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老喬尼/阿金庫爾戰役
阿金庫爾戰役 | |||||||
---|---|---|---|---|---|---|---|
英法百年戰爭的一部分 | |||||||
阿金庫爾戰役,15世紀的袖珍畫,恩圭朗·德·蒙斯特雷繪製 | |||||||
| |||||||
參戰方 | |||||||
英格蘭王國 | 法蘭西王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兵力 | |||||||
6,000[1]–8,100人[2] (現代估計) • 大約5⁄6為長弓手 • 1⁄6為下馬作戰的重甲披甲戰士 |
14,000–15,000人[3] 加上披甲侍從共約25,000人[4] • 10,000披甲戰士[5] • 4,000-5,000名弓箭手及弓弩手[6] • 約10,000名乘馬或重甲侍從[7] | ||||||
傷亡與損失 | |||||||
約600人 (其中有112人的身份被確認)[8][9] |
• 6,000人陣亡 (多數為法國貴族)[10][11] • 700–2,200被俘[12] |
阿金庫爾戰役(英語:Battle of Agincourt,又譯阿贊庫爾戰役、阿金庫爾戰役、 阿金庫爾戰役、或亞琴哥特戰役;法語:bataille d'Azincourt)發生於1415年10月25日,是英法百年戰爭中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在亨利五世的率領下,英軍以由步兵弓箭手為主力的軍隊於此役擊潰了法國由大批貴族組成的精銳部隊,為隨後在1419年收復了整個諾曼第奠定基礎。這場戰役成為了英國長弓手最輝煌的勝利,也是一場在戰爭史有重要影響的戰役—以弓箭手作為主力對抗重裝騎士的勝利。在此役中,英格蘭出人意料地戰勝了數量上佔優勢的法軍,這提升了英格蘭的士氣和威望,削弱了法國,並開始了英國在百年戰爭中具有統治地位的新時期。
在數十年的和平後,由於與法國的談判失敗,英國於1415年起繼續對法作戰。在隨後的戰役中,由於許多士兵死於疾病,英軍減員嚴重;在英軍試圖撤退到英國控制的加來時,一支規模相當大的法國軍隊擋住了退路。儘管人數上處於劣勢,但這場戰鬥仍以英國人壓倒性的勝利而告終。
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親率軍隊上陣,參加肉搏戰。法國國王查理六世由於患有精神病而沒有親自上陣指揮。法軍由皇室大統領查理·阿布萊特和其他數名法國貴族指揮。這場戰鬥以大量使用英格蘭長弓而著名,英格蘭和威爾斯弓箭手佔英軍總數的近80%。
阿金庫爾戰役是英格蘭最著名的勝利之一,此役與克雷西戰役(1346 年)和普瓦捷戰役(1356 年)一起成為了百年戰爭中英格蘭取得的最輝煌的勝利。阿金庫爾戰役還是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於1599年創作的戲劇亨利五世的背景。
戰爭前奏
亨利五世在與法國談判失敗後舉兵入侵法國。他聲稱通過他的曾祖父愛德華三世繼承法蘭西國王的頭銜。儘管在實踐中,如果法國人承認英國對阿基坦和其他法國土地的權利要求,英國國王通常放棄法王頭銜(布勒丁尼條約)。[13]亨利五世最初在1414年春天召集大議會討論與法國開戰,但地方領主認為國王應該繼續談判並緩和他的主張。在隨後的談判中,亨利表示,如果想讓他放棄對法國王位的要求,法國需要支付釋放約翰二世(他於1356年在普瓦捷戰役中被俘)的贖金中尚未支付的160萬克朗,並承認英國對安茹、布列塔尼、佛蘭德斯、諾曼第和圖賴訥以及阿基坦領地的所有權。亨利還將迎娶法王查理六世的小女兒嘉芙蓮,並得到一筆兩百萬克朗的嫁妝。
法國人在此次談判中提出了他們能提供的最慷慨條件:英王迎娶嘉芙蓮,600,000克朗的嫁妝和阿基坦領地。到1415年,談判陷入停頓,英國人聲稱法國人嘲笑他們的主張並嘲笑英王亨利本人。[14]1414年12月,英國議會被說服授予亨利「雙重補貼」,即傳統稅率兩倍的稅收。1415年4月19日,亨利再次要求議會批准與法國開戰,這次議會同意了。[15]
