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存檔3

由克勞棣在話題有關「被發現」上作出的最新留言:3 年前

統計中國大陸的無症狀感染者

中國大陸政府並不將無症狀感染者計入確診病例內,不過官方在統計無症狀感染者的數量。我建議在中國大陸的數據中再加一個無症狀感染者數量。──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Bourgeoisie and Proletariat討論貢獻)於2020年5月10日 (日) 19:30加入。

12月1日之前的確診傳聞是否寫入

部分來源或陰謀論提出更早的確診病例,這部分是否寫入?--葉又嘉留言2020年5月15日 (五) 05:16 (UTC)

葉又嘉你好~
我是新人Olivia。看到你刪掉我添加的這部分內容:「2020年3月13日《南華早報》披露,據一份政府未公開的數據報告,11月17日,一名55歲湖北省居民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11月確診的4男5女中,年齡在39至79歲之間。」想談一下我最近的一些發現和幾個例子。
1.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數據推算,一月之前的種群礦長發生時間是12月8日,該結果暗示病毒可能在12月初,甚至11月中下旬即已經開始人對人傳播,隨後在華南海鮮市場周圍蔓延開來」。可參考中科院研究報告 http://web.archive.org/web/20200222123716/http://www.xtbg.cas.cn/xwzx/kydt/202002/t20200220_5502619.html
2. 早在2019年10月,日本東京大學教員間就知道中國研究所發生病毒泄漏,但大學下箝口令,不得外傳。原副教授大澤昇平,在2020年3月30日發推文揭示了此事。 https://6do.news/article/2452835-62
3. 2019年10月7日至10月24日,一份秘密文件根據武漢手機定位數據的分析表明,武漢病毒研究所於2019年10月期間曾短暫關閉過。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NBCnews)5月9日引述三位知情人士的消息。報告稱,從2019年10月7日至10月24日,武漢病毒研究所的高安全區域沒有手機活動,並且有可能在10月6日至10月11日之間發生了某個「危險事件」。報告還說,手機數據分析表明,大流行病「比最初報告的時間更早」,並且「支持武漢病毒研究所泄露冠狀病毒(COVID-19)(中共病毒)」。

NBC的報導稱,這樣的停機事件如果真的存在,可以被看作是美國情報機構正在審查的一種可能——中共病毒(冠狀病毒)是從實驗室被意外泄露的。 https://www.nbcnews.com/politics/national-security/report-says-cellphone-data-suggests-october-shutdown-wuhan-lab-experts-n1202716

根據所上數據,我認為追溯到11月的確診新冠案例事真實的,所以希望能恢復以上的內容。
謝謝
OliviaBaii留言2020年5月15日 (五) 16:15 (UTC)
  • (!)意見:我個人認為,你可以加入原來的內容並給出來源,但是你「最近的一些發現和幾個例子」屬於原創研究,不可加入。還有,「中共病毒」不受方針保護,建議替換。Wonderwind2002留言2020年5月23日 (六) 04:41 (UTC)

條目太長,建議修改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疫情發展移動至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時間軸。且將來疫情發展的部分寫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時間軸之中。--2001:B011:30E0:394E:C8D8:B89:DB3E:7DCA留言2020年6月7日 (日) 02:10 (UTC)

為什麼在美國和中國大陸的負面消息上面,總有用戶持雙標態度

為什麼只要編寫美國等國的「新冠疫情」等負面消息總會有一些用戶過來刪除,但是他們卻能容忍中國大陸的負面消息,--航站區留言2020年6月21日 (日) 08:30 (UTC)

就比如@Oscar1003@Klonoa1997等用戶,無緣無故給有來源的信息硬稱是「原創研究」和「不可靠來源」。——航站區留言2020年6月21日 (日) 09:01 (UTC)
User:Klonoa1997「頻繁以原創研究為理由移除有來源內容」已被管理員判定為擾亂性編輯,已封禁一周。——航站區留言2020年6月21日 (日) 16:15 (UTC)

文中描述和給出的新聞描述不符

在2019年10月條目下關於意大利醫生對於新冠病毒在2019年10月就已經在意大利傳播的意見,在給出的第366項引用中的採訪醫生本人明確表示屬於推測,而並非確定口吻。條目中敘述會誤導讀者認為意大利先於武漢傳播,應當修改或全部刪除重寫。 「在介紹完上述內容之後,朱塞佩 · 雷穆齊再次強調:「我重複一遍,因為在當時還沒有新冠病毒存在的證據,所以這些病例都沒有被記錄為 COVID-19。」[1]

