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弦琴流行於18世紀歐洲,在木製共鳴箱上安裝幾條琴弦,風吹琴弦,自動發出樂聲。

德國巴登巴登古堡中的風弦琴
風弦琴

英國物理學家約翰·威廉斯特拉斯·瑞利勳爵在1915年發表一篇論文,用卡門渦街的交替旋渦解釋風弦琴發聲的原理。風吹琴弦,產生卡門渦街,卡門渦街頻率和琴弦的固有頻率發生共振而發聲[1]。中國古代在風箏上安裝竹片,風吹發聲如箏[2],也是卡門渦街造成的。

參考文獻

  1. ^ Lord Rayleigh, Aeolian Tones, Philosophical Magazine series 6 1915
  2. ^ (唐)高承《事物紀原》:「紙鳶其制不一,上可懸燈,又以竹為弦,吹之有聲如箏,故又曰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