1415年8月13日,亨利的軍隊在一支龐大的艦隊的帶領下在法國北部登陸。據記載,該艦隊由1,500艘船組成,但實際上的規模可能要小得多。西奧多·貝克還表示,亨利的軍隊中有 「國王的醫生和一小群外科醫生」。[16]亨利五世的皇家外科醫生托馬斯·莫斯泰德[17]此前曾與國王簽約,提供一組外科醫生和手術器械製造商參加阿金庫爾戰役。[16]登陸後,約有12,000名士兵和多達20,000匹馬的英軍包圍了阿夫勒爾港口。[18]雖然該鎮於9月22日開城投降,但這場戰鬥所用的時間比預期的長,英軍直到10月8日才得以繼續前進。隨着適合征戰的季節結束,英軍因疾病而遭受了不少傷亡。亨利沒有選擇直接返回英國過冬(如果這樣的話此次昂貴遠征只佔領了一個小鎮),而是決定將他的大部分軍隊(大約9,000人)通過諾曼第行軍到法國北部的英國據點加萊港,通過他率領軍隊出現在領土上來表明他在公國的統治權不僅僅是抽象的法理和歷史訴求。[19]他還打算以這次行動來挑釁法國王太子路易(路易在阿夫勒爾沒有回應亨利的私人戰書)。[20]
在阿夫勒爾圍城戰期間,法國也集結了一支軍隊,並在魯昂周圍集結。這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封建軍隊,而是與英國制度類似,通過發軍餉組建的軍隊。法軍希望集結9000名士兵,但該軍隊沒能及時做好解救阿夫勒爾的準備。
英王亨利五世向北進軍後,法國人沿着索姆河封鎖了他們的路線。法國人一度取得了成功,迫使亨利向南移動,遠離加來,尋找另一個淺灘。英國人最終在貝當庫爾[21]渡過了佩羅訥以南的索姆河,並繼續向北進軍。
由於沒有河流障礙可以組建防禦,法國人猶豫是否要與英軍交戰。在呼喚地方領主的同時,法國也號召當地貴族參與戰鬥。[22]到10月24日,兩軍準備交戰,但法軍選擇停戰,因為他們希望有更多軍隊能夠前來助陣。10月24日晚上,兩軍在空地上度過。第二天,法國人開始將談判作為一種拖延戰術,但亨利命令他的軍隊向前推進並與法國人交戰,雖然儘量避免或進行防禦戰更符合英軍的形勢:這也是克雷西戰役的取勝方法。當雙方軍隊紮營時,英國軍隊已有四天未供應正規的伙食,士氣低下,並因缺少遮掩的紮營器具而不得不淋受大雨。沒有足夠的食物,痢疾等疾病的肆虐,再加上兩個半星期內420公里的行軍,使得英軍在面對裝備精良的法國士兵時不管是戰力上還是數量上都絲毫不佔優勢。由於法軍封鎖了亨利前往加來的道路,拖延戰鬥對亨利來說只會進一步削弱他疲憊不堪的軍隊,並且當更多的法軍抵達時,英軍將遭到滅頂之災。[23]
戰鬥準備
戰場
阿金庫爾戰役的確切位置尚不清楚。很可能是位於特拉默庫爾和阿金庫爾樹林之間形成的狹長空地(靠近現在的阿金庫爾村)。然而,這個傳統遺址缺乏考古證據,這導致人們認為它是在阿金庫爾以西戰鬥的。[24] 2019 年,歷史學家米高·利文斯頓(Michael Livingston) 還根據對資料來源和早期地圖的審查,為阿金庫爾 (Azincourt) 以西的遺址提供了理由。[25]
英軍部署
25日的早些時候,亨利將自己的軍隊(約1500名披甲戰士和7000名弓手)部署在長約690米的隘道里。英軍分為三個部分,右翼由約克公爵愛德華率領,中翼由國王親自率領,左翼由老練的托馬斯·卡莫伊斯男爵率領。弓手則由另一位年長退伍軍人托馬斯·埃爾平厄姆爵士指揮。[26]很可能英國人在兩側都採用了他們通常的長弓兵戰線,中間是士兵和騎士。他們也可能在防線中央部署了一些弓箭手。身穿板甲和鏈甲的英國士兵肩並肩在陣前排成四列。兩側的英格蘭和威爾斯弓箭手以一定角度將尖頭木樁或木樁推入地面,迫使騎兵轉向。這種木樁的使用可能受到1396年尼科波利斯戰役的啟發,當時奧斯曼帝國的軍隊也使用過這種戰術對抗法國騎兵。
按照慣例,英國人在戰鬥前想上帝坦白。[27]由於亨利擔心敵人發動突襲,並希望他的部隊保持專注,所以他命令所有士兵在戰鬥前一夜保持靜默,否則耳朵將會被砍掉。亨利告訴他的部下,他寧可在即將到來的戰鬥中陣亡,也不願被俘虜和贖回。[28]
亨利在戰前發表講話強調他的征戰是正義的,並提醒他的軍隊注意英格蘭國王以前取得的輝煌勝利。勃艮第的消息來源記錄了他在結束演講時告訴他的部下,法國人吹噓說他們會從每個弓箭手的右手上切下兩根手指,這樣他就再也不能拉長弓了。這是否屬實值得商榷,因為死亡是任何不值錢,無法換贖金的普通士兵的正常命運。[29]
法軍部署
