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驤
馬驤(1876年8月16日—1922年8月28日),字幼伯,中國民主革命家,雲南大理下關人,與楊振鴻、黃毓英合稱「雲南革命三傑」。[1]
生平
辛亥革命
馬驤未成年時,其父親便去世,家境貧寒,母親陳氏撫養馬驤兄弟4人半耕半讀。馬驤早年獲選為廩生,1900年赴下關玉龍學校任校長。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組織中國同盟會,次年派同盟會會員楊振鴻返雲南發展該會組織,馬驤經楊振鴻介紹加入了同盟會。 1908年4月,孫中山派中國同盟會會員黃明堂等舉行雲南河口起義,馬驤參加了起義。[1]
1908年11月中旬向旅緬華僑林定一借巨款購買槍支彈藥運入國內,發動三點會首領杜文禮建立農民軍,組織永昌(保山)反清起義。起義失敗後繼續在滇西進行革命工作。1909年冬季,與黃毓英等人持劉輔國介紹信,到騰衝董庫村會見張文光,共商革命機宜,發展組織。1910年冬季,滇西組織發動工作逐漸成熟,同盟會準備舉義,適逢英軍侵入片馬地區,同盟會運滇餉械又被暹羅官吏扣留,不得不取消原起義計劃。1911年孫中山指示各地中國同盟會組織策動新軍參加革命。中國同盟會雲南支部決定赴雲南省省會昆明發動新軍。馬驤等潛入昆明,創建秘密的革命機關,並聯絡留日、留越回雲南者及昆明講武堂、體育專校的學生。[1]
1911年11月30日昆明重九起義爆發,馬驤率昆明城內的中國同盟會會員持槍聚於李應恆家,聞聽黃毓英等攻城的槍聲後,隨即衝出,率各路民軍進行戰鬥,重九起義成功。馬驤為五華山上的雲南軍都督府辦公樓題寫了「光復樓」三個字。[1]
創辦《滇聲》報
1914年5月,馬驤、杜寒甫、黃玉田等以私人名義在昆明創辦《滇聲》報,揭露袁世凱投降賣國。與此同時,孫中山在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並派人回國。[1]
1914年10月27日,唐繼堯逮捕並殺害了受孫中山委派回到雲南的中華革命黨雲南支部總務徐天祿。馬驤不懼危險,秘密加入中華革命黨。此後,他聯絡中華革命黨黨員,使《滇聲》報成為各省革命力量的匯聚之所。[1]
護國討袁
1915年5月7日,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雲南護國起義爆發後,護國軍的經費遇到困難,馬驤籌措軍餉,並在《滇聲》報上號召民眾捐獻。護國起義爆發前夕,張午嵐脫離川軍赴雲南討袁,並隨護國軍第一梯團進入四川。馬驤入四川後幫助張午嵐召回舊部,組織了「四川民軍支隊」,在瀘州、宜賓地區配合護國第一軍作戰。[1]
後來,在護法運動中,馬驤聯絡四川、雲南的革命同志。由於馬驤長期在外奔波,其幼子馬德洪因缺醫少藥而病死。1917年9月,孫中山在廣州就任護法軍政府大元帥,馬驤被任命為大元帥府參議官。後來,馬驤奉命返回雲南,開展組織及宣傳工作。[1]
遭唐繼堯殺害
1921年,孫中山當選非常大總統,馬驤繼續追隨孫中山。1922年,唐繼堯指使北伐滇軍脫離孫中山,並將北伐滇軍3000多人編為四個軍,令其反攻雲南,從而再次控制雲南大權。孫中山密札馬驤「相機圖滇,以免阻障北伐」。接到密札後,馬驤隨即組織「改造雲南同盟會」,創立「雲南自治討賊軍」。因混入該組織的滇軍營長林啟志、團長楊有堂出賣,唐繼堯於1922年8月27日以宴請為名,誘捕了馬驤、鄢仕周等6人。第二天唐繼堯便下令殺害了這6人。孫中山發電報到馬驤家進行弔唁。國民政府成立後從優議恤並准入祀忠烈祠。1987年10月,雲南省人民政府追認馬驤為革命烈士。[1]
延伸閱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