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羅娑
蘇羅娑國 (梵語:शूरसेन, Śūrasena),亦作首羅犀那(Śaurasena),也以國都秣菟羅、摩頭羅代指國名,是印度列國時代的十六大國之一,位於亞穆納河西岸,北鄰婆磋,首都為馬圖拉(梵語:Madhura)。關於其名稱的詞源有幾種傳統。根據一種傳統,它來自著名的亞達瓦國王蘇拉塞納,而其他人則認為它是蘇拉布希爾(阿布希爾)或阿希爾的延伸。它也是婆羅門教神靈黑天出生、升起和統治的聖地。
總的來說,傳世文獻中對蘇羅娑國的歷史記載相對偏少。《摩訶婆羅多》和《往世書》中涉及了蘇羅娑的統治者例如耶杜或耶陀婆(Yadus或Yadavas),被分成若干個家族,其中包括了Vrishni。佛教經典中涉及了釋迦牟尼弟子迦旃延時期的蘇羅娑國王,當時迦旃延在馬圖拉傳播佛教。[1][2][3]
法顯的《佛國記》中記載「過是諸處已,到一國,國名摩頭羅。又經捕那河,河邊左右有二十僧伽藍,可有三千僧,佛法轉盛。凡沙河已西,天竺諸國,國王皆篤信佛法。供養眾僧時,則脫天冠,共諸宗親、群臣,手自行食。行食已,鋪氈於地,對上座前坐,於眾僧前不敢坐床。佛在世時,諸王供養法式,相傳至今」。
《大唐西域記》卷四中記載「秣菟羅國周五千餘里。國大都城周二十餘里。土地膏腴,稼穡是務。庵沒羅果家植成林,雖同一名而有兩種,小者生青熟黃,大者始終青色。出細班氎及黃金。氣序署熱,風俗善順,好修冥福,崇德尚學。伽藍二十餘所,僧徒二千餘人,大小二乘兼功習學。天祠五所,異道雜居」。
參考資料
- ^ Raychaudhuri, H.C. (1972), Political History of Ancient India: From the Accession of Parikshit to the Extinction of the Gupta Dynasty, Calcutta: University of Calcutta.
- ^ Singh, Upinder (2008), A History of Ancient and Early Medieval India: From the Stone Age to the 12th Century, Delhi: Pearson Education
- ^ 崔連仲《古印度吠陀時代和列國時代史料選輯》