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

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英語:Sheng Kung Hui St. Christopher's Home),簡稱聖基道,是香港一間社福機構。機構於1935年由聖公會何明華會督創辦,最初主要是收容當時社會上戰亂的孤兒,現時已發展為多元化兒童服務機構,是香港擁有最多兒童之家服務名額的非政府機構。總辦事處設於北角香港青年協會大廈。

機構以聖基道(英語:St. Christopher)為主保聖人

歷史

 
鹿茵山莊入口

聖基道兒童院初名「大埔農化孤兒院」[來源請求],院舍位於新界大埔滘大埔道十三咪半,即「鹿茵山莊」現址,院內設有學校,院童於課餘時拓墾山邊梯田耕作,學習農畜及手工藝等技能。1954年[來源請求]更名「聖基道化院」(以聖基道化為命名),院務擴展到營辦全港多間兒童服務的慈善機構。1994年結束「大埔聖基道兒童院」院務,於沙田設立嬰兒部及在港、九、新界各區成立24個兒童之家,為來自破碎家庭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住宿照顧服務。

院舍發展

聖公會在兒童院搬遷後,向政府申請將院舍改建為神職人員宿舍被拒,其後於1990年獲批准發展為住宅物業,聖公會選擇與長江實業合作發展。聖公會提供土地,補地價及建築費等則由長實負擔,物業落成後長實預留三分之一的樓面予聖公會[1]。院舍地皮最終發展成為佔地逾196萬平方呎包括22幢獨立花園洋房、5幢高座住宅及5幢低座住宅的「鹿茵山莊」[2],於1998年落成發售,以逾萬元呎價推售,一度引起市場震動[3]

稅務局認為聖公會在該土地發展上獲得巨額利潤,徵收七年來合共1億8,000萬港元利得稅,聖公會以所得的鹿茵山莊單位安排退休神職人員入住,而所得資金全撥慈善用途,不服稅務上訴委員會裁決,上訴至香港高等法院。2014年,上訴庭下令案件發還稅務上訴委員會重新考慮。[4]稅務局向終審法院提出上訴,2016年2月終審法院維持上訴庭判決。[5]

服務

兒童之家及寄養服務的申請均須透過社會福利署中央轉介系統轉介,膳食及住宿免費,但兒童的家人或監護人須支付入住兒童的其他個人開支,如書簿費、零用錢等。

兒童之家

聖基道兒童院在香港共設有24間兒童之家,每家舍服務8名兒童。兒童之家專為4至18歲,因家庭問題需要暫時離家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近似家庭模式的24小時住宿照顧服務。

寄養服務

聖基道兒童院提供40個一般寄養服務名額,另有20個緊急寄養服務名額。寄養服務為兒童配對合適的寄養家庭,讓兒童能在安全穩定的環境內居住。

學前教育

聖基道兒童院於2006年初增設幼兒教育服務,為2-6歲兒童提供學前教育及日託服務。現時開設兩所幼兒院,每所幼兒園可容納兒童一百名,服務名額合共二百位。

幼兒院

  • 聖公會聖基道幼兒園(葵涌)
  • 聖公會聖基道幼兒園(灣仔)

兒童健康發展綜合服務

聖基道兒童院於2007年開展「健苗軒」中心服務,中心現址在灣仔新禧大樓,提供兒童全人健康的指導及訓練、兒童健康評估及跟進服務,推行宣揚兒童健康訊息的學校及社區教育活動。

新來港人士服務

聖基道兒童院於1999年10月在沙田區開設為來港不足4年的新來港兒童及家庭提供「一站式」的支援服務。現時服務對象已托展至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兒童及其家人,以改善貧困兒童的成長環境,提升他們的自信及堅毅自強精神。新來港人士服務中心位於瀝源邨綠泉樓,中心主動接觸服務對象,並提供社區資訊諮詢、教育服務、適應小組、共融活動、個案輔導及轉介服務。

臨床心理輔導服務

聖基道兒童院於2008年11月開展臨床心理輔導服務,為本院兒童提供專業化心理評估,診斷及輔導服務,促進他們的心理發展及成長。

社會企業

聖基道兒童院於2013年4月開展社會企業,以零售店舖的模式,為失業或低技術青年人及中年人士,提供就業機會,提升他們的工作技能,從而融入社會,維持生計。

參考文獻

  1. ^ 發展商與地主屢合作. [2007-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 鹿茵山莊. [2007-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 ^ 大埔新盤靜候賣地佳音. [2007-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 ^ 鹿茵山莊稅案 聖公會贏上訴. 2014-09-12 [2017-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5. ^ 聖公會1.8億利得稅案 終審庭判稅局敗訴. 2016-02-04 [2017-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