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優良條目/藏曆

藏曆藏族的傳統曆法,屬陰陽合曆,是藏族物候歷、印度時輪歷和漢族曆法的混合體。藏曆中的五行七曜等元素為藏族自7世紀起陸續從漢族曆法中引入,而11世紀從印度引進時輪歷後,藏曆一直以時輪歷為主體,漢族曆法為輔助,18世紀又從漢地引入時憲歷用於推算日食和月食等。藏曆紀年以60年為周期,稱「繞迥」,以五行陰陽十二生肖相配表示每年,如陽木馬年;藏曆紀月法主要是序數命名的「霍爾月」;在日期安排上通過太陽日與太陰日的日序配合產生「重日」和「缺日」,再由此形成30天的大月和29天的小月。藏曆通過增加一個月為閏月來調節朔望月回歸年,方法為每65年置24個閏月。歷史上,拉薩的門孜康負責編制藏曆每年的曆書,現在由西藏自治區藏醫院天文歷算研究所等機構負責編制,藏族氣象曆書至今仍具有指導農牧業生產、預報氣象等重要作用,流行於西藏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的藏區不丹印度尼泊爾等鄰近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