蔦松文化(臺灣話:Tsiáu-tshîng bûn-huà)為金屬器時代的文化,距今約1600~500年,主要分佈在臺南及高雄和屏東北部。[1]
本文化以臺南永康區蔦松的蔦松遺址為代表。
工具
石器
蔦松文化遺址出土的石器不多,因此時已進入金屬器時代,工具大多已經用金屬製造。
- 石鎚:敲擊物品之用
- 凹石:推測為敲擊貝類以取得貝肉之用[2]
- 石錛:刨削、加工木頭之用[3]
- 石刀:收割麥穗之用
- 石簇:狩獵之用
陶器
多以素面紅陶為主,多夾雜粉白碎粒,以圜底罐為主。[4]
參考資料
- ^ 黃文博. 第三章 第三節. 南瀛探索-台南地區發展史. [2023-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8) (中文).
- ^ 陳珮瑜. 凹石. 台灣大百科全書. [2023-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4).
- ^ 彭佳鴻. 石錛. 台灣大百科全書. [2023-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8).
- ^ 朱正宜. 蔦松文化. 台灣大百科全書. [2023-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