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子縣
長子縣 | |
---|---|
縣 | |
長子縣的地理位置 | |
坐標:36°07′08″N 112°52′45″E / 36.11887°N 112.87925°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山西省長治市 |
面積 | |
• 總計 | 1,031.18 平方公里(398.14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298,690人 |
• 密度 | 290人/平方公里(750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104,466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46600 |
電話區號 | 355 |
車輛號牌 | 晉D |
行政區劃代碼 | 140428 |
歷史
長子縣地域古老,傳說早在5000多年前,炎帝神農氏就在這裏試驗種五穀,教民農耕;堯舜時代,堯之長子丹朱受封於此,並由引得縣名,並簡稱為「丹城」。在這裏流傳着許多傳說,精衛填海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山海經·北次三經》中這樣描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秦漢400年間,長子城一直為上黨郡郡治,西漢置長子縣,治上黨郡。漢、魏俱為長子縣,東晉十六國時,慕容永據長子稱帝,為西燕國都,歷時9年。北魏仍為長子縣,北齊廢。隋開皇九年寄氏縣來治,於開皇十八年復稱長子縣,屬潞州。此後,縣名、轄屬歷代不改。
抗戰期間,屬山西省第五專員公署,後歸太岳行署第一專員公署和第二專員公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歸屬山西省長治專區。1958年8月,長子、屯留合併為屯長縣,同年11月,撤消屯長縣,併入長治市,長子為區聯社。1959年1月恢復屯長縣。1961年屯長縣分治後,恢復長子縣建置,長子屬晉東南專區(地區)。1985年,實行市管縣體制,長子屬長治市。
地理
長子縣地處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側,太岳山東麓東距長治市區21公里,北距太原市234公里,距北京670公里,跨越太行山可探中原地區和華北平原幅員1029平方公里。素有「中國青椒之鄉」的美稱,屬太岳山脈向太行山上黨盆地的過渡帶,三面環山,一方為廣闊平原。
著名山峰:
行政區劃
經濟
2009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430882萬元。[3]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長子縣常住人口為298690人。[4]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縣常住人口為353266人,男性人口為181124人,佔51.27%;女性人口為172142人,佔48.73%。總人口性別比為105.22。 [5]
文化
長子縣擁有長子鼓書、長子道情、長子鋼板書、長子蓮花落、長子扇鼓、長子鼓兒詞等多種曲藝形式。其中有500年歷史的長子鼓書是長子縣土生土長、以本土方言為主的一種說唱曲藝,前身是鼓兒詞,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吸收了長子道情、鋼板書、河南墜子、梆子、落子等曲種,1942年由長子縣抗日政府組織盲人曲藝隊發展而成如今的風格。2011年5月23日,「長子鼓書」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0年1月,長子縣獲評「中國曲藝之鄉」稱號。
風景名勝
名人
參考文獻
-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2023年长子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 ^ 長治市長子縣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08-29.
- ^ 中國: 山西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9-03].
- ^ 長子縣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