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溫室氣體

由ThomasYehYeh在話題擴充溫室氣體篇幅上作出的最新留言:10 個月前
基礎條目 溫室氣體屬於維基百科自然科學主題地球科學類的基礎條目第五級。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初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地質專題 (獲評初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地質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地質學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環境專題 (獲評初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環境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環境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初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氣象專題 (獲評初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氣象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氣象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討論

為什麼說水汽也是溫室氣體之一呢?(揮~ 2007年10月3日 (三) 09:35 (UTC))回覆


根據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版《辭海》資料:

大氣保溫效應 大氣具有允許太陽短波輻射透入大氣低層,並阻止地面和低層大氣長波輻射逸出大氣層的作用。這種作用使大氣溫度保持較高的水平,故名。20世紀初期以前,人們曾誤認為玻璃溫室(不經人工加熱的養花房)保溫機制與大氣這種保溫機制相同,因而稱它為「溫室效益」。1909年美國物理學家伍德(Robert Williams Wood, 1868—1955)分別用岩鹽(對長短波輻射都透明,不會截留長波輻射)和玻璃(有透過短波輻射而截留長波輻射的能力)做成溫室(花房)試驗,結果兩個溫室內的溫度一樣高。這表明溫室的保溫作用,主要不在於是否阻截或吸收長波輻射,而在於玻璃或岩鹽壁阻止室內(暖)外(冷)空氣以對流或湍流方式的熱交換。據研究,這種阻止空氣在室內外熱交換作用,比大氣保溫氣體吸收長波輻射制暖作用大3~4倍,因此,大氣保溫效應與溫室效應意義並不相同,應加以區別。

大氣保溫氣體 在20世紀除期前,人們不知大氣保溫氣體的作用,僅籠統地認為大氣本身具有與溫室(花房)玻璃相似的保溫效應。後來,人們發現大氣保溫氣體,就把這類氣體視為具有溫室保溫效應的氣體,就簡化稱之為「溫室氣體」。實驗證明,大氣保溫效應與溫室保溫效應並不相同,所以稱「溫室氣體」已失去科學依據。另外,「溫室氣體」一詞,易被誤認為「在溫室中之氣體」,也不確切。只是因為它的使用時間已久,有一定影響,故只能將「溫室氣體」一詞作為「大氣保溫氣體」的俗稱。

Loveliaoyan (留言) 2009年9月2日 (三) 01:20 (UTC)回覆


小弟是lcm852

小弟有一條小小的問題想問大家..........

希望不被刪除吧........

小弟想請教大家 , 溫室氣體有什麼共同點?它們為什麼都可以鎖住熱力呢?

有什麼錯誤的話.....請體諒......隨時歡迎修正

此留言由User:lcm852於2010年3月24日(星期三)下午八時三十四分發表


  • 我想關於「溫室效應氣體」應該分成幾個方向來看。
    1. 吸收太陽的輻射熱。
    2. 吸收地球的紅外線輻射。
    3. 吸收輻射熱之後,提升電子位能,當然位能還是有可能再轉為熱能釋放出來,但吸熱與散熱是同時發生。
  • 因為此非我所長,或許其他人有更好的解釋……。這應該屬於物理學的領域吧?
-P1ayer (留言) 2010年3月24日 (三) 13:17 (UTC)回覆

溫室氣體的共同點,就在於它們對可見光透明,對紅外線不透明。由於太陽輻射以可見光居多,這些可見光可直接穿透大氣層,到達並加熱地面。

而加熱後的地面會發射紅外線從而釋放熱量,但這些紅外線不能穿透大氣層,因此熱量就保留在地面附近的大氣中,從而造成溫室現象。

水蒸汽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但與二氧化碳不同,水蒸汽可以凝結成水。因此大氣中的水蒸汽含量基本穩定,不會出現二氧化碳的那種累積現象。因此現在討論溫室氣體時都不考慮水蒸汽。

- lam1

擴充溫室氣體篇幅

--ThomasYehYeh留言2024年2月26日 (一) 07:52 (UTC)回覆

返回 "温室气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