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中鏡 (器樂)
《鏡中鏡》(德語:Spiegel im Spiegel),亦有譯作《鏡中之鏡》,是愛沙尼亞作曲家帕特為小提琴與鋼琴所寫的器樂作品,寫於1978年。
作品沿用帕特慣常的「鐘鳴作曲法」方式創作的簡約音樂,主樂器的旋律純以上行或下行的自然音階所構成,由最初兩個音,最終變為接近兩個八度的幅度;至於伴奏部份,則以不間斷的分解和弦所組成,配以低音部或高音部的長音作為襯托。
全曲長度為10分鐘。而除了原來的小提琴與鋼琴的版本外,帕特亦改編予其他樂器的版本。現時,已出版了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中音長笛、雙簧管、英國管、單簧管、巴松管、圓號及上低音薩克管與鋼琴的版本,亦有為管風琴的獨奏版本[1]。
2011年,本曲於BBC廣播四台的節目「騷靈音樂」(Soul Music)中被重點介紹,小提琴家泰絲敏·利托表示《鏡中鏡》是一首充滿「龐大的情感影響」的作品(with a powerful emotional impact)[2][3]。
樂曲分析
本曲以F大調寫成,採用
拍子,作曲家手稿標示的速度為 ♩≈120,而印刷版本則標示為♩≈100。全曲共126小節。當中鋼琴伴奏主要以F大調主和弦的第二轉位、以分解和弦的方式進行。而在最高音域及最低音域則以F音、A音或C音的延長音(同樣採自F大調的主和弦)作為襯托。
至於小提琴部份,則全以附點全音符下拉奏上行或下行的音階,其長度按每次增長,每一次結尾必停在長音A上:
- 前奏
三小節鋼琴獨奏
- 第一組
兩個音,在長音A前各自加入一個音。上行為G音,下行為B♭音。
- 第二組
三個音,在第一組的前方加入低一個或高一個音,上行為F音;下行為C音。(由此處起所有長音A不再標示)
- 第三組
四個音,同樣在第二組前加入高或低一個音,但排列方式上,除結束音外,改以倒轉方向形式進行。
- 第四組
五個音,回復原來的次序和排列。
- 第五組
六個音,和第三組處理方法一樣,除結束音外,次序倒轉。
- 第六組
七個音,回復原來的次序和排列。
- 第七組
八個音,和第三、五組的處理方法相同,除結束音外,次序倒轉。剛好跨越一個八度。
- 第八組
九個音,回復原來的次序和排列。小提琴由最低音開始。
- 結束
最後再以一個長音A作完結。
流行文化的應用
《鏡中鏡》自面世至今,已被不少的電影及電視採用為配樂,其中主要包括了下列的作品:
電影
年份 | 類型 | 名稱 | 導演 |
---|---|---|---|
1996 | 電影 | 《今生情與恨》 | 凱斯·高登 |
2001 | 電影 | 《歌頌愛情》 | 尚盧·高達 |
2001 | 電影 | 《軍官的房間》 | 法蘭索瓦·杜貝宏 |
2001 | 電影 | 《心靈病房》 | 米克·尼高斯 |
2002 | 電影 | 《迷失死亡谷》 | 吉士·雲·辛 |
2002 | 短片 | 《時間的黑暗》 Dans le Noir du Temps |
尚盧·高達 |
2002 | 電影 | 《天堂》 | 湯·泰華 |
2002 | 電影 | 《薩拉米的士兵》 | 大衛·楚巴 |
2002 | 電影 | 《浩劫妙冤家》 | 佳·烈治 |
2002 | 電影 | 《生活的發現》 | 洪常秀 |
2004 | 電影 | 《來信情緣》 | 舒娜·奧爾巴赫 |
2005 | 電影 | 《愛無止期》 | 法蘭索瓦·歐容 |
2005 | 紀錄片 | 《奧斯威辛: 納粹最後的對策》 | 勞倫斯·里斯、嘉芙蓮·塔格 |
2008 | 電影 | 《禁慾》 | 伊莎貝拉·庫謝特 |
2011 | 電影 | 《燃燒的人》 | 強納森·泰普利斯基 |
2011 | 電影 | 《重金搖滾男的奇異旅程》 | 保羅·索倫蒂諾 |
2011 | 紀錄片 | 《雨傘人》 - 紐約時報紀錄片 | 埃洛·莫里斯 |
2012 | 宣傳片段 | 《沉默之屋》 | 基斯·肯泰斯、勞拉·劉 |
2013 | 電影 | 《回到最愛的一天》 | 李察·寇蒂斯 |
2013 | 宣傳片段 | 《引力邊緣》 | 艾方索·柯朗 |
2013 | 電影 | 《反霸權聯盟》 | 扎爾·巴特曼里 |
2013 | 電影 | 《喪星玩轉荷里活》 | 彼得·法拉利及其他 |
2014 | 電影 | 《男孩像他》 | 丹尼爾·里貝羅 |
2015 | 電影 | 《La tête haute》 | 艾曼紐·貝考 |
2017 | 電影 | 《戰地狐步舞》 | 山謬·毛茲 |
2017 | 電影 | 《愛的見習生》 | 瑪格莉特·貝茲 |
舞蹈
- David Nixon's Dracula performed by the Northern Ballet (UK, 2009)
- Pilobolus' Rushes in a scene choreographed using chairs. (US, 2007)
- Christopher Wheeldon's 2005 ballet After the Rain, part two (Pärt's "Tabula Rasa" is the score to part one)
- John Neumeier's ballet Othello (1985), the central pas de deux (Pärt's "Tabula Rasa" is the score to part two)
- Mats Ek's Smoke performed by Sylvie Guillem and Niklas Ek (1995)
- Stephen Mills' Desire performed by Ballet Austin (1998)
劇院