早先一段時間我就提出了中立原則的質疑,但被移除了。老實說這整段只用兩個新聞就描述此時間點,且全篇照抄,這是很嚴重的問題。我也贊成重寫或移除。--David Jackson(留言) 2020年6月23日 (二) 05:43 (UTC)
  • 「條目中敘述會誤導讀者認為意大利先於武漢傳播」你的意思是認定了武漢是最先傳播的了?——航站區留言2020年6月23日 (二) 13:49 (UTC)
  • (!)意見,刪除10月份--葉又嘉留言2020年6月23日 (二) 13:58 (UTC)
  • (!)意見,正文所列首例發病時間以經過同行評審的學術研究結果為準,即12月1日。那麼有更早之前的猜測、推估、消息等,同一個段落--葉又嘉留言2020年6月23日 (二) 14:02 (UTC)
    • 同理,11月份的那個「2020年3月13日《南華早報》披露,據一份政府未公開的數據進行回溯,一名55歲湖北省居民最早於2019年11月17日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是不是這應該刪除,不然就雙標了。——航站區留言2020年6月23日 (二) 14:09 (UTC)
  • (!)意見 同意樓上關於刪除南華早報的報道的意見,針對病毒起源問題,應當基於科學家明確的、見諸紙面的研究結果,並經過充分的同行審議,慎重採用學術論文預印本網站的內容(除非被廣泛認可),並實時更新論文動態。而基於南華早報「未公開的數據」明顯違背公開性原則,真實度無法評估,應當和前文媒體基於部分事實做出的推測一道被刪除。
  • (!)意見我建議「疫情發展」一節只加入實時發佈的消息,一些回溯性、經過充分同行評審的研究建議另闢章節敘述。重構病毒擴散歷史需要相當流行病學知識,來源方面實在不宜靠新聞報道。--PastorPsy326留言2020年6月23日 (二) 16:46 (UTC)
    ·( ✓ )同意 “疫情发展”应从2019年12月媒体公开报道的,武汉市官方通报发现第一例新冠病毒开始,这同时也是全球第一次发现这种病症,即人为发现流行开始。对于科学界对于新冠病毒溯源,应开新章节描述,为“科学界对于新冠病毒源头的研究”,严格按照采用已经发表的、经过同行充分审议论文结论的原则。同时我们又看到原文给出的新闻都是基于部分事实引申猜想,没有经过科学论证,所以我不建议溯源章节采用新闻报道;如果想要加入,则建议需要另开章节“对新冠病毒起源的猜测”,并要注明仅为推测,没有经过科学论证证明
    • (-)反對不苟同關於閣下論調「武漢市官方通報發現第一例新冠病毒開始,這同時也是全球第一次發現這種病症,即人為發現流行開始。」沒有證據證明是全球第一次發現,因為存在某國家發現不報或者掩耳盜鈴當做流感,要不然也不會現在幾百萬人確診。話說回來,要是刪去12月份之前的,就給讀者一種是武漢傳播出這種病毒的錯覺,不符合中立原則,存在雙標嫌疑。——航站區留言2020年6月23日 (二) 23:55 (UTC)
      • 我不清楚目前流行病學界對此病毒源頭是否有任何共識,但要避免引導讀者,可於章節首段加入註釋等澄清,目前結構一來時間時前時後,頗為混亂,二來也有點文不對題,前段似是不停引述個別事件,缺乏「發展」二字的大局面向。病毒起源問題已經有章節專門討論,我建議將有可靠來源的對病毒溯源的內容移至那個章節。--PastorPsy326留言2020年6月24日 (三) 16:32 (UTC)
  ·(-)反对我们要是讨论一个科学问题的话,就不能独立于科学证据之外自己推测;目前科学界主流认识:一、新冠病毒公认最早发现在武汉,没有任何其他地方优先于武汉发现该病毒的报告。“没有证据证明是全球第一次发现”,什么是科学证据?现有证据全部指向华南海鲜市场是全球第一次成功提取出该病毒的地方,全球学界和中国政府对此没有异议,如果您有证明其他地方先于此市场发现该病毒的确切的、公认的科学证据,请给出引用来源;二、就您给出的引文和您自己的编辑,我举两个例子:第一点是第366项意大利医生接受采访的原话:"在介绍完上述内容之后,朱塞佩 · 雷穆齐再次强调:'我重复一遍,因为在当时还没有新冠病毒存在的证据,所以这些病例都没有被记录为 COVID-19。'


'目前從科學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判斷新冠病毒首先在武漢被發現。'他說,'在中國公開之前,它可能已經在武漢傳播了一段時間,從遺傳學角度可以準確地證實這一點。通過《新英格蘭雜誌》的論文(DOI: 10.1056/NEJMc2001468)可以發現,該病毒是通過一位與中國人有過接觸的德國人到達意大利的。'"是不是和您的文章闡述存在截然相反的表述呢?

第二點,閣下新編輯的指英國科學家認為病毒存在三種類型,武漢不是最先發源地的文章,我希望您本着科學態度,去閱讀論文原文[2]

關於A型病毒:「There are two subclusters of A which are distinguished by the synonymous mutation T29095C. In the T-allele subcluster, four Chinese individuals (from the southern coastal Chinese province of Guangdong) carry the ancestral genome, while three Japanese and two American patients differ from it by a number of mutations. These American patients are reported to have had a history of residence in the presumed source of the outbreak in Wuhan. The C-allele subcluster sports relatively long mutational branches and includes five individuals from Wuhan, two of which are represented in the ancestral node, and eight other East Asians from China and adjacent countries. It is noteworthy that nearly half (15/33) of the types in this subcluster, however, are found outside East Asia, mainl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ustralia.」

關於B型病毒:「For type B, all but 19 of the 93 type B genomes were sampled in Wuhan (n = 22), in other parts of eastern China (n = 31), and, sporadically, in adjacent Asian countries (n = 21). Outside of East Asia, 10 B-types were found in viral genom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one in Mexico, four in France, two in Germany, and one each in Italy and Australia. Node B is derived from A by two mutations: the synonymous mutation T8782C and the nonsynonymous mutation C28144T changing a leucine to a serine. Cluster B is striking with regard to mutational branch lengths: While the ancestral B type is monopolized (26/26 genomes) by East Asians, every single (19/19) B-type genome outside of Asia has evolved mutations. This phenomenon does not appear to be due to the month-long time lag and concomitant mutation rate acting on the viral genome before it spread outside of China (Dataset S1, Supplementary Table 2). A complex founder scenario is one possibility, and a different explanation worth considering is that the ancestral Wuhan B-type virus is immunologically or environmentally adapted to a large section of the East Asian population, and may need to mutate to overcome resistance outside East Asia.」

關於C型病毒:「On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phylogenetic network is to reconstruct infection paths where they are unknown and pose a public health risk. The following cases where the infection history is well documented may serve as illustrations (SI Appendix). On 25 February 2020, the first Brazilian was reported to have been infected following a visit to Italy, and the network algorithm reflects this with a mutational link between an Italian and his Brazilian viral genome in cluster C (SI Appendix, Fig. S1). In another case, a man from Ontario had traveled from Wuhan in central China to Guangdong in southern China and then returned to Canada, where he fell ill and was conclusively diagnosed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on 27 January 2020. In the phylogenetic network (SI Appendix, Fig. S2), his virus genome branches from a reconstructed ancestral node, with derived virus variants in Foshan and Shenzhen (both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agreement with his travel history. His virus genome now coexists with those of other infected North Americans (one Canadian and two Californians) who evidently share a common viral genealogy. The case of the single Mexican viral genome in the network is a documented infection diagnosed on 28 February 2020 in a Mexican traveler to Italy. Not only does the network confirm the Italian origin of the Mexican virus (SI Appendix, Fig. S3), but it also implies that this Italian virus derives from the first documented German infection on 27 January 2020 in an employee working for the Webasto company in Munich, who, in turn, had contracted the infection from a Chinese colleague in Shanghai who had received a visit by her parents from Wuhan. This viral journey from Wuhan to Mexico, lasting a month, is documented by 10 mutations in the phylogenetic network.」

