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效峰
鄭效峰(1916年3月15日—1993年11月1日),原名鄭德風,湖南耒陽縣城廂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
鄭效峰 | |
---|---|
山西省軍區政治委員 | |
任期 1975年7月-1981年7月 |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出生 | 宣統三年二月十五日 1916年3月15日 大清湖南耒陽縣城廂 |
逝世 | 1993年11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廣州市 |
籍貫 | 大清湖南耒陽縣城廂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生平
中華民國
小時讀過三年半私塾。1927年,鄭效峰參加兒童團,隨後又加入了共青團、反帝擁蘇大同盟及互濟會等革命組織。1928年1月,鄭效峰隨父鄭厚珍(鄭席之)[1]及三個姐夫[2]參加了朱德、陳毅領導的湘南暴動,之後隨起義武裝,編入中國工農革命軍,並進入井岡山後,在紅四軍一師任司號員,隨部轉戰閩西,參加了打永新、遂川、茅坪、郴州等地戰鬥等中央紅軍五次反圍剿戰爭[3]。父親在井岡山因病去世後,他隨中央紅軍參加長征,擔任紅一軍團保衛局偵查科副科長。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4]。
1934年9月,擔任紅一軍團保衛局任偵察科長。1935年1月,中央紅軍在赤水時,右縱隊紅一軍團在四川的大邑壩遭遇川軍的截擊,鄭效峰率隊執行偵查任務時與川軍率先發生遭遇戰,並展開反衝鋒,擊退川軍,但身負重傷,兩顆子彈擊中左肺,當場昏迷[5];後經保衛局長羅瑞卿決定抬走。醒來後,林彪、聶榮臻、左權等人看望,表示會帶其繼續長征,並配給一位警衛員和四位擔架員。由於鄭效峰傷勢嚴重,傷口很快開始流血化膿。部隊在貴陽時,他咬牙自己往山上爬,恰逢羅瑞卿騎騾子遇到,將騾子交給鄭效峰用[5]。鄭效峰最終成功抵達宿營地,期間傅連暲做了兩次手術,但由於傷口距離心臟太近而無法取出子彈。紅軍經過四川天泉後,鄭效峰傷勢逐漸康復,並成功越過雪山。1935年10月,鄭效峰順利抵達陝北根據地,之後迅速住院,並在傅連暲與日本醫生的兩次手術後,通過鋸子鋸斷兩根肋骨,最終在心臟旁取出子彈[5]。傷愈後,鄭效峰在陝北紅軍大學學習,畢業後任中央軍委後方總政治部保衛科長、巡視員等職。西安事變爆發後,他組織便衣人員,承擔周恩來赴西安的保衛工作[6]。
抗日戰爭爆發後,鄭效峰先後擔任軍委一局指導員、三局通訊大隊教導員,直接負責包括毛澤東等中共中央的警衛工作[7]。1939年,任總政治部總務科長。1941年,任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二大隊隊長。1942年,調中央黨校學習。抗日戰爭結束後,1945年鄭效峰隨軍奔赴東北,出任東北民主聯軍七縱二十旅五十八團政委。1946年11月,擔任遼寧一軍分區(通化)政治部主任[8]。1947年7月至12月,擔任遼寧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部主任[9]。1948年2月,擔任遼寧軍區獨立一師政治部主任(師長趙傑、副師長夏德勝、副政委馬毅之、參謀長羅春生)[10]。1948年2月,遼寧軍區組建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第一師,擔任政治部主任(至1948年11月)。同年擔任第四野戰軍一五三師政治部主任、一五三師政委(師長楊樹元)等職。先後率部隊參加了撫順戰役、四平戰役、臨江戰役、長春圍困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在遼瀋戰役中,1948年10月,他擔任解放軍的首席談判代表,力促中華民國國軍第53軍起事[11](具體談判由陸熒完成[12])。1949年,第四野戰軍南下渡江作戰中,鄭效峰率部從黃岡團風渡過長江,攻佔武漢[13]。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鄭效峰出任武漢警備區政治部主任,兼中南軍區公安軍第九師政委[14]。1955年,擔任中南軍區公安軍幹部部長。同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15][16]。1958年8月,入北京高等軍事學院。畢業後,1961年12月,任長沙工程兵學院副院長[17]。
文化大革命期間,鄭效峰被關押入獄。1973年11月,恢復工作;1973年12月,擔任任湖南省軍區政委(當時第一政委為華國鋒[18])。1974年1月,增補他與李克為湖南省軍區黨委常委(第一書記為華國鋒)[19]。1975年7月,調任山西省軍區政委[20]。1978年,當選為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及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1]。1981年7月退休。1988年被中央軍委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22]。1993年11月1日,鄭效峰在廣東廣州病逝,終年77歲[23]。
參考
- ^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地武装起义 湖南地区.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997.06: 828–829. ISBN 7-5065-3347-2.
