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清嚴法師(1924-1970),俗姓(或姓),名興華湖北隨邑南鄉楊家村(或說是黃阪縣人),為台灣第二位以全身舍利保存下來的肉身菩薩。一生示現平凡,專注在修行與行持如法僧事,不尚莊嚴佛寺。清嚴法師的身教言教「不愁無廟,只愁無道」,已於佛教界樹立良好的典範。對於將莊嚴佛寺當首務,忘失修行才是佛教本務者有很好的提醒效果。1970年於他一手創辦的海藏寺裏,於念佛中圓寂

生平

出家因緣

民國二十二年,興華九歲時,因為家中兄長皆早逝,被母親送到黃陂古潭寺,由聖祥法師教經誦梵唄。民國二十五年,十二歲正式剃度出家。民國三十年於湖北漢陽歸元寺受具足戒。民國三十四年任漢口古德寺知客,協辦漢口市佛教會務。

國共內戰時期,為了避開戰亂,曾赴杭州靈隱寺掛單,也曾暫住六榕寺,後入香港東普陀寺住五年。

清嚴肉身菩薩以聖祥法師為皈依師,依臨濟宗百隆堂法派宗系顯示,清嚴屬「果」字輩,應該是第五十二代,清嚴之弟子屬「常」字輩,應該是第五十三代臨濟宗派傳承。雖然清嚴肉身菩薩系出禪門臨濟,卻側重以淨土念佛法門修持與接眾。

來台弘法

民國四十三年由港來台,住錫台北市南昌街十普寺三年,任職知客、維那之職,曾應白聖法師邀請,擔任三壇戒會的戒師。

民國四十六年間,在獅頭山[哪裏?]短暫停留,利用嘉義市低矮的平房當佛寺,創建小靈山永明寺。民國四十九年一群信徒慈善人士,為了「善護生物」,組織「長壽放生會」,推舉法師為會長,定期放生

民國五十年清嚴法師從嘉義到台北,在臺北縣新店碧潭的芊蓁路,以一間民宅當佛寺,名為海藏寺,此地環境清淨,是適合修行的好地方。

圓寂及後事

民國五十九年三月二十五日,清嚴法師如往常早起供佛早課,清晨四點多時就圓寂了,世壽四十七歲。

圓寂前一個月,清嚴法師已事先預定兩口坐缸。某日法會結束,正巧外面有喧嘩出殯行列經過,法師若有所感對弟子說:「我死後坐缸放在寺裏,六年後再開缸看。」清嚴法師弟子常明法師解釋:「坐缸就是將圓寂者的肉身,放在大水缸坐着,然後在上面以另一大水缸覆蓋,缸內放置木炭石灰香包吸收水份。」

清嚴法師圓寂後的坐缸儀式是弟子先將法師肉身盤坐於藤椅上,坐缸備妥後,為法師穿上黑色海青、黃色袈裟、頭戴上鳳帽,再以兩缸覆合。清嚴法師所坐的缸原供奉於海藏寺中,為了不違背傳統殮葬習俗,先在台北市吳興街拇指山暫厝,滿百日移三張犁,再供奉於所建的小木屋中。

民國六十五年元月二十一日,清嚴法師已坐缸六年,起缸顯示,肉身表存完好,體呈琥珀色,鬚甲略有增長,法相莊嚴,成為繼慈航法師後,台灣第二位全身舍利保存的肉身菩薩。消息傳出,轟動全台,台灣各媒體均以顯著的篇幅報導。兩個月期間,吸引十萬以上民眾湧入瞻仰清嚴肉身菩薩法相,由此因緣,接引了無數人信佛修行。

民國六十五年三月二十日,中國佛教會將清嚴法師的肉身由吳興街姆指山移往善導寺中心佛壇,由佛教長老如白聖等五十餘位共同舉行「清嚴和尚肉身成道紀念法會」七天。

民國八十六年在清嚴圓寂二十餘年後,海藏寺因年久失修,其大弟子常明尼師主持,並得到十方建設開發公司的營建協助,進行重建。重建後的佛寺為七層樓建築,除了大雄寶殿之外,紅色的大門儁有法師語錄「不愁無廟,只愁無道」,一樓大殿為「清嚴肉身菩薩紀念堂」,清嚴法師裝金完成的肉身,安奉於此,繼續接引有緣眾生。

修行風格

清嚴法師以念佛為主,清晨二時起床,午休一小時,晚上十一時就寢,每天休息僅四、五小時。由於清嚴法師以修行為重,不尚莊嚴佛寺,很難得知外觀如一般民宅的海藏寺,就是法師所建的佛寺。清嚴法師「不愁無廟,只愁無道」一,正顯示法師所側重者,此或能代表清嚴法師的門風。

清嚴法師,捨棄名利,潛心苦修,經常以市場的棄葉或野生植物為食,吃過最好的食物只是豆腐。「苦行一輩子,芒鞋百衲破笠,若貧兒、若丐人」,雖然默默無聞,不以為意。法師住錫海藏寺的時期,以梵唄念佛接眾,由於唱念梵唄相當獨到,普受大眾讚嘆。在台北期間,曾接任中國佛教會理監事,以及台北縣佛教支會顧問等職,為振興佛教而發聲。

清嚴肉身菩薩一生示現平凡,身教示眾,待人謙和,隨緣度眾。平日默訥寡言,精進修持,持戒精嚴,數十年如一日。憑着戒定慧之力,及慈悲願心,故能肉身道成。「一句彌陀最方便,不費功夫不費錢。若能一念不間斷,何愁不到法王前。」正是清嚴肉身菩薩成道的最佳寫照。

參考文獻

  • 《乘願再來—清嚴法師成道二十周年紀念集》新店海藏寺出版,1989。
  • 闞正宗,《台灣高僧》,台北:菩提長青出版社,1996年,p.123-248。
  • 高僧傳略記 /期數:203期2006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