請問論文原文哪裏指明病毒不是來源武漢?相反,論文結果恰恰表明所有類型病毒在遺傳學上和武漢毒株相關。這也是我極度反對在溯源階段加入媒體來源的原因

鑑於此,我希望閣下對您編輯過的內容進行修改,以免誤導讀者。

  • (-)反對引用條目里的那句話「外界一般認定疫情發源於武漢市江漢區華南海鮮批發市場非法銷售的野味。隨後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通過對93個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從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提取的病毒屬於H1型。該病毒源於H3型,H3型是H13單倍型和H38單倍型的後裔,而病毒較古老的單倍型H13和H38分別在有武漢旅行史的廣東首例患者和美國首例患者身上發現,而並未在武漢市現有患者樣本中檢測到[註 1],證明華南海鮮市場並非最早的源頭,《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及《科學》的報導亦佐證此一說法,故大概率排除了華南海鮮市場為首發地[5][6][7][4]。該篇《科學》刊載的報道亦認為,在2019年12月下旬於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發現大量病例前,該病毒可能已經在武漢或其他地區悄悄地傳播,又指該病毒的實際來源尚不明確,仍需進一步研究[5]。」航站區留言2020年6月24日 (三) 05:23 (UTC)
  • (!)意見 ··所以我之前認同了您關於應當基於科學家的論文、報告進行科學溯源,對不符合這一條款的新聞、貼文進行剔除,所以應當刪除南華早報的文章。您給出的新來源是科學爭論,中科院的論文結論是「並非起源於武漢海鮮市場的野味」,而不是「全球在武漢的另外一處地方早於武漢提取到了這個病毒」,所以這和我說的仍然不矛盾,反駁是無效的。當然我強烈支持並要求中科院的這篇文章結論應當放入維基百科中。再者我指出的是您舊引文論文內容和有關維基百科寫作不符,我給出了原文證明您的論述是錯誤的,所以仍然建議您修改關於英國科學家論文和意大利醫生這倆個條目的錯誤描寫。


  • (*)提醒@航站區閣下預設了美國即XX肺炎的根源。其實我不反對任何維基人對病毒來源有何看法,不過在條目探討中,請讓事實說話而不是主觀憶想,亦請給出來源,多謝。「就給讀者一種是武漢傳播出這種病毒的錯覺,不符合中立原則」沒問題,但是暗示別國是傳播源頭亦是不行的。--星屋留言2020年6月24日 (三) 14:22 (UTC)
  • (!)意見我還是建議以科學證據或論文為主,如果未來有新的證據或論文顯示中國武漢並不是發源地,我當然贊成要補充甚至平反了。當前還是先暫移將2019年10~11月的章節內容移至討論區,先以WHO公佈的資料為主。以上建議請參考。--David Jackson(留言) 2020年6月26日 (五) 15:28 (UTC)
    • @David Jackson(+)贊成同意您的觀點,疫情發展應當以世衛時間線和中國官方通報為準,加上這段主要講述的是「疫情發展」,實在是不應當有先於世衛時間線的表述,而且這些結論基於部分事實的猜測,應當按照猜測的提出時間為準,目前的2019.10、2019.11部分描寫從邏輯角度看實在是不通。
  • 關於中國媒體又在炒作「巴塞隆拿2019年3月廢水檢出新冠病毒」,我不否認學校官網給出了論文,但是路透社等大媒體引用時都加上了西班牙公共衛生局Joan博士認為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的評論。我不清楚中國媒體刪除這一句話的動機何在,但是這不重要,重點是這篇文章未經過同行審議。若有人在疫情發展階段加上,建議應當刪除,同行評審通過後加入。我認為:「維基百科不能成為水文的結論陳列場所,任何詞條的出處都要科學有力。
  • 根據各位觀點 暫時將2019年10月、11月部分爭議條文移至討論區,待討論結果認為爭議條文無問題後予以放回,或進行修改/刪除。

2020年5月4日,加拿大及英國皇家內科學院院士關玉蓮(華裔)在央視連線中透露,美國加州三位沒去過中國的新冠肺炎患者屍檢結果表示,美國病例最早的感染時間或在去年10月。[8][9][來源可靠?]

意大利知名醫學專家朱塞佩·雷穆齊(Giuseppe Remuzzi)在3月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最早一些家庭醫生就細心地發現,他們接觸到的重症肺炎,跟普通流感不同。他們在10月、11月、12月就看到了這種病毒,因此這種病毒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這意味着在我們知道中國的疫情暴發之前,病毒至少就已經在意大利的倫巴第北部地區傳播起來了。」據意大利安莎通訊社3月25日報道,在倫巴第大區衛生局協調下,14家研究中心在學術論文平台ArXiv上聯合發表的論文顯示,新型冠狀病毒早在2020年1月1日就開始在倫巴第大區流行。英國《自然》雜誌在其網站上評論稱,新冠肺炎疫情在被發現前已在意大利發展了數個星期。也就是說,2019年12月新冠病毒就已在意大利「活躍」。[10][11][12][來源可靠?]


2020年3月13日《南華早報》披露,據一份政府未公開的數據進行回溯,一名55歲湖北省居民最早於2019年11月17日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2019年11月確診的4男5女中,年齡在39至79歲之間。[13][來源可靠?]這一報道被多家媒體如National Post衛報等轉載引用[14][15][來源可靠?]


2020年5月4日,新澤西州貝爾維爾市市長米高·梅勒姆(Michael Melham)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稱自己在2019年11月就已感染新冠病毒。據米高·梅勒姆回憶,他在去年11月前往大西洋城參加新澤西州市鎮聯盟會議,11月21日回程時在花園州高速公路(Garden State Parkway)突感不適,回到家後開始出現高燒、發冷等一系列症狀,整夜都無法入眠。醫生認為他感染了流感,他當時也接受了這一說法,直到新冠病毒疫情在新澤西州爆發,「我曾懷疑過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但他們說美國首例在一月才被發現;但我以前也患過流感,症狀從未如此嚴重,我覺得自己好像快要死了。」儘管官方說法認為米高·梅勒姆當時不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但他還是堅持去做了血液抗體檢測,結果令他的醫生非常震驚:檢測顯示米高·梅勒姆已有新冠病毒抗體。他隨後發表聲明宣佈檢測結果,並認為此前許多重症流感很可能就是新冠病毒,「我身邊也有很多人告訴我,他們曾在去年11、12月生病且症狀嚴重。」對此,部分衛生專家支持這一論斷。美國公共健康協會英語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執行主任Georges Benjamin說,「我們最終會發現,新冠病毒的到來比我們想像的早得多。」[16][17][18]

法國東北部科爾馬市阿爾貝·施魏策爾醫院的米歇爾·施米特博士與他的研究團隊檢查了2019年年底拍攝的數千張胸部X光片,發現其中兩張的影像與新冠病毒的症狀一致,這兩次拍攝在11月16日和18日進行。[19]

