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良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3年5月7日) |
陳志良又名陳之亮,(1908年1月22日-1961年),祖籍上海,1908年1月22日生於上海浦東其昌棧,1961年初病故。
生平
求學
- 1915年7歲進私塾,3、4年後進上海縣立第二高等小學校(在浦東楊家渡,後改名震修小學、東昌區第一中心小學)讀二年級,初小畢業。
- 1922年考入上海隆衷學校附屬小學讀四年級。小學畢業後讀了1年初中,因病休學。在隆衷時對古文產生了濃厚興趣,曾多次在會考中獲得好名次。
- 1925年春,考入了由吳興人、湯濟滄所創辦的上海文科專修學校國學系。該校教師有湯濟滄(後當了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常務委員)、潘公展(與陳布雷同為上海商報主筆,後當了農工商局局長)等。2年後,北伐勝利,湯、潘當了大官,學校停辦。
小學教師
- 1932年,在當小學教師時,參加了胡樸安創辦的中國文化學院國學講習所,對衛聚賢主講的古史特別感興趣,時常找他,請教他,跟他學習古史、考古、考據等。衛聚賢成了其思想、學術、方法各方面影響最深之人。同學金祖同也成了莫逆之交。
上海市立洋涇中學國文教師
- 1936年,在市立洋涇中學教國文時,應校長張載伯之邀,創辦浦東地方報東報,任主筆。
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職員
- 1937年8月,上海八一三抗戰時學校停課東報停辦。
- 1946年8月,抗戰勝利陳志良回到上海,由同鄉同學張裕良出資,復刊東報。
- 1937年11月,浦東淪陷,一家老少住在上海衛聚賢(衛時任國民黨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任職)處,擔任了1年多的編輯,主要是《說文月刊》,有文字、語言、歷史、考古。
香港
廣西省立特種教育師資訓練所教員
- 1939年10月,到廣西桂林,在《省立特種教育師資訓練所》任教。
桂林私立漢民中學國文、歷史科老師
- 1940年秋,進桂林私立漢民中學(後該為公立)教國文、歷史。在桂林期間,被聘為「廣西建設研究會文化部」研究員。
中央銀行桂林分行文書課職員
- 1941年1月,經衛聚賢之邀,考進國民黨央行桂林分行,派在文書課。
中央銀行昆明分行發行局文書課職員
- 1944年,湘桂大撤退時,調到昆明央行發行局文書課。
中央銀行重慶分行總行人事處甄訓科職員
- 1945年,日本投降後,調到重慶央行總行人事處甄訓科。
回到上海,直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
- 1946年5月,隨行到上海,直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在桂林、昆明、重慶、上海時經常和田漢在一起。在昆明時,認識了聞一多等人。
中國人民銀行華東區分行人事處留用
- 解放後,被中國人民銀行華東區行人事處留用。
蘇州銀行學校語文老師
- 1953年4月,調到蘇州銀行學校教語文。
被開除教職
- 1954年1月,因歷史問題等被開除回家。
受聘為東北人民大學中文系資料室主任
- 1956年2月,經東北人民大學(後改為吉林大學)圖書館館長汪馥泉教授介紹,聘為中文系資料室主任、講師,教古代漢語,月薪120元。
被劃為右派
- 1958年,被劃為右派,開除回家。
以歷史反革命罪被判刑
- 1959年,以歷史反革命罪(參加國民黨任區分部委員、參加保衛團、競選浦東區區長等)被判7年有期徒刑
病死
- 1961年初因腦溢血病死於獄中
平反
- 1975年,吉林大學予以平反,補發6個月工資(120元X6=720元?)
- 1979年8月15日,上海黃浦區人民法院黃法復字第93號撤銷原歷史反革命判決。
著作
- 已出版的書籍:
- 奄城訪古記(1935年) 4萬字
- 考古學論集(1941年) 35萬字
- 廣西特種部族歌謠集(1942年) 20萬字
- 新疆的民族與禮俗(1944年) 5萬字
- 西南風情記(1950年) 9萬字
- 在報紙雜誌發表過的文章:
- 考古(2萬字),少數民族(5萬字),民俗(6萬字),廣西文化(2萬字),戲劇(7萬字),遊記(3萬字)。
- 未出版的稿本有4種:
- 明末清初的上海(6萬字,1954年被上海市文化局以300萬元舊幣收買作內部參考資料);
- 廣西民俗資料(17萬字);
- 古巴虐待華工(15萬字,已投稿,因出版單位怕影響外交關係而退回);
- 上海歲時風俗志(3萬字)。
須補充而謄正的1種:西南戲曲唱本提要。
已有基本材料,尚需補充而編成初稿的9種:
- 盤古研究(10萬字);
- 伏羲研究(6萬字);
- 廣西少數民族傳說的研究(4萬字);
- 廣西少數民族史料匯編(30萬字);
- 廣西的少數民族(5萬字);
- 瑤族史;
- 廣西文化論集(7萬字);
- 客家歌謠集(4萬字);
- 抗戰期間的考古發現(5萬字)
廣西文化論集目錄:
- 銅鼓研究
- 靈渠考
- 城越城考
- 銅柱考
- 桂林西山訪古記
- 桂林開元寺考
- 廣西古城誌
- 廣西的社
- 文獻中的廣西方言
- 廣西地名中的圖騰現象
- 桂戲概況
參加的學術團體
解放前參加的有:
- 禹貢學會。1935年由羅香林介紹,發表過「禹生石紐考」。
- 新亞細亞學會。由莊學本加入。
- 開發西北協會。由莊學本介紹加入,刊登過「新疆的民族與禮俗」(1935年)。
- 中國邊疆問題研究會。
- 吳越史地研究會。由衛聚賢主辦,陳任研究員,為最得力人員之一。曾到江蘇常州淹城及金山衛去訪古,開展覽會,出版叢書及說文月刊。
- 中國民俗學會。婁子匡主辦。投過稿。
- 中西文化學社。在成都由郭祝崧介紹加入。
- 廣西建設研究會。在桂林由張仲友介紹加入,任文化部研究員。該會由民主人士李存仁、陳劭先負責。
解放後參加的有:
- 上海新文學工作者協會。該會負責人為倪海曙,出版「新文字月刊」、「語文知識」等刊物。陳任該會區分會理事。
- 美術考古學社。只有籌備未正式成立,出版過「中國考古」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