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鳴宇(1890年—1983年),原名曾綽,後改名孟儒,曾化名鳴宇,後以鳴宇為名,生於中國山東青州府諸城縣,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曾參與同盟會。曾任山東省參議會議長,後在台灣長期擔任國民大會代表,直到過世。

裴鳴宇

生平

中學時代加入同盟會,在辛亥革命後組織學生社團推動山東省宣佈獨立,以迫使清朝交出政權。護法運動時,參與居正領導的中華革命軍,曾因此被縣長周仁壽拘捕,以土匪罪名入獄一年多。出獄後,至北京,加入吳佩孚軍隊,在砲兵團中擔任書記官。

孫中山領導護法運動時,南下廣州,加入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北伐時,任職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政治部。轉任司令部參謀處上校參謀,隨軍至山東濟南。五三慘案後,成為接收青島專員公署專員之一。後跟隨方振武,成為安徽靈璧縣縣長。1929年隨方振武至南京,被蔣中正扣押,之後解職還鄉。

中原大戰後,加入胡漢民陣營,再度南下廣州,成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委員。1931年,至中國北方建立反蔣據點,在天津英租界設立電台、出版《民聲報》鼓吹反蔣輿論。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至四川重慶。1938年,被任命為察哈爾省黨部書記長,潛入日軍佔領區就職。一年後再度回到重慶,在中央訓練團受訓;結業後被派往山東,進行反日地下運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6年,任山東省參議會參議長。1947年,成為國民大會代表,參與制憲國民大會

國共內戰,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台灣,在台灣繼續擔任國大代表,中央評議委員,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常任委員,直到1983年因病去世。

家庭

有過三次婚姻:首次婚姻為父母之命,因長年外地奔波,聚少離多,終以離婚收場。

與第一任妻子生下一子兩女,裴淵、裴溥言、裴淑言。裴溥言為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其夫糜文開

第二任妻子裴衣雲(另名:衣雲美)於1942年31歲時在青島過世。兩人生下一子二女,裴源、裴潤言、裴深言。裴源就讀成功高中時,與陳映真為同學,在高三時,曾參加五二四事件。裴深言為知名藝人施文彬之母。

與第三任妻子王新耕(本名:王令苕)於1947年公開結婚。兩人生下二子三女,裴澤言、裴浩、裴涓言、裴洵言、裴瀚。么女裴洵言以裴在美為筆名,為台灣知名小說家,曾為電影導演及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