註釋

  1. ^ 就中國科學院研究結果所顯示的武漢市現有患者樣本未檢測到病毒較古老的單倍型H13和H38問題,蘭州大學研究員趙序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當時樣品主要採自幾家定點醫院,而且樣品採集時間局限於2019年12月24日和2020年1月5日,因為在武漢進行樣品採集時間較晚,當時爺爺輩的單倍型很有可能已經被父輩、孫子輩的單倍型替換[3][4]

參考資料

  1. ^ DeepTech深科技. 网传去年11月意大利已出现病毒传播?独家发布意专家本人解读_手机网易网. 3g.163.com. 2020-03-24 [2020-06-23]. 
  2. ^ Forster, Peter; Forster, Lucy; Renfrew, Colin; Forster, Michael. Phylogenetic network analysis of SARS-CoV-2 genom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0-04-08, 117 (17): 9241–9243. ISSN 0027-8424. doi:10.1073/pnas.2004999117 (英語). 
  3. ^ 中新社昆明. 最新研究:新冠病毒发源地并非华南海鲜市场 可能11月就已人传人. 鳳凰網資訊. 北京. [2020-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7) (中文(中國大陸)). 
  4. ^ 4.0 4.1 台湾节目称新冠病毒源头在美国?专家解读来了. 經濟日報. 2020-03-01 [2020-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9). 
  5. ^ 5.0 5.1 Jon Cohen. Wuhan seafood market may not be source of novel virus spreading globally. Science. [2020-03-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7) (英語). 
  6. ^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源头不是华南海鲜市场,这意味着什么?. 騰訊新聞. 2020-02-23 [2020-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9). 
  7.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cablelancet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8. ^ 北京日報. 证据越来越多!新冠病毒去年底或已在西方国家传播. 京報網. 
  9. ^ 网传去年11月意大利已出现病毒传播?独家发布意专家本人解读. 網易. 
  10. ^ 北京日報. 证据越来越多!新冠病毒去年底或已在西方国家传播. 京報網. 
  11. ^ 新華網. 证据越来越多!新冠病毒去年底或已在西方国家传播. 新浪. 
  12. ^ 環球時報. 意大利专家:中国疫情爆发前 病毒或已在意大利传播. 網易. 
  13.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scmp-3074991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4.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NationalPost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5. ^ Helen Davidson. First Covid-19 case happened in November, China government records show. The Guardian. 2020-03-13 [2020-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1) (英語). 
  16. ^ 「去年11月就已感染新冠」新州市長語出驚人. 世界日報. 2020-05-04 (中文). 
  17. ^ N.J. mayor makes unfounded claim that he had coronavirus in November. NJ.com. 2020-05-04 (澳大利亞英語). 
  18. ^ 美国贝尔维尔市长称去年11月或已感染新冠,比首例早2个月. 觀察者網. 
  19. ^ 美国网民自曝去年感染新冠,最早在8月. 京報網. 
  • 關於「經同行審議」並無相關共識,如果非要強調「經同行審議」,那麼條目中也有很多類似的需要刪除的,所以應該「一碗水端平」——航站區留言2020年6月27日 (六) 14:09 (UTC)
  • (+)贊成非常贊同您的意見,所以在編輯此項條目時,各位應當注意更正過時和錯誤信息。在查漏補缺過程中,很難保證一個人全篇一個不落地將錯誤更改,所以更需要所有人的努力。如果有同仁認為「同行審議」內容不應當強調,我完全尊重您的觀點,但至少應當兼顧各方觀點書寫,包括質疑觀點,保持維基百科的中立性。我僅從本人專業——生物科學的角度出發對文中存在科學態度不嚴導致結論不佳的情況提出修正意見。另外維基百科的方針非常清楚:「維基百科不是新聞的聚集處,請留心記載正確資訊。」作為維基人,本人將謹記並恪守這一原則,並作出相關行動。

講真的啦看到那麼多幫武漢清洗嫌疑所謂的證據,無論如何也只能證明2019年11月並非是全球首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確診病例,至始至終武漢都沒有擺脫他作為病毒發源地的嫌疑,目前一切引導發源地是美國或歐洲國家的所謂證據都缺乏了疑似的爆發起因在,這種狀況下全球任何一個有人類的地方都有可能是發源地,到最後只是兜了一個大圈這種可能性也不是0 無聲無息3.0留言2020年7月29日 (三) 13:21 (UTC)

編輯請求 2020-07-18

  請求已處理

請將起源欄目中在原發疫源地調查方面中最後一條: 2020年9月,英國某研究項目發現 這個位置 由於現在沒有到2020年9月,故出現時間失誤--M123277留言2020年7月18日 (六) 09:35 (UTC)

已有用戶添加註釋加以解釋,關閉編輯請求,相關內容的具體編寫方式可繼續討論。--Tiger留言2020年7月19日 (日) 13:36 (UTC)

建議繁中版採用中華民國衛福部正確用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理論上就不需要再吵了,還要吵真的不知道吵什麼 無聲無息3.0留言2020年7月29日 (三) 13:25 (UTC)


中國病例

中國大陸確診病例應為89963,治癒應為83841,死亡人數應為4711。 JakeHo0328留言2020年8月18日 (二) 12:25 (UTC)

編輯請求 2020-10-02

  請求已處理--Suaveness對話貢獻 2020年10月22日 (四) 10:57 (UTC)

將 影響 下的 排外主義及種族主義 中的 "巴黎已經被看到,在冠狀病毒封鎖期間,警察對少數民族的待遇導致暴動爆發."更改為 "在巴黎已經發生了因警察在冠狀病毒封鎖期間對少數民族的不公平待遇而導致暴動的發生." Coffee18 Cool留言) 2020年10月2日 (五) 02:00 (UTC)Coffee18 Cool--Coffee18 Cool留言2020年10月2日 (五) 02:00 (UTC)

特朗普確診新冠!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2日零時54分發佈推特說,他和第一夫人梅拉尼婭新冠檢測均為陽性。他表示將馬上進入隔離和康復程序。

91.90.193.59留言2020年10月5日 (一) 02:33 (UTC)

編輯請求 2020-10-23

  請求已處理--LuciferianThomas留言 2020年10月23日 (五) 08:15 (UTC)

建議將可能性及推算疫情傳播中第二段首句的「同日下午,中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家組召開記者會...」修訂為「同日下午,中國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家組召開記者會」--字節留言2020年10月23日 (五) 08:09 (UTC)

目前已知第一個病例是哪個?

