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翔府
中国陕西历史行政区
本為岐州,唐玄宗時天下州改郡,是為扶風郡。至德二年(757年)十二月,置鳳翔府,號西京。[1]上元二年(761年),罷京,元年曰西都,未幾復罷都。士貢:榛實、龍鬚席、蠟燭。戶五萬八千四百八十六,口三十八萬四百六十三。下領九縣:天興縣、岐山縣、扶風縣、麟遊縣、普潤縣、寶雞縣、虢縣、郿縣、盩厔縣[2]。
元朝,屬於陝西行省。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設立,領州一,縣七[3]。隸屬陝西承宣布政使司。
清代鳳翔府的評價:衝,繁。為鳳邠道治所。領縣七,州一:鳳翔縣、岐山縣、寶雞縣、扶風縣、郿縣、麟遊縣、汧陽縣、隴州[4]。
歷代鳳翔尹
- 唐代鳳翔尹
- 李曄(757年)
- 李齊物(758年)
- 嚴向(758年—759年)
- 薛景仙(759年)
- 王縉(759年—760年)
- 崔光遠(760年)
- 李鼎(760年—761年)
- 高昇(761年—763年)
- 孫志直(763年—764年)
- 李抱玉(765年—770年)
- 皇甫溫(770年)
- 李忠臣(770年)
- 李抱玉(771年—777年)
- 朱泚(777年—782年)
- 張鎰(782年—783年)
- 韋皋(783年)
- 李楚琳(783年—784年)
- 李晟(784年—787年)
- 邢君牙(787年—798年)
- 張敬則(798年—807年)
- 李鄘(807年—809年)
- 孫璹(809年—811年)
- 李惟簡(811年—818年)
- 李愬(818年)
- 鄭餘慶(818年—819年)
- 李願(819年—821年)
- 李光顏(821年)
- 李遜(821年—822年)
- 崔倰(822年)
- 王承元(822年—831年)
- 竇易直(831年—833年)
- 杜悰(833年)
- 李聽(833年—835年)
- 鄭注(835年)
- 陳君奕(835年—840年)
- 裴弘泰(840年—846年)
- 石雄(846年—847年)
- 崔珙(847年—849年)
- 李玭(849年—850年)
- 鄭光(850年)
- 李業(850年—851年)
- 李拭(851年—852年)
- 崔珙(852年—854年)
- 裴識(854年—857年)
- 盧懿(857年)
- 蔣系(857年—859年)
- 盧簡求(859年—860年)
- 裴休(860年—861年)
- 白敏中(861年—863年)
- 杜悰(863年)
- 劉異(863年—864年)
- 杜悰(864年—869年)
- 李蠙(870年—871年)
- 令狐綯(872年—879年)
- 劉鄴(879年)
- 鄭畋(879年—881年)
- 李昌言(881年—884年)
- 李昌符(884年—887年)
- 李茂貞(887年—924年)
- 徐彥若(893年)
- 李嗣周(897年)[5]
- 金代鳳翔尹
參考文獻
- ^ 《舊唐書·志第十八·地理一》鳳翔府隋扶風郡。武德元年,改為岐州,領雍、陳倉、郿、虢、岐山、鳳泉等六縣。又割雍等三縣,置圍川縣。其年,割圍川屬稷州。貞觀元年,廢稷州,以圍川及鄜州之麟遊、普潤等三縣來屬。七年,又置岐陽縣。八年,改圍川為扶風縣,省虢縣及鳳泉。天授二年,復置虢縣。天寶元年,改為扶風郡。至德二年,肅宗自順化郡幸扶風郡,置天興縣,改雍縣為鳳翔縣,並治郭下。初以陳倉為鳳翔縣,乃改為寶雞縣。其年十月,克復兩京。十二月,置鳳翔府,號為西京,與成都、京兆、河南、太原為五京。寶應元年,並鳳翔縣入天興縣,後罷京名。舊領縣八,戶二萬七千二百八十二,口十萬八千三百二十四。天寶領縣九,戶五萬八千四百八十六,口三十八萬四百六十三。在京師西三百一十五里,去東都一千一百七十里。天興,隋雍縣。至德二年分雍縣置天興縣。寶應元年廢雍縣,併入天興。扶風,武德三年,分岐山縣置圍川縣,取湋川為名,俗訛改為「圍」。四年,以圍川隸稷州。貞觀元年,為扶風縣,復屬岐州。寶雞,隋陳倉縣。至德二年二月十五日,改為鳳翔縣,其月十八日,改為寶雞。岐陽,貞觀七年,割扶風、岐山二縣置,至二十一年廢,永徽五年復置。岐山,隋縣。武德元年,移治張堡。七年,移治龍尾城。貞觀八年,移治豬驛南,即今治所是。仍省虢縣併入。郿,隋縣。義寧二年,於縣界置郿城郡,領郿、鳳泉二縣。武德元年,罷郡,置郇州,領郿縣。三年,廢郇州,改屬稷州。七年,改屬岐州。麟遊,義寧元年,於仁壽宮置鳳棲郡及麟遊縣。其郡領麟遊、上宜、普潤三縣。二年,改為麟遊郡及靈台縣,仍割安定郡之鶉觚來屬。武德元年,改麟遊郡為麟州。貞觀元年,省靈台縣入麟遊,又廢麟州,以普潤、麟遊二縣隸岐州,上宜隸雍州,鶉觚隸涇州。太宗改仁壽宮為九成宮。普潤,隋縣。本屬麟州,貞觀元年來屬。虢,隋縣。貞觀八年,廢入岐山縣。天授二年,復分岐山置虢縣。邠州.......
