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厘米35年式噴煙者
10厘米35年式噴煙者是一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所用的重型迫擊炮。就像美國的M2型4.2吋迫擊炮,它本來用於傳送化學性彈藥,例如毒氣或煙霧彈。而它們的不同之處在於10厘米35年式噴煙者在一開始亦有配備高爆性彈藥。實際上,10厘米35年式噴煙者的設計非常傳統,可以說是按比例增大的GrW 34型81毫米迫擊炮。它可拆解成三塊而方便攜帶。管子部分重31.7公斤(70磅),底座重36.3公斤(80磅),而腳架則重32.2公斤(71磅)。人員可以自行攜帶,但較遠的距離則可用手推車方便運送。每個迫擊炮小隊由一名班長,三名炮手和三個攜帶彈藥者所組成。[1]
10厘米35年式噴煙者 | |
---|---|
類型 | 迫擊炮 |
原產地 | 納粹德國 |
服役記錄 | |
服役期間 | 1939-1945 |
使用方 | 納粹德國 |
參與戰爭/衝突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生產歷史 | |
研發者 | 萊茵金屬 |
研發日期 | 1934年-1939年 |
生產日期 | 1939年-1941年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105公斤 |
槍管長度 | 1.344米 |
操作人數 | 7 |
炮彈 | 7.38公斤 |
口徑 | 105毫米 |
射擊仰角 | 45° to 90° |
迴旋角度 | 28° |
射速 | 10-15 rpm |
槍口初速 | 193米每秒 |
有效射程 | 3,025米 |
起初,10厘米35年式噴煙者是配給至德意志國防軍屬下的化學部隊,是如美軍把M2迫擊炮配給至其化學部隊。1941起由10厘米40年式噴煙者和15厘米41年式噴煙者多管火箭炮所代替。
作戰歷史
一開始它們配給至第1至第9噴煙者營,再加上一個教導營(德語:Nebel-Lehr Abteilung)並參與了法國戰役與巴巴羅薩行動。1942年,第10山地迫擊炮營因擴展第222炮兵團而於芬蘭成立。第181步兵師的第222炮兵團曾參加過挪威戰役。[2]
參見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 ^ Niehorster, Leo W. G. Mechanized GHQ Units and Waffen-SS Formations (10th May 1940). German World War II Organizational Series 2/II. Hannover: Niehorster. 1990: 33.
- ^ Army Nebelwerfer Units. [2011-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6).
參考書目
- Gander, Terry and Chamberlain, Peter. Weapons of the Third Reich: An Encyclopedic Survey of All Small Arms, Artillery and Special Weapons of the German Land Forces 1939-1945. New York: Doubleday, 1979 ISBN 0-385-1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