這個米蘭大學的研究能不能在把1號病人時間再推前?,https://www.singtao.ca/4656172/2020-12-09/news-米蘭大學研究指去年11月意國已有兒童感染新冠病毒/?variant=zh-hk --葉又嘉留言2020年12月10日 (四) 08:25 (UTC)

意大利米蘭論文來源先放上來https://wwwnc.cdc.gov/eid/article/27/2/20-4632_article --葉又嘉留言2020年12月10日 (四) 08:30 (UTC)

將infobox的首發病例移除掉,然後將首發病例作為獨立章節來描述?應該首先發現的首發病例是12月的,然後後續的研究和報道認為有更早的記錄。——Sakamotosan路過圍觀杯弓蛇影|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12月10日 (四) 09:13 (UTC)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條目的「各地病例」章節的三個圖表的縱軸刻度可以改成等比數列成長嗎?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各地病例的三個圖表的縱軸刻度可以改成等比數列成長嗎?

例如第一個圖表─全球各地區累計確診病例報告數量(2020年1月中至3月)縱軸的十個刻度,

建議由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80000、200000的等差數列
改成625、1250、2500、5000、10000、20000、40000、80000、160000、320000的等比數列。

否則與美國、中國大陸、意大利這些成長很快的曲線並列時,其他地區的曲線全部都「趴在地上」了,很難比較它們誰多誰少;自己與自己比也是類似情況,美國在3月15日以前的曲線幾乎是「平貼在地上」,根本看不出有所成長。

以上意見,請諸位先進參酌看看。謝謝!-游蛇脫殼/克勞 2020年12月9日 (三) 10:19 (UTC)

用雙對數座標?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12日 (六) 08:23 (UTC)
請問什麼是雙對數座標?意思是橫軸也要改成等比數列嗎?-游蛇脫殼/克勞 2020年12月12日 (六) 11:03 (UTC)
確實是這個意思。個案太多的話或許可以考慮這樣做。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12日 (六) 11:20 (UTC)

關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在2021年1月27日的確診病例數的概數值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導言提及「截至2021年1月27日,全球已有192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報告逾1億名確診病例」

請問為什麼是「逾1億」,而不是「逾1.00億」呢?前一天還是「逾0.99億」(無條件捨去到「百萬位」),今天小數點後2位就不見了,準確度差了一百倍呢[註]!我知道這個數字是模板自動產生的,不是手動寫的,那麼這個模板是否不太科學呢?

註:「逾1億」表示實際值介於「1億零1」到「2億」之間,區間長度大約是1億;「逾1.00億」表示實際值介於「1億零1」到「1億零100萬」之間,區間長度大約是100萬。對於概數而言,兩者是不一樣的。

-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1月27日 (三) 09:38 (UTC)
「逾」應該是超過的意思,我覺得沒什麼問題。但模板確實可能要改一下? ——羊羊 (留言|貢獻) 2021年1月27日 (三) 14:41 (UTC)
我本來就不認為「逾」字有問題啊!有問題的是為什麼要把概數1.00億寫成1億。-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1月27日 (三) 17:22 (UTC)
我不覺得有人在日常生活中稱「逾1.00億」,「逾0.99億」也是。我也不認為該數字需要頻繁更新、精確表達。--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28日 (四) 06:10 (UTC)
@YFdyh000君:現在不是您認不認為該數字需要頻繁更新、精確表達的問題,而是目前全球確診數的實際值就是每天都有人在更新,且精確到個位數(請見條目的資訊框)。我只是希望導言的概數值一律「無條件捨去到"百萬位"」,這並沒有如資訊框的實際值更動頻繁,也沒有像它一樣精確。另外,2021年1月26日時確實就是顯示"逾0.99億"。-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1月28日 (四) 07:10 (UTC)
(!)意見:現在模板加了{{Order of magnitude}},{{Cases in the COVID-19 pandemic/core}}的源碼為{{formatnum:{{Rounddown|{{{confirmed}}}/10^8|9-{{order of magnitude|{{{confirmed}}}}}}}}},即使確診數超過1.01億,也只會顯示為「1億」(因為現在的模板會round down至「9-{{order of magnitude|{{{confirmed}}}}}」個小數位,以1億計算,是round down 至1個小數位),而根據現在的模板,也只應預期能顯示成「逾1.0億」(雖然現在也沒做到)。但我不知應如何實現「1.0億」或「1.00億」的顯示,或許修改{{rounddown}}?(或另建一個能顯示小數點後的0的模板?)--Sun8908 怯就輸一世 2021年1月28日 (四) 06:30 (UTC)
那這個全球確診數的概數值可以不要用模板,改手動輸入嗎?反正目前實際值就是每天都有維基人不厭其煩地更新,那順手手動更新導言的概數值應該不會比更新實際值更煩吧?不然將來應該顯示逾1.10億的時候照樣會變成逾1.1億吧!?-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1月28日 (四) 07:10 (UTC)
可以說,這個模板很多問題…但直接修改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條目不是太好吧,因為這樣就變成要編輯兩個頁面了。0被吃了的問題應該要有熟悉模板的人改改{{rounddown}}(如果沒有其他現有可用的模板)。--Sun8908 怯就輸一世 2021年1月28日 (四) 08:51 (UTC)
說得有理,那我就不堅持修改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條目了。靜待能人來解決這個模板「吃0」的問題。-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1月28日 (四) 14:27 (UTC)
@克勞棣:應該修改好了,EdwardAlexanderCrowley做出修改後我把它再改成了三位有效數字(因為原本模板也是算有效數字的)。--Sun8908 怯就輸一世 2021年1月29日 (五) 04:25 (UTC)
仍不認為1.00億是正確表達,0.99億常人會稱作九千九百萬。1.09億口語上通常說近1.1億,1.1億常說一億一千萬。以上是我認為的正確輸出,不過後兩者不強求、非必定。--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28日 (四) 15:18 (UTC)
不認為把1.09億稱作「近1.1億」是好的做法,因為現時數據需要人手更新,如果遲了更新,那「近1.1億」在過了1.1億後就不準確了。而且這是要書面語,不是口語,因為涉及統計數字,應該跟從數理的規則,寫成1.00億。--Sun8908 怯就輸一世 2021年1月29日 (五) 04:25 (UTC)

已修改core模板。反正不會過百億,測試數據見test--E.A.Crowley666✍️ 2021年1月29日 (五) 02:01 (UTC)

病毒學家閆麗夢的觀點是否應加到條目中?

