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校園
《血腥校園》(英語:Pico's School)[註 1]是由湯姆·富爾普(Tom Fulp)於1999年在Newgrounds開發的Flash遊戲。該遊戲被評價為「Flash上當時玩法最多樣的遊戲之一」[1][2],它被廣泛認為是Flash遊戲場景的先驅並「作為公共力量」幫助推出Newgrounds方面受到廣泛讚譽。[1][3][4]該遊戲的劇情是由科倫拜校園事件改編而來,將玩家扮演的Pico必須與一群殺死他同學的刻板哥德孩子作戰。[4]
血腥校園 | |
---|---|
| |
類型 | 解密、射擊 |
平台 | Flash |
開發商 | 湯姆·富爾普(Tom Fulp) |
設計師 | 湯姆·富爾普 |
模式 | 單人 |
發行日 | 1999年 |
故事與玩法
一日,在學校的一堂關於蘋果和香蕉的課上,Pico的同學卡珊卓打斷了課堂,譴責美國教育體系,她認為這是「胡說八道」,於是殺死了學校的大部分人。[5]而後,倖存下來的主角(Pico)決定用自己的方式與哥特孩子戰鬥,他發現他們被卡珊卓操縱了,卡珊卓隨後被揭露是外星人,Pico擊敗了她。雖說這個外星人最終被Pico擊敗,但是六個月後,校長帕尼找到一些來自貧民窟,手持槍械的學生進入了Pico所在的學校,來取代死掉的舊學生。
遊戲的玩法是通過鼠標點擊一些物品來讓玩家選擇穿過學校大廳的多條路徑,與倖存的學生進行對話,並與敵人戰鬥。[2]
開發
Tom Fulp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科倫拜校園事件之後,他的網站上受到了很多的斥責他的郵件,並且指責他的網站上有很多暴力等內容,而這卻讓他有了製作該遊戲的想法。[6]
該遊戲是在手稿語言ActionScript出現之前在Flash 3中開發的,幾乎所有的Flash遊戲都會使用這種語言。為了模擬存儲的資料,Fulp聲稱創建了一個複雜的電影剪輯網絡來模擬遊戲中的變量,這是一種創新技術,它在高度互動的序列(如Boss戰)中造成了很大的壓力。[1]
2021年愚人節,原版《血腥校園》被《血腥校園:愛能征服一切》取代,重新講述了大屠殺從未發生的故事。
評價
《Spin》雜誌評價其為「瘋狂的藝術」。[6]特羅馬娛樂的安德魯·勒納(Andrew Lerner)說,當他第一次看到這遊戲時,他笑得太厲害了,幾乎弄濕了褲子。據報道,特羅馬娛樂曾一度與Tom Fulp製作一部基於該遊戲製作電影進行談判。[6]Mie Aoki在日本科技網站《Impress Watch》上發表的一篇關於Newgrounds的當代文章推薦了這款遊戲,並稱它是測試你在小學時的思維卡頓程度的好方法。[7]在2020年的一篇文章中,《連線》雜誌稱這款遊戲為「無禮的紙漿」。[8]
影響
遊戲的創建者Tom Fulp將血腥校園稱為「Newgrounds的真正決定性時刻」。[9]該遊戲被許多人譽為「Flash 3『程式設計』的巔峰之作」,據說它「為點擊類型提供了第一個模型,這將成為一種標準」。
該作的主角還成為了Newgrounds上的吉祥物之一,並且在多個動畫中出現[10][11][12][13][14]。
2024年同樣從Newgrounds成名的網絡動畫桌面大戰,Pico和坦克人有作爲背景人物在第二季第三集因着Newgrounds遇襲而遇險;其後補充在第三季第三集,他們共同於前綫對付大肆破壞Newgrounds的天選之子和黑暗領主。
續作
自1999年以來,作為與兼職動畫師Jose "MindChamber" Ortiz合作,以血腥校園2為標題的續作正在開發多年,但在2010年代的某個時間沒有宣佈就取消了。2016年向Newgrounds的支持者提供了兩個原型版本。[15]流行節奏遊戲周五放克夜(具有Pico關卡)承諾如果在Kickstarter募資達到500萬美元,將完成並發佈血腥校園2,儘管這個目標最終沒有實現。[16]
註釋
- ^ 中國大陸常譯血腥校園,直譯皮寇的校園。
參考
- ^ 1.0 1.1 1.2 Salter, Anastasia. Flash : building the interactive web.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2014: 74–75. ISBN 9780262028028.
- ^ 2.0 2.1 Williams, Andrew. History of digital games : developments in art, design and interaction. Boca Raton, FL. 2017. ISBN 9781138885530.
- ^ Moss, Richard C. The rise and fall of Adobe Flash. Ars Technica. 7 July 2020 [7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1) (美國英語).
- ^ 4.0 4.1 Salter, Anastasia; Murray, John. How Flash Games Shaped the Internet. The Atlantic. 29 November 2014 [7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30) (英語).
- ^ Fulp, Tom. Pico's School. Newgrounds.com. [26 February 2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5) (英語).
- ^ 6.0 6.1 6.2 SPIN (magazine) February 2000, p. 54
- ^ とにかく殺っとけ! バカゲー勢揃いの「Newsgrounds」. internet.watch.impress.co.jp. [9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1).
- ^ D'Anastasio, Cecilia. The Ragtag Squad That Saved 38,000 Flash Games From Oblivion. Wired. [7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8).
- ^ Fulp, Tom. Pico. Newgrounds.com. [7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6) (英語).
- ^ Wery, Jackson. Friday Night Funkin' Fondly Recalls Flash Games. TechRaptor. [7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3) (英語).
- ^ Flash game portal Newgrounds turns 20 years old today. Destructoid. 25 April 2015 [7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2) (加拿大英語).
- ^ Lee, Jared. How Newgrounds Changed the Game. Super Jump Magazine. 13 January 2018 [2022-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1) (英語).
- ^ Psycho Goldfish. 100th Review!: Pico's Surprise Party. Web-Game Magazine. 4 May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6 July 2008).
- ^ Flash Games as told by Flash creators #15: Shawn Tanner. Medium. 10 January 2021 [2022-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5) (英語).
In the early days, flash games were usually just interactive stories. Click a button, watch an animation, then repeat. For me, it wasn't until Pico's School came along that I realized things could be pushed further. It had a map and a (somewhat) persistent game world. You could open and close individual lockers in the hallway. There were small cutscenes, interactive battles, and even secret items.
- ^ Fulp, Tom. September Updates!. web.archive.org. 26 September 1999 [9 August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8 November 1999).
- ^ Friday Night Funkin': The Full Ass Game. Kickstarter (英語).
外部連結
- Newgrounds上的血腥校園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