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飛路捕房

霞飛路捕房 法文Poste de Police Joffre[1]上海法租界巡捕房下設的6個分區捕房之一,位於上海法租界霞飛路、葛羅路東南轉角,即今上海市黃浦區(原盧灣區淮海中路街道淮海中路、嵩山路東南轉角(淮海中路235號)。霞飛路捕房一直存在到1943年7月汪精衛政權收回租界。

霞飛路捕房
位置上海市黃浦區
建成時間1914年
評定時間1999年
參考編碼C-Ⅲ-05

建築特色

霞飛路捕房是一幢建於20世紀初的歷史建築,建於1914年,為磚混結構聯體建築,包括嵩山路上的三層樓和淮海路上的四層樓。佔地面積6667平方米,建築面積6715平方米。[2]

霞飛路捕房為法國文藝復興風格,立面對稱,清水紅磚外牆,每層都設有柱廊。

戰後,這裏仍作為警察局使用,為上海市警察局嵩山分局。1960年,這裏改為東風中學的校園。以後改為盧灣區職業教育中心、長樂-霍爾姆斯職校。2006年停止使用。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曾計劃在此設立上海分館[3][4][5],但因中法談判破裂而宣告失敗[6]。目前此處為「愛馬仕之家」。1999年9月23日,霞飛路捕房入選第三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存档副本. [2023-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2). 
  2. ^ 卢湾区志1994-2003->--第三十三编遗址·旧居·老弄堂->--第三章老弄堂.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6-11-28 [2021-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2). 
  3. ^ 法国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将在沪开分馆. 中國美術館. 2006-10-12 [2021-02-24]. [失效連結]
  4. ^ 蓬皮杜“圈定”原霞飞路巡捕房. 搜狐新聞. 2006-11-02 [2021-02-24]. 
  5. ^ 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今年将在上海建分馆. 國際在線. 2007-01-18 [2021-02-24]. [失效連結]
  6. ^ 吳羚瑋. 10年前入驻中国失败的蓬皮杜中心,将在上海驻留5年. 好奇心研究所. 2017-07-24 [2021-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