考慮到既然有編者加了CNN批這位香港病毒學家的內容,那麼她的觀點是否也應在條目中介紹?況且她的觀點儘管不被許多科學家接受,但關注度也是較高,有許多媒體來源。考慮WP:NPOV所要求的

中立的觀點 在一個特定主題中,具有可靠來源的可供查證觀點之間並不一定完全一致,它們可能會相互矛盾,而保持中立的觀點正是解決這種矛盾的方法。當同一主題存在多個或相互牴觸的觀點時,應平等表達每一個觀點。不應讓對一個特定觀點的介紹佔有不合理的比重,或聲稱某特定觀點為「真理」。如此可讓讀者接觸到各種重要且已發表的觀點,而不僅僅是最流行的那一個。同樣地,也不應斷言各種不同觀點之中,某種觀點(不論其是否最流行的觀點或中間觀點)為正確,並把除前述以外的觀點當成只為貶損而提及。我們應該讓讀者形成他們自己的意見。

中立的觀點既不同情也不反對其主題:它既不贊同也不反對觀點。顧名思義,中立的觀點是一種觀點,而不是缺乏觀點或消除觀點。因此,以條目內容「POV」不中立為由消除條目內容並不合理。條目內容應該清晰地說明、表達與描述出主題中的爭議,並不對其中任何一種觀點表示贊同。條目應提供足夠的背景材料,說明何人持有觀點,持有的是何觀點,為何持有這一觀點,哪種觀點更受歡迎;詳細的條目中還可以包括對每種觀點的評價,但必須避免偏袒。

在下擬在起源一欄加入以下內容,不知可否?

2020年9月14日,香港病毒學家閆麗夢發表論文表示{SARS-CoV-2是以軍事實驗室發現的蝙蝠冠狀病毒ZC45病毒與ZXC21病毒為模板製造生成,並質疑RaTG13病毒並不真實存在。閆麗夢的觀點並不被目前主流科學界所接受。[1][2]據蘋果日報消息,閆麗夢團隊強調,武漢肺炎病毒自然源頭缺乏實際證據支持,該報告從基因、結構、醫學角度證明自然來源論有強烈衝突;在公共衞生學方面,確定武漢肺炎源頭以及病毒如何散播是預防未來疫症大流行的關鍵。閆麗夢在接受美國媒體專訪時也表示武漢肺炎病毒是根據中國軍方研究所從蝙蝠身上發現的兩種有害冠狀病毒ZC45病毒與ZXC21病毒改造而成,並非自然產物。[3] 稀有石頭 2021年2月18日 (四) 05:10 (UTC)

參考資料

  1. ^ Micó, Ana B.; Benton, Donald J. Li-Meng Yan report - Covid-19 "genetically engineered to target humans" - AS.com. [2021-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1) (英語). 
  2. ^ Yan, Mengli. Unusual Features of the SARS-CoV-2 Genome Suggesting Sophisticated Laboratory Modification Rather Than Natural Evolution and Delineation of Its Probable Synthetic Route. [2021-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5) (英語). Note that the RaTG13 virus is excluded from this analysis given the strong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its sequence may have been fabricated and the virus does not exist in nature (2,6-9 }
  3. ^ 閻麗夢團隊發表論文: 由舟山蝙蝠病毒合成. [2021-02-17] (中文). 
這種觀點還是放在武漢肺炎陰謀論那裏比較好,放在這裏不合適,不然任何陰謀論都得放進來 這對條目並不好。--葉又嘉留言2021年2月18日 (四) 05:29 (UTC)
建議放2019冠狀病毒病陰謀論。--YFdyh000留言2021年2月18日 (四) 05:30 (UTC)
原來文中有這一段,後來被我移到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2型流行病學溯源了。

2月3日,《自然》雜誌刊登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的論文披露,在2013年,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在雲南一山洞裏採集的菊頭蝠樣本,發現了冠狀病毒RaTG13,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在整個基因組中與RaTG13病毒有96.2%的一致性[1][2]。從香港逃往美國的病毒學家閆麗夢則發表論文表示SARS-CoV-2是以軍事實驗室發現的蝙蝠冠狀病毒ZC45和ZXC21為模板而製造生成[來源請求],並質疑RaTG13病毒並不真實存在,只是為掩飾SARS-CoV-2來源而編造的煙幕。由於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撐其本人的觀點[原創研究?]閆麗夢的觀點並不被目前主流科學界所接受。[3][4]

如果移到陰謀論建議合併內容,然後把溯源條目里後面那一句砍掉。 ——羊羊 (留言|貢獻|維貓報|古典音樂專題) 2021年2月18日 (四) 08:31 (UTC)
副知U:MINQI-- ——羊羊 (留言|貢獻|維貓報|古典音樂專題) 2021年2月18日 (四) 08:31 (UTC)
得改為:「2020年2月16日到24日,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與中國官方於合作調查後,發佈調查報告「Report of the WHO-China Joint Mission o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公佈與新冠病毒基因最相近是ZC45病毒與ZXC21病毒,這是中國軍事研究單位全球獨家發現的病毒。 [5]但許多病毒學家表示ZC45與ZXC21和SARS-CoV-2的序列差異大於10%,約有3500個鹼基不同。[6]」 否則不通順。--MINQI留言2021年2月18日 (四) 10:03 (UTC)

參考資料

  1. ^ Peng Zhou. 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 Nature. [2020-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3). 
  2. ^ Wrobel, Antoni G.; Benton, Donald J.; Xu, Pengqi; Roustan, Chloë; Martin, Stephen R.; Rosenthal, Peter B.; Skehel, John J.; Gamblin, Steven J. SARS-CoV-2 and bat RaTG13 spike glycoprotein structures inform on virus evolution and furin-cleavage effects.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1–5. 2020-07-09 [2020-07-17]. doi:10.1038/s41594-020-0468-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6) (英語). 
  3. ^ Micó, Ana B.; Benton, Donald J. Li-Meng Yan report - Covid-19 "genetically engineered to target humans" - AS.com. [2021-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1) (英語). 
  4. ^ Yan, Mengli. Unusual Features of the SARS-CoV-2 Genome Suggesting Sophisticated Laboratory Modification Rather Than Natural Evolution and Delineation of Its Probable Synthetic Route. [2021-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5) (英語). 
  5. ^ WHO新冠報告引用中國提供數據 仍直指向舟山蝙蝠病毒. YAHOO. 2020-03-03 [2021-02-17]. 
  6. ^ Brouillette, Monique; Renner, Rebecca. Why misinformation about COVID-19's origins keeps going viral: Another piece of coronavirus misinformation is making the rounds. Here's how to sift through the muck.. National Geographic. September 18, 2020 [2021-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4). 