法國軍隊有10,000名披甲戰士[30][31]加上大約4,000-5,000名雜項步兵(gens de trait) 包括弓箭手、弩手[32](arbalétriers pavisiers)、持盾兵(pavisiers),總數約有 14,000-15,000 人。可能每一位披甲戰士都會有一個隨身侍從,一個披甲侍從,這樣算就有另外10,000名潛在的戰士,[7]儘管一些歷史學家從戰鬥人員的數量中省略了他們。[33]
法軍被分成兩個主要的戰鬥集團,一個在陣前的先鋒隊和一個在後面的主隊,這兩個集團主要由步行戰鬥的披甲戰士組成,並且在每個側翼都有更多相同的人。[34]法軍還有一支特殊的精銳騎兵部隊,其目的是打破英國弓箭手的陣型,從而為後方的步兵掃清前進的道路。[35]第二支較小的騎兵部隊將攻擊英國軍隊的後方,以及英軍的輜重和僕從。[36]許多領主和貴族們要求並獲得了陣前的位置,因為在那裏他們將有更高的機會獲得榮耀和寶貴的贖金;這導致大部分披甲戰士集結在前線,而其他沒有剩餘空間的部隊則被安排在後面。[37]雖然原先計劃將弓箭手和弩手與步兵聯隊一起放置,但現在弓弩手被認為是不必要的,於是被放置在步兵身後。[38]由於空間不足,法國人組建了第三個集團,即後衛,主要由騎在馬匹上的騎兵組成,與前方下馬作戰的騎兵來自同一支軍隊。[39]
法軍的先鋒隊和主隊的人數分別為4,800人和3,000人。[40]兩隊都排列在緊密的陣列中,每條大約有16行,並且彼此相距一個弓箭長度。[41]阿布萊特、布西考和幾乎所有的主要貴族都被分配到了先鋒隊。[42]阿朗松公爵和巴爾公爵負責指揮主隊。[43]每個翼還有600名步行作戰的披甲戰士,左翼由旺多姆伯爵路易指揮,右翼由布列塔尼伯爵阿蒂爾指揮。[44]為了驅散敵方弓箭手,一支由800至1,200 名精銳士兵組成的騎兵部隊[45]均勻分佈在先鋒隊的兩側。[46]大約200名騎兵將攻擊英軍戰線的後方。[26]法國人顯然沒有部署其餘軍隊的明確計劃,[26]後衛集團基本上就是多餘部隊的「傾倒場」。[47]
地形
戰場可以說是決定勝負的最重要因素。阿金庫爾新開墾的土地被茂密的林地包圍,這對英國人有利,既因為它的狹窄,也因為法國騎士想要抵達英軍陣前就必須穿過厚厚的泥地。[48][49]
最近的強降雨使得戰場變得泥濘不堪,身着全身板甲在泥濘中行走非常累人。聖丹尼斯的法國僧侶將法軍描述為「在向敵人前進之前就已經疲憊不堪」。深而軟的泥濘對英國軍隊尤其有利,因為一旦被撞倒在地,全副武裝的法國騎士很難在混戰中重新站起來繼續戰鬥。一些被盔甲束縛的騎士有可能被自己的頭盔淹死了。[50]
戰鬥
前期行動
10月25日上午,法軍仍在等待更多軍隊的到來。布拉班特公爵(約2,000人),[51]安茹公爵(約600人),[51]和布列塔尼公爵(6,000 人),[52]都在向阿金庫爾集結。
日出後的三個小時內雙方沒有發生戰鬥。當時的軍事教科書上說:「步兵在陣前,先前進者輸,保持陣型者獲勝。」[53]最重要的是,法國人希望如果他們繼續等待,就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加入他們。法國人此時擋住了亨利撤退的路線,並且非常樂意繼續駐紮在原地。甚至有人暗示,當英國人看到他們要與這麼多法國王子作戰時,他們會選擇逃跑而不是戰鬥。[54]
此時亨利的手下已經因飢餓、疾病和連續撤退而疲憊不堪。顯然亨利相信他撤離中的軍隊會在防守上表現得更好,但他還是選擇停止後撤,並在防禦戰成為可能之前以某種方式與法國人交戰。[23]這需要放棄他選擇的位置,將部隊向前推進,然後重新將木樁安插在陣前以保護長弓手免受騎兵的襲擊。[55](使用木樁是英國人的一項創新:在克雷西戰役期間,英格蘭弓箭手由於陣前的坑道和其他障礙物而得到了很好的保護。)[56]
地勢的狹小似乎也限制了法軍的計劃部署。法國人最初制定了一個作戰計劃,在他們披甲戰士的前面佈置了弓箭手和弩手,在後方有一支騎兵部隊,專門設計用於「攻擊英格蘭弓箭手,並用騎兵的力量將其擊潰」,[57]但在阿金庫爾戰役中,法國弓箭手和弩手被部署在披甲戰士的後方和兩側(在此役中,法軍弓手除了可能在開始時最初的一輪箭齊射之外幾乎沒有發揮其他任何作用)。法軍的騎兵部隊如果在英軍移動他們的陣型時發起進攻,則很大機會可以摧毀英國的防線,但法軍騎兵卻選擇在英軍第一輪箭齊射之後才發起進攻。目前尚不清楚法軍騎兵的攻擊延遲是否是因為法國人希望英國人發動正面攻擊(法軍由於英軍開始從他們新的防禦位置組織弓手齊射而感到驚訝),還是法國騎兵沒有足夠快地應對英軍的行動。[58]
