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日本投降

由InternetArchiveBot在話題外部連結已修改上作出的最新留言:6 年前
優良條目落選日本投降曾獲提名優良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09年4月19日頁面存廢討論保留
2010年5月10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2013年1月2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當前狀態:優良條目落選
基礎條目 日本投降屬於維基百科歷史主題的基礎條目第五級。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軍事專題 (獲評乙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軍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軍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歷史專題 (獲評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歷史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歷史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日本專題 (獲評乙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日本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日本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國際關係專題 (獲評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國際關係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國際關係(含外交)相關主題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優良條目候選

以下內容移動自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最後修訂版本

日本投降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歷史,提名人:Tonysmith

日本投降發生於1945年8月15日,同年9月2日舉行投降儀式,正式簽定投降,是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什麼這個句子出現了三次「投降」???「投降」豈能簽訂???)大戰發展至1945年8月,日本帝國海軍實際上已不存在,及盟軍入侵日本迫在眉睫。(這個「及」字用得對嗎?)雖然公開表示他們(誰?)打算戰鬥到底,日本的領導人在軍事參議官會議(以下簡稱「六大」)私下作出懇求蘇聯進行和平斡旋決定的條件有利於日本。(裹腳布般的長句子是給誰看的?)蘇聯,與此同時,正準備攻擊日本,在履行其在雅爾塔會議對美國人和英國人所作的承諾。(這個「在」字用得對嗎?)

8月6日、9日,美國人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與此同時,蘇聯在8月9日突然入侵日本的殖民地及滿洲地區(含滿洲國及日本關東州),違反了蘇日中立條約。這兩項衝擊造成天皇裕仁進行干預,命令六大接受盟軍在波茨坦公告中已訂下結束戰爭的條款。(不通順,詞句尚需斟酌)經過了幾天的幕後談判及未遂政變,裕仁天皇在8月15日向全國發表了錄音廣播,對日本民眾宣佈日本的投降。此段廣播講話被稱為終戰詔書(玉音放送)。

8月28日,駐日盟軍總司令佔領日本。投降儀式於9月2日在美國軍艦密蘇里號舉行,日本政府的官員簽署了日本投降書(為什麼出現了兩個「日本」?),正式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平民和軍人都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怎麼沒結束戰爭就慶祝此事?),結束戰爭。然而,一些在日本遙遠的亞洲和太平洋島嶼上孤立的指揮官和人員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後仍然拒絕投降(「一些在日本遙遠的亞洲和太平洋島嶼上孤立的」什麼意思?),直至20世紀70年代。自從日本投降後,歷史學家辯論了使用原子彈的倫理問題。

由前三段可以看出,你的翻譯水平不是一般的差。幾乎每一句都有錯誤!你對二次世界大戰所秉持的高度熱情能導致的唯一結果就是使得維基百科上關於二次世界大戰的錯誤信息激增。我提出三點建議:(1)提升漢語水平。(2)認真閱讀你的作品,paraphraze in Chinese if necessary。簡單地說,就是重新審視一下你翻譯的結果究竟是不是漢語。(3)多研究,不要僅局限於字面意思。這樣有助於正確的翻譯。—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0年5月7日 (五) 08:41 (UTC)回覆

移動完畢木木 (發呆中) 2010年5月10日 (一) 14:50 (UTC)回覆

未通過的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優良條目候選(第二次)

以下內容移動自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最後修訂版本

日本投降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歷史 - 事件,提名人:晃晃留言2012年12月26日 (三) 12:05 (UTC)回覆

投票期:2012年12月26日 (三) 12:05 (UTC) 至 2013年1月2日 (三) 12:05 (UTC)
↑該用戶投票因超過時限而無效,但意見可供參考。

template limit 前後結果

修改後(幾個template改template link,外加移除47個重覆cite模版)[2]

NewPP limit report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37276/1000000
Preprocessor generated node count: 113040/15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525370/2048000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368343/2048000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1/4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165/500

修改前[3]

NewPP limit report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67907/1000000
Preprocessor generated node count: 113022/15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045366/2048000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616911/2048000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1/4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16/500

中間未刪除Frank重覆48次的cite 模版前 [4]

NewPP limit report
Preprocessor visited node count: 167930/1000000
Preprocessor generated node count: 120940/1500000
Post-expand include size: 1926878/2048000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458644/2048000 bytes
Highest expansion depth: 21/40
Expensive parser function count: 214/500
小節

48重覆cite模版的影響為(1926878-1525370)/2048000= 0.196048828 =20%。 以上顯見refs最好集中後,看是否有重覆來源(但不同頁)的情況,用一個cite模版就好。

--(研究維基v百度百科hanteng) 2013年2月7日 (四) 05:50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日本投降中的6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7月4日 (二) 18:58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日本投降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6月4日 (一) 02:50 (UTC)回覆

返回 "日本投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