第一個病例或0號病例問題

這篇意大利論文[1],只能用抗體檢測、 PCR測不到,結論也是寫could、跟帶問號的,能算『確』診??--葉又嘉留言2021年2月23日 (二) 15:45 (UTC)

病毒檢測並非僅僅確診,無症狀感染者也不是確診病例。因為無法回到當時進行檢測所以只能是可能。唯一可行對當時情況檢測的就是對美國不明肺炎死亡老人進行屍檢。--MINQI留言2021年2月23日 (二) 17:43 (UTC)
  • (:)回應,無症狀也是確診病例,只是大陸目前沒有列入,當然只有抗體陽性大陸也是不列入的。『可能』是論文上寫的,並非你說的原因,目前就放置在來源吧--葉又嘉留言2021年2月23日 (二) 17:52 (UTC)
無症狀感染者有兩種: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經過14天潛伏期的觀察,均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始終為無症狀感染狀態;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採樣時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隨後出現某種臨床表現,即處於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狀態。前者更規範的話該稱病毒攜帶者(也可能我理解錯誤)。這個需要更了解醫學的編者來解答。--MINQI留言2021年2月23日 (二) 20:00 (UTC)

有關「被發現」

@白鹿真名 請問「首次被發現爆發」如何不符合中文語序語法?--MINQI留言2021年5月26日 (三) 12:14 (UTC)