- ^ 王太和主編. 井冈情怀.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7.10: 190. ISBN 978-7-5073-2390-0.
- ^ 毛秉華主編;饒道良副主編. 井冈山诗词. 澳門青年聯合會. 2008.05: 74.
- ^ 湯少雲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部編. 开国将帅.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5.04: 655–656. ISBN 7-203-05207-9.
- ^ 5.0 5.1 5.2 王太和主編. 我的父辈在长征中.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6.09: 307–308. ISBN 978-7-5098-3700-9.
- ^ 林道喜編著. 光耀千秋 井冈山根据地烈士陵园巡礼.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2.04: 158–160. ISBN 978-7-5073-3504-0.
- ^ 萬里主編. 湖湘文化大辞典 上.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6.01: 619. ISBN 7-5438-4236-X.
- ^ 中共吉林省委組織部,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吉林省檔案館(編). 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组织史资料1924.8-1987.11.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4.12: 386. ISBN 7-206-02006-2.
- ^ 王鶇賓等主編. 东北人物大辞典 第2卷 下. 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 1996.12: 1877. ISBN 7-80507-413-5.
- ^ 王鶇賓等主編. 东北人物大辞典 第2卷 下. 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 1996.12: 1934. ISBN 7-80507-413-5.
- ^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編. 山西通志 第48卷 人物志. 北京:中華書局. 2001.05: 723–724. ISBN 7-101-02011-9.
- ^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起义投诚 辽吉黑热地区.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996.02: 602–604. ISBN 7-5065-2865-7.
- ^ 張高陵等編著. 横空出世 中国工农红军的66个军和革命起义造就的100多位将帅.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1997.04: 232–233. ISBN 7-5626-0761-3.
- ^ 衡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衡阳市志 下.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8.09: 3134. ISBN 7-5438-1755-1.
- ^ 周家珍編著. 20世纪中华人物名字号辞典.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06: 1181. ISBN 7-5036-2832-4.
- ^ 《湖南資料手冊》編纂委員會編纂. 湖南资料手册 1949-1989.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0.12: 651. ISBN 7-5034-0175-3.
- ^ 饒道良著. 井冈山红军人物志.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0.05: 162. ISBN 978-7-210-04457-4.
- ^ 何虎生,李耀東,向常福主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官志 增订本 第2版. 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1996.07: 778. ISBN 7-80088-393-0.
- ^ 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湖南省志 第5卷 军事志.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94.06: 453. ISBN 7-5034-0696-8.
- ^ (宋)國濤編著. 中国元帅将军授衔全纪录 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1964年元帅将军授衔纪事.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5.04: 463. ISBN 7-80109-984-2.
- ^ 陳峰,江炳忠主編;《湖南黨史月刊》編輯部編. 中国人民解放军湘籍将领. 長沙:湖南出版社. 1992.11: 296. ISBN 7-5438-0399-2.
- ^ 姜廷玉主編. 中国人民解放军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人物志. 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1989.06: 342. ISBN 7-5017-0320-5.
- ^ 張孝忠,陽振樂,胡日旺著. 中央苏区人物谱.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9.11: 111. ISBN 978-7-5073-2923-0.
軍職 | ||
---|---|---|
前任: 劉炎田 |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西省軍區政治委員 1968年11月-1975年1月 |
繼任: 王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