1期(1937年-1941年)、移民10万户的实施大纲《满洲移民第一期计划实施要领》,[2]:84[5]进一步将第一期10万户的计划分解到各年度[注 1]:
年度 | 集団移民(户) | 农业自由移民(户) | 总计(户) |
---|---|---|---|
1937 | 5,000 | 1,000 | 6,000 |
1938 | 10,000 | 5,000 | 15,000 |
1939 | 15,000 | 6,000 | 21,000 |
1940 | 20,000 | 8,000 | 28,000 |
1941 | 20,000 | 10,000 | 30,000 |
总计 | 70,000 | 30,000 | 100,000 |
该计划所需的土地面积较陆军原本的计划为大。该计划中将移民分为甲种移民(集团移民)和乙种移民(农业自由移民)2类。针对集团移民,为每户分配约10万平方米的耕地和10万平方米的采草放牧地。第1期移民中集团移民占7成,为7万户,则需要14,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占3成的自由移民每户分配10平方公里的土地,共需要3,000平方公里的土地。第1期计划共计需要土地17,000平方公里。[6]:189
实施
当时日本农村经济不振,日本农林省推行经济复苏运动,而拓务省的满蒙殖民政策与之直接相联系,形成了“分村移民”的政策,从1938年起实施。分村移民政策把经济上有盈余的农家称为“黑字农家”或者“适正规模农家”,“适正规模”即这些适正规模农家占有耕地面积的平均值。再以各市町村的耕地面积除以适正规模,就得到当地理想的农户数量(“适正农家”),实际的当地农户数减去适正农家数量,就得到“过剩农家”数量。政府依照计算出的各地的过剩农家数量,令农户移居到满洲。[2]:84
然而,1938年,随着抗日战争的总体战化,日本进入战时体制。战时体制下较多的劳力被动员以满足军需,上述第1期移民计划的实施由于可移民的人口减少而遭遇到了困难。1938年,拓务省调整了第1期计划,将1938、1939年的计划移民户数下调,并将1940、1941年的计划移民户数上调,5年间目标仍旧保持10万户。为了应对可移民人口减少的问题,拓务省计划以“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队”的形式大量派遣青少年人口。当时的计划是在此后的4年间每年移民3万人的青少年义勇队。[6]:194
1939年,随着和日本对苏关系的恶化,满洲国制定了《北边振兴(三年)计划》,使农业移民的目的从经济开发为主转为经济开发、对苏国防并重。[7]:158
尽管1938年已经做出调整,此后战争形势的发展使得第1期计划不可能完成。即使经过再次修订计划,自1940年起,实际移民户数仍远未达到计划值。该计划进入崩溃期。[6]:200第1期的原始计划、两次修订以及实际移民户数见下表:
年度 | 原始计划(户) | 第1次修正计划(户) | 第2次修正计划(户) | 实际移民(户) |
---|---|---|---|---|
1937 | 6,000 | 6,000 | 6,000 | 5,942 |
1938 | 15,000 | 6,000 | 6,000 | 5,695 |
1939 | 21,000 | 11,000 | 11,000 | 6,945 |
1940 | 28,000 | 30,000 | 20,000 | 10,319 |
1941 | 30,000 | 47,000 | 12,000 | 6,710 |
总计 | 100,000 | 100,000 | 55,000 | 35,611 |
尽管第1期的殖民目标远未实现,日本内阁在1941年12月31日通过了《满洲开拓第二期五年计划要纲》,仍然期望在第2期期满时总移民数达到原本计划的30万户。在计划中不仅准备继续派出青少年移民团,也提及应当加强对女性移民的招募和训练[8]:51-53。1942年12月8日,满洲国开拓总局为了完成开拓政策的目标,制定了《康德十年度开拓政策实行方案》,把1943年(康德10年)的目标设定为“入殖的确保”和“增产的完成”[9]:1063,1064,然而此后仍然每况愈下[10]。有资料表明1942年至1945年实现的农业移民户数为46,498户,第2期年均移民户数较第1期多三分之一,虽有增长,但仍与目标差距甚大[11]:4。
结局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参战。关东军和满洲国军在数量质量皆明显占优的苏军面前旋即溃逃,满洲国灭亡。在日本战败时满洲国有日本移民团员约22万人,死在满洲的约有4万6000人(被当地人袭击、自杀等[1]:161),失踪3万6000人(包括失散和卖给当地人的儿童),被抓捕到西伯利亚服役的有3万4000人,安全撤回日本本土的不到一半。[6]:215
在日本人撤走后,一部分曾经被夺取土地的中国农民回到了过去的住所。另外,日本开拓团撤走后,留下的大片土地没有地主,减少了后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的阻力。[12]:376
注释
- ^ 日本的年度为当年4月1日起至次年3月31日止
参考来源
- ^ 1.0 1.1 1.2 平冢柾绪. 太平洋戦争研究会 , 编. 図説 写真で見る満州全史. 河出书房新社. 2010: 175. ISBN 978-4309762760 (日语).
- ^ 2.0 2.1 2.2 2.3 2.4 2.5 浅田乔二. 満州農業移民と農業・土地問題. 大江志乃夫 (编). 岩波講座 近代日本と植民地(第3巻)植民地化と産業化. 岩波书店. 2005. ISBN 978-4000104838 (日语).
- ^ 満蒙開拓のミニ知識. 满蒙开拓平和纪念馆. [2019-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3) (日语).
- ^ 小都晶子. 日本人移民政策と「満州国」政府の制度的対応 -- 拓政司、開拓総局の設置を中心に. アジア経済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アジア経済研究所): 2–20. [2019-05-27]. ISSN 0002-294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1) (日语).
- ^ 拓务省拓务局. 満洲移民第一期計画実施要領. 拓务省拓务局. 1937-05 [2019-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9) (日语).
- ^ 6.0 6.1 6.2 6.3 6.4 6.5 筒井五郎. 鉄道自警村 - 私説・満州移民史 -. 日本図书刊行会. 1997. ISBN 978-4890395620 (日语).
- ^ 玉真之介. 満州産業開発政策の転換と満州農業移民. 农业経済研究 (日本农业経済学会). 2001-03-25, 72 (4): 157–164. ISSN 0387-3234 (日语).
- ^ 长谷川皓洋. 満洲開拓の沿革と概貌. 満洲开拓丛书. 満洲移住协会. 1942 (日语).
- ^ 细谷亨. 満蒙開拓団と現地住民 : 日本人移民入植地における「民族協和」の位相 (PDF). 立命馆経済学 (立命馆大学). 2016-03, 64 (6): 1054–1073 [2019-05-15]. ISSN 0288-018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8-20) (日语).
- ^ 李戈瑞. 国殇:抗战中的血色交通线(第十部). 团结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12624078.
- ^ 玉真之介. 満州開拓と北海道農法 (PDF). 北海道大学农经论丛 (北海道大学大学院农学研究科). 1985-02 [2019-05-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9-26) (日语).
- ^ 刘含发. 満洲移民の入植による現地中国農民の強制移住 (PDF). 现代社会文化研究 (新潟大学大学院现代社会文化研究科). 2001-08, 21: 361–378 [2019-05-31]. ISSN 1345-848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5-27)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