「疫情最初在2019年12月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首次被發現爆發……」。在下認為問題是一個主詞搭配兩個「不加連接詞且地位相等」的動詞,又把主動語態與被動語態混在一起寫,這是不對的吧?是「這塊蛋糕被我購買腐爛了」比較合理,還是「這塊蛋糕被我購買,但是它腐爛了」比較合理?-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5月26日 (三) 13:26 (UTC)
另外,請注意人類到底「發現」了什麼?是發現「疫情」本身,還是發現「疫情爆發了」這件事。條目的意思應該是偏向前者,但這個句構卻應該是後者,正如同「老王被發現劈腿」不是發現「老王」這個人,而是發現「老王劈腿」這件事。因此吾人不該使用這個句構。-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5月26日 (三) 14:06 (UTC)
  • (:)回應 感謝克勞棣做出的說明。「疫情被發現」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疫情不是被發現的。疫情是爆發的。所以「疫情首次於武漢爆發」顯然更符合中文習慣。--白鹿真名留言2021年5月26日 (三) 16:08 (UTC)
  • (:)回應1.兩個動詞地位並不相等,「購買」與「腐爛」這是地位相等且無法連用,閣下不如舉例:「發現」與「腐爛」,「這塊蛋糕被我發現腐爛了」與「這塊蛋糕被我發現,但是它腐爛了」這就是完全兩個語意不同但均符合中文文法的句子;2.另外,本人與閣下認為的側重點恰好相反,因為事實是以目前資料來講此次疫情是否為首次此病引起的疫情尚無定論;3.針對所謂「『疫情被發現』到底是個什麼東西?」,「發現疫情」、「爆發疫情」均是中文使用的詞彙,若不知請自行搜索。「疫情首次於武漢爆發」顯然更符合中文習慣根本不成立,AGF:也可能是兩岸三地用語、語法不同造成此問題。--MINQI留言2021年5月26日 (三) 16:37 (UTC)
  • (:)回應犯人可以「被發現」,但疫情不可以這樣描述。「疫情被發現」到底是什麼中文措辭表述呢?疫情可以用爆發來形容,但不能用「被發現」。建議閣下還是使用正常的中文措辭還有邏輯。--白鹿真名留言2021年5月26日 (三) 16:56 (UTC)
「蛋糕」的舉例很好很貼切,所以兩位先進,容我再確認一次,人類到底「發現」了什麼?是發現「疫情」本身,還是發現「疫情爆發了」這件事?(如同MINQI的舉例,是發現「蛋糕」,還是發現「蛋糕腐爛了」?)-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5月26日 (三) 17:10 (UTC)
2019年12月只是首次發現,真正爆發是在2020年。--DavidHuai1999Talk 2021年5月26日 (三) 17:29 (UTC)
容我先問下大家:1.「疫情」、「疫情爆發」是不是兩回事?2.「發現疫情」、「發現疫情爆發」、「疫情」、「疫情爆發」是不是各自分割開來的事?(「發現蛋糕」、「發現蛋糕腐爛」、「蛋糕腐爛」各為獨立事件——語意不同吧?)--MINQI留言2021年5月26日 (三) 17:56 (UTC)
疫情被發現這件事,可以用「流調」、「疫調」來思考,如果理解為「疾病的傳播鏈」被發現了,那麼這時「疫情」自然可以被發現了。至於「疫情被發現爆發」不通的原因很簡單,「發現爆發」根本就不成意思。—AegonINVICTUS留言2021年5月26日 (三) 20:10 (UTC)
1.兩回事,因為「流調」、「疫調」所以疫情發展被發現,或者說通過「流調」、「疫調」發現了疫情發展而不是「疫情被發現」=「流調」或「疫調」,疫情已經出現、被發現了為了控制疫情才做的「流調」或「疫調」(流調:流行病學調查;疫調:疫情調查)。「疾病的傳播鏈」≠「疫情」,疫情可能由多條傳播鏈造成;2.別吞字,是「被發現爆發」,「疫情爆發」≠「疫情被發現」更≠「疫情被發現爆發」或「疫情爆發被發現」--MINQI留言2021年5月26日 (三) 20:46 (UTC)
如果說不用被字句的寫法,表述應該是「人們發現疫情爆發」,那麼在被字句時是將「疫情爆發」當作主語寫成「疫情爆發被發現」對?還是單獨把疫情抽掉作主語,寫成「疫情被發現爆發」?而且這時候作主語的疫情還同時在後頭發揮作用,實質形成「疫情被人們發現疫情爆發」。又或者說一般的連謂句是「我拿着書站在門口」,也就是說實際由「我拿着書」和「我站在門口」組合而成,那麼這裏的「被發現爆發」該如何構成呢?—AegonINVICTUS留言2021年5月26日 (三) 21:20 (UTC)
單獨把疫情抽掉作主語,寫成「疫情被發現爆發」;即主語為「疫情」 謂語為「被發現」(被動詞) 賓語為「爆發」(謂詞性賓語)。完整分析:疫情(主語)最初在2019年12月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首次(狀語)被發現(謂語)爆發(賓語)(整體為被動句)。但請注意:以目前資料來看疫情被發現於2019年末,爆發於2020年初。所以:疫情(主語)最初在2019年12月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首次(狀語)被發現(謂語)(整體為被動句)。所以我根本想不通「『首次被發現爆發』是如何不符合中文語序語法的」。--MINQI留言2021年5月26日 (三) 22:22 (UTC)
問題是被字句的結構是「受事者+被+施事者+V+(C)」同時這裏顯然有施事者,但被吞了。 AegonINVICTUS留言2021年5月26日 (三) 22:54 (UTC)
無此說法,舉個例子:一個人被殺了。被字句帶實施者就是雙賓語結構,舉個例子:疫情(主語)被(被動詞)科學家(賓語)發現(謂語動詞)爆發了(賓語)--MINQI留言2021年5月26日 (三) 22:57 (UTC)
(~)補充糾正一點:「被」後邊施事沒有出現,格式是:受事+被+動詞性詞語。由於「被」後邊沒有賓語,此處的「被」字是助詞。--MINQI留言2021年5月26日 (三) 23:08 (UTC)
修正: 單獨把疫情抽調作主語,寫成「疫情被發現爆發」;即主語為「疫情」 助詞為「被」 謂語為「發現」(動詞) 賓語為「爆發」(謂詞性賓語);完整分析:疫情(主語)首次(狀語)被(助詞)發現(謂語動詞)爆發(謂詞性賓語)。全句分析:疫情(主語)最初在2019年12月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首次(狀語)被(助詞)發現(謂語動詞)爆發(謂詞性賓語)(整體為有主狀助謂賓的被動句)。以及:疫情(主語)最初在2019年12月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首次(狀語)被(助詞)發現(謂語動詞)(整體為有主狀助謂的被動句)。--MINQI留言2021年5月26日 (三) 23:22 (UTC)
@AegonINVICTUS看到閣下的編輯與取消了。閣下現在理解為什麼「疫情最初在2019年12月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首次被發現爆發」或「疫情最初在2019年12月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首次被發現」不是病句了吧?--MINQI留言2021年5月27日 (四) 17:03 (UTC)
仍然可能是病句喔!一種病毒如果被認為絕滅了,但一段長時間後人類又找到它的蹤跡,的確可以說它「第二次被發現」,那麼「最初在XX時間於XX地點首次被發現」就有意義,但此病毒目前顯然沒有絕滅,所以「....最初....首次....」是否可能有贅詞的情形?-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5月28日 (五) 04:35 (UTC)
@克勞棣按閣下的邏輯,「發現新的物種」也是病句!「牛頓發現蘋果掉落」也是病句!「發現真理」更是病句!請問愛滋病是否被滅絕?「經多年溯源研究,目前科學家多數認知愛滋病毒最早出現在約1920年代的非洲比屬剛果金沙薩,由西非中部的黑猩猩傳給人類,後來愛滋病毒由此處開始蔓延全球。」是否可能有贅詞的情形?「最早」是否無意義?請閣下理清邏輯再做討論,謝謝。--MINQI留言2021年5月28日 (五) 07:18 (UTC)
@MINQI君:閣下似乎嚴重誤解我的話了,我再盡量說明白。①我認為「最初」與「首次」是近義詞,擇一使用即可,如果兩個一起出現,就是贅詞(而不是說這兩個詞都是贅詞);②我認為,原則上「某個生物物種」只能被發現一次,因此「首次發現」的用法不妥(就類似「王先生昨天首次過世了」),除非,該物種曾經被認為已滅絕而實際上未滅絕。所以,現在如果有人能目擊到一隻活的渡渡鳥,我們才能說「渡渡鳥於1505年被人類『首次』發現」(這是因為被認定已滅絕的渡渡鳥於2021年被人類『再次』發現了),如果沒人目擊到,便不能這麼說,只能說「渡渡鳥於1505年被人類發現」。
閣下可以不認同在下的觀點,但請不要認為在下站在反對您、故意找您麻煩的那一邊,我不站在那邊,而是站在中文維基百科這一邊。謝謝!-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5月28日 (五) 08:53 (UTC)
首先對誤解表示抱歉。其次現在的句子為:「疾病在2019年末月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首次被發現,隨後在2020年初迅速擴散至全球多國,逐漸變成一場全球性大瘟疫。」並未有「最初」或「首次」並列的情況。再者,本人不認同原則上「某個生物物種」只能被發現一次這一說法,理由:木乃伊在埃及被發現,同樣也在南美洲被發現,而首次發現地為埃及,那麼我們就說木乃伊首次於埃及被發現。甚至於第一次在南美發現木乃伊的事件也被稱為,首次於南美發現木乃伊。如果單指「某個生物物種」,那麼我們舉例:大閘蟹。「1912年,德國首次有官方報告說,發現了這種中國特有的大閘蟹。」是不是可以簡潔為「1912年德國首次官方報告發現了這種中國特有的大閘蟹。」?大閘蟹的發現想必最先於中國吧?那麼閣下的「原則上某個生物物種只能被發現一次」是不是就不成立了?或者來分析下「疫情」這個詞語:疫情是疫病發生和流行的情況簡稱。那麼「發現情況」這個短語是存在甚至常用的吧?所以「發現疫情」乃至其被動語態「疫情被發現」也是合乎中文文法的。另外,閣下是不是將「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與「2019冠狀病毒病」或「2019冠狀病毒」混淆了?--MINQI留言2021年5月28日 (五) 10:26 (UTC)
我也要對您說抱歉。①由於一開始我就不想和您打編輯戰,所以不想在討論有個定論前,對條目本文作任何改動,但我明知我不能阻止別人去改動,卻又不去看條目編輯歷史,使得我沒注意到該句子已沒有我所謂的贅詞問題,我還在此大論特論贅詞問題,這是我的錯誤。②我的確離題了,而且混淆了。對!句子的主語是「疾病」,不是「病毒」,所以縱使我的「物種發現次數」論點是對的,也跟這個句子無關。我確實同意「疾病」是可以被「發現」的,至於「疾病」能否被「多次」發現,那是另一個議題,對此我不置可否,沒有意見。③閣下舉的木乃伊與大閘蟹例子,我確實都有「不是為反對而反對」的反駁意見,但由於已經離題了(這是前述的「物種發現」議題),就此打住。感謝閣下耐心撥冗與我討論!-游蛇脫殼/克勞 2021年5月28日 (五) 14:59 (UTC)

疫情不能被發現。「病毒\疾病」的確可以「被發現」。在下認同閣下提議的「疾病\病毒被發現」。但本條目為疫情條目,需加上一句話是以「疫情」作為主語。--白鹿真名留言2021年5月28日 (五) 04:56 (UTC)

@白鹿真名疫情不能被發現的理由?類似的「真理」能不能被發現?請問類似的動詞「出現」能不能用?疫情能不能寫成出現疫情?疫情出現了,那麼人類發覺了應如何表述?--MINQI留言2021年5月28日 (五) 07:18 (UTC)
返回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存档3"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