法軍騎兵進攻
法軍騎兵儘管組織混亂且人數不足,但仍向英軍長弓手陣地衝鋒。這是一次災難性的嘗試,法國騎士無法從側翼包抄長弓手(因為林地被侵佔),也無法衝破保護弓箭手的鋒利木樁。約翰·基根(John Keegan) 認為,長弓在這一次騎兵衝鋒時對戰鬥的主要影響是對馬匹的傷害:法軍的馬匹只有頭部配備護甲,所以當馬匹的背部或側面受到攻擊時,許多馬匹會受驚失控。[59]法軍騎兵的衝鋒和隨後的倉皇撤退進一步攪亂了兩軍陣前本就泥濘的地形。朱麗葉·巴克 (Juliet Barker) 引用了來自聖但尼的一位修道士的敘述,他講述了受傷和驚慌失措的馬匹如何在前進的步兵中疾馳,在步兵從戰場上逃跑的過程中將他們驅散並踐踏。[60]
法軍總攻
法軍披甲戰士的全身板甲使他們能夠在「可怕的箭雨」中前進至距離英國防線1,000碼左右的地方。一整塊鋼板在當時被認為是很好的保護,以至於披甲戰士一般不使用盾牌。[61]現代歷史學家對長弓對抗板甲的效果存在分歧。現代測試和當時的記錄得出的結論是,英軍的箭無法穿透質量更好的鋼盔甲,到14世紀中葉,騎士和武士可以用相當普通的手段獲得這種盔甲。但是英軍的箭支確實可以穿透普通的熟鐵盔甲。[62] [63] [64] [65]歷史學家羅傑斯指出,長弓甚至在200米外都可以穿透熟鐵胸甲。他認為一個穿着最優質鋼盔甲的騎士不容易被箭支穿透胸甲或頭盔頂部,但容易被射中四肢,尤其是在近距離時。[66]無論如何,為了儘可能地保護自己免受箭的傷害,法國人不得不蓋上他們的面罩並彎曲他們的頭盔以避免被射中,因為他們頭盔上的眼孔和氣孔是整具盔甲中最薄弱的地方之一。這種低頭的姿勢限制了他們的呼吸和視力。然後他們不得不穿着重達23-27公斤的護甲 ,一路踏着黏土,向英軍陣地前進。最終,法軍披甲戰士的陣型陷入混亂,有些騎士不得不從倒下的戰友身上踩過。[67]
倖存下來的法軍士兵到達英軍陣線的前部並迫使英軍後退,側翼的英軍長弓手藉此機會近距離射擊法軍披甲戰士。當弓箭手的箭用完時,他們放下弓箭,用斧頭、劍和他們用來打樁的木槌,攻擊聚集在他們面前混亂、疲憊和受傷的法國士兵。法國人無法應付數以千計的輕甲長弓手(英軍弓手受到泥濘和鎧甲的影響要比法國人小得多)。數以千計的箭矢衝擊,再加上沉重的盔甲在泥濘中的艱難跋涉、面罩封閉時板甲的悶熱和呼吸困難,[68]意味着法軍最終與英軍交戰時「幾乎沒有舉起他們的武器」。[69]精疲力竭的法軍士兵被英軍打倒在地無法起身。隨着混戰的發展,法軍的二線部隊也加入了進攻,但他們也迅速陷入混戰,狹窄的地形意味着法國人無法有效利用自己的人數優勢。隨着在戰線後方的法軍披甲戰士進入戰場,本就狹小的戰場變得越發擁擠,法軍的機動力和戰鬥能力也就越來越差。[70]
成千上萬的法國披甲戰士被俘或被殺。戰鬥持續了大約三個小時,但最終法軍第二戰線的指揮官皆被殺或被俘,就如同第一戰線的指揮官一樣。[71]根據同時期的英國資料記載,英王亨利親自與法軍交戰。當亨利聽說他最小的弟弟格洛斯特公爵漢弗萊的腹股溝受傷後,他帶着他的近衛士兵趕到在他的兄弟身邊,站在戰線的最前列,直到漢弗萊可以被拖到安全的地方。在這場戰役中,亨利的頭部遭到了一次斧頭的敲擊,導致他的頭盔上一部分的王冠被敲掉了。[72]
針對英軍輜重的襲擊
法國唯一的成功是襲擊了受到輕微保護的英國輜重車,法軍少數披甲戰士以及大約600名農民奪取了英王亨利的一些私人財產,包括一頂王冠。[73]消息來源並沒有說明這是法軍的一次戰鬥計劃還是當地強盜行為的一部分。針對英軍輜重的襲擊發生在戰鬥即將結束的時候,這讓英國人認為他們的後方受到攻擊。[74]
亨利處決俘虜
不管針對輜重的襲擊於何時發生,亨利對法國人重新集結準備再次進攻感到震驚。在瓦解了法國披甲戰士的猛攻後,疲憊不堪的英國軍隊現在直接面對着法軍後衛部隊(數量無與倫比而且仍然可以戰鬥)。[71]法國後衛重組和「按戰鬥順序前進」的跡象使得英國人認為他們仍然處於危險之中。[75]隨後就發生了對法國囚犯的屠殺。似乎這純粹是亨利的決定,因為英國騎士發現殺死有價值的戰俘有違騎士精神,也有悖於他們的利益,因為索要贖金是司空見慣的。可亨利威脅要絞死任何不服從他命令的人。
