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迦堪布

魯迦堪布明朝時獲班禪賜封為「班禪堪布」(ban claen mkhan po),駐錫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賽什斯鎮東大寺,為藏傳佛教格魯派活佛系統。

沿革

明朝大通考取科舉探花黃諫所作《景泰元年敕賜大通寺記》載,第三世魯土司魯賢的弟弟剌斡羅祝思早年出家,成就很高,又恰逢連年發生旱災,魯賢乃在其弟的宅院旁邊修建佛寺作為禪修之所,後來明朝正統七年(1442年)請明朝皇帝欽賜名為「大通寺」(te thung dgong),即連城魯土司衙門旁的妙因寺。《景泰元年敕賜大通寺記》碑原存鷹王殿,現已無存,碑文收藏在魯土司衙門博物館,在大經堂外的牆壁上掛有寫有碑文全文的木牌。原文節錄如下:[1]

……公之弟刺斡羅祝思自稚年萌善心,早成教戒,行甚謹,而人多敬慕之。比以茲土災旱相繼,遂於所居之旁建寺,以為修禳之所。其工匠之值、木料之具與凡費用之所需皆取給於都督公,而公亦任之不辭,越一載工完,是以大殿山門堂廡庫院垣墉堦闥庖溷圊泔靡不備具。而木石瓦瓮,丹堊塗塈,輝煥堅緻,莫可比倫。正統壬戌年冬,始請於朝,得賜名為大通寺。具命番僧那爾藏住持領眾焚修之,昆季既沐崇異,遂專價求書五大字揭於山門。今年夏五月,復具始末,求記其事。

此為魯氏家族的僧人主持其屬寺的開始。明朝末期,「魯家喇嘛」(lu kyav bla ma)喜繞尼瑪(she rab nvi ma)遊歷後藏格魯派班禪學經,因精通大小五明而獲五世班禪器重,被封為「班禪堪布」(ban claen mkhan po)。學成後,喜繞尼瑪回到湟北,於土羊年(乙未,1619年)建「大通大寺」(te thung dgong chen)。《安多政教史》以及蒲文成的《甘青藏傳佛教寺院》天祝藏族自治縣妙因寺節,認為乙未年為1619年。該寺也稱「推桑木達傑林」(thos bsam dar rgyas gling,其中thos bsam意為「聞思」,dai rgyas意為「繁榮、發達、興盛、昌隆」,gling意為「洲」,合起來意為「聞思興盛洲」)。因位於連城妙因寺以東,故名東大寺。魯嘉夏仲(lu kyav zhabs drung,其中zhabs drung意為「尊前、足下、閣下」。此人即魯家喇嘛喜繞尼瑪)及其兄弟魯土司等聘請前世袞卓(kun gr01)出任該寺堪布,制定寺規,此後按格魯派的做法開始活佛轉世,魯土司家族屬寺大多以宗親子弟任寺主或堪布。由此可推斷,經第一世「班禪堪布」喜繞尼瑪的推動,魯土司家族屬寺開始改信格魯派,並且波及連城地區。[1]

喜繞尼瑪即為第一世班禪堪布,又稱魯迦堪布。此後,該轉世系統連續傳至第八世。第八世魯迦堪布1957年坐床,1958年圓寂。此後魯迦堪布長期空缺。直到1992年,才又經政府批准,由第六世嘉木樣活佛認定了魯迦堪布的轉世靈童,並坐床成為第九世魯迦堪布。[2]

歷世魯迦堪布

以下不計追認,列出歷世魯迦堪布:

世數 生年 坐床年份 卒年 漢文姓名 藏文姓名
第一世 —— 魯迦堪布·喜繞尼瑪
第二世 魯迦堪布·喜繞多吉
第三世 魯迦堪布·益喜圖丹達吉
第四世 魯迦堪布·益喜噶丹繞布吉
第五世 魯迦堪布·噶桑格勒嘉措
第六世 魯迦堪布·羅桑丹曲達吉
第七世 魯迦堪布·丹增嘉措
第八世 1953年 1957年 1958年 魯迦堪布(法名不詳)
第九世 1983年 1992年 在世 魯迦堪布·羅藏春來堅措

參考文獻

  1. ^ 1.0 1.1 楊鴻蛟,由蘭州永登縣博物館藏明清唐卡看15—17世紀河湟地區藏傳佛教信仰的變遷,中國藏學2010年01期[永久失效連結]
  2.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天祝藏族自治縣委員會 編,天祝藏傳佛教寺院概況,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天祝藏族自治縣委員會,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