- ^ 《新唐書·志第二十七·地理一》鳳翔府扶鳳郡,赤上輔。本岐州,至德元載更郡曰鳳翔,二載復郡故名,號西京,為府。上元二年罷京,元年曰西都,未幾復罷都。士貢:榛實、龍鬚席、蠟燭。戶五萬八千四百八十六,口三十八萬四百六十三。縣九:有府十三,曰岐山、雍北、道清、洛邑、留谷、岐陽、文城、支阝邑、三交、鳳泉、望苑、邵吉、山泉。天興,次赤。本雍,至德二載曰鳳翔,仍析置天興縣,寶應元年省鳳翔入天興。岐山。次畿。貞觀七年,析扶風、岐山及京兆之上宜置岐陽縣,八年省上宜入岐山,永徽五年復置,元和三年省。有岐山。扶風,次畿。本湋川,武德三年析岐山置,以湋水名之,貞觀八年更名。麟遊,次畿。義寧元年置,以麟遊及京兆之上宜、扶風郡之普潤置鳳棲郡。二年以仁壽宮中獲白麟,更郡曰麟遊,又以安定郡之鶉觚並析置靈台縣隸之。武德元年曰麟州。貞觀元年州廢,省靈台入麟遊,以麟遊、普潤來屬,上宜還隸雍州,鶉觚還隸涇州。西五里有九成宮,本隋仁壽宮,義寧元年廢,貞觀五年復置,更名,永徽二年曰萬年宮,乾封二年復曰九成宮,周垣千八百步,並置禁苑及府庫官寺等;又西三十里有永安宮,貞觀八年置。普潤,次畿。有隴右軍,貞元十年置,十一年以縣隸隴右經略使,元和元年更名保義軍。寶雞,次畿。本陳倉,至德二載更名。東有渠引渭水入升原渠,通長安故城,咸亨三年開。西南有大散關,有寶雞山。虢,次畿。貞觀八年省入岐山,天授二年復置。東北十里有高泉渠、如意元年開,引水入縣城;又西北有升原渠,引汧水至咸陽,垂拱初運岐、隴水入京城。郿,次畿。義寧二年置郿城郡,又析置鳳泉縣。武德元年曰郇州,以鳳泉來屬,三年州廢,以郿隸稷州,七年來屬,貞觀八年省鳳泉。大曆五年權隸京兆。有太白山,有鳳泉湯。盩厔。本畿,隸雍州。武德二年析置終南縣,貞觀八年省,天寶元年更名宜壽,至德二載復故名,乾寧中隸乾州,天復元年來屬。有駱谷關,武德七年置;有司竹園;東南三十二里有隋宜壽宮,有樓觀、老子祠。邠州新平郡.......
- ^ 清·張廷玉等,《明史》(卷42):「鳳翔府元屬陝西行省。洪武二年三月因之。領州一,縣七。東距布政司三百四十里。」
- ^ 《清史稿》卷六十三 志三十八/地理十/陝西/鳳翔府
- ^ 《唐刺史考全編·河東道·太原府》
- ^ 吳廷燮《金方鎮年表》
延伸閱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