無論如何,亨利下令屠殺數千名法國囚犯,只保留最高級別的人(大概是那些在騎士戰爭制度下最有可能獲得大筆贖金的人)。根據大多數編年史家的說法,亨利擔心囚犯會意識到他們在數量上的優勢,用散佈在戰場上的武器重新武裝自己,並壓倒精疲力竭的英國軍隊。當代編年史家並沒有因此批評他。[76]在他對戰鬥的研究中,約翰·基岡認為,亨利的主要目的不是真正殺死法國騎士,而是恐嚇他們屈服,並消除他們重新戰鬥的任何可能性。[77]基岡還推測,由於實際參與處決法國戰俘的人數相對較少(他估計大約有200人),由於英國騎士拒絕協助這項他們認為非常不道德的任務,再加上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殺死如此大量的戰俘非常困難。在亨利撤銷命令之前,被處死的戰俘的實際數量可能並不多。[78]
戰鬥結果
法國人在此役中遭受了災難性的慘敗。[79]總共約有6,000名法國騎士陣亡。[80] [10] [11]一位歷史學家指出,法軍的傷亡名單「讀起來就像一代軍事和政治領導人的點名」。[79]法軍陣亡者中有90-120大領主和方旗騎士[81],其中包括三位公爵(阿朗松,巴爾和布拉班特),九位伯爵(布拉蒙,德勒,福康貝格,葛朗伯萊,馬爾勒,訥韋爾,羅西,沃庫爾,沃代蒙)還有一位子爵(普薩耶)和一位大主教。[82]在王室官員中,皇室大總管(阿布萊特)、海軍上將(丹皮埃爾領主)和法軍弩手司令(大衛·德·蘭布爾斯,與三個兒子一起陣亡)[83]據資料稱,有3,069名騎士和侍從被殺,同時至少發現了2,600多具沒有盾徽的屍體,所以無法識別他們的身份。[79]法國整個貴族家族在男性世系被毀滅,在一些地區,整整一代領主都在此役中喪生。[84]北部九個主要城鎮的治安官與他們的兒子、親屬和支持者一起被殺。用朱麗葉·巴克 (Juliet Barker) 的話來說,這場戰鬥「在阿圖瓦、龐蒂厄、諾曼第、皮卡第等地的地方統治階級中造成了巨大影響。」[85]
法軍被俘的人數在700到2200人之間,被俘的包括奧爾良公爵和波旁公爵,旺多姆公爵,里士滿公爵(布列塔尼公爵的兄弟,也是亨利五世同父異母的弟弟)和法軍元帥讓·勒曼格爾。[12]
雖然許多英國的消息來源聲稱英國人的傷亡人數保持在兩位數,[8]但有證據表明至少有112名英國人在戰鬥中喪生,[86]其中包括約克公爵和年輕的薩福克伯爵。
儘管這場勝利在軍事上具有決定性意義,但其影響卻是複雜的。此次戰役並沒有立即使英軍獲得更多的戰略優勢,因為亨利的首要任務是返回英格蘭,他於11月16日返回英國,並於23日在倫敦凱旋。[87]亨利成為了一位征服英雄,在他的臣民和法國以外的歐洲列強眼中,他是被上帝祝福的人。此役確立了蘭開斯特王朝和亨利未來在法國追求「權利和特權」的合法性。[88]戰鬥結束後,法國內部阿馬尼亞克和勃艮第派系之間脆弱的休戰就破裂了。這場戰鬥的首當其衝的落在了阿馬尼亞克人身上,他們遭受了大部分高級人員傷亡並承擔了失敗的責任。勃艮第人抓住機會,在戰鬥結束後的10天內重新集結了軍隊,向巴黎進軍。[89]法國缺乏團結使亨利有十八個月的時間在軍事和政治上為新的征程做準備。[90]
流行文化
音樂
在阿金庫爾戰役結束後不久,英國人就創作了許多關於這場戰鬥的流行民歌,最著名的是15世紀上半葉創作的《阿金庫爾頌歌》。[91]其他民謠也隨之而來,包括「亨利五世國王的征服法國」。[92]
文學
今天關於這場戰鬥最著名的文學作品是威廉·莎士比亞的《亨利五世》中的第四幕,《亨利五世》寫於1599年。該劇主要描繪了國王所面對的壓力,並且應該如何展現出——騎士、誠實和公正——以及國王有時必須如何行事——馬基雅維利思想和冷血無情。[93]莎士比亞通過描述亨利決定殺死一些法國俘虜的決定來說明這些緊張局勢,同時試圖為其辯解。這場戰鬥的時刻被描繪成與騎士傳統的決裂,也是王權悖論的一個重要例子。[94]
今天的阿金庫爾
阿金庫爾村如今建有一座現代化的博物館,專門展示了這場戰鬥。 [95]博物館列出了英法雙方在戰鬥中陣亡者的姓名。
-
阿金庫爾紀念館
-
博物館中記錄的在阿金庫爾陣亡的英國弓箭手名單
參考資料
引文
- ^ Barker 2015,第xvi–xvii, xxi, 220, 229, 276, 388–392頁; Rogers 2008,第42, 114–121頁; Sumption 2015,第441, 814 (n. 11)頁
- ^ Mortimer 2009,第566頁.