- The New York production of Eurydice, a play by Sarah Ruhl (2007)
- Venezuelan production called 120 vidas x minuto ("120 Lives a Minute"), a play by Gustavo Ott (2007)
- Czech production of Forgotten Light ("Zapomenuté světlo"), a play by Jakub Deml
- French production of The Glass Menagerie (Tennessee Williams) a play by Daniel Jeanneteau (2016)[4]
- Canadian production of Othello, a play by William Shakespeare, directed by Ian Farthing at the St. Lawrence Shakespeare Festival (2012)
電視
- The BBC documentary Touched by Auschwitz (2015)
- The BBC documentary Auschwitz: The Nazis and 'The Final Solution' (2005) (which also used Fratres)
- The BBC drama Hattie (2011)
- The RTS and Colossal production documentary "Izgubljeni orden" (The Lost Medal) (2010)
- The BBC television series Criminal Justice (2009)
- The BBC medical drama Casualty (2008, 2010) and its spin-off show Holby City (2016, 2019)
- The season two episode of Supernatural, titled "What is and What Should Never Be" (2007)
- The BBC dramatisation of Elizabeth Gaskell's North and South' (2004)
- The BBC documentary Century of the Self by Adam Curtis (2002)
- The BBC documentary John Steinbeck: Voice of America by Melvyn Bragg (2011)
- The FOX television show Simpsons episode 534 Yolo (2013)
- The RTÉ News, on New Year's Eve, at the end of news editions as a memorial to victims of road traffic deaths during the year
- The Carlton series The Wrong Side of the Rainbow (2001)
- The S4C television drama Gwaith/Cartref (2015).
- The BBC documentary The Secret Life of Chaos (2010) presented by Jim Al-Khalili
- The season four episode and series finale of The Good Place, titled "Whenever You're Ready" (2020)[5]
- The BBC documentary series Modern Masters, uses it in the second episode about Henri Matisse. Presented by Alastair Sooke. (2010)
體育
- 美國日裔花樣滑冰兄妹組合亞歷克斯·澀谷及馬婭·澀谷曾於2016-2017年度賽季作為自選項目曲目。
- 俄羅斯的花樣滑冰選手卡米拉·瓦莉娃亦於2018-2019及2019-2020的兩個賽季中選用了本曲的改編版本作為她短項目的自選曲。
歌曲
註釋
- ^ Universal Edition 有關《鏡中鏡》的所有印刷版本資料。. [2022-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2).
- ^ BBC Radio 4 - Soul Music, Series 12, Spiegel im Spiegel. [2022-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2).
- ^ BBC Radio 4 - Soul Music. [2022-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20).
- ^ La Ménagerie de verre. [2022-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9).
- ^ "The Good Place" Whenever You're Ready (TV Episode 2020) - IMDb, [2020-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