- ^ Rogers 2008,第57, 59 (n. 71)頁; Mortimer 2009,第565, 566頁; Sumption 2015,第449, 815 (n. 20)頁; Curry 2000,第102頁
- ^ Rogers 2008,第60–62頁.
- ^ Rogers 2008,第57–59頁; Sumption 2015,第452–453頁; Mortimer 2009,第429頁; Curry 2000,第181頁
- ^ Rogers 2008,第57, 62–63頁; Mortimer 2009,第422, 565頁
- ^ 7.0 7.1 Rogers 2008,第57, 60–62頁.
- ^ 8.0 8.1 Curry 2000,第12頁.
- ^ Barker 2015,第320頁.
- ^ 10.0 10.1 Curry 2006,第187, 192, 233, 248頁.
- ^ 11.0 11.1 Sumption 2015,第459, 461頁.
- ^ 12.0 12.1 Barker 2015,第337, 367, 368頁.
- ^ Barker 2015,第14頁.
- ^ Barker 2015,第67–69頁.
- ^ Barker 2015,第107, 114頁.
- ^ 16.0 16.1 Beck, Theodore. Cutting Edge: Early History of the Surgeons of London. Lund Humphries Publishers Ltd. 1974: 58. ISBN 978-0853313663.
- ^ Prioreschi, Plinio. A History of Medicine: Medieval medicine. Horatius Press. 1996. ISBN 9781888456059 (英語).
- ^ Guardian newspaper:French correction: Henry V's Agincourt fleet was half as big, historian claims, 28 July 2015
- ^ Hibbert 1971,第67頁.
- ^ Barker 2015,第221頁.
- ^ Seward 1999,第162頁.
- ^ Living Dictionary of the French Language. 25 Ma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14 December 2013).
- ^ 23.0 23.1 Mortimer 2009,第436–437頁.
- ^ Sutherland (2015)
- ^ Livingston, Michael. Where was Agincourt Fought?. Medieval Warfare. 2019, IX (1): 20–33. ISSN 2211-5129.
- ^ 26.0 26.1 26.2 Sumption 2015,第454頁.
- ^ Curry 2006,第166頁.
- ^ Barker 2015,第269–270頁.
- ^ Barker 2015,第286頁.
- ^ Sumption 2015,第452–453頁.
- ^ Rogers 2008,第57–59頁.
- ^ Mortimer 2009,第422, 565頁.
- ^ Rogers 2008,第59 n. 71頁.
- ^ Barker 2015,第278–279, 280頁; Curry 2006,第141, 142, 184頁; Mortimer 2009,第428–429頁.
- ^ Curry 2006,第183–184頁; Barker 2015,第279, 280頁.
- ^ Phillpotts 1984,第63頁.
- ^ Mortimer 2009,第428–429, 430頁; Barker 2015,第278–279頁; Curry 2000,第113, 115, 125頁.
- ^ Barker 2015,第275, 278–279頁; Rogers 2008,第64, 66–67, 69頁; Phillpotts 1984,第62頁; Mortimer 2009,第429, 430頁.
- ^ Barker 2015,第278–279頁; Rogers 2008,第61 (n. 79), 62, 64, 66頁; Phillpotts 1984,第62頁.
- ^ Mortimer 2009,第429頁; Sumption 2015,第452頁; Rogers 2008,第58頁; Curry 2000,第107, 132, 181頁.
- ^ Rogers 2008,第63頁.
- ^ Sumption 2015,第452頁; Barker 2015,第279頁.
- ^ Barker 2015,第279頁.
- ^ Barker 2015,第279, 280, 322, 331頁; Curry 2000,第156, 181, 183頁; Curry 2006,第182頁.
- ^ Curry 2000,第60–61, 71, 106, 161, 173, 468頁.
- ^ Curry 2000,第34, 35, 61, 161頁; Rogers 2008,第63頁; Barker 2015,第280頁; Mortimer 2009,第429, 599 (n. 109)頁.
- ^ Barker 2015,第281–282頁.
- ^ Wason 2004,第74頁.
- ^ Holmes 1996,第48頁.
- ^ Barker 2015,第303頁.
- ^ 51.0 51.1 Mortimer 2009,第449頁.
- ^ Mortimer 2009,第416頁.
- ^ Barker 2015,第290頁.
- ^ Barker 2015,第291頁.
- ^ Keegan 1976,第90–91頁.
- ^ Bennett 1994.
- ^ Barker 2015,第275頁.
- ^ Barker 2015,第294頁.
- ^ Keegan 1976,第92–96頁.
- ^ Barker 2015,第297頁.
- ^ Nicholson 2004,第109頁.
- ^ Nicolle, D. (2004).
- ^ Loades, M. (2013).
- ^ Jones, P. N. (1992).
- ^ Military History Monthly February 2016
- ^ Rogers 2008,第110–113頁.
- ^ Barker 2015,第301頁.
- ^ Askew, Graham N.; Formenti, Federico; Minetti, Alberto E. Limitations imposed by wearing armour on Medieval soldiers' locomotor performance. Proc. R. Soc. B. 2012, 279 (1729): 640–644. PMC 3248716 . PMID 21775328. doi:10.1098/rspb.2011.0816.
- ^ Curry 2000,第159頁.
- ^ Rogers 2008,第95–98頁.
- ^ 71.0 71.1 Curry 2000,第37頁.
- ^ Mortimer 2009,第443頁.
- ^ Curry 2006,第207–209頁.
- ^ Barker 2015,第311頁.
- ^ Curry 2000,第163頁.
- ^ Barker 2015,第305–308頁.
- ^ Keegan 1976,第107–112頁.
- ^ Keegan 1976,第112頁.
- ^ 79.0 79.1 79.2 Sumption 2015,第459頁.
- ^ Curry 2000,第38, 121, 127頁.
- ^ Curry 2000,第38, 53, 93, 168, 169頁.
- ^ Barker 2015,第325頁.
- ^ Barker 2015,第xxii, 325, 327頁.
- ^ Sumption 2015,第460頁.
- ^ Barker 2015,第326–327頁.
- ^ Barker 2015,第324頁.
- ^ Mortimer 2009,第475, 479頁.
- ^ Mortimer 2009,第547–549頁.
- ^ Barker 2015,第358頁.
- ^ Barker 2015,第385頁.
- ^ Curry 2000,第280–283頁.
- ^ Woolf 2003,第323頁.
- ^ Cantor 2006,第15頁.
- ^ Cantor 2006,第21–22頁.
- ^ Agincourt Museum
參考資料
- Adams, Michael C. Echoes of War: A Thousand Years of Military History in Popular Culture. University of Kentucky Press. 2002. ISBN 978-0-8131-2240-3.
- Barker, Juliet. Agincourt: The King, the Campaign, the Battle [US title: Agincourt: Henry V and the Battle that Made England] revised and updated. London: Abacus. 2015 [2005]. ISBN 978-0-349-11918-2.
- Bennett, M. The Development of Battle Tactics in the Hundred Years War (PDF). Anne Curry; Michael L. Hughes (編). Arms, Armies and Fortifications in the Hundred Years War. Woodbridge: Boydell Press. 1994: 7–20. ISBN 978-0-85115-365-0.
- Cantor, Paul A. Shakespeare's Henry V: From the Medieval to the Modern World. John A. Murley; Sean D. Sutton (編). Perspectives on Politics in Shakespeare. Lanham, MD, US: Lexington Books. 2006: 11–32. ISBN 978-0-7391-0900-7.
- Curry, Anne. The Battle of Agincourt: Sources and Interpretations. Woodbridge: Boydell Press. 2000. ISBN 978-0-85115-802-0.
- Curry, Anne. Agincourt: A New History. UK: Tempus. 2006 [2005]. ISBN 978-0-7524-2828-4.
- Curry, Anne; Mercer, Malcolm (編). The Battle of Agincourt.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5. ISBN 978-0-300-21430-7.
- Agincourt.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Chisholm, Hugh (編).
- Glanz, James. Historians Reassess Battle of Agincourt. The New York Times. 24 October 2009.
- Hatchuel, Sarah; Nathalie Vienne-Guerrin (編). Shakespeare on Screen: The Henriad. Rouen: Publications des Universités de Rouen et du Havre. 2008. ISBN 978-2-87775-454-5.
- Hatchuel, Sarah (2008), "The Battle of Agincourt in Shakespeare's, Laurence Olivier's, Kenneth Branagh's and Peter Babakitis's Henry V", in Hatchuel & Vienne-Guerrin 2008,第193–208頁 .
- Hibbert, Christopher. Great Battles – Agincourt. London: Weidenfeld & Nicolson. 1971. ISBN 978-1-84212-718-6.
- Holmes, Richard. War Walks. London: BBC Worldwide Publishing. 1996: 48. ISBN 978-0-563-38360-4.
- Honig, Jan Willem. Reappraising Late Medieval Strategy: The Example of the 1415 Agincourt Campaign. War in History. 2012-04-24, 19 (2): 123–151. S2CID 146219312. doi:10.1177/0968344511432975.
- Keegan, John. The Face of Battle: A Study of Agincourt, Waterloo, and the Somme. Penguin Classics Reprint. Viking Adult. 1976. ISBN 978-0-14-004897-1.
- Margolies, David (2008), "Henry V and Ideology", in Hatchuel & Vienne-Guerrin 2008,第147–156頁 .
- Mortimer, Ian. 1415: Henry V's Year of Glory. London: The Bodley Head. 2009. ISBN 978-0-224-07992-1.
- Nicholson, Helen. Medieval Warfare. Palgrave Macmillan. 2004.
- Phillpotts, Christopher. The French plan of battle during the Agincourt campaign.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 1984, 99 (390): 59–66. JSTOR 567909. doi:10.1093/ehr/XCIX.CCCXC.59.
- Rogers, C.J. The Battle of Agincourt. L.J. Andrew Villalon; Donald J. Kagay (編). The Hundred Years War (Part II): Different Vistas (PDF). Leiden: Brill. 2008: 37–132 (2008-08-29). ISBN 978-90-04-16821-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8-23).
- Seward, Desmond. The Hundred Years War: The English in France 1337–1453. Penguin. 1999: 162. ISBN 978-0-14-028361-7.
- Sumption, Jonathan. The Hundred Years War IV: Cursed Kings. London: Faber & Faber. 2015. ISBN 978-0-571-27454-3.
- Sutherland, Tim. The Battlefield. Anne Curry; Malcolm Mercer (編). The Battle of Agincourt. New Haven &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7 November 2015. ISBN 978-0-300-21430-7.
- Wason, David. Battlefield Detectives. London: Carlton Books. 2004: 74. ISBN 978-0-233-05083-6.
- Woolf, Daniel. The Social Circulation of the Past: English Historical Culture 1500–173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2 June 2003. ISBN 978-0-19-925778-2.
- Wylie, James Hamilton; Waugh, William Templeton. The Reign of Henry the Fifth. Cambridge: The University Press. 1914: 118. OCLC 313049420.
延伸閱讀
- Beck, Steve (2005). The Battle of Agincourt, www.militaryhistoryonline.com.
- Bennett, Matthew. The Battle. Curry, Anne (編). Agincourt 1415. Stroud: Tempus. 2000: 25–30. ISBN 978-0-7524-1780-6.
- Dupuy, Trevor N. Harper Encyclopedia of Military History. New York: HarperCollins. 1993. ISBN 978-0-06-270056-8.
- Family Chronicle.com, The Agincourt Honor Roll, Family Chronicle, March/April 1997.
- Glanz, James. Henry V's Greatest Victory is Besieged by Academia. The New York Times. 25 October 2009 [24 October 2009].
- Grummitt, David. (Oxford University), A review of Agincourt 1415: Henry V, Sir Thomas Erpingham and the triumph of the English archers ed. Anne Curry, Pub: Tempus UK, 2000 ISBN 0-7524-1780-0. Accessed 15 April 2008.
- Hansen, Mogens Herman (Copenhagen Polis Centre) The Little Grey Horse – Henry V's Speech at Agincourt and the Battle Exhortation in Ancient Historiography Histos volume 2 (March 1998), website of the Department of Classics and Ancient History, University of Durham
- Jones, Michael J. Agincourt 1415. Barnsley: Pen & Sword. 2005. ISBN 978-1-84415-251-3.
- "Battle of Agincourt" in Military Heritage, October 2005, Volume 7, No. 2, pp. 36–43. ISSN 1524-8666.
- Nicolas, Harris. History of the Battle of Agincourt, and of the expedition of Henry the Fifth into France in 1415; to which is added the Roll of the men at arms in the English army. London: Johnson & Co. 1833.
- Strickland, Matthew; Hardy, Robert. The Great Warbow. Stroud: Sutton. 2005. ISBN 978-0-7509-3167-0.
- Sutherland, T.L. (2006). "The Battle of Agincourt: An Alternative Location?", Journal of Conflict Archaeology 1, 245–265.
外部連結
- 阿金庫爾戰場考古項目網站http://tls509.wixsite.com/archaeologyagincourt
- 阿金庫爾博物館 [1]
- 法軍傷亡詳細名單
- 康布雷總督和法國王室的支持者恩蓋朗·德·蒙斯特雷萊 (Enguerrand de Monstrelet,卒於 1453 年) 撰寫的當代戰鬥記錄。
- 中世紀檔案播客中的阿金庫爾戰役
- 大衛·克勞瑟的「阿金庫爾戰役動畫地圖」
- 大衛·克勞瑟的「阿金庫爾戰役動畫地圖」
[[Category:百年戰爭戰役]] [[Category:引用自1911年大英百科全书并包含维基文库引用的维基百科条目]] [[Category:维基